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开口道:“既然内阁提议,那朕就从善如流!温卿等回去拟旨,裁撤长芦盐转运使司及相关官职!此次抄没孙某等人家产共计银四十三万两,户部分得一半!盐户每口五两安家银,等待朝廷派员安置!孙某以下全部斩首弃市!家眷流宣大边关!”

第114章 垄断() 
百万人口的京城内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间盐店,基本都有着权贵和官府背景。

    东城一间盐店的后院仓房里,成国公府的外管事郑老五正在指挥店内的伙计劳作。

    这次盐商大会成国公府并未参与。锦衣卫虽然也给府内的盐店下了帖子,但郑老五收到后直接丢到角落里。

    堂堂国公府,已然隐隐成为勋贵领袖的朱家,何时要听从锦衣卫的分派了?老子爱卖谁的盐就卖谁的,非得从你锦衣卫的门路拿盐才行?锦衣卫算哪根葱?

    郑老五代表了京城中小部分盐店老板的想法。他们大多是公侯府中的管事,背后有大靠山,平时和锦衣卫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对于锦衣卫近来的崛起也没当回事。自家可是与国同休的豪门,锦衣卫能跟皇帝说的上话,自家老爷同样在皇帝面前有面子。

    其余文臣背景的盐店,比如顺天府尹的远房亲戚之类的,在得到主人的叮嘱后,用现银购买了雪白的新盐。其实就算主人不吩咐,不管是品相、口感还是成本上,新盐比原先口味苦涩的大粒淮盐强太多了。虽然没有盐引,几乎就是私盐了,但自己能开的起盐店,还怕官府中人查私盐不成?

    郑老五让伙计往从两淮盐场进的盐里掺沙子。按照规矩,盐店是划分区域经营的,成国公府三个盐店都在东城。京师有句俗语,东富西贵南穷北贱,说的就是京师人口的大致分布。东城士绅巨商众多,在这里做生意赚钱最是简单。

    就拿盐来说吧,这里大户人家很多都是家口上百甚至数百的,每次一买就是数石,哪像南北两城的穷鬼,一次买几斤,指望那些贱骨头还怎生做生意赚钱?自家老爷百万家资几辈子能积攒起来?

    成国公府依仗自家权势拿下了东城五个盐店中的三个,另外两个给了襄城伯府,谁叫两家老爷好的如同一人呢?

    因为垄断了东城盐市,在本身利润极高的情形下,郑老五依旧不满足,他想多给国公府上交银两。一是博得公爷的高兴,将来升职的时候更有利;二来自家惦记公爷第七房小妾的丫鬟细柳多时了,多交银子也就意味着自己能多贪墨几分,到时只要给七姨太拿出五百两银子,细柳就能给自己当个小妾。一想到细柳雪白的肌肤,绵软的腰肢,郑老五心头不禁顿时一片火热。

    接近午时,数百石盐里掺进十几石沙子的伙计才算忙完,郑老五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在旁监督。看到伙计们忙完后,郑老五去了前面的店铺内,店铺内的一名伙计正在打盹。郑老五不满的大声咳嗽一声,伙计打了个激灵,从瞌睡中清醒过来,看到郑老五后,伙计连忙施礼。

    郑老五四周打量一番后,拉着长腔训斥道:“大白天的打瞌睡,要是店内进了贼,偷走银钱你都不知!再要如此,老子禀报大管家开革了你!”

    伙计顿时吓得不轻。在盐店里做伙计,虽然月钱只有几钱,但午时管一顿饭,伙计也轻快。买盐的大主顾们大都是半月来一次,一次买上数石。数名伙计只要把几石盐搬上马车就不用管了,人家拉回府中自有仆从搬运。自家也是托了好几层关系,才找到国公府一名管事,谋得了这份不错的差事,要是因为打盹丢了差事,那回家后爹娘还不得把自己打死。

    伙计赶忙跪倒在地,发誓赌咒的保证以后不会再犯,郑老五才哼了一声让他起身。

    郑老五坐在店内的椅子上,接着问道:“今日收入多少?要是依着上个月的样子,公爷肯定高兴坏了!到时说不得有赏赐下来咧!”

    伙计低头嗫喏着,郑老五怒道:“混账东西!大声!”

    伙计鼓起勇气抬头道:“回郑管家的话,今日上午尚未开张!”

    郑老五楞了一下,等起双眼继续问道:“尚未开张?你说的是真是假?定无可能!”

    伙计回道:“俺说的真话!不光今日,昨日一整天也没开张!”

    郑老五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急道:“昨日一天一粒盐都未售出?这是为何?”

    伙计连忙点头道:“郑管家不信可问他人!俺们也不知为何!”

    郑老五反应甚快,他出声招呼后院的几个伙计,分头去其他两个店以及襄城伯府的店查看,看看几处情形是不是相似。

    果不其然,几名伙计陆续回转后带来的都不是好消息:国公府和襄城伯府的盐店,自昨日起都是一粒盐未有售出,不光是老主顾没来,就连散客也一个没见。

    郑老五坐不住了,他连忙坐着马车往府内赶去,这事不是好兆头,他得赶紧回禀给大管家。

    听到郑老五的回禀后,国公府大管家朱贵也是吃了一惊。他是国公府府家生子,祖上卖身与成国公府,到现在已是数代。他从小和朱纯臣一起长大,因为聪敏好学,行事沉稳担当,因而颇得朱纯臣的喜爱。把他从一个贴身常随一路提拔至外府管事的位子上,直至上一代公爷去世,朱纯臣成为新的成国公后,便将他提到了国公府大管家的位子。

    成国公府上下三百余口人,管事、仆从、婢女、厨娘、车夫、护院这些就有两百余人,这还不包括外围做生意的掌柜伙计护卫等等。

    既要管理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还要协调国公府府各种关系,处理国公交代的一些隐私之事,朱贵是从早忙到晚,日日不得闲。

    也正因如此,朱贵的权利非常大,加上朱纯臣的信任,在国公府,除了朱家的几个大小主人,朱贵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就连朱纯臣的数房小妾平日都要巴结着朱大管家。朱贵掌握着府内的人权财权,包括朱纯臣数房小妾的月例银子和日常开销。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只要动动嘴皮子,这个月的月例银子就会被借机克扣,日常花销更是直接取消。

    这样的例子发生几次后,国公府上下都领教了朱大管家的手段,自此再无人敢轻捋虎须,府内的人见到朱贵都是毕恭毕敬,甚至比对朱纯臣还要恭敬。

    朱贵今日好歹得空在房内歇息一下,郑老五的禀报让他坐不住了。

    盐可是国公府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收入。不是因为收入多高,而是在于卖盐的稳定性上。东城三个盐店每年能带来数万两的收入,这钱等于是白捡的,三个店只需不到十名伙计,一名管事就行,做什么生意能有如此高额的利润?

    他开口问道:“此事有点蹊跷,此前可有何风声传来?”

    郑老五踟蹰半晌,才躬身回道:“回大管家的话,数日前锦衣卫曾给盐店下过帖子,说是在景春楼开什么大会,售卖上等好盐,小的怕折了咱们国公府府面子,也就没去!难不成和这事有关联?”

    朱贵皱了下眉头问道:“锦衣卫下帖售卖食盐?到底怎生回事?”

    郑老五低着头回道:“究竟如何小的不知,襄城伯府的李管事也是未曾前去!”

    朱贵开口吩咐道:“来人!骑马去附近盐店打探一下,看看适合情形!”

    屋外仆从应声而去,朱贵坐在椅子上,双目微闭一声不响。

    郑老五满头大汗,心里也是懊丧不已。

    回府的路上他已经想明白,此事八成和新盐有关。

    倘若真是如此,那自己等于失职,虽然理由充分,没给国公府丢面子,但就怕影响到盐店的生意,那可罪责不小,到时别说细柳了,自己这管事位子保不保得住还两说呢。

    一刻钟后,打探消息的的仆从赶了回来,进屋后躬身禀道:“回禀大管家,小的在西城几个盐店看过,店内买盐的人很多,售卖的是细白如雪的上等好盐,每斤售价两钱四分银子!有一家已经售光!”

第115章 抢盐() 
长芦盐转运使司隔天便被朝廷裁撤,内阁给出的理由是徒损民力,与朝廷无补。

    至于盐场的一万多丁口,崇祯特意将之留下,以供巩凡物去长芦晒盐时使用。他后世的时候看过长芦盐场的地图,占地面积太大了,按后世的说法,足有几百平方公里。虽然暂时还不至于开发到后世的面积,但缺乏机械化工具的古代,人力是必不可少的。

    京师南城一间面积不大盐店里,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街上,足有上百人,这都是附近来买盐的百姓。

    年已五旬的掌柜李存志忙的喝口水都顾不上了。盐店一共就三个人,他和儿子外加一名伙计。平日里生意不好不坏,一年下来,抛去各种开支,这间店铺能结余一千多两银钱,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是顺天府尹李怀普的远房堂叔,前年李怀普从刑部侍郎升任顺天府尹后,远在陕西凤翔府的李存志就带着儿子前来投奔这个侄子,以求谋得一份差事。

    李怀普年幼丧父,是寡母靠替大户人家浆洗缝补供他读书科考。李怀普天资聪颖,加上家境贫寒之故,所以读书非常用心,科考之路也是非常顺利。万历四十二年进士及第,此后仕途一路顺畅,崇祯五年已坐到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高位。

    崇祯七年走通温体仁的门路,升任顺天府尹一职。

    虽然刑部侍郎和顺天府尹品级相同,都是正三品,但顺天府尹可是等同于一省督抚的封疆大吏,其权限和影响力比地方巡抚更大。单单能直接面圣这一条,就甩地方督抚十条街。一声封疆也只有在陛辞时才能见皇帝一面,之后再相见到就千难万难了,除非能升到内阁或是六部主官的位子。

    李怀普刚开始读书时,并未得到其他亲戚的多大助益,冷嘲热讽倒是不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回认为贫寒之家能出龙凤。

    李存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