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忱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陇西试行。当地新派遣得县令,刺史,最大得工作,都是治理地方,明眼人都看出来,李忱企图要做些什么。
并且,李忱这些年来大小动作不断,不断把各种权利收回朝廷,像是之前得财税改革,收税权已经从地方,从个地节度使手中,收回朝廷。在平地了幽州之乱,彻底收复河北三镇后,这个制度彻底得到落实。
大小财税,无论是田税,户税。还是商税、盐税、茶税,都由户部统一征收。地方不得插手。
之后又是军权,各地藩镇裁撤过半,权利也大量集中到朝廷手上。再来就是之前得监察和警察,补盗和督察责任,也都收回朝廷,任何职务都只是对朝廷负责,地方也是不得插手。故而现在,李忱又对大唐县令职权下手,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不知圣人打算从何着手?令狐绹问道,很简单,四善七十二最,太过笼统,每一方县令、刺史、以及知州,都要提出自己的目标。申不害学说虽然很遭,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
大唐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这个考课方法,比起前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组织完善,法律化,和标准化。
组织完善,负责考课的是尚书省得考功郎中,其下有五十名属员,协助他办理。考功郎中主考京官,考功员外郎主考外官。考功标准,是四大善行,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和格勤匪懈,考核得是官员道德水平,德、慎、公、勤。
二十七最,则是依照不同职务,有二十七项要求,主要考核得是德、勤、能、绩。然后最后是吏员得考核,只有四项标准,称四等法,就看你是不是勤劳,办事是不是公允。
此外,刚刚说组织完善,因为考核得可不只一个人。考功郎中和员外郎是主考官,但是还有监考官。考功郎中、员外郎,只负责四等以下,三等以上由皇帝考核。
而四等以下,中书省和门下省,会派出校考官和监考官,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考核进行监督。最后,大唐官员是每年小考,四年一次大考。小考定等第,大考综合几年来小考得等第,作为最后定等。
唐代这样考课,看似很完善了,可是李忱还有不太满意的地方。首先,对吏员考核太马虎。固然因为吏员人数众多,考核不便,只能大概。
但是李忱早就把吏员列入了大唐官吏行列中。吏员招收不再马虎,升迁管道也比较通畅,既然如此,便不该如此草率。
其次,四善二十七最,其实一方面有些不公,一方面标准很难判断。不公则是,你说他不勤,可是人家很多事情处理得又快又好,根本不需要他多花心思。然后那个很勤劳,偏偏办事不懂方法,没效率,成天作白工,这怎么算?
此外,虽然会派出监考和校考,但是大唐州县也挺多的,其实他们也很难认真把所有事项都查完。很多时候,都是走个过场。所以,李忱觉得,有必要改一改,动一动了。
申不害得学说,虽然糟糕,我一向不以为然,不过也不是一无可取。刑名参同,将会是大唐官员新的考核项目,每人均需列出来年目标,每年考核其达成度。
这个目标若试定得太低,哪怕达成,考评也不会高,定得太高,达不目标也是枉然。
李忱一项认为,“法”,应该是人们遵守得行为准则。对于法家思想,什么重术,重势,都不以为然。可是这些年他勤读书,发觉他对法家认识有些偏颇。
其实申不害得重“术”,讲究的御下手段,也不是一无可取,至少这个“刑名参同”,就很先进。
本来他改革大唐考核制度的根基,是张居正得考成法。张居正将朝廷往来公文,都予以备档,建立三本簿子,作考成之用。一本登记,两本分送不同单位,作考核。
每年考核,就看你今年要你办些什么事,你有没有办成,作为考核依据。为此,大明运行效率空前高了起来,还裁汰了不少冗官。所有官员都被逼得上紧发条。
不过,这只能参考,因为李忱不光是要求官员办事,还要求他们有主动性。像现代的官员,会为了自己着政绩,拼命发展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把事情做好。这样一来,申不害得“刑名参同”,其实比较适合。
日后,县令就专职发展本地,而审判,则令委任新职。,明明说是司法改革,结果一直拖到最后,李忱才说出他的目的。要将司法审判权,彻底分立出去。
第五百六十三章 法制社会()
吾皇这又是要做什么呢,李德裕放下手里得顺天日报。顺天日报,这是所有官员必看得报纸,虽然没有明定,但是所有官员,都已经逐渐了解,这是国家报。
为了知道更多朝廷动向,所有官员一定每天读报。送报生,这是一个很奇特得职业。虽然很多地方,宵禁都名存实亡,可是长安还是坚定得实行着。反正,这对长安得夜生活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宵禁禁得是里坊外面,坊门落了锁,外面就不能走人。可是里坊内部,完全没影响。
而送报童呢,是唯一一种,可以趁天未亮,就跑出坊门外的人。起初,只有顺天日报得送报童这么做。不过,后来长安和万年日报,也跟着模仿了,在所有官员上朝前,就把报只送到官员手里。
李德裕放下手中得报纸,马车刚好缓缓停下来,然后车门外面刚好响起车夫得敲门声,这是含耀门到的意思。特制的马车,加了底盘和弹簧避震,加上宫中得道路平整,一路过来马车没有丝毫摇晃,非常很平稳。若不是他已经习惯了这个这个时间,恐怕要到车夫敲门,他才会知道,目的地到了。
他下了马车,在一片官员问候声中,走进了他的办公地点。马车则是自顾自驶去暂停得位置。那些官员则是羡慕的看着马车离开。拉车得两匹白色骏马,踏着优雅得步伐,这是李忱让闲厩使,这个大唐弼马温,训练得特殊步伐。走起路来,好像在跳舞一样。
这就是马得花式舞步,又称盛装舞步。李忱特别让闲厩使训练得。本来他想让他训练对策步,就是汉代铜奔马,那种马匹跑起路来,是用同一边脚在跑。
如果有注意过汉代铜奔马,会发现,那匹马跑起步来,两边四只脚都是一启动得,像人类走路得同手同脚一样。而一般马跑起跑起来,嗯,李忱不会形容,反正不是这个样子。
本来李忱以为,那是工匠搞错了,或者说为了追求美观。后来听专家解释,那是一种特殊的马步,叫顺拐,也称作对侧步。确实是有马可以这样跑,这样的优点是人乘坐起来,很平稳。
那个闲厩使也说,昭陵六骏,太宗皇帝骑过得那几匹马中,有一匹叫特乐膘得马,也是这种姿态。
不过,那似乎要特殊的马才能跑出那种姿态,闲厩使无能为力。李忱只能让闲厩使,设法让马跑出他要求那种得盛装舞步。
这让闲厩使,白发搔更短,差点没辞职。没辞职,终究是舍不得,这职务这是一个很有权威得职业,可是在李忱登基后,被裁撤得差不多了。
权威在哪里?如果你知到安禄山曾经做过这职务,就知道权威。这个职务是武则天设立得。虽然被李忱叫作弼马温,不过人家权利可大的很,可以掌握全大唐,所有的马匹。
唐初之时,尚乘局负责管理马匹,设有左右个六闲。武则天设置了“仗内闲厩”,几年后又设“闲厩使”。玄宗开元年间又设置“仗外闲厩”。
“仗内闲厩”管理御用马匹,“仗外闲厩”负责禁军用马,原属尚乘局的十二闲,改属于仗内闲厩的两个厩。
此外,外闲厩还有两个庞大得马源,陇右诸监牧、八马坊。本来,这两单位,都属于太朴寺。前者为杖内闲厩提供马匹,后者负责提供禁军用马,算是两者得外部单位。
要比喻得话,仗内闲厩是专门管理政府领导用的车,仗外闲厩是管理首都卫戍部队用车。陇右诸监牧、八马坊则是国营得两大车厂。
而“闲厩使”这个职务,之所以很有权利,就是他完全侵夺了本该分属两个部门,殿中省和太朴寺的权职,把国家所有得汽车,甚至可以转变用来作战得装甲车,都控制在手里。你看有多**。
本来呢,随着大唐失去陇西,这个职务权利大大缩水,各镇不是没有多少骑兵,就是自己照顾,他这个闲厩使,越来越没权威。
而收复陇西后,李忱自然要恢复当地得马政,为大唐提供马匹。可是闲厩使得职权,彻底被拆分,该规太仆寺得归太仆寺,归殿中省得归殿中省。
闲厩使剩下的,就是皇家训马师。本来属于皇家的大量马匹,也在李忱成立神策军之初,全部都供给神策军了,至今没恢复多少,让闲厩使暗中抹了好多眼泪。
后来总算是苦尽甘来,靠着训练这个盛装舞步,权利没大多少,却能多收很多钱,捞钱捞到丧心病狂的李忱,居然让他接外活,替那些有钱人,培养会走盛装舞步得马。
会走盛装舞步得马,是有钱和有权得象征,少数人才可以享受到这种特殊的马,也不是有钱就可以得了。不过这不是那些官员,用羡慕的目光看着马的原因。
他们不是看马,是看马车,也就是李德裕,才被赐与禁中乘车得殊荣,李忱体谅李德裕年纪大了,特别让他的马车,可以直入禁中。含耀门,已经深入到禁中,在含元殿得左边。
今天是李忱没有招集宰相议事,若是招集宰像在绫绮殿议事,李德裕甚至可以直接乘车到绫绮殿门外。这是一种极大的殊荣,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虽然李德裕本人觉得有些太招摇,想拒绝。
可是却被李忱强逼着接受了,说他年纪大了,不需要把精力花在不必要得是务上,这样才能更好得为国,为他这个皇帝做牛做马。嗯,原话当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