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人们不敢说严衡是读腐了书的书呆子,只说严衡这是造福乡里,明着买地实则接济乡邻,因而都争着要把自家没用的山地卖给严衡。
严衡也是来者不拒,用半两一亩的超低价花了五百两把七里村的一千亩山地都买了下来。
严衡也没想到族人如此慷慨,他很想问问老爹严准,自己当初卖掉田地,您不是反应很激烈吗,为何今天这些族人们卖起田地来毫无痛心之感?
老爹严准现在已经黑下脸来,他现在恨不得揪着严衡耳朵好好教训他一番,他虽然自我标榜不愿意理会俗务,只想着读圣贤书,但他再怎么傻也知道山地到底有多不值钱。
严家这几年很多好田好地都没了,唯独就是贫瘠山地还留下来一大半,原因是什么,就是山地没有人要!
而偏偏现在自己这位平素最善于谋财赚钱的大儿子去不要命地把族人的山地收购了!
老爹严准恨不得现在就走上去拉住严衡,大声责问他几句是不是犯傻了,但刚刚他已经说了,自己不理俗务,只凭严衡协理家族事务。
如今他也不能打自己的脸,只能故作大方地坐在那里,苦笑着对严骐说道:“三叔,你瞧瞧,我家衡哥儿就是这样,从小喜欢自己吃亏!”
严骐也笑了,没用的地都到严衡一家去了,严家其他人的赋税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因而便夸道:“衡哥儿厚道啊,你这做父亲的教导有方!”
伯父严决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悄悄扯了一下严准衣袖:“衡哥儿这样做是不是过了,现在你们虽有些钱财,但衡哥儿和嵩哥儿日后还得考秀才举人进士什么的,都得花钱,差不多就得了,这造福也造的太过了。”
“不碍事!不碍事!”
老爹严决咬着牙苦笑着。
伯父严决转身拍了一下膝盖,叹了口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虽然他贵为族长,但自己弟弟是秀才,侄子刚中了县试案首正是金贵的时候,也知道自己这时候说什么都是无用的。
而婶娘李氏则难得大方一回,说之前一直种着严准家的二十亩田没还,如今干脆就直接拿自家的一百亩山地换了得了。
伯父严决一听此勃然大怒,难得地怒斥起婶娘李氏来,说别的族人欺负衡哥儿不懂农事诓骗他的银子就罢了,而李时作为亲婶娘也这样做就实在是太不应该等等。
而李氏也不服软,据理力争说别人都可以换的卖的,为啥自己这个做亲婶娘的就不能卖。
伯父严决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婶娘李氏却也打了其他族人的脸,其他族人也都帮起李氏,争着询问伯父严决哪里觉得自家诓骗了衡哥儿。
眼看伯父严决出于一片好意,本是要帮自己却弄得里外不是人,严衡便忙劝住了伯父和李氏,并表示愿意接受婶娘李氏的好意。
婶娘李氏很高兴忙去取地契,而其他族人也高兴,都争着说衡哥儿深明大义,体谅族人。
唯独伯父严决急的捶胸顿足,他种了几十年的田地,对山地能有多少收益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因而他很想指责自己这个中案首的侄子一番,但一想到自己不过是普通农夫而自己侄子是县尊的学生,也不知道该怎么指责。
老爹严准见此把伯父拉了回来:“兄长您消消气,让他吃吃亏也好,不吃亏怎知人心。”
“唉,衡哥儿就是太心善了,日后真要是做了官可如何是好啊”,伯父严决不由得担忧起来。
严衡花出去了五百两银子,最终得到了一千多亩山地,折合每亩成本价不到半两,上次欧阳进用的是五两一亩买自己家的地,自己现在只用半两一亩够得,不可谓不划算。
严衡不知道自己的族人为何如此感慨,把山地当大白菜一样卖给自己,虽说自己家的地算不上是山地,而是蔬地,但到底也不可能比山地贵这么多,他也不知道是欧阳进太大方,还是族人太大方。
不过,反正现在自己家实实在在是占地千亩的大地主家庭了就是。
第七十四章 宗族的力量()
严衡决定把厚道与善良继续下去,整修祠堂的事,他已经封银三十两给伯父严决,由他这个族长请阴阳先生选定动工日期并择人伐木。
同时,严衡又封银二十两给三爷爷严骐,让其找人整修村里拥堵的水渠和寻人收集石材以作整修祠堂和修砌桥梁所用。
五十两花出去还不够,还又在伯父严决这里寄存了五十两,以作到时候建立家学之资。
除此之外,严衡继续放了五十吊钱于伯父严决这里,说是到时候严衡一家需要种这一千亩山地时需要族人帮忙出工的工钱。
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严衡家马车里搬出来,在看看自己手里的布匹和银两,族人们早已是说不上是喜悦还是感动。
如今严衡一家要他们帮着出工还要给他们工钱,还说是一亩五十文的工钱。
族人们听了更是无地自容,都说知道严衡一家都是读书人,不会农事,自己作为族亲帮着松松地除除草一下也没什么。
但是严衡执意不肯,这些族人们也只好无奈接受。
伯父严决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严衡了,当初他觉得严衡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如今觉得严衡是败起家来不当数。
老爹严准也开始往自己腰包里藏银子了,他怕自己这大儿子把钱都花光了,自己没钱卖滋补阳气的药。
唯独婶娘李氏现在是越看严衡越顺眼,黑灯瞎火的去摘了自家的橘子来塞给他和小严嵩吃,还怕严衡和小严嵩饿了,大晚上的要给兄弟俩煮面条吃。
当严衡又让徐德明将一百两银子拿出来时,婶娘李氏更是睁大了眼,急忙端着热腾腾的面条过来:“大侄子,你这是?”
“这是给伯父您的,这些年,我家花了您不少银子,您也帮了我家不少忙,整整一百两,是家父和小侄们的一片心意,还望您不要嫌少。”
严衡把沉甸甸的一包银子放在了伯父严决敲烟袋锅子的木桌上。
而伯父严决却是半晌没有说话。
一百两对于他伯父严决来说实在是太大,这个时代,中等人家一年也不过三四十两的进项,一下子一百两等于他伯父一家三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婶娘李氏已经手足无措地不知该说是什么好,笑嘻嘻地道:“这哪里需要这么多,整整一百两,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嘿嘿!”
“这银子你们拿回去,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我这里,衡哥儿你就别充门面了,将来考试做官娶媳妇那样不花钱。”
伯父严决正拒绝的时候,婶娘李氏已经抱着银子进了里屋。
伯父严决见此忙喝道:“把银子还给衡哥儿!”
婶娘李氏不听。
伯父严决除了跺脚也别无办法,严衡见此只得好言相劝,什么是为严志庆将来读书娶妻准备的花费啊,自家不缺这点钱啊什么的。
如此,伯父才肯罢休。
严衡此举,老爹严准倒是没有意见,还拉着伯父严决去了外面对着一轮皓月两兄弟喝起了酒聊起了家常,或许对于老爹严准而言,他欠兄长严决的情总算有所偿还,这让他心情舒畅了不少,而伯父严决也因为其弟严准平安回来且不再是借钱而心安不少。
总之,在严衡花了七百多两银子后,整个严氏宗族总算是恢复了以往的和睦。
家和万事兴,严氏宗族不再嫉恨严衡一家,也消除了对严衡和小严嵩的误解,对于严衡和小严嵩而言,在这个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界里,他们这样做更容易得到上层统治者的青睐。
知县熊绣得知后便大加赞赏严衡之举,并令巡检司给严衡从西洋番手里收购马铃薯大开方便之门。
江西靠近福建,而福建历来是海贸大省,再加上如今大明自永乐以来便国门大开,尤其是在南昌府这样的长江富庶地带见到西洋番已是不足为奇之事,而西洋番也因为马铃薯的保质期长和易加工也会大量携带,再加上如今有官府支持,所以大量收购倒也不是难事。
在严衡回到七里村的第二天,已回城的徐德明便拉了三大牛车的马铃薯来到七里村。
老爹严准到底是去过省城的秀才,见到马铃薯也不陌生,而且直接就要严衡撵了徐德明,原因无他,因为徐德明买来的马铃薯许多都发了芽,而老爹严衡也知道发了芽的马铃薯是有毒的。
严衡没有听自己老爹的,也没精力去给自己老爹解释,因为他就是要徐德昌低价买进西洋番几乎都会丢弃不要的发芽马铃薯。
如此才能做到成本最低。
老爹严准只说他固执,还瞎闹败家,联合着伯父一起数落他。
婶娘倒是很热心地帮助严衡,帮着严衡把严氏宗族里的五房成年男丁壮妇都叫了来。
而严衡便趁此教族人们如何帮自己家种这种叫马铃薯的番外之物。
严衡知道马铃薯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中的块茎生殖,栽种极为简单,只需要松土刨坑然后把切好的块茎埋进沙土中,浇上有机肥即大粪即可。
因而族人们一听也都明白,且都说很容易。
见族人如此说,严衡便让婶娘帮忙把存在伯父家的五十吊钱拿来,展示给族人们看,只要他们现在照着自己的示范种满一亩便可来拿钱。
一时间,族人们连自己家的农活也不顾,帮助严衡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有天不亮就摸黑来领马铃薯然后去已经属于严衡家的地里松土刨坑种植马铃薯块茎的。
也有顶着月色给严衡家种马铃薯的,还有的全家老小都不放过都被家主给赶到严衡家地里忙活的。
翻翻土再丢几块马铃薯,这样的劳作完成一亩地就可以拿到五十文,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谁也不想比谁家挣得少。
五十多户严氏人家,两百多口人,硬是以一天两百多亩的速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