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走出帐外的彭林,李襄叹了口气,没有言语。
却见李襄身旁一人,脸颊边有一条狭长的刀疤,开口说道:“大哥,何不把彭林那厮一刀做了?这厮留着,对讨逆将军也是个隐患!”
李襄沉默了半晌,缓缓摇头说道:“豹子,彭林毕竟与我等兄弟一场,万事不可做太绝,日后也好相见!”
帐中另一人长得颇为白净,像个书生多过像个武夫。却见他开口说道:“彭林终究是个隐患,不管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讨逆将军。此事日后必须告诉将军!”
“这是自然!”李襄点点头,继续说道:“如今寨门守夜的是我们的人,事不宜迟,阿文连夜出山与讨逆将军联络!”
那白净书生,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大哥,我这就带几个弟兄出山!”
却说彭林这人出了大帐,也不多做停留,带上驻地里的几十个亲兵便摸黑向一线天小道赶去。一线天小道是祖郎山寨的一道暗门,地点颇为隐秘,狭窄的一线天里被用砖石垒成一道矮墙,大约有百八十号人在守着,全都是彭林的亲信手下。
彭林到了这里,也不多说什么,这些人都是彭林能信得过的生死弟兄,彭林说东,他们绝不会往西。彭林不说,众人虽有疑问,却也不会言语。
不过是片刻功夫,约莫二百多号汉子便整理好了行装。只见彭林一挥手,众人便出了一线天小道。
又过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一线天小道上便换成了李襄的亲信手下在驻守。
却说这边,也没过多久,那白净书生李文已经出现在了孙策的大帐中。
孙策仔细端详着李文这人,难以相信黄巾军中竟然还有这号人物,根本不像是个刀口上舔血的汉子。
“将军,那祖郎根本不将我们黄巾军当人,所以我等愿降!”李文恭敬的对孙策说着。
孙策点点头,接过李文递过来的李襄亲笔信。
“李头领约定明日子时攻山,你我里应外合。子正如何看?”孙策放下信,看向陈端问道。
陈端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沉吟片刻说道:“主公,我以为此事可为,明日子时正是敌军疲惫之时,我军养精蓄锐,明夜子时与李头领里应外合,必然大破祖郎!”
孙策点点头,说道:“再说说一线天小道的事吧!”
“是,将军!”李文点头说道:“一线天小道是祖郎为他留下的后路,这些年一直没有用上的机会,之前一直是祖郎自己的宗族军在守卫,后路边让我们黄巾军驻守。明日攻破山寨,想必祖郎会从一线天小道逃离,若是将军在一线天小道外埋伏,必然能够一举擒获此僚!”
孙策点了点头,却见李文似乎欲言又止,便开口问道:“你有什么话便说,我自然不会亏待你等!”
只见李文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我们黄巾军中分为两股势力,除了我们李头领之外还有一人叫彭林!”
孙策皱了皱眉:“彭林?”
李文点头说道:“正是!这彭林正是当年黄巾渠帅彭脱的侄子!”
孙策听到彭脱这个名字,顿时恍然。
对于父亲孙坚当年的事情,孙策自然一清二楚。说起来孙坚便是踩着黄巾军的尸体登上历史舞台的。
《三国志》中记载,孙坚第一次等上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便是黄巾军起义时,受朱俊征召为佐军司马,随朱俊攻打汝颍黄巾军。后又多随朱俊征战,因功被封为别部司马。
“此人可会影响我等大事?”孙策眉头微蹙,手指敲了敲桌案,缓缓问道。
李文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不会,还请将军放心,我家头领今夜已于彭林说过,彭林不会挡我兄弟前程,已经于今夜离开!”又停顿了一下,李文说道:“只是彭林手下毕竟还有数百号人马,对于将军来说也是个隐患,因此,如果不把此事说出来,我等也心有不安!”
孙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们的忠心,我已经明白了,我不会介意此事,待明日大事一成,我必然不会亏待你等!”
李文大喜,下拜说道:“我等必然大力报效主公!”
看着李文走出的身影,孙策皱了皱眉,手指不断敲打着桌案。
陈端看出了孙策心中的不安,缓缓出声说道:“主公可是在想彭林之事?”
孙策点点头,沉吟了片刻说道:“家父因宵小而亡,我不能步家父后尘!况且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彭林不除,我心有不安!“
“主公何必忧虑此事,据那李文所说,彭林今夜刚刚离开山寨,必然不会走远,主公可以派数百军士于泾山一代搜捕,并传信密碟司注意此僚踪迹,同时传信吴太守于丹阳全郡搜捕,如此三管齐下,必然不会让其走脱!”
孙策听了陈端的话,终于稍稍放下心来,自己可能是太执着于此事了。毕竟七年之后才会发生的那件事自穿越以来就是自己心中的阴霾。
(第三更,求收藏啊啊啊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4、孙伯符大破祖郎 七()
孙策静了一会儿,挥了挥手,让身旁的侍卫司亲军叫来了程普,邓当,宋谦,孙江四人。
孙策与四人耳语几句,四人频频点头,各自领命而去。
过了一会儿,又有侍卫司亲军叫来了孙辅,孙策与其耳语几句,孙辅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大帐里沉默了片刻,此时只有孙策和陈端二人。
“子正,待明年我军平定吴郡,该如何与吴郡四姓相处?”孙策突然开口问道。
陈端摸了摸短须,说道:“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以来,虽然多有抑制地方豪强之举,但是自光武之后,天下便是天子与豪强共治。江东豪强以吴郡为最,吴郡四姓则为吴郡士族之冠。吴郡四姓,陆朱顾张,可抑不可除,主公与破虏将军对陆氏宗族有恩,且前日陆伯向已经表达了对主公的支持,陆氏的掣肘暂时不是问题。我闻朱氏宗族有朱恒与朱据二兄弟,二人颇有将才,主公可以拉拢为主,打压为辅,使朱恒入将军幕府为兵蓸。顾氏家族以顾雍为主,此人为蔡邕之徒,颇有才华,主公可以重用此人,以顾氏与陆氏相抗衡。而且我曾有闻顾氏家族有一女名顾滢,颇为貌美,且德才兼备。端以为主公平定吴郡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娶妻以安众将之心,而顾雍幼妹顾滢应该是主公最好的选择之一。”说到此处,毕竟涉及到了孙策的婚事,陈端停了下来,看孙策的反应。
孙策对此并不在意,点点头笑道:“子正不必在意,我确实到了婚娶的年纪,此事我会告知家母及舅父,子正继续说吧!”
陈端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张氏家族,其家主张允,轻财重贤,名扬州郡,主公可以命其入幕府为典学从事,显贵而权轻!以陆氏与顾氏相互制衡,张氏和朱氏拉拢为主,打压为辅。待主公一统江东,自然能够以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五郡士族与吴郡相抗衡。且孙氏,徐氏,吴氏三族犹如一体,主公可以大力提拨任用亲族。以主公亲族,吴郡士族,其余五郡士族相互制衡,此乃为上之道,御下之术!”
孙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子正所言即制衡二字,此言大善!”
陈端笑着继续说道:“所谓制衡,虽为上位者的权术,却也不宜过分使用,主公使下属各方势力相互制衡,乃是为了分下之权,集上之权,不至于使主公大权旁落。所以制衡应有分寸,各方制衡却不分裂,面对外敌时,又能集中力量对抗敌人。此间分寸,主公应该有所思量!”
孙策点点头说道:“子正于我,犹如高祖之子房!”
过了片刻,孙策独自一人坐在大帐中,静静思索着。
分权制衡自然是应有之意,陈端并不能预料后事,但是孙策穿越而来,对于后来吴国的政治构成一清二楚。
孙权建立吴国之后,整个国家的政治格局有三股力量构成,分别是淮泗将领如周瑜鲁肃等,流亡北士如张昭张纮等,江东士族如陆逊朱恒等。而东吴最大的问题也在于三股力量之间的相互倾轧,所以掌握一个度对于孙策来说非常重要。
陈端并不会想到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在之后对于孙策的重要性,自然不能作出非常准确的预估。但是陈端的建议对于孙策来说却十分中肯。
有分寸的制衡,就目前而言,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孙氏宗族的力量颇为强大,孙策既要重用宗族不使亲族寒心,也要以江东士族的力量来抑制宗族势力。
这些事乃是日后孙策势力中政治问题的重中之重,孙策此时已经开始着手布局。
第二日,整个大营里都安安静静,所有将士都在营中歇息,养精蓄锐。
夜渐渐深了,还有半个时辰就是子时。
孙策早已披挂整齐,黄盖,徐琨,贾华,孙河,孙海,徐盛,吴奋诸将也已甲胄在身,兵刃在手。
山下的大营中依旧十分安静,孙策已经带领3000余精神饱满的甲士向祖郎山寨进发。
没过多久,数千精锐便到了山寨不远处。
孙策骑在马上,看着不远处朦胧的寨墙,有些担忧。
过了片刻,子时已经到了,整个泾山里显得格外寂静,不时有惊鸟飞过,那声音显得格外刺耳,可是祖郎的山寨中却依旧没有意识到危险将临。
这一夜,寨墙上有祖郎的100名宗族军守卫。
当然,享受着最好待遇的宗族军可不会去干守夜这种破事,这种事自然有山越土著和黄巾溃兵代劳。
而这次,恰好轮到了黄巾军。
寨墙下的李襄,有些紧张,紧握着刀柄的右手已经浸出了不少汗水。
李豹和李文,这两个李襄的得力手下紧紧跟随在他身后。整个山寨里,没有人注意到几乎有一千号人马的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