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看咱家得手段。
不过,这回要选好人选了。,马元武一边走,一边想幽州有哪个人可以顶掉张直方上位。又想起如今得失,下次不该选这种纨绔子弟,当选一个有抱负得,反正咱也不是图什么,就是要搞得天下大乱,越有抱负越好。
得加快脚步了,马元武心中一紧,这个狗皇帝上台以后,威势日盛,虽然不少举动,比方说天下广纳商税,得罪不少人,可是军威越来越盛,陇西大败吐蕃,已经让朝廷重振声威。前些时候那场入城式,更是让不少藩镇震动,若是不加紧行动,他什么复仇都成空谈了。
李忱参观大炮得射击,这款被重新命名为大四式改得火炮,就是原先历史上得拿破仑炮,不过改由精钢打造,以铁模为生产模型。
不仅仅如此,如果只是这样,不值得叫做改,这炮重量比之前看到的增加了不少,不过还算轻便,可以匹马拉动。
炮架改成金属制造,比起木制,重上许多,不过更加坚固,可以承受火炮后座力而不后退。还有就是,更加优化得设计,前薄后粗,不再像最初那样,一体圆圆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大改变,就是制退机。
大炮因为威力强大,后座力也很惊人。炮身铸造得那么重,除了材质不过关。一方面也是减少后座力。
在最早已前,都是设法绑阿,捆阿,尽量固定大炮,不让它移动。后来有了炮架,就在炮架上下功夫。制退器,则是又一项重大发明。
制退器,以二战时期日军火炮为例,炮管下方又有个圆筒,那就是制退,里面有个活塞,一半是油,一半是高压空气。当炮弹出膛,大炮后退,后座力会传递到制退器,随着活塞运动,高压空气会被压缩,当压缩到了极限,会反弹,又把活塞连带里面得油,都往回推,又传递到炮管,让炮管复位。
李忱当然不是用这种,要生产那种全密合,活塞和制退器尺寸完全符合,紧密不留缝隙,需要非常高的精密得加工度,不然高压空气顺着活塞缝隙,混入油里面,等于直接把活塞推到底,就不会复归了。大唐如今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力。
李忱用的是弹簧。就看到炮管周遭,有四条粗大得弹簧,每当大炮发射,靠着弹力,吸收后座力,等弹簧到达极限,又会回复原样,带动炮管复位。
坦白说这样得射技只能当过度,弹簧用久了,很快也会金属疲劳。失去弹性。其实李忱考虑过,制造那种油压制退器,至于精密度得问题,完全靠老师傅,一点一点慢慢磨,慢慢契合。只是这样生产太慢了,虽然朝廷工匠可以得到,不过缓不济急,没有办法全火炮如此安装。
或许,少量装配试试看?李忱一边看大炮射击训练,一边想道,不管生产多少,反正有一门是一门?可是,要是制退器坏了,靠手工打造,岂不是没办法更换,手工固然可以打出那种完全契合得精密度,可是每一个人得手艺不同阿,能不能通用呢?
时间并没有因为李忱思考而静止,一炮打完,四个炮手就忙碌起来。观测得观测,刷膛得刷膛,装填弹药得装填弹药。
就看到高处一个总观测手,手里拿着一个望远镜,还有一个量角器一样的冬悉,测量后,抓起高台上一个话筒,大声报出下一发得数据,下方立刻有人大生通报数据。
听到数据得,各炮的观测手,立刻依照自家炮位方向进行计算和调整。大炮,首重测量,距离远,一点点差距就天差地别。幸亏李忱很早就开始航海,对于测量非常有心得,各种工具和方法都不缺,哪怕这个时代找不到佛朗机人帮忙训练,自行培训也不是问题。
而那个总观测员呢?却是能够精密计算得观测手可不容易训练。这些观测手,大半是抚育院出来的学生,也就是他们才有受过完整得数学教育,不过哪怕如此,观测也是要看天份得。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一个好得观测手。所以,每一炮都会有些差距。
大炮命中率,还很考验机率,所以不要说这各年代了,那怕是倒了现代,大炮精准度很高了,炮击还是需要密集。用密集来增加精准度,尤其是在海上,炮击更是需要如此。
一个叫李方圆得学生,想出一个办法。他的数学很好,是一个优秀得观测员,负责观测目标距离,然后让各炮的观测员,以他观测为准,自行计算自家炮位。
这方法非常不错,这样的观测方法非常有效,可以集中力量,对观测手的要求也可以略为降低一些,不用到每一门炮,都需要一个优秀观测手,就可以发挥很大的精准度。
这个方法让李忱拍脑袋,他怎么没想到呢。听到这方法,他却是想到二战时候,美国战列舰上面,会有一个观测塔,负责观描,由那个观测塔报出数据,然后各舰自行调整,进行统一的炮击。他早该想到得。
其实,李忱不知道,这方法不是美国海军独创,很早得时候,英国海军就是这么做得,身为海军后起国家,英国人靠这个方法,击败西班牙。他们不像西班牙,家大业大,可以大量作训炮手,这个方法,只需要几个观测员,就可以带起一堆得火炮。
观测手算好数据,一个负责调整得瞄准手,开始调整,这炮架,却是加入了把手,可以用旋转得方式,调整高低。
刷膛手,很快就把炮膛清理干净,装填手,先拿起一个炮尺,核对应该装填多少弹药,然后抓起一个个定装好得弹药包,首先刺破一点药包,作为引药,扔进泡管内。每个药包,都有一定得量,上面写有阿拉伯数字,照抓就好。
炮尺。李忱的火炮,可是经过大量实弹测试,测验出要打什么距离,多少角度,需要多少弹药,一方面测试大炮得耐用度,一方面做出一个标准,这样发射才快速。
而那个标准,就是制作成炮尺,即便大炮可能因为长久使用,有些不准确,不过,至少是个参考。并且新出厂的炮,这个数据还是很准的。
一切都装填好,刚刚瞄准手,拿出一根鸡毛,插进火门,然后听炮长一声令下,发射。
鸡毛,是负责引火得。对这个引火方法,李忱很是赞赏。对想出这方法得炮手,给予了重赏。
如何点火,是一个很大的麻烦。李忱当初研发火枪的时候,也遇上这问题。因为这年代还没有雷汞作为击发药,通常需要一些火药外露,方便击发。可是这样一来,大风、雨一淋,就很容易无法击发。
最初研究燧发枪的时候,就存在这严重问题。让李忱很疑惑,不是说燧发枪可以克服天候得问题吗?最后,终于一个工匠想出办法,在药池上方,加一个自动封闭得盖子,这样就可以克服天候难题了。
大炮也是一样,本来是用引信。引信插入火门,点燃火药。后来一个炮手,也不知道是恶作剧还是觉得真的可以,他用鸡毛去引火,发现效果也不错,更方便,更便宜。当下李忱重赏,并大力推广,至于原因,管他呢。
看了一会炮手得训练,又往前,前方就是骑兵营了。这里就安静许多了。不仅是因为没有火药声音,更是因为没什么人。只有少数一些骑兵,正在练习。因为,大部分得骑军,还在回程路上。所以显得这里比较空荡。
骑兵校场和炮术演练场很近,实际上马厩还有段距离。会这样安排,就是要让马匹习惯。马是一种很有灵性,很敏感得动物,很容易受到惊吓。现在李忱要大量推广火器,没吓到别人,反而自家马先惊慌失措,那就是天大笑话了。
看完了整体新军得演练,李忱在石雄陪同下,离开校场,前往他新设立得军校,参观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军校()
李忱接着又参观军校,本来天色晚了,石雄想要请李忱改天。可是李忱兴致挺高,在晚上微服参观了军校。
这个军校在位在长安城西北角,光化门外,因为需要场地,所以没办法设在城内。
李忱到学校的时候,已经下课了,现在进入晚上休息时间,学生用餐后,可以自由决定行止。此刻到可以看到,校园内,学生都很忙碌。
有的忙着玩,大操场上,正在举行一场足球比赛。许多学生正在围观。不时他们还会指点,应该怎么进行会比较好,虽然他们的话,场上得球员听不到,不过他们还是很有一种指点江山得味道。
当场,还有两各学生不服气,一各说这样好,另外一个反驳,嘴上斗了起来。当下,球也不看了,双方约战。不是打架,是用战旗约战。
这也是李忱模仿后世得军旗,创造出来得。不过呢,既然是军校,当然就不简单了。这种战棋,已经很有后世电脑游戏那种规则复杂战棋得味道了。简单来说,就是完全模拟战场情况。
什么兵种,需要多少补给,能行进多远,在没有补给得情况下,可以撑几天,还有地形因素影响。此外,还有士气、训练度、军士装备等情况得模拟,尽可能得接近实际战场得情势,玩起来非常麻烦。
像是扎营,还要考虑到取水得问题,有多少人、畜,每天要多少水,然后取水该如何取,这些都要计算。所以每次要玩,绝对不是两、三个人就可以玩得。
一旁还需要不少人帮忙计算,看他这步走得合不合逻辑。李忱开始尝试,把精密得计算,列入军事项目中,不能在靠所谓感觉。所谓多虑胜,少算不胜,尽可能在战前评估各种情况,多多准备,才能打胜仗。
打胜仗,不是靠什么奇谋妙计,我们可以在历史上,看到不胜枚举的以寡击众、以少克多得战例,可是那不现实。那种事情,就是因为稀少,才会广为流传。真正的战争,不是比谁得计谋高,是比哪一方得错误少,以己之无隙待敌之有隙。
玩战棋,基本上也可以让每个学生,毕业前就多点概念,甚至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