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想控制建州太简单了。但历史上皇帝和大臣们都被流贼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到采用禁运这条策略。再加上建奴数次扣关入境后大肆的劫掠各种物资,晋商和辽东对其直接或间接的资助,才让他们逐渐坐大起来。

    建州应对封锁的举措无非就是扣关抢掠。在无法从山海关突破的情况下,就得和去年一样,从破损的长城关口进入京畿一带。

    若不是顾及到无辜百姓的伤亡,朱由检倒是盼着建奴来抢。先让他们抢个够,使他们因贪婪而自动把战线拉长,然后在其师老兵疲、忘乎所以之际,调集重兵将其重创与境内。

    不过那样做太过冷酷了。作为一个穿越者,根本无法忍受战争造成的大量平民伤亡。无数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的决定而惨死,就算将来把建奴杀干净,自己的心理也会留下巨大的、挥之不去的阴影。

    战争是成年男人之间的对决,与老弱妇孺没有半点关系,还是让我用一刀一枪来解决吧。

    当务之急是如何尽量平稳的渡过小冰河时期,让还会持续数年的旱情不会引发新的动乱,努力减少百姓因灾害死亡的人数。

    自己先前下旨采取的种种举措正在各省大力推行,只要地方官府尽职尽责,今年的夏收就能很好的缓解缺粮的危机。

    就像做饭一样,菜也洗好了,肉也切好了,就等着大厨上来烹制了。这些大厨就是大明的地方官吏,等着吃饭的人就是因为天灾而被迫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

    把希望寄托在官吏的良心上是非常不靠谱的想法,上千年来形成的不作为的惯性,会让他们对眼皮底下的苦难视若不见。

    严格的监督,严厉的处罚措施是最佳的办法,派往北方各地的御史、锦衣将会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远在京师的朱由检不知道的是,他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第205章 逃荒() 
河南汝宁府信阳州中山镇,已是仲春时节,田地里本该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如今却是枯黄一片。田间的土壤都已板结龟裂,偶见有零星农人挑着木桶放下,用木瓢舀起水一点一点的浇到地里,然后用绝望的眼神注视着那点浊水迅速消失,只在麦苗下留下了一点灰白色的痕迹。

    从崇祯九年立冬至今,整个信阳州在近半年的时日内一场雨雪未下,冬小麦虽已种下,但看现今的情景,夏粮大面积减产或者绝收已成定局。

    官道上已有零散的逃荒人群出现,目标便是二十里外的信阳州城。

    一队快马从东面飞驰而来,战马驰过后扬起的漫天尘土飘荡在空中,许久才消散而去。

    马队前方数百步外逃荒的一家五口人听到马蹄声后,赶忙躲到路边挤在一起,用惊恐的眼神看着后方奔来的十余匹战马。

    最前面一匹战马上的骑士在看到这一家人后,手中缰绳微微开始收紧,马速慢慢放缓下来,他身后的十余骑也随着降下马速,待快到这家人面前时,马队已由奔跑状态变成了碎步前行的样子。

    这队骑士是奉命前来汝宁府巡视的京师锦衣卫,带队的百户就是崇祯八年在卫辉府汲县街头,收留大牛和妞妞的王安成。

    两年多的时间内,王安成奔走于河南各府县之间,总计收拢了三百余名妇孺,位列所有参与行动的锦衣卫校尉中第一名,因而积功被擢为百户。

    这次锦衣卫奉旨出京,分头巡视旱情严重的山陕、河南、山东各府县,着重查访地方官府执行打井修渠、屯田安民等举措的执行情况。因为王安成对河南各府的状况比较熟悉,所以被委派带队巡查汝宁府的各个州县。

    王安成将手下分成几个小队,由副百户和几个总旗带领,分别展开巡查,最后返回汝阳汇合,再将各自查访到的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

    刚刚完成罗山县的查访任务后,王安成便带队向信阳州境内行进,准备完成他这一队最后一个州县的巡视。

    王安成在距这家人数步外勒住坐骑,然后翻身下马,向这家人走去。

    没等王安成走近,这家人中的三个大人已经跪了下来,只有那两名大约七八岁的孩童站立着,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走来的王安成。

    显是母亲的年轻妇人慌忙伸手将站着的孩子拽着跪倒在地,然后低下头如鹌鹑般缩在地上。

    王安成来到近前,用温和的语气开口道:“几位乡亲起来吧,某是官府中人,有话要问你等!”

    一家人中的年轻男子磕了个头,嗫喏着回道:“大老爷有话尽管问来,俺们跪着回话就成!”

    王安成心里暗叹一声,温和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既知道某是大老爷,那某现在便命你等起身!速速起来!”

    听到面前的大老爷发怒的声音,那名年轻男子畏畏缩缩的慢慢起身,然后伸手将一旁的老妇搀起,那名年轻妇人也拽着两个孩子站了起来,几名大人仍是不敢抬头直视面前的王安成。

    “某问你,你叫何名?家住甚地?为何带着家人出来?这是要去往何处?”

    王安成神色冷峻的问道。

    这几年他与形形色色的人等打过交道,知道如何对付眼前之人。

    那名男子听到王安成的问话,吓得腿一软又要跪下,王安成立刻喝道:“回话!”

    “小。。小人叫王栓柱,信阳州中山镇人。。人氏,因田地干旱,去岁就绝收,家中已无余粮,这才带着家人去往州城,想去找碗饭吃,要不家中老娘和娃儿快要饿死了!”

    说到最后,王栓柱已是眼中噙满了泪水。他的一子一女则是缩在娘亲的身后,紧抓着娘亲的衣角偷偷地打量着王安成等人。

    王安成闻言亦是心下惨然,饶是他见惯了许多类似的场景,但每次见到后心中总是难受无比。

    他回头招呼了一声,一名校尉跳下马来,从马上的兜囊中拿出几块白面蒸饼、一小袋腌菜、一个装满水的皮囊,走过来交到王安成手中。

    王安成将食物和水递到那名年轻妇人面前,温言道:“先给孩子和老人吃一点,不要吃的太多,当心克化不了!”

    那名妇人盯着眼前的东西,抬头看了一眼,王安成脸上温和的表情让她稍稍感觉安心。

    王安成又将食物和水往前递了一下,那名妇人快速的伸手接过后顺势跪倒在地磕了个响头:“谢大老爷救命之恩!谢大老爷救命之恩!”

    王栓柱和他娘亲也是跪倒在地,重重的磕头谢恩。

    他们一家已经有一天没吃饭了,这几块蒸饼省着吃能让他们一家人吃好几天。

    王安成温言道:“起身吧!某问完话便会赶往州城,定会与恁一家人寻得一处安身之所!”

    在他收拢的三百余名妇孺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大牛和妞妞。

    当初在汲县街头,大牛抱着生病的妹妹放声大哭的场景,他永远记在心里。

    每次从外地回到京师,王安成都会买上礼物,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儿去看望那对兄妹,大牛和妞妞现在已是他的义子义女。

    待王栓柱一家情绪略微平静后,王安成继续问道:“某来问你,中山镇上似你家这般状况的人家可有许多?官府有无开仓赈济?有无遣人在村镇打井修渠?镇上大户有无放出余粮救助百姓?”

    王安成赠粮的行举让王栓柱的心放了下来,说话也流畅起来:“回大老爷的话,俺们镇上如俺这般情形的人家可是不少,逃荒的已是好多;俺没见着官府和大户放粮,也没见着遣人给俺们打井修渠。若是打出井水来,俺家的几亩田地就会有些收成,再掺杂些野菜野果,俺也不用逃荒,俺爹爹也不会饿病而亡!”

    王安成听着王栓柱的言语,心中怒气渐升。

    他这一队巡查的州县都在汝宁东南部,包括光州、光山县、息县、罗山县、信阳州等地。

    前面四处州县他已探访完毕,虽然都是旱情严重,形势并不乐观,但当地州县官府还是有所作为的。知州知县除了用官仓的粮食放赈外,还鼓动当地官绅乡绅拿出家中囤积的粮食开设粥棚赈灾,并且用皇帝拨下的银两组织人手打井修渠、引河水灌溉农田,努力减轻旱灾造成的后果。除了少数人逃荒以外,大部分百姓都稳定在了当地。

    河南巡抚衙门和布政使司衙门也安排官吏兵丁,分别将官仓里的粮食运往旱情最重的汝宁、南阳、归德几府,用以支援当地官府赈济治下百姓。

    从王栓柱的话语中知道,信阳州府面对灾情毫无作为,根本没有派人安抚百姓,只是听任灾民自生自灭。

    假如只是中山镇一处是此情形也就罢了,若是巡查下去,其他村镇大都如此的话,那这个知州就是罪该万死了。

    想到这里,王安成转身大步走向自己的坐骑,口中大声下令道:“马保!你带八人分头查访附近村镇,之后赶往州城与某汇合!其余的人跟我走!咱们去州城!留下一袋粮食和水给他们!”

第206章 内情() 
大半个时辰后,王志安一行于巳时左右抵达信阳州城。几人在在城外找到一家车马店,将战马寄存在店中,然后要了两个房间简单洗漱换上便装,将脱下的罩甲、盔帽、绣春刀收好,将短刃插进靴筒中,燧发手铳塞进怀里,留下一名校尉留守后,王志安带着两名校尉往城里行去。

    从中山镇往州城的路上,越接近信阳城,逃荒的人群越发多了起来。

    几人来到不远处的信阳东门外,只见城门两侧的城墙下已经搭起了数百个各式各样的窝棚,灾民们或是一家人挤在窝棚里发呆,或是倚靠在城墙根眯着眼睛晒着太阳,足足近两千人的灾民群中却很少有喧哗吵闹声传出。

    很多人已是几日没吃饭了,哪还有力气说话吵嚷,就连各家最爱闹腾的孩童也变得安静起来。

    城门外有一队持刀拿枪的壮班值守,几座拒马拦在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