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我就跟大家讲过,咱们人,是一个整体,在咱身体内部,有一道防线阻挡着身体内外的有害东西。我一直这样认为,若是把吕梁营看作是一个人,咱警察队就是内部的防线,阻挡着的就是内部的有害东西。”
“捕快,能和咱相比吗?”
“不能!”没人希望自己成为被人痛恨的存在。
李鹤轩继续道:“作为内部的防线,我们警察队更要严于律己,须知,正人先要正己!”
“穿上了身上的这一层衣服,就意味着大家不再是普通老百姓了。”李鹤轩说到这,眼神深处闪出狂热的色彩。
谭良栋讲述过的“警之与先、察之与后”,和胡振江相互配合的一段时间,让李鹤轩明白警察队的职责,国之重器,在名与实。实是一个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名是一个国家的规则,也就是法,警察队具有的就是执法权!
“好!”谭良栋在李鹤轩离开后,很好奇李鹤轩会怎么立警察学堂,便来到警察营的驻地,刚好李鹤轩正在讲课,便悄悄去听了听,在李鹤轩说到最后时,谭良栋情不自禁的说了声好,并带头鼓起掌来。
谭良栋可以肯定,李鹤轩已经知道了他设立警察队的意义,现在吕梁营的实力还很弱小,但以后肯定会发展的,不会局限在吕梁山,到时候警察队的规模一定会扩大。
李鹤轩真的是出乎谭良栋的预料了,警察学堂的第一课,必将会记载在警察队的发展历史上,也会成为警察队日后的指导思想。
“千总……”周围的人看到谭良栋,纷纷让了开来。
“鹤轩,讲得很好!”谭良栋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多谢千总!”
李鹤轩接受了谭良栋的夸奖,并请谭良栋给警察队讲讲。
谭良栋也不客气,直接道:“警之与先、察之为后,这句话诸位要谨记在心里,正如你们的李队正所说,穿上警察队的这一身衣服,你们就不再是普通老百姓!”
(本章完)
第91章 91。三合土,水泥()
在警察学堂和众人说了一会话后,谭良栋便离开了。李鹤轩作为警察队的队正,他为警察队确立的思想让谭良栋很满意,虽说这并不会直接带来什么,但思想本就是潜移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回到真武山上,商会会长、吕梁营军务帮办白世镜已等候多时,他来找谭良栋是为了修路的事。
柳林最早实行了煤矿改制,伴随着大量的煤被卖给晋南的商人,柳林矿工手里的闲钱也越来越多。在白世镜开设砖厂和蜂窝煤厂赚出钱来,成为柳林新的大户后,其他人有样学样,有本钱的跟着开小厂,没本钱的就去摆个小摊,专门出售家里做的一些日常用品,比如编的一些竹筐、竹篮等。
久而久之,就在柳林形成了一个小集市,谭良栋让白世镜组建商会后,集市上的商家全部加入了商会。任何一个群体,一旦有了组织,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商会也不例外。
由于集市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管理,环境脏乱,每次散集之后都会留下大量的垃圾。若不是警察队让罪营每天都清扫集市,集市早就是个大垃圾山了,为此,李鹤轩找过几次白世镜。
白世镜和商会的主事经过一番调查,都觉得需要给集市制定一些规范了,不然继续下去,集市搞不好会出问题。好不容易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商会的人都很珍惜集市,这就是聚宝盆啊,进进出出的货物都是一笔笔的钱。
为此,商会的其他主事委托白世镜出面找谭良栋,白世镜本人也是吕梁营军务帮办,比他们方便和谭良栋谈事。商会的意思是希望能扩大集市所在的地方,并在旁边修一条路,能方便周边商家做买卖和运送货物、倒垃圾。
当然,修路的钱和新占地的钱商会会出,绝不让谭良栋为难。商家们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是矿工,矿工能有闲钱来照顾他们的生意,可以说全凭谭良栋和吕梁营了,煤矿改制的影响越来越深。
“扩集市?修路?”在听完白世镜的话后,谭良栋思忖了一番,柳林集市的事情他也听说过,但他事情太多,当时并没有把集市的事情放在心上。
“是的,千总。现在大家的生活都慢慢变好起来,各种需求也比以前大了。”
说着白世镜举了个例子,在以前人们对笔墨纸的需求很小,那时家家户户首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矿工赚得太少,很难做到温饱。
现在,土豆被推广开来,矿工的收入也高了,基本的吃穿问题给解决了,尽管是吃糠咽菜,穿的是破衣服,但比以前要强好多。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我们民族的伟大之处,对于知识真是发自骨子里的热爱。尽管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家里有娃娃的都尽可能的把钱省出来买笔纸墨,然后想办法把孩子送到谭良栋开设的学堂。
人们都是现实的,学堂里教的不是科举需要的八股之学,但都是能谋生的本事。谭良栋新组建的测绘队、胡振江的工作队、余生的后勤司把学堂里的第一届学生一扫而光,人们对此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也乐于把孩子送到学堂,学会认字、算数,去吕梁营里做事,对人们来说也是不错的。
即使去不了吕梁营,学会认字也是好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青出于蓝,最起码不要像他们一样,一辈子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这是好事啊。”谭良栋最怕的就是死水一片,现在柳林正在慢慢的往好的方向变,这说明自己做事的方向还是正确的。
白世镜拍了个马屁:“全赖千总之功!”
谭良栋笑了笑,道:“集市扩地,这个事情好办,柳林的荒地不少,集市旁的荒地可不少,你们尽量选择往人少的方向扩。”
“至于修路,你们想修成什么样的路?”
白世镜犹豫了一下,修路的花费可不低,即使是成本最低的土渣铺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好点的用三合土铺路,以商会现在的实力铺不起,至于更奢侈的用砖或青石板铺路,白世镜想都没想过。
“重要的路段用三合土铺,离得远的拿土渣垫垫。”
三合土谭良栋知道,是这个时代一种比较昂贵的建筑材料,由石灰、黏土、细砂所配成,多被当作砌墙的浆料使用。
相比较三合土,谭良栋更中意的是水泥。三合土所铺成的路面不好养护,容易被水冲刷,再从原料上来讲,烧制水泥需要石灰石、煤矸石、黏土、铁矿渣、石膏等,而这些正好都是柳林所有的。
特别是铁矿渣和煤矸石,炼铁坊每天至少能拉出两百斤矿渣,煤矸石就更多了,随便一个煤矿,每天都能出上千斤煤矸石。
如果水泥可以烧制成功的话,那被当作废料的铁矿渣和煤矸石就可以得到二次利用了。更何况,三合土做不了钢筋混凝土,工业化的社会怎么能缺得了钢筋混凝土呢。
铺路不是说铺就铺,动工前需要勘测,况且现在是冬季,不适于动工。谭良栋把水泥的设想跟白世镜讲了一下,白世镜从没听过水泥,正如他之前没听过蜂窝煤,立刻拿出了一个小本子,把谭良栋讲的关于水泥的东西全部记下来。
蜂窝煤取得成功后,白世镜对谭良栋时不时冒出来的新东西很重视。
“怎么样,这水泥能不能烧制出来?”在白世镜记完后,谭良栋开口问道。
白世镜看着本子上记得东西,考虑了一会后,道:“我感觉和烧砖差不多,难就难在怎么把这些原料磨成细粉?”
没有动力机械,粉碎石灰石、煤矸石有些困难,纯用人力的话成本太高。“这样吧,我给你个条子,你去找炼铁坊的大师傅们商量一下,看他们能不能给你做一个大铁锤,到时用大铁锤砸!”
“好的。”真正的生产过程要比谭良栋说的复杂,谭良栋所能做的就是给白世镜提供个思路,砖厂的石匠、铁坊的铁匠们在这方面要比谭良栋强多了,术业有专攻。
谈妥了修路的事情后,白世镜本来准备告辞,但被谭良栋留了下来。“集市现在由谁在管理?”谭良栋问道。
“没有管理,大家都是按照惯例来。”白世镜摸不清谭良栋问这话的用意。
“白世镜,集市上有没有欺行霸市的?”
“这……”白世镜语塞,要说没有欺行霸市的那不可能,自发形成的惯例没有强制约束力,有些所谓的“强人”就借着这抢占好地段的摊位,狠一点的甚至敢收“保护费”。
“集市发展到现在,惯例约束不了一些人了,我觉得到了该制定一些规则的时候了,白世镜,你觉得呢?”谭良栋道。
白世镜点头道:“千总,确实需要。”
“你去把商会的主事们都召集过来,集市制定新的规则,得让他们参与进来。”
“是。”
白世镜离开后,谭良栋叫来自己的亲卫,道:“你去把胡先生请来,就说有重要的事。还有,把李鹤轩也一并叫来。”
“是,千总。”
为何说胡振江的地位比较特殊,胡振江虽然在吕梁营内不担任任何职位,但影响力不小,现在对吕梁影响最大的四份条例皆出自他手。
谭良栋给集市制定新的规则,要让胡振江参与进来,一来胡振江编写条例很有经验,基本很少有大的漏洞,二来也让胡振江加深对商业的了解,整个吕梁是一体的,农民、矿工、商人、士兵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章完)
第92章 92。商例,商税()
在谭良栋派出人请胡振江时,此时的胡振江正在兴县。兴县位于岢岚州的最北端,地广人稀,相比较临县,兴县村子要少很多,胡振江一天走两个村子,很快就走遍了兴县。
胡振江是在康军伟部驻地处见到谭良栋派出来的人,亲兵骑着马,跑了大半天才找到胡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