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韦也快步走到刘范身后,撇着大嘴,抱着双手。荀攸也转身面对刘范,站在矮桌前。刘范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荀攸的竹简吸引了过去,拿起竹简粗略一看,原来是大儒郑玄所注的儒家经典,毛诗。再翻看其他竹简,刘范发现都是些郑玄注的书,如论语周易等,都是时下最为权威的儒家学术成果。

    刘范说道:“先生好生雅兴啊。”

    荀攸微笑道:“冬日寒苦,在下体弱,不爱出营,恐受寒伤。只有在营中拥炉看书,虽清苦寂寥一些,但耳听得营外下雪声,又有火炉暖冬,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刘范低头看着毛诗,说道:“先生此言大善。于冬日围炉读书,其意味甚过秉烛夜游,殊为雅致。只可惜,孤军务繁忙,一日不得闲空,整日只受案牍劳累形体。在营中未尝读过书,未尝访过文士,倒是平白错过这冬日暖阳之下读书的意趣了。”

    荀攸说道:“凉公虽在军旅之中不读书,但师从高儒卢植卢老夫子,况且是另一高儒蔡邕蔡夫子的女婿,想必在两位夫子的熏陶之下,文采当不输颜回了。”

    刘范微笑,说道:“孤不过军旅匹夫,只是沾了点两位大儒的光罢了,怎敢与颜回相比?先生抬爱了。不过,先生看来很是敬仰当世另一大儒,郑玄郑夫子。所看之经典,都是经过郑夫子的注释。”

    荀攸说道:“郑夫子学贯古今,师从名家,其学问、名声,当不输卢夫子。”

    刘范点点头,说道:“不错,单其注释儒经,就足以传唱千古了。只不过,孤听闻朝廷曾经禁锢之,可有此事?”

    荀攸对曰:“确有此事。但在在下入西凉军营之前,朝廷就已经在商议,要征辟郑夫子为侍中,这还是袁绍提议的,也不知是否通过了。”

    刘范了解过这段历史,在公元187年,朝廷确实征辟之前一直不入朝的郑玄为侍中,解除对其的禁锢。但没多久,董卓就进京了。

    刘范说道:“不论如何,郑夫子学贯古今,也不应该入朝,让朝廷的习气沾染之。若诚能修书立传,培育后人,当为快事一件。”

    荀攸说道:“凉公恐怕是动了延请郑夫子到金城书院任教的心思吧?”

    刘范轻笑,说道:“当时三位大儒,孤已有其二。孤向来贪婪,可不想让郑夫子在朝廷中消磨岁月,没其大才。”

    荀攸说道:“凉公果然胸怀大志。”

    刘范说道:“哪有什么大志?不过是异志罢了。对了,孤早已推行新纸,而先生却仍用竹简,是何缘故?”

    荀攸说道:“凉公的纸虽好,但在下平生用惯竹简,一时之间,难以割舍。”

    刘范说道:“待到凉国后,先生当常用新纸,摈弃厚重的竹简。”

    荀攸闻言,不语。

    刘范抬眼看了一眼荀攸,见他安之若素,没有惊讶,没有惶急,又说道:“先生可知,为何孤位条约中连郑夫子都不曾加以索要,就单单索要先生吗?”

第五百九十六章 试探而已() 
说完,知道内情的典韦首先就冷哼一声,狠狠地瞪了荀攸一眼,双手的指节啪啪作响。刘范连忙不露痕迹地拍了拍典韦。

    荀攸却没被吓到,坦然自若地说道:“嗯,那可能是一方面,凉公知道郑夫子之才气,恐怕要挟之,会引来其反感,不会听命于公,这样反而是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呢?”刘范偏着头,问道。

    荀攸说道:“另一方面?那就是在下造次,在十军会攻上多有帮助曹操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曹孟德果然没有欺瞒孤,先生果然聪颖过人,聪明绝顶。”

    荀攸但笑不语。刘范说道:“先生为何要帮助曹操献策?难道先生不怕孤吗?”

    荀攸说道:“在下当然不怕。”

    刘范说道:“为何不怕?”

    荀攸说道:“凉公虽然从朝廷里索取在下,但并未将在下如张让、赵忠那样,急行诛杀。而是置于军营中。若是凉公果然动了诛杀在下的念头,那凉公早在洛阳城下时就可以动手了。但在下却仍能生活在军营中如此之久。可见,凉公并不想杀在下。”

    刘范点点头,说道:“那倒是孤的错漏了,让先生在军中生活如此之久。先生以为,孤会让先生活着吗?先生可是与曹操同道,策动整个朝廷,甚至是大半个天下,与孤为敌啊。这大半个天下,都对孤恨之入骨,都想从孤的身上撕下几块肉吃,以泄心头之恨。若不是孤的军士、孤的臣民团结一心,共抗强敌,孤早就死了。先生说,孤难道不会恨先生,想要杀先生而后快吗?”

    荀攸微微一笑,说道:“凉公当然恨在下,险些让凉公陷入险境。但凉公更应该痛恨的是曹操。曹操画出十军会攻,这堪称古今中外天下第一的奇谋;也是他,一心要置凉公于死地,杀之而后快;也是他,来求助于在下,让在下帮助他向朝廷献策。对于凉公来说,没有比曹操更为痛恨之人了。但对于如此人物,凉公都能放过他一命,看来凉公多半也不会刁难在下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这倒也对。那先生认为,既然孤不杀先生,那索来先生,作何用途呢?”

    荀攸说道:“在下斗胆猜想,想必是凉公要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任用在下了。”说到这,荀攸又是微微一笑。

    刘范亦笑,但又说道:“孤要先生来干什么?或者说,先生以为自己足入孤的眼吗?”

    荀攸说道:“在下不敢妄自猜测凉公的意思。”

    刘范说道:“这倒是奇怪了。先生既然帮助曹操了,那肯定是要坚决反对孤。为何先生又改变主意了?”

    荀攸说道:“在下确实帮助过曹操,但在下却从未想要反对凉公。相反,在下其实心慕凉公已久。”

    刘范皱着眉,说道:“何以见得?”

    荀攸说道:“凉公以为,在下帮助曹操,是要灭了凉公吗?不不不,这只是在下对凉公的一次考验而已。”

    “考验?”刘范陷入了沉思。

    而典韦则是怒指荀攸,骂道:“哼!姓荀的,你以为你是谁?就凭你,也敢考验我家主公?”

    荀攸说道:“将军稍安勿躁,且待在下仔细说来如何?”

    “哼!好,某就听听,你这阶下之囚,有何好说?”典韦气呼呼的。

    荀攸说道:“在下确实是心慕凉公,早已想投靠凉公,辅佐凉公成就大业。这一点凉公可以放心。而在下之所以要反其道而行之,其实果真是一次考验。”

    刘范仔细地听着,也不言语。

    荀攸说道:“但世人对于凉公的评价纷繁复杂,在下又不知凉公是何等人物,故而不敢轻易相投。万一凉公名不副实,徒有其表,那在下可不就是错了?所以,为了探查凉公的真正实力,在下也只好冒昧一试了。”

    刘范说道:“如何来试?”

    荀攸说道:“恰巧曹操在朝堂上劝说朝廷发动西征,征讨凉公,在下就有主意了。在下想,利用曹操的西征,来试探凉公的实力与魄力。因为这次西征,定然是一场天下难得一见、前所未有的恶战。如果,凉公能在如此恶战之中存活下来,甚至赢得胜利,那就证明凉公乃是一代英主,不世出的雄主。如此英雄,我荀公达才看得上。”

    刘范点点头,说道:“先生志气,果然非同凡响。那假如孤输了呢?”

    荀攸说道:“那就证明,凉公不过是一介庸主,只能在凉州割据一方,不能成就大业。如此庸主,不值得我荀攸投效。当今之时,乃天下大乱之前。君择臣,臣亦择君。不敬之处,还望凉公原谅。”

    刘范听完,久久不能平复。良久,说道:“先生可知,你这是在用全天下的命运来冒险?”

    荀攸说道:“在下深知。”

    刘范说道:“全天下都成了先生的棋子,就是为了试探孤如此简单?”

    荀攸笑,说道:“岂敢如此?”

    刘范盯着荀攸的双眼,如鹰隼盯着自己的猎物一样锐利。刘范说道:“先生可知,若是孤败了,哪怕只是败了一场,孤就是全败,而天下人的命运都会被改变?”

    荀攸说道:“在下深知,但在下不知为何,总认定凉公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赢得全胜。至于天下人嘛,在下则是没考虑过。”

    刘范眯着眼,说道:“先生的眼里就没有天下吗?就没有天下人吗?”

    荀攸坦率地说道:“没有。完全没有。在下的眼里,只有英雄。天下人,不过都是些庸碌无为之人罢了,何足挂齿?”

    刘范有些吃惊,但一想也是,如荀攸这般的精英,确实也不太会关注到天下人,这也正常。刘范又问道:“那先生又是以何认为,孤当胜,曹操当败呢?需知曹操也非池中之物。他是天下难得、千古难见的英雄。”

    荀攸说道:“曹孟德确实是如此。在在下看来,说句大不敬的话,他比光武帝都更胜一筹。在下认为,曹操与凉公,当在伯仲之间,胜负难料。但冥冥之中,不知为何,在下就认为凉公当胜,曹操当败!”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认() 
刘范又说道:“为何?”

    荀攸说道:“原因很简单。曹操的十军虽然远远多于凉公的西凉军,还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凉地。但十军互不统属,各在一地,其心不齐,其志不坚。打顺风仗,十军当然能赢;但一旦攻坚,时间一长,十军的凝聚力就慢慢瓦解。而反观西凉军,团结一致,心向一处,又是背水一战,不赢则败,所以西凉军之军心坚定。”

    “再者,十军的统帅,大多数都是些庸碌无为之辈,除了曹操以为,就连皇甫嵩也都是如此。有如此的统帅,十军必定是一支弱旅,战则必败。而反观西凉军,其将领包括凉公在内,大多都历经幽州之战、凉州之战和西域之战,智计百出,统率杰出,人人堪称当时名将。而且,西凉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