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里的屠户张老二正在杀一头两百斤左右的大肥猪。杀完猪退完毛,猪肉交给旁边的农妇切块,猪杂和猪骨则洗干净后放进大锅里加水和盐熬煮,不一会就肉香扑鼻。

    旁边看热闹的半大小子们一个个咬着手指头流口水,满脸横肉的张老二捞出几根大骨棒,用剔骨刀把上面剩余的肉剔了下来,然后又捞出几根细小骨头,放进一个大木盒里,呵呵笑着招呼小子们来吃。小孩子们畏惧张老二凶神恶煞般的面孔,又想吃又不敢过来,一个胆大的半大小子忍不住上前,拿起一根骨头啃咬起来,张老二站在一旁哈哈大笑,其余的孩子顿时蜂拥而上,抢食起来。

    张老二用搭在肩膀上油油布巾擦了擦汗,随手端起一碗绿豆汤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抹了抹嘴,心里说不出的惬意,活了几十年,就属这段时间最开心。

    刘朝忙的脚后跟都朝前了,宫里来的几个小太监和两个庄头,不断的请示这请示那的。他觉得自己活了三十几年,加起来都没这半个多月的事多,晚上回到住处冲个凉吃完饭,往床上一倒就睡过去,一觉就到天亮。

    忙是忙,但心里说不出的踏实感成就感。

    打发走一个过来请示的小太监,刘朝刚要坐下歇会儿,一个身穿便装的精悍男子朝他走来。

    刘朝觉得他眼生,待要开口,精悍男子摸出一块腰牌朝他晃了晃,刘朝心里打了激灵,锦衣卫!还是皇上身边贴身护卫!他连忙拱手,还未开口,那汉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禁声。然后悄声说道:“圣驾已到庄里,特意让我来告知你,这是微服出巡,不得惊动他人,不要让人知悉圣上身份!”

    刘朝随着那汉子来到工坊工地,远远看见一身书生打扮的朱振卿,身边的王承恩青衣小帽,几十个腰间鼓鼓囊囊的精装汉子分布四周,眼睛警惕的打量着周边。

    他赶忙小跑着来到皇帝身边,刚要跪拜,突然想起侍卫的嘱咐,改为深深一揖道:“皇。。老爷那个来也不事前说一声,奴。。小的有失远迎!”,

    崇祯正在打量建好的工坊,闻言转头笑道:“这几日清闲,家里没事,忽然想起你这里,就过来看看,做的不错!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居然似模似样!”

    “当不得黄老爷夸,都是小的应尽的本分!小的生怕耽误黄老爷的大事,所以一到农闲就连忙组织人手开工,工坊已经基本完成,所以这里人手不多,都去围墙那边的工地了!”,刘朝受宠若惊,眉花眼笑的回禀道。

    “军粮生产多少了?鸡鸭种苗都发下去了?”崇祯问道。

    “好叫黄老爷知,军粮已产三万余份,都按黄老爷吩咐的五斤一袋装好,鸡鸭种苗俱已发放到各家,每家大约十五只鸡,十只鸭苗”,刘朝回禀道。

    “继续加大军粮产量,另外工坊建成后着人采购布匹棉花,开始制作冬季军服,一定不能偷工减料!”,崇祯说道。

    “还请黄老爷放心,小的一定用心管好”,刘朝连忙答道。

    随后崇祯在刘朝的陪同下来到炒制军粮的大棚,远远就闻到香味。

    以前明军的军粮都是用大米做成干饭,吃的时候用热水泡开食用,也有的军队用中间有孔的面饼串成串,那样方便携带。但这两种军粮最大的缺点是营养单一,味道就更别提了。士兵作战行军消耗体力很大,面和大米能提供的热量很少,况且就算这样的军粮也是经常积欠,很多明军官兵常常饿着肚子追敌作战,战斗力和士气可想而知。

    皇庄里制作的军粮复合了各种粮食,又加入盐油糖,营养和热量充足。这样的军粮一斤能顶过去的几斤,并且携带方便,士兵把肠袋打个结挂在身上就行,就算每人挂两袋,十斤的重量也不会影响作战和行军。这当然不是崇祯的原创,他只不过照搬了后世某只军队刚刚成长时期的经验而已。

    热气腾腾的大锅前,一名名健妇在奋力的用木锨搅拌着锅内的粮食,一阵阵香气扑鼻。炒熟一锅后,用木锨铲进旁边的簸箩里,然后两个打下手的农妇抬起来放到一边的一排排木案之上,待其冷却后,一些农妇就往缝制好的肠袋里装。一个肠袋装满了大约五斤左右,很快一袋军粮就装好,然后打结牢固后有专人负责往麻袋里装。

    崇祯看完后点了点头,这种事情自己也不懂,大约应该就是这样吧。

    看完军粮生产过程,崇祯没去别的地方,他便往村外走边对刘朝说道:“明天我会安排兵部派人前来接收军粮,你还要加大生产力度,现在我大明的军队很多都是饿着肚子在与敌作战,我听到这些心里很不好受。官兵们流血牺牲,却常常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是朝廷的失职,是我的失职,所以,你要尽心尽力,多多生产,早日让全大明的官兵吃上可口的军粮!明天兵部接收后立即起运,先给洪督和卢督,后续出产的军粮再运往辽东一线,一切就看你的了!”

    “黄老爷放心,我就是不吃不睡也绝不耽误大事!”,刘朝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我相信你,王承恩,回去跟曹化淳打个招呼,升刘朝为十二监典簿!”

    刘朝是奉御,从六品,典簿是正六品,升了一级。

    王承恩应下。

    刘朝激动之下,眼眶泛红,又怕村民看到不敢大礼参拜,只能深深的躬下身子,双手过头,行礼道:“小的粉身碎骨难以报答黄老爷的恩典!唯有实心做事以报大恩!”崇祯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然后上了马车起驾回宫。

第15章 哗变() 
五省总督洪承畴坐镇信阳已大半个月了,这期间他分派左良玉与汤九州率五千人扼守内乡、淅川;陈永福率一千八百人扼守卢氏县;尤世威,徐来潮以五千兵马守雒南兰曹川、朱阳关;邓玘、张应昌、徐成名各领所部兵马防守汉江南北要地,以防流寇再由陕入湖广。

    按行程来算,各将应该俱已到位。他和幕僚商议,决定自己亲率陕西副总兵贺人龙,参将刘成功等共计四千兵马由潼关入陕扫荡贼寇。

    离皇上要求的半年肃清流寇的圣旨已经只剩一个月了,现在看来剿灭流寇根本不可能了。

    贼寇流动如水,官兵因为缺乏机动性,无时不在疲于奔命。想寻机聚歼贼寇可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往往贼寇攻击某城,等官兵得到消息前去救援之际,贼寇早就破城大掠而去。

    洪承畴有时心里感到很迷茫,因为兵部并未制定出一个有关全局的战略规划,到了皇帝的规定的时限,自己并未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有负圣恩,不知道皇上会如何处置自己。

    既为剿贼之事忙的焦头烂额,又为自己的前途命运忧心不已,半个月时间,洪承畴瘦了一大圈,两鬓已现白发。

    这日早晨用罢早饭,洪承畴正待下令起兵回陕。探马突然来报:甘肃镇参将徐来潮部不愿入山扼守,行军至卢氏县后哗变,现已占领县城,四处掳掠。河南都司陈永福本来驻守卢氏县,见徐来潮部哗变,未接督帅将领不敢善专,现已退守永宁等候军令。

    洪承畴闻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虽然此前官兵屡有哗变之事,但都是几十人上百人小规模的哗变,这种有兵马两千余的一路参将哗变还是第一次在他手下发生。

    这要是传到京城,首先文臣们会一致攻击他洪某人领兵无方。

    再次要是被皇上所知他不但没有克期灭贼,反而手下的大军哗变,依照皇上以往的性格脾气,自己可就人头不保了。

    想到这里,他便要传令召集人马前去平叛。正在这时,又一骑探马来报:四川援剿总兵邓玘部在樊城哗变,杀监军太监谢文举,邓玘不知所踪!

    洪承畴双眉紧皱。邓玘一部人数甚众,其人素来待部下严苛狠厉,克扣部下军饷日久,其部早就积怨深重。这次的哗变应该是积攒已久的矛盾总爆发。

    他立即厉声下令道:“令陈永福部监视徐来潮部动向!如果其放弃卢氏县转攻其他县城,陈永福立即阻截!告诉他,本督会即刻派出平叛队伍,到达后让其听从指令,违令者斩!”

    沈世玉安慰道:“督公无需过虑,想来官兵哗变所为者不过是粮饷,并非真要造反做贼。为今之计,就是赶紧筹划钱粮,只要钱粮充足,到时把带头哗变者斩杀,其余官兵皆会畏服!”。

    “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可就连督抚标营也都亏欠数月饷银,朝廷已经半年没有颁下银钱,这要去哪里筹划如此多的银两呢?”

    沈世玉也是一筹莫展,安抚哗变的官兵需要大批银两,可陕西本该上交的岁银已被洪督截留,朝廷每年加税征得的银子根本不够如此多军队的开销,已经半年没下发饷银了。

    突然,署衙外传来一片嘈杂的人声,随即传令兵疾步跑进署衙,来到近前禀告:“禀督帅,有天使来到!”

    洪承畴一愣后,立即起身,振作起精神来说道:“快快摆设香案,迎接天使!”。

    洪承畴率众出了衙门来到衙前,只见一个年约四旬的太监站在衙前,正在和一个锦衣卫头领模样的人小声说话。他身后的广场停满了马车,上面用篷布盖的严严实实的,一部京营服色的官兵牵马肃立在广场一角。

    洪承畴赶紧迎上前去,拱手道:“天使驾临,未曾远迎,还望海涵!”。

    “洪督帅太过客气,咱家司礼监随堂太监陈大金,奉命前来传旨,洪督接旨吧!”

    洪承畴赶紧前面带路,把陈大金一行让进署衙里,香案已经摆好。

    待洪承畴一众人等跪好,陈大金从怀里掏出圣旨开始宣读。

    圣旨的大体内容无非是五省总督工作干的不错,剿匪已见成效,以后再接再厉之类没营养的官话。最后才是重点,如今国库空虚,皇上特拿内帑二十万两给官兵发饷。并许诺说将来财政宽裕后,会补发以前积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