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大明帝国的人,这是在玩儿真的!这可比绞刑架、断头台什么的血腥多了,没有什么,比在敌人面前进行斩首更能起到震慑作用的行为了。荷兰人也好,倭国人也好,在碰到了晏世轮这么个对手后,结果只有——斩首。将近七千多人,金乡军愣是在海上行刑了整整五天!用人头堆砌的京观。竟然装满了俘获的那三艘盖伦船。在这期间,普特曼斯被吓晕三次。大小便失禁两次,呕吐无数次。特罗普倒是硬实,在面对同胞们不断被推在地上,然后就地斩首的”暴行“时,眼中充满着复仇的怒火!仅仅是到了最后,呕吐了五六次而已。最后。这些“幸运“的被保留活命的高级军官们,几乎个个不成人形,瘫在地上的一动不动。而特罗普看似坐在那里依然双目喷火,实际上他已经晕了过去,只是不停的翻着白眼儿而已。

    将这些近乎于痴傻儿童的俘虏们随意的捆成串。稳妥的关押起来之后,晏世轮暂时还没有想好如何对付这些人。先关起来再说。初步的想法是,留下罪魁祸首,然后放回荷兰一批”舌头“,好好的将金乡军的”暴行“描述给荷兰人们,要让只有几千万人口的荷兰,一听到大明的名字,只有发自内心的颤抖!而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要把最能打的特罗普放回去,没有了他,今后荷兰谁人还能够跟英国人死磕呢?需要用他的手,好好的消耗一下英国人,他们最近发展的有些快了。

    还有,之前郑芝龙不是说一颗红夷的首级,就换二两纹银的吗?估计老郑这下子要破产了,不知道他这许诺还能算数不?

    心满意足的看着这些痴傻儿童被关起来,晏世轮终于抽出手来审视俘虏的刘香手下们。刘一刀、刘香等这些首恶,早就在战事一结束就已伏诛。但是手下的喽啰真的不少,现在自己还在扩张,要不要把他们纳入自己队伍呢?想了想,晏世轮把这个念头放下,就像当初他不把流寇纳入麾下一样,这对金乡军军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在金乡,不是什么人都能从军的。晏世轮此刻想到,在大明福建知府邹维琏还没收到风声前,自己先低调的离开吧。此战己方虽然损失了三艘”平倭“战舰,重伤两艘”平倭“,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的完胜,晏世轮还是很满意的。他现在担心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朝廷是否认可自己的胜利,另一个就是,老郑有没有那个信誉,不是说好了打赢红夷后,就考虑南北台湾统一吗?这小子在台湾南部,已经深深的植入当地,并且经营的非常好。在台湾北部,则是自己的天下,虽然”廿芝“同气连枝,但说到底,没利益的事儿谁做?

    还有,此战也暴露出了,平倭战舰转向不灵活,战舰间配合不密切,“虎鲸”战术勇则勇已,一旦遇到类似“灭虏”这样的战列舰,冲过去简直就是敌人的靶子。需要一段时间好好的总结了!通过此战,可以看到风帆时代的海上作战,不得不局限于风向、洋流。比如上风投入战斗,可以更好的战斗保持队形发起进攻,在交火后,风会把硝烟吹向下风,遮蔽下风处舰队的视线难以瞄准。

    而从下风投入战斗,可以便于撤退逃跑,但是不容易保持队形。从七艘盖伦船向普特曼斯的旗舰靠拢就可以看出来。由于风力的影响船体会顺风倾斜,这样上风一方就很难打开底层甲板的炮门而不能参战,三层甲板战列舰尤其如此,而下风一方可打开全部的甲板进行射击,但是从下风射出的炮弹容易打高,而打到桅杆和索具上,而从上风发射的炮弹则会打低打到舰壳上甚至是水线附近。

    此时工业基础的深坑还没有填平,几十年内根本无法造出钢铁船只来。所以,需要学习风帆战舰的战术内容还很多啊,晏世轮不禁一阵头痛。必须要找出一个强国来学习学习!此时一直到一百年后,也就英国和法国能拿得出手。对,就是这两家!

    但是两家的战术却完全不同,英国海军倾向于从上风发动进攻,而法国则是一般从下风投入战斗,因为英国海军是以歼灭俘获法军舰队为主要作战目的,而法军则是希望打掉英军的桅杆和风帆,这样就可以随时退出战斗,日后在完成进一步的作战目标。针对这种状况,英军迫使法军出港决战,在战斗中,首先抢占法军的下风位置,切断其撤退路线,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法水师阵列一部。如果法军阵列能够继续维持,则通过动用补充战舰形成双列线式队形,夹击法军。只要法军的阵型崩溃,英军就会发挥近战优势进行混战。

    那个金乡军海军一直推崇的“纳尔逊战法”发明人纳尔逊,在特拉尔法拉尔加海战中就运用了此战术,攻击欧洲西班牙联军的结合部,在近战混战中击败了对手。今后与欧洲强国间的“对话”还很多,看来今后不仅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虎鲸”战术,更要深入学习这个纳尔逊战法啊。晏世轮再次走到了海战沙盘前,看着上面思考了起来。

    十日后,金乡所。

    就像所有的胜利凯旋一样,金乡军回到金乡所后,特地放假三天,全民联欢!金乡军海军获此大胜,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财富、瓷器还有木材,甚至是这种先进的大船,都缴获了几艘回来,晏世轮身上的“无敌”的光环,又亮了几分。

    所有人都极尽狂欢的能事,除了晏世轮。

    此刻,他是金乡军内少有的几位头脑还保持清醒的人。

    因为他想起了一段话,那就是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这段文字深深的刻在了晏世轮脑中,无时不刻不在警醒着他,胜不骄、败不馁,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就要继续更大的力量!

    午夜,喝了少量的泡盛,已经在床上准备就寝的晏世轮,突然被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打断,然后信使紧张的望着床榻上的晏大人,出声不是,不出声也不是,就僵在了那里。

    晏世轮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来,见到此人衣着类似“飞艇部队”的,因为他们独特的蛤蟆防风眼镜,什么意思?难道是欧洲那边出事儿了?

    晏世轮一个激灵,立即从床上蹦起来,一把抢过信使手中的信函,读了起来(。)

第四十九章 欧洲来信() 
飞艇部队是晏世轮少有的几支“压箱底儿”的军队,他们和参谋司下属的“秘密情报部门”一样,不为众人所知。而且他们目前的活动范围,仅限在欧洲——印度——基隆——金乡一线,用来传递重要讯息,或者欧洲方面的战事情况的。通过飞艇部队,金乡军远在欧洲的一切动向,全都反馈回了晏世轮这里。这并不是对宁凤晨的不信任,而是为了更好的为前线提供炮火后勤。而且在金乡军还有个特色就是,但凡飞艇上的军士,在各地基隆商馆可以吃饭不给钱,可以坐车不花钱,可以有事直接找晏大人。但是这份差事还是苦了些,除了终日在飞艇上做“人力车夫”外,还要经常几日夜轮换,有时两三天不眠不休都是家常便饭,所以这份差事既让人羡慕,又让人犯愁。

    让这个带着“蛤蟆防风镜”的军士座下喝点水,晏世轮继续展信详读。

    这是一篇宁凤晨写来的“密信”。心中开头第一篇,上书几个字的暗号,而且此时只有晏世轮能够看懂。“伟人有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晏世轮一看就知道,除了宁凤晨,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蕴含的意思。在此时,这是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这也是最最应景的一句话,晏世轮此刻最希望的,就是能在欧洲生根发芽,从资本主义的老家,狠狠的踢他们屁股。在此时如此复杂、艰苦的环境下,当年伟人的这句话,对晏世轮来说,无疑是一针兴奋剂。晏世轮赶紧接着往下看,

    心中林林种种说了很多次战斗,都是到达之后。勇敢的金乡军军士们指挥着欧洲人打的。他们克服了语言困难,克服了信任危机,克服了缺医少药,克服了一切摆在面前的困难!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到,宁凤晨真的成熟起来了!这让晏世轮格外的欣慰!

    而且看着陆地上此时代最最强大的瑞典、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等军队。用着此时代世界上最最先进的火器,此时最科学的方阵,还有最高效的执行力,一场场硝烟弥漫的大战,看的晏世轮是热血沸腾,恨不得生出翅膀,此刻就站在宁凤晨旁边,随着在欧洲充当“雇佣军官团”,然后看着欧洲人流血。晏世轮一时恨的牙痒痒。当初不如让宁凤晨守老家,自己去欧洲多好?随后笑着摇摇头,继续看信。看来自己还是没有到宠辱不惊的状态啊!

    宁凤晨接下来详细的说明了,此刻虽然对外公布“占领”了游离于德国的汉堡市,但是自己人实在是太少,虽然号称占领了整个汉堡,但是金乡军实际控制的就是沿海地区。金乡军队的数量太少,不足以控制内陆。在这种情况下。宁凤晨对内陆地区的政策是做生意,垄断各种产品的出口和进口。至于内陆地区各种割据势力。宁凤晨是不管的。而此时汉堡本土的上流社会,是有少量自己的武装力量的,而宁凤晨又没法控制广大的内陆地区,金乡军对待德国人也是极其不尊重,这个时候的德国上流社会的人是不会管底层人民的死活的。虽然汉堡市长等人,本身也是上流社会的人。他们只要游说一下上流社会,赶走金乡军的人,他们就能获得尊严,获得出海口,获取更多利益。即使不成功,也没损失,大家照旧过以前的日子,这种只赚不赔的好事,大家都愿意干的。但是穿越者的统治力量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推翻的。

    就在汉堡原市长准备掀起“正义的审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