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印发《土豆志》白话版,谭良栋还准备开设兵工学堂,专门接收吕梁营将士的孩子,教他们学习如何炼铁炼钢。学堂的小孩们一共有两本教材,一本是谭良栋编的《科学入门》,一本是炼铁坊匠师们口述、余生记录的《炼铁手册》。谭良栋为了从匠人们手里套出好东西,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
无论是推广土豆还是开设学堂,谭良栋都很需要一套活字印刷设备。
王振江却是有些为难,硫磺还好说,可以以采购药品的名义囤积一批,问题在于活字印刷设备。历朝历代都对书籍的流传控制得很严,会打制活字的匠人们都在官方的匠作局,手里有活字印刷设备的书局也都在朝廷有备案。
白世镜看到王振江脸色很为难,轻声问道:“王掌柜的,有问题?”
王振江摇摇头,继续看下去,后面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倒不那么为难。看完清单后,王振江问道:“不知这活字印刷设备是谁所要?”
一直坐在另外一边的谭良栋听到后,径直走过来,道:“活字印刷设备是我要的,这个很重要。”
王振江深吸一口气,道:“我和商家们商量商量。”
梁赞家外面,众商人早就等的不耐烦了,王振江出来后,呼啦一圈全部围到他跟前,吵吵嚷嚷。
王振江压了压手,让人们安静下来,挥着手中的单子道:“诸位,吕梁营要和咱达成新的协议,看到我手里的单子了吧,一份是新的煤价,一份是以后他们要采购的东西。”说完后便把两份单子上的内容念给众人。
当王振江念完煤的新划分标准和对应的价格后,众商家沉默,品质划分的越细,中间商就越不好做手脚,谭良栋的这一做法会让一些不良商人少不少收入。当王振江念完谭良栋拟的采购清单后,众商家的呼吸沉重起来,听王振江的口气,谭良栋的采购是长期的,一个稳定的大买家没人会放过。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众商家同意了谭良栋定下的煤价,但相对应的,商家们也把谭良栋采购清单上的物资价格往上提了提。
屋内,王振江把众人的决议转达给白世镜和胡振江,白世镜觉得采购物资的价格偏高,特别是最大宗的布匹。除了硫磺和活字印刷设备这样的特殊商品外,双方又讨论了其他各项物资的适宜价格,一谈就谈了三天。
三日后,价格谈拢,在众商家的见证下,谭良栋和王振江互换了一份契约,两份契约上都签了双方的名字。
胡振江看着谭良栋和王振江互换了协议,觉得这位吕梁营的千总愈发的让人看不透,作为一位朝廷官员,和处于四民之末的商人合作还定契,胡振江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谭良栋异于常人。
交换协议之后,吕梁营和晋南的商人们完成了交易,并按照协议内容,约定了下一次的交易数量。对于活字印刷设备,王振江特意找了一次谭良栋,以王家的背景和实力,拿出一套活字印刷设备问题并不大,但王家凭什么用自己的人情去做对吕梁营有利的生意,王振江找谭良栋正是要说明这个问题。
谭良栋知道王振江的难处,说实话,要不是谭良栋自己控制了柳林和周边的村子,他是不会推广《科学入门》这样的书。
明清时代,所有的私学、公学、书院传授学生的都是四书五经,若是学堂教授其他的书,一旦被学政官发现,轻者革掉讲师身份,重者就是一场文字狱。
王振江对着谭良栋道:“谭千总,希望您能理解我的难处,王家不是我一个人的王家,很多事情我是无法去办的,这套活字印刷设备单凭我自己是无法拿出来的。”
“我知道,既然这样的话,你,或者说你们王家,需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给我弄来一套活字印刷设备?”
“谭千总,我听说那‘活曹操’罗贼在岢岚州那里是绕过了吕梁营的驻地,不知这事?”
谭良栋道:“有这事,罗汝才跟吕梁营碰了下,然后就绕道走了。”
见谭良栋证实,王振江有些兴奋道:“这就好,谭千总,整个永宁州的商道现在都很乱,我们王家的商队需要吕梁营的保护。”
“那活字印刷设备?”
“到时一定亲自送到柳林!”
“成交!”
吕梁营和晋南的商人们落实了协议,交城的事就告一段落。在回去的路上,谭良栋和白世镜并行。
“白世镜,咱们和晋南的那些商人们达成了这样的合作,你有什么想法没?”
白世镜思索了一会,回道:“千总,我觉得这样很好,把煤价和采购定了下来,以后到交城交易就能省去繁琐的讨价还价过程,并且我们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也可以一并到位。”
“你说的很对,现在的柳林就是一座大军营,吕梁营的一应供需基本都来自柳林,而柳林的物产又过于单一。白世镜,你现在在柳林也算是有些名气,有没有想过在柳林也组建一个商会?”
“这……”白世镜还真没想过建立商会,以前的柳林太穷了,虽说煤炭资源丰富,但矿主们赚了钱要么买了地要么埋在地下,矿工们穷到连煤都烧不起,整个柳林几乎没有像样的商业活动。
谭良栋入主柳林后,煤矿改制、压制盐价、推广土豆,矿工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购买力比以前强了一大截,整个柳林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涌现出不少像白世镜这样的商人,把以前柳林的大户们完全压了下去。
“组建一个商会,把柳林的商人们都团结到一块,这次和晋南的商人们订的协议给所有人宣传一下,以后所有的采购全部走这。”谭良栋继续道。
白世镜静静的听着,纵观谭良栋在柳林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是一步接着一步,白世镜可以肯定谭良栋让他组建商会有着自己的目的。
(本章完)
第72章 72。商会,谋官()
“白世镜,以往的商会都是大商人们联合组建,一为了更好的合作,二为了自保。柳林的商会要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商会,不管大小商人全部都要纳入,对外采购统一价,对内各种物品也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柳林内大商人不多,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更多的是小商人,听谭良栋的意思,是要把所有人都纳入商会中,白世镜觉得这活不好干。
商人天生就和官府不对付,特别是在明代,开国太祖朱元璋的重农抑商和后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畸形的税收政策,商人们既幸福又痛苦,经商不用交税,赚的钱都进了自己的口袋,也因为赚得钱太多,商人也经常被官府盯上,某些时候就被当成肥猪给宰了。
现在柳林的体量太小,谭良栋不可能收取商税,这会对好不容易活跃起来的柳林商业造成很大的打击,但谭良栋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组建商会,借商会了解柳林的经济活动情况,并控制吕梁营地盘上的物价。
“有什么困难?”谭良栋见白世镜欲言又止,问道。
白世镜苦笑道:“千总,我只是一介小商人,人们哪里肯听我的。”
“哈哈,这好办,白世镜,我吕梁营中还缺一个军务帮办,你意下如何?”
“多谢千总大人!”白世镜说着就要跪下来,被谭良栋拦住。
“军中之人,当行军礼,不要动不动就跪,又不是缺骨头。我让你组建商会,也不会让大家吃亏,商会建立好后,吕梁营和矿上的日常用品,只要商会有,就从商会手里采购。”
白世镜听了这话,笑道:“千总大人,有您这番话,我绝对把商会的事办得漂漂亮亮的。”加入商会就能和吕梁营和煤矿这两个柳林最有实力的集体做生意,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干,白世镜相信,到时商人们只会争着抢着加入商会。
“好,回去后就着手准备这件事!”
半日后,谭良栋返回柳林,卢象升正在真武山上等着他。
“建斗,出去办了点事,让你久等了。”谭良栋和卢象升既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政治上的盟友,关系十分紧密。
卢象升打趣道:“谭千总大忙人,我这样的闲官比不上啊。”
“额,建斗兄,你就别开玩笑了,说吧,找我什么事?”
说到正事,卢象升不开玩笑了,正色道:“良栋,你确定要在整个晋西北推广土豆吗?”
谭良栋点头道:“是的,土豆的产量你也看到了,比小麦粟米在年景好的时候收得都多。况且,现在的晋西北还不稳,我吕梁营的镇守治标不治本,要想维持稳定,还要人们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卢象升对谭良栋的话很赞同,说道:“推广土豆确实是一件要紧事,不过我需要你的协助,县衙里的那些小吏,让他们吃拿卡要还行,做这样的大事指望不上。”
县官不下乡,基层政权基本被吏员们抓在手里,铁打的县衙流水的官,县官几年换一任,吏员们却是坐地户,一代传一代,其间的肮脏腐败还要胜于官场。
谭良栋掌兵已有两年多,做事愈发的雷厉风行,听卢象升这么说,不由道:“那就把这些小吏全给撤了,换一批新人上来。”
卢象升摇摇头,他有时很羡慕谭良栋,吕梁营的前身是岢岚盗,本身就是被招安的,现在虽说是属于朝廷的体系内,但吕梁营内部仍旧自成一体,谭良栋做事受到的掣肘很少。自己就不一样了,通过科举做官,自然就要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不管它是精华还是糟粕。
“还有,我只能决定中阳县内的事,其他四县我不确定他们的意思。”
“其他四县先不要管他们,我手里有的土豆种现在也只能推广到柳林和中阳。”
讨论完土豆的事后,谭良栋又把自己在柳林内部开设学堂的事情告诉了卢象升。
卢象升一点也不惊讶,早在谭良栋还在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