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胡志感觉不大靠谱。至于第三旅还在江阴下船,克隆军官少将齐川正在那接应,随后便会开赴常熟加强国防军的北翼防御。汉口与安庆还有数千的克隆军正在慢慢组成建制领取弹药武器,但疲于国防军水面的有限运力,下一批增援的到达,将是两周后。
昆山前线一片的安静,英军阵地上也是一片的寂静,不管是国防军普通士兵还是英军官兵,每天都靠在战壕的墙壁上抽烟打盹,写信看书,近来一个星期非常的安稳,麻雀的叫声清晰可闻,好像大家都是端着枪来旅游的,但谁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英军正不断的往嘉定一线增加着力量,开战时的六万人已经增加到超过九万,弹药物质不断地堆向阵地,酝酿着一场新的攻势。
而另一支悬挂着膏药旗的大型船队停在了上海东面不到一百海里的水面上,大部分都是运输船。在霍华德中将到达第二天夜间,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兼日本海外派遣军司令长官梅泽道治中将也抵达了上海,但十分的低调,英国远征军司令部仅派出了一名少将迎接,据说是为了保密。
道格拉斯黑格将军与这个小老头在官邸见面。身为联军司令的道格拉斯黑格爵士理所当然的给梅泽君布置了任务,但除了联军的陆军高层外,两国海军的将领也在场,谈话十分快捷,不到二十分钟便离开了。虽然这只是二十世纪初期,上海的夜间确已经灯火阑珊,街道上路灯大亮电车还在运行,而十几里开外的大地却是漆黑一片,充分吸收了西方物质文明在夜晚明亮的上海,与周围漆黑的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夏需要进步。大地越往西越来越黑,朴素的农家百姓大都以在歇息,一派和平景象,但黑夜中渐渐出现了微弱闪光,如远处的闪电,微弱的爆鸣声偶尔传来,距离繁荣与和平不远便是残酷的地狱。
十二月28日夜,在胡志的急切命令下,何生命手下部队在夜间对千灯地区的英军六十二师,从陆家、张浦、赵屯三镇,三个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四个旅所属的十二个炮兵营共计216门火炮对英军阵地进行了覆盖性的打击,虽然只是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但数量多了,一样很吓人。
早已看破国防军意图的亚尔弗列德中将,命部队专攻为守就地构筑防线,但这夜间的突然打击仍然让英军官兵有些措手不及。轰轰炮声在夜间传的老远,密集爆炸的炮弹将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炸的如白昼一般。英军官兵慌忙进入阵地,准备应付中】国人的进攻。
克隆人中将军官何生待在指挥掩体中,盯着手中的怀表,好像外面隆隆的爆炸声根本没有传入耳中。秒针转了一圈又一圈,何生不为所动。各旅的炮兵阵地上,一门门火炮以极限速度发射着,装填手把一枚枚炮弹送入炮膛,不一会炮位旁边废弃的铜质炮壳便堆成了小山。半个小时过去,何生终于动了。
“停止炮击,各旅发动进攻。”随着何生毫不废话命令,传令兵开始将命令一级一级的传达下去。一个个头戴钢盔的灰色身影开始从前进阵地上默出。本来何生是应该等到邓玉林部到位再发动进攻,但时间紧迫只能单干,胡志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催促邓玉林那边能快些,截断英军南退路线,形成对英军的四面包围。
亚尔弗列德中将待着自己较为安全的师部静静的听着战场的音响,自己的部队陷入了半包围中,但亚尔弗列德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依然淡定的抽着自己的烟斗,中、国人想包围他的意图他早就明朗,四周都是平原,虽然水道多了些,但成千上万人的调动还是很难逃过英军侦查部队的眼睛的,包括第十三师的动向。能牵制住敌军的大量兵力,也是意义重大,为正面和其他方向发起的进攻制造机会。
第80章 千灯夜战()
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中,英军官兵都尽可能的缩在掩体中,虽然炮击猛烈,但在黑夜间完全是没有指示性射击,只能是对英军存在的区域进行火力覆盖,并没有给英军造成严重的伤亡,但也不低。但黑夜之中英军官兵对周围情况毫不明朗,在如此猛烈的炮击过后,伤者的哀号之声在安静的夜里传的老远,恐惧爬上了每一个士兵的心头。受伤战友的惨叫成了心灵的催化剂,任何糟糕的情况都在每个士兵自我的内心活动中不断地翻倍,恐惧蔓延开来,国防军炮击构成的心理冲击的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上的物理破坏。
炮击一停,英军各级军官赶紧组织人手把还没断气的伤员弄下阵地,或抬或扶,同时命手下的士兵做好战斗准备。
此时的亚尔弗列德中将有些心惊,钟国人展现出来的炮兵火力要比前几天强大的多,内心开始有些动摇是不是应该在白天识趣的撤退。不过还好,早就洞悉了钟国人想要包围他的意图,早早的把攻过河的阿奇尔旅给调了回来。
基本上国防军炮击停止的一瞬间,英军炮兵就进行了短暂的炮火反击。在黑夜中,国防军炮兵的炮击火光暴露了阵地的方位。无论是华夏还是西方都大量列装的七十五毫米左右口径的步兵炮多如牛毛,而射程差距也不会太大,比如英军装备式7虏出膛速度、飞行速度,浮动也不算太大。各国主流步兵炮都是倍径小,身管短重量轻,以满足在人力畜力情况的有限机动,毕竟二次工业革命才刚开始,陆军主要动力还是人蓄这些活物。
六十二师的指挥官下令进行还击,反映最快的是阿奇尔少将手下的炮兵团,从看见北方的闪光到炮弹落下,有心的英军军官在心中默默算着时间。各国基本炮兵装备不是什么秘密,特别是完全依赖进口的钟国‘军阀。作为对手,英军自然对国防军的基本武器装备进行了一番研究。六十二师炮兵官兵们马上推算出了,敌军炮兵阵地的大概距离。
“正北一点钟方向!距离六千码!”一名炮兵指挥官大喊道。随着口令的传达,英军炮兵用最快的速度调好炮位,紧接着就是一波急促的射击。隆隆的炮声在英军阵地上响起,可见的弹道在夜空中划过,阵地上英军步兵们士气都为之一震。
作为一支针对钟国的远征部队,英军并没有配备过多机动不便重型炮兵单位。六十二师装备的最多的便1型4。5五英寸(114。3毫米)口径速射榴弹炮。/后者重量1。4吨左右的,与国防军普遍装备的七十五毫米管退野炮基本相比还更轻,非常适合华夏这种交通情况及其糟糕的战场。但重量轻也意味着倍径小射程短,最大射程仅为六公里多点,前者的76。2野炮更近,五公里多点。不过对于英军目前的炮兵战术来说也够用了,超视距非直接瞄准的远程打击,对英军炮兵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
。这个时期的炮兵战术还在进步研究当中,远远达不到二战中后期通过无线电指引指哪打哪的程度。远程打击的目标主要为城市要塞大型防区这样的大型目标,支援步兵的战术作战还是以直瞄射击为主,炮兵不会距离前沿太远。英军炮兵的“超视距”反击可以算是英军在炮兵运用上的伟大尝试。
英军炮兵的反击很快降临,一**的炮弹砸在了,距离英军阵地五公里外的国防军炮兵阵地的附近,不断爆炸的炮弹将国防军庞大的炮兵阵地照程亮,国防军四个旅的炮兵阵地连成了一线,二百多门火炮被分散布置在跨度两公里的线型阵地上,遭受反击的克隆军炮兵马上四散开来需找隐蔽,并且在心中默默推算着英军炮兵阵地的大概位置。
英军官兵看着远处不断爆炸的光亮发出阵阵的欢呼,当然声音很小,大部分都是在心中嚎叫。黑夜中近乎盲射的远程打击完全是蒙,一片片的覆盖,而英军炮兵数量不足,并不是所有的炮兵都及时的反应过来,只有两个炮兵团不到五十门火炮投入了反击,而且作为主力76。2毫米速射野炮,已经达到了极限射程,要么勾不到,要么偏的太厉害。而且英军炮兵很快就把火力转移到了阵地前的区域,应付来自钟国步兵的进攻。国防军炮兵仅仅受到了轻微损伤,十二个炮兵营只有五十多人伤亡,三门火炮在炮击中受损。
英军几发照明弹打到空中,将三个方向,环形防御圈周围的地面照的雪亮,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足够让依仗黑夜缓慢的推进的国防军官兵的灰色身影暴露出来。话说这个时期照明弹已经应用了,不过这时候的还比较简陋,弹体不带降落伞在空中自由落体,弹体小照明时间极短,有的用信号枪发射,照明范围小,只能满足一定的战术需要。但就这一点亮光,也让英军指挥官感叹钟国人的进攻强度,东西北上个方向都有不断靠近的步兵梯队。
“射击!速射!自由射击!”高举手枪的军官们马上大声命令到。照明弹开始不断的升起,为步兵和机枪照亮目标,趴在战壕上的士兵马上端着手中的步枪对着远处隐隐约约忽明忽暗的藐小繁多的身影啪啪射击,机枪阵地上的维克斯机枪也开始对着国防军的散兵线扫射。英军步兵手中林菲尔德步枪射速快的优势在防御作战中尽显开来,更为灵动的枪栓让每一次射击的间隔变得更短,十发子弹的弹仓容量也保证了优于其他栓动步枪的火力持续性。密集的弹雨袭向国防军的进攻梯队,虽然精度不高,但仍然造成了较大的杀伤。国防军三个方向上八个步兵团的进攻队伍,基本上在一瞬间就出现了超过百人的死伤。
“加快速度!”低阶克隆人军官见英军开火,马上命令道。尽量压低身子前进的克隆人士兵,马上放开了步子以最快的速度迎着弹雨的方向跑去,代价高昂的冲锋开始了,很多士兵刚跑起来没几步便被英军的子弹击中,阵亡的士兵很快散步伴随着流淌的血液逐渐在旷野中铺开。
虽然夜色为国防军官兵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但也让人难以寻找目标,特别是国防军数量众多重机枪部队,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