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衡见王知府气冲斗牛地样子就知道他肯定很纠结,因而严衡干脆也故作无所谓地要告辞而去,以此逼得王知府妥协。
只有自己在表现的越是不太在意的时候,对方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妥协你的要求。
因而严衡拱手告辞时,王知府喊住了严衡:“站住!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汝虽年幼,其志更应在本官之上!”
王知府突然前言不搭后语的一句貌似是奖掖后进的话让严衡听出了弦外之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十五岁便定下了求学的志向,如今这王知府特地当着严衡的面提出来,自然是提前给严衡透露府试的玄机了。
看来王知府还是选择了妥协,并宁愿因此得罪长史府,事实上现在的藩王本就没什么权力,其附属的长史府就更加在官场上更加没什么威慑力,所以王知府宁愿选择得罪长史府也不敢得罪一个背景原来如此深厚且又不怕事的进士。
严衡很主动地向了王知府作了一揖:“多谢,请府台放心,只要您考评不再刻意为难家师,家师日后自然也不会为难您,毕竟大家曾经在一处做官。”
王知府哼了一声,很显然已经很不想再看见严衡了,将茶盏一放,摆明了要严衡离开的意思。
严衡也不是不明白他的意思,便自觉地离开了这里。
欧阳雪见严衡已经见完了知府王通,便问道:“和我姑父谈得怎么样?”
“令姑父倒是位通事理的,他已经答应,只要我中了府试案首,他就给家师一个治学有方的优评”,严衡开了个玩笑,并问着欧阳雪:“雪儿小姐觉得我能中府试案首吗?”
欧阳雪笑了笑没有作任何回答。
第八十七章 当哥的不容易()
第八十八章 府试(一)()
接下来的几天依旧在下雨,而下雨天最适合做的事除了繁衍子嗣就是读书。
严衡这几日也没再出门,就安心地陪着小严嵩待在客栈里老老实实的读书写文章。
从秦朝李斯到汉朝司马迁,再到魏晋李密,乃至虽唐宋八大家,只要内容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主旨相关的文章都被严衡写了出来,让小严嵩背。
小严嵩自己写的有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时文也被严衡细心审阅,指出不足,还与他脑海中记得几篇同类优秀时文做对比。
而且,严衡还非得要小严嵩写几篇同等优秀的时文来,至少是无限接近这个水平。
小严嵩有天赋,博闻强识之余也能写出惊为天人的好时文段子来,但严衡无论怎么看,都还是缺少一种底蕴。
严衡只能让他继续读继续背,同时让他继续写。
时间就在这反反复复的读读写写中度过,等到府试开考前一天,严衡才发现自己和小严嵩的指甲都已经长了起来,头发更是忘了梳理。
恰巧这时候欧阳雪来到了这里,等待小严嵩打开门一瞧,才发现整个屋子已经是满地纸张,而严衡依旧还和衣仰面躺在床上睡的香甜。
雨季里的霉味与墨香味夹杂着让大家闺秀的欧阳雪第一次捂住了鼻子。
等到严衡醒来后,发现屋子整洁了不少,只是桌面上堆了足足有三寸厚的纸张。
小严嵩居然自己会换衣服了,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凳子上看自己被修剪整齐的指甲。
地面上似乎干净了不少,自己那双沾满泥土的靴子怎么恢复了本来的颜色?
“有人来过?”
这些日子,严衡尽顾着培训小严嵩,而自己反而没做任何准备,所以昨晚便自己熬了一下夜,将脑海中关于含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或者内容与之相关的时文过了一遍。
所以,才导致他今天多睡了一两个时辰。
“雪儿姐姐来过”,小严嵩回答道。
总算是等到了府试这一天,严衡不知道自己这举业之路还要走多久,但如今至少是要跨过第二道关卡了。
严衡伸了个懒腰,他开始感叹,这十年寒窗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地得了的,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在他前面,他更是肃然起敬起来,心想或许专注一项事业而心无旁骛也是长寿的一种秘诀。
小严嵩学着严衡的样子也伸了个懒腰,还握紧小拳头自言自语地道:“一定要过,不然又得受爹爹和哥哥的折磨了!”
两兄弟怀着轻松的心态在等待着府试的来临。
而窦顶则怀着期待的心等待着府试的来临,县试的成绩给了他很大的阴影,所以他这次为得到府试案首是做了十足的准备。
尤其是当他看见在前面的严衡和小严嵩后更是暗暗发誓这次要让这两人尝到一次落第的滋味。
“唉,有你严兄在,我窦某人此次府试案首有无望了!”
窦顶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现在很喜欢接近严衡,很想和严衡说说话,甚至说些奉承严衡的虚假话,好像不这样做不足以让他到时候看见严衡落榜时能获得足够的快乐一样。
小严嵩见窦顶来了,忙盖住了自己哥哥严衡和他自己的考篮。
而窦顶则是尴尬地笑了笑继续说笑道:“此次严兄只怕能再次摘得案首吧。”
“承蒙窦兄吉言,不过这种吉利话不要说太多,说太多就好话成真了!”
严衡说着就拉着小严嵩先前去接受搜检。
而窦顶见严衡如此说,心里不由得恨恨道:“到时候等榜单发下来,看你还得意不得意!”
因为袁州知府王通刚被自己恩师熊知县告了,所以为了不落一个他在府试徇私舞弊的罪,这次的府试也就比分宜县的县试更严了些。
不但大宗师杨一清亲临,王知府还加派了更多监考的军士和属吏。
小严嵩不由得有些紧张,拉着严衡的手不敢放。
严衡则细心地嘱托他:
“小严嵩你记住哥哥的话,在此次的府试中不论监考的多么严格,也不论考题多么难,只要记住一点,如果题目是“吾十有吾而志于学”就选一篇哥哥往日你记住的一篇有关这道题的时文答上去,如果不是,就一定要在文章里凑上这么一句,明白吗?”
小严嵩点了点头,这一次他没再和自己哥哥严衡安排在一起考试,所以也就更加紧张,东张西望之下,被监考的军士给喝叱了一声。
吓得小严嵩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好。
而窦顶从旁看见不由得笑了起来,心想这天下哪有五岁中县试第二名的神童,上次肯定是他哥哥做了什么手脚,如今看他这慌里慌张地样子,只怕就是因为其哥哥没在旁边了,而有些心虚了吧。
说着,窦顶就不由得看向了远处的严衡一眼,却见严衡正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磨墨,口里似乎还在自觉地背诵着什么,似乎完全没有任何紧张的心态,貌似是很有把握。
不过,窦顶见此反而越发地不以为意,心道:“即便你严衡真有几分才学如何,却不知早在考试前就注定了你只能落第的命运,到时候看你还如何嚣张!”
第一场的大题题目以木牌的方式被宣示了出来。
但题目不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是“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小严嵩轻咬了咬嘴唇,他记得这是大学里的话,而且他现在已经背的朱子是如何解注这句话的,但他现在面露难色的是,如何更好的破题,且还要把哥哥说的那句论语里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用进去。
好在小严嵩虽年幼却的确是有敏捷的文采的,背了几十篇古文在脑海里,自然也能破个题,即便立意可能不新,但在府试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而且他还恰如其分的将哥哥严衡交待的那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用进了文章里。
第八十九章 大明二十四衙门又添新成员()
看见这道府试大题,严衡就不由得暗暗一笑。
他本来还担心如果这王知府不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题的话,自己还不能保证在写的文章中有“吾十有吾而志于学”此句的同时还能写一篇好文章来。
但现在他不用担心了,因为这道出自于大学的时文大题是有现成的范文的。
纪晓岚参加乡试时就是写的这道大题。
这个虽然在辫子朝没做奴才资格却算得上是乾隆好奴才的文人还是几分文采的,据说一日必三御女,倒是很能下种。
严衡自然是不客气的要将纪大才子的这篇乡试文拿出来抄。
磨好墨,铺好纸,严衡便开始持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窦顶也提前从王知府那里知道了点考题的风声,所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很有信心这次能写出好文章来。
但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看看严衡的发挥。
这一看,窦顶便看见严衡几乎是气定神闲地在写着文章,似乎无半点难色。
窦顶暗自惊讶,心里也更为不忿,暗想自己已经知道了题目出自大学,且还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到现在临考的时候也不敢贸然下笔,他怎么就如此自信,直接下笔开写?
莫非他真的是天赋异禀,文曲星下凡?
人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时,最怕的就是多想,一多想就容易分神,一分神就集中不了注意力,就容易降低智商。
窦顶此时也这样,他也很想如严衡这般运笔如神,但他越急切却越想不出好的时文题目来。
窦顶再一看小严嵩也在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他心里也就更慌。
家学渊源的他准备了一月多,到最后也只能草草写一篇时文完事。
严衡这里已经完成了答卷。
他不知道自己小严嵩有没有答卷成功,毕竟这次小严嵩面对的是没有现成的文章可以抄,对于一个五岁的孩童而已,让他原创一篇还是有点难度的。
严衡提前交了卷,并借着路过时看了看小严嵩,发现他正认真地写着,而且已经写了一大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