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不必出远门,最多就是离家百多里服役,对此,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是,要实施在内地,就不容易了。

    百姓对这个保甲法很是抗拒,虽然同样离家不远,征召间隔甚至更长。男丁成年后,要受训半年,然后每隔四年,要重新入伍,服役两个月。这时间,也和租庸调得每年服徭役十五天也差不多了。

    可是百姓就是很抗拒,所以成果相当不理想。很多人隐匿户口,诈称家中男丁已经病死了,就是不肯应募,这让李忱很烦恼。

    虽然宣传当兵光荣,服役好处很多,可是很多人就是不愿意,这让他很傻眼。此外,试行得人口普查,也让人很抗拒,什么谣言都有,说这个调查,是朝廷加税依据,说朝廷要藉此抽丁的,以后会改户税为丁税,什么传言都有。

    莫名其妙得谣言,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让人口普查进行不下去了。唯一庆幸的是,人口普查这个动做,只有在很小部份地区试行,没有全面推广开来,没有闹得不可开交。

    他在想,历史上有没有这样全面人口普查得政策在,全面人口普查,还达到效果得。

    想了半天,他就想到了满清。全面废除了人头税,实施摊丁入亩,把这税赋加在田地上面。让中国人不再受限于人头税得问题,让中国人口数,超越满清以前任何时期。

    虽然一部分原因是,各种高产作物得输入,才让中国人口有了一个爆发性得增长。不过满清得摊丁入亩,也是有功劳,让百姓不再隐瞒户口。

    他一度考虑,是不是要全面废除户税。大唐两税法,已经废除了繇役,留下田税和户税。虽然繇役说是废除了,实际上还是存在,不过他亲政后,已经确实费除了。

    早知到当初,就别把繇役废除,应该直接就把繇役当作保甲法来实施说不定还会比较顺利。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把繇役成兵役,恐怕大家也不会愿意。况且,这样也是有一些问题。

    问题就是很容易,这半年得训练,被人用来服劳役,结果某些人会藉此发财,本来要拿来聘雇劳工得钱,劳工被这些服役的士兵取代了,钱就被吞没了。

    先不提这个可能得问题,废除户税,这样他们就比较不会瞒报,让人口普查落实了?大概也是很难,服繇役,在中国有数千年历史,让百姓成了习惯,所以一旦废除丁税,那就使劲生,也不再隐瞒了。

    可是服兵役,这就难了。中国人除非遭逢乱世,否则都有一种“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得说法。乱世那是没办法,可是只要不是天下烽火连天,百姓都都不愿意从军。

    最明显得就是唐朝了。唐初从军是一个光荣、有前途得行为。可是逐渐得,就让百姓厌恶,抗拒。

    就算是百姓会接受,废除户税,让百姓接受人口普查,接受服兵役,对大唐来说,负担太重了。大唐目前要用钱得地方还很多,每年户税还可以收到几百万贯。

    更何况,在李忱得观念中,每个人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得。户税,就算是一种吧。户税说来其实很公平,户分九等,越有钱缴越多。

    更别提,这户税还是大唐商税基础,一些家里做生意得,不知道他们到底收入多少,都是以户等来计算,上调几等,算是你的商业税。要是废除户税,这商税又要伤脑筋了。

    既然满清得方法走不通,找一个年代近点的吧。他又想宋朝保甲法,当初是如何实施的?这个或许可以当作参考。

    可仔细回想后,他发觉他对宋代保甲法,印象实在不深,似乎就是招集农民,趁着农闲时候,谷物都收割了,利用空闲得地头训练,就地训练。

    这方法可行吗?照这个办法,不要把农民往城市里面聚集?可是,为此宋朝多出了很多成本。况且,他也不知道,到底宋朝保甲法,实施成效如何,能不能适应火枪时代得训练。

    他这保甲法,除了名字,内容和宋朝得不太一样。他是模仿后世得义务役作法。士兵都必须集中在某一地,这样枪枝、弹药才好管控。不然,你要让每个服兵役得百姓,每人一把枪吗?回收?如果散布到广大得农村,就不好管控了。

    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几个方法。首先要加大宣传当兵光荣。其实新军有很多优惠的,不说当兵退伍后,绝对有好工作安排。新军成家后,其子女保证可以入学。

    无论在何处,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当地官府设立得小学校、中学校,士兵子女不说免费,但是保证可以入学。目前中小学校还不普及,就是保证入学。等到未来普及后,会有教育补贴。此外,退役士兵,在朝廷设立得医馆,看诊会有优惠。

    一方面加大宣传当兵光荣以及当兵得种种优惠。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宣导,服役是男人应尽得责任,当过兵,才是好男子。

    打消了大众对当兵得那种反感,但是这不能保证人口普查一定会成功。他还计划了配套措施,比方说,有人口普查,才能入学,不普查,不登记,不能入学,不能享受很多福利,甚至连死了以后都不得安宁。

    人死为大,他打算利用道教,和佛教。你不是要诈死,那就宣传,不超度就不能升天,不能安息,就像基督教那样。

    会这么做,也不能怪他。现代社会,人口普查是很普遍得。一出生就要上户口,不上户口,你连打零工人家都不让你做。

    不过,这是双面刃,他担心,会让宗教势力太大,到时候人口普查完成了,大唐也变成宗教国家,那他真的是无颜面对李家先祖了。

    这个方法保留,为了保证政策一贯实行,他还计划了这个散布谣言的方式。想用这个方法,来让人口普查得以实行。

    人阿,没有比较就不知道。不过就是普查,哪来这么多意见,这些年日子太好过了?既然这样子,那就让你们重新回忆一下,当年那种要服繇役得日子。

    。

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调查不得了() 
大中十年后半年,大唐一直很乱。官场乱,因为一各地方豪族胆大包天得举动,让李忱对官制动了手。其目的是要对大唐的制度,做一个手术。虽然他裁撤了藩镇,但事李忱知道,一个朝代有其惯性力量。

    某些好得不会遵守,可是坏得习惯,一旦开始了,就很难消灭,除非改朝换代。一个朝代就像人,好得学不会,学坏很快。像是太监干政,李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度重演,现在宫里已经看不到一个太监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那些后人,有前辈得榜样可以学习。连后辈都没有,看你怎么学。

    而藩镇也是一样,在大唐逐渐形成气候,虽然被彻底改制。可是李忱很担心,未来还会死灰复燃,反正有前例,后人照旧。所以,他要彻底革新官制,要让大唐彻底形成一个朝廷集权得模式。

    在中国古代,地方权利过重,往往是乱源。很多人都有一种,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心态。当地方权重,朝廷权威不再,就开始乱了。像汉代,当朝廷权威失去,地方郡守权重,每个人都野心勃勃,不再把天子放在眼里。

    不过,过份集权朝廷,也不是好事。地方上失去自主权,什么都要由朝廷决定。这样对很多事情,都会反应缓慢。等到反应过来了,事情都闹大了。像叛乱,像赈灾。

    所以,李忱要让地方有一定自主权利,朝廷还能管得到,一些想法未来会逐步动手,目前就事改革地方督察得制度,未来他还打算建立乡老制度。

    从县一级开始,地方监察人员,就是直属于朝廷。他们将不再对地方首长负责。不管是县令,还是刺史,还是新成立得的,属于道一级,为来得省级大员得知州,都管不到地方监察,他们是直属于朝御史台得人。

    除此之外,他还打算将大唐原有的乡老制度,给发扬光大。这种制度似乎试起源于周代,后来历代朝廷都有实行。比方说明代,乡老有定时招集百姓,宣导教化得职责。

    李忱的打算是,提升乡老得权能,成为类似罗马那种护民官,专门为民请命的职务。

    罗马护民官,成立时间远在西元前五世记,最初得目的,就是为了要替百姓请命,保护百姓权利,到后来,发展成一个很有权利的职务,屋大为,罗马第一任皇帝,他就是担任了终身护民官,不过他也是把其他护民官的权利给剥夺了。

    李忱希望真正有一个,能在立场上是替百姓发声,替百姓说话的人。毕竟官员贪腐,第一个受害得就是百姓。靠官员来监督官员?对于成效,李忱只能说呵呵了。

    只有一个两个清官,革除一些贪官污吏是没用得。贪官杀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两个清官,精力有限,他们能管得,也就是他们伸手可及得地方,天下那么大,哪是靠一个两个官员就能防范的。

    那么历朝历代,这么多贤明皇帝,就没有一个人想出有效办法?没有。老朱靠杀、杀、杀,杀很大。把人剥皮填草来遏止。有效吗?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有的皇帝靠党争。拿明代来说好了,明朝皇帝如果英明点的,靠党争来克制那些官员,用这党来执政,另外一党来监督,让他们斗,一方面让皇帝地位安稳,斗来斗去得官员,没有精力来干涉他这个皇帝。二来就是类似后世得监督了,一党当权,另外一党专门挑毛病。有用吗?

    有句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明代那些官员不要看他们彼此间斗得那么厉害,可是牵扯到实际得,立刻会团结在一起。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趴在国家身上吸血,这是所有官员共识。

    不管什么浙党、那党、东林党、阉党,彼此间斗得厉害,那是他们的事情。如果皇帝,或是哪个官员不识相,想要从根子上,去改正国家得乱源,革除弊端,那一定所有官员都联合在一起,皇帝要做,那就斗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