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下来的,不成,等到了地界,俺定要给皇帝爷爷刻个神像供在家里头,叫俺全家每日都要去磕头,永世不忘皇帝爷爷的活命之恩才成。

    看着李二娃正端着空碗发愣,一旁的婆娘朝丈夫身边挪了挪,把碗中大半碗粥倒进了丈夫的碗中:“娃他爹,俺吃不下了,不干活吃这般多撑得慌,你帮俺吃了吧!”

    回过神来的李二娃瞅了瞅碗中的大半碗粥,又看了看妻子温柔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柔情,他知道妻子哪里是撑得慌,是怕自己吃不饱才把饭食给他的。官府有规矩:成人每顿两碗浓粥,孩童一碗;妻子知道自己食量很大,每次两碗只能垫垫肚子,所以便时常用各种借口把饭食让给自己。

    李二娃一手端着木碗,伸出手将妻子头发上的一根草棍轻轻的摘下,用满是爱意的眼神看着妻子的眼睛。

    婆娘一下子羞红了脸,低头轻嗔道:“这多人看着咧~”

第230章 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 
天津卫码头前宽阔的场地上,身穿大红官袍,白面长髯、仪表堂堂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奉朱由检之命正在为即将登船的官军壮行;两千名山东官军排成数个齐整的方阵昂首肃立,吴群和几名千总跪在地上听候兵部尚书的训话。

    “本官奉谕旨特来为尔等赴台湾壮行!此番南去,尔等所遇之敌将是由万里之外远来,侵占我皇明国土之番外强梁!其欲以台湾岛为着落,进一步觊觎我皇明国土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圣上既遣数千猛士征讨此跳梁,尔等俱要奋勇争先,勿使其匹甲得还!以慰圣上远望之心!酒来!”

    随着杨嗣昌威严洪亮的声音,几名兵部杂役端着铺垫着红布的托盘疾步走来,每个托盘上都有一个装着半碗米酒的粗陶大碗。

    向北而跪的吴群和几名千总纷纷从托盘上拿起酒碗,咕嘟嘟一饮而尽后将酒碗摔在地上,几声清脆的响声过后,酒碗碎裂一地。

    此举蕴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意,这是兵部官员事前特意叮嘱过吴群等人的。

    “卑下等定不负圣望!宁舍此无用之躯亦要将红夷诛灭!以扬我皇明之威!”

    吴群向北重重磕头后昂首大声喊道。

    这也是兵部官员生怕这帮粗汉说出“啥子狗屁红夷,俺上去就是一刀一个!”之类的粗鲁之言,惹得素重礼仪的杨嗣昌不高兴,这才专门教吴群如何回应的。

    “起身!登船!”

    杨嗣昌满意的微微点头后下令道。

    “恭送本兵回返!”

    吴群等人起身后,抱拳躬身行礼,杨嗣昌转过身来,迈着官步走向不远处的马车。现场除了数名负责协调的兵部低级官员外,其他的跟随杨嗣昌前来的官吏随员纷纷离去,吴群等人待杨嗣昌的马车启动后方才直起身来。

    数艘五百料的大船停靠在码头边上,长长的跳板已经搭好,官军的火器、兵刃、棉甲,以及一百匹战马都已于昨日装载上船,今日只要轻装登船便可。

    “各千总以下,每两队乘一条船!登船!”

    吴群大声下令道,几名千总各回本队开始指挥士卒列队来至踏板前。

    郑家这次运粮过来的大船有二十几艘,每艘可载四百余人;但考虑到要给官军士卒提供足够宽敞的空间,兵部官员特地安排了十余艘船只用来运送官军,至于剩下的十几艘船能否装的了数千名随后赶来的山西百姓,兵部官员就不管了。

    不论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还是数十丈长、十余丈高的巨船,对于所有山东官军士卒来说,心里既感震惊的同时,又有些对未知的恐惧。

    郑家船队的水手们站在码头上的踏板两侧,以防有人坠入海中。

    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山东大汉畏畏缩缩的踩上两尺宽的踏板,然后在心惊胆战中一步一挪的往船上行进;踏板随着船身的摇晃轻轻颤动着,正在上面挪动的士卒们神情紧张,身子不由自主的缩了起来。

    “勿看脚下!抬头看前!轻踏疾行!”

    一名兵部官员眼见士卒登船速度过缓,急于回京的他不由得大声喊道。

    对于第一次踩着踏板登船的人来说,走的越慢越容易心慌害怕。

    兵部由于要安排这次远征的相关事宜,所以提前数日便派员来与郑家船队接洽,留下来的这几名官员上船下船已经多次,所以已经有了经验。

    从辰时一直到了午时,三个时辰过去之后,两千名官军才全部登船完毕,兵部的几名官员看着水手们收起踏板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几人转身有说有笑的离开码头回返京师而去。

    吴群双手搭在船舷上,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千总陈大栓和孙仁贵一左一右立在他的身旁。

    “将军,陕西河南还有俺们山东旱的那般厉害,这边却是恁多的水,你说朝廷咋就不想法子修成水渠,将这海水引过去浇地呢?”

    随着船身的起伏晃动,趴在船舷上的陈大栓望着辽阔无边的大海感叹道。

    “你这夯货!海水是咸水,浇地能把庄稼齁死!他娘的!老子平常叫你认字读书你可不听!居然连海水是咸的都不懂的!以后别说跟老子认识!老子丢不起那个人!”

    吴群胸腹之间一阵烦闷,没好气的骂道。

    陈大栓作战勇猛,人也忠厚听话,就是对读书认字厌烦无比。

    朱由检曾下旨让全军择机展开扫盲运动,黄得功便从单县重金雇请了几名老童生来至军中,每隔三日教把总以上的将领认字,大部分将官都按时去黄得功的大帐中学习,可就这个陈大栓,参加过一次学习之后,每次都以各种借口逃避上课,黄得功一气之下打了他十军棍。

    可这货还是死性不改,说是一看见字马上就会头晕眼花、心惊肉跳,可能是犯了忌讳,怕认字之后有啥报应等等,无奈之下,黄得功只能由着他去了。

    “嘿嘿!那真是可惜了啊!这般多的水却是不能浇地!老孙你说是不是啊?”

    陈大栓没脸没皮的贱笑道。

    没等孙仁贵回话,吴群脖子一伸、嘴一张,刚刚吃下的饭食喷到了海水中。

    吴参将晕船了。

    “将军!你这是咋了!郎中呢?快来人呐!老孙!快点把将军抬进去!”

    随着陈大栓的大呼小叫,孙仁贵急忙和他一起就要把吴群架进船舱里,还没等二人动手,吴群又是一阵狂吐,身子也变得绵软无力起来。

    与吴群适才相似的情景在十余艘船上接连不断的重复着,两千士卒中大部分都晕船了,污秽之物吐得到处都是。郑家船队的水手们皱着眉头,口中一边嘟囔着别人不懂的福建话,一边用唧筒从海中抽上水来冲洗甲板等处。

    陈大栓这夯货是少数没晕船的人之一,在吴群虚弱的叮嘱下,正在船上跑前跑后的到处查看士卒的情况。

    在看到水手们使用唧筒抽水后,这货顿时找到了新玩意儿,从一名水手手中夺过一副唧筒便开始玩耍起来,一边抽水一边乐得哈哈大笑,郑家的水手对这样的粗人都是哭笑不得。

第231章 登岛() 
经过二十余天的的航行,装载着山东官军的船队终于抵达了台湾岛,船队停靠在了西海岸。

    郑家早就将台湾岛作为了与日本、南洋贸易的中转站,在台湾岛西面中部一带修建了可供数艘船只经听装卸货物的码头,郑芝龙更是于数年前就将两千余口福建失地农户运到了台湾,开荒屯田,种植水稻和甘蔗。

    船上的水手搭好踏板后,吴群当先从踏板上走了下来。

    度过了几天的适应期后,吴参将终于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模样。但这二十余天里,吴群要么待在狭窄的船舱中睡觉,要么就是在甲板上与陈大栓他们吹牛打屁,刚开始还对海上的一切充满好奇的吴群也是厌烦无比。今日终于看到了陆地,吴群和大多数官军士卒一样,就如同看见了分别已久的亲人一般,内心欣喜异常。

    吴群双脚踏上码头,刚要迈开大步行进,身子却觉得虚浮无比,踉跄几步之后方才站稳。

    他楞了一下瞬间恍然:这二十几天一直待在漂浮不定的船上,陡然踏上实地却是有些不适应了。

    “将军,咋木有人来迎接咱们?不是说岛上有大明官员吗?”

    身后传来孙仁贵的声音。

    在天津卫上船之前,兵部官员向吴群几人简单介绍过岛上的情形,说岛上有靖海伯早先移过来的几千福建农户,福建巡抚衙门已派有知县管理这些移民;兵部官员叮嘱吴群他们,要尽量和岛上的朝廷官吏搞好关系,文武之间互相支持,早日把台湾岛经营好,以利于朝廷后期向岛上大规模转移灾民。

    可眼前的码头上只有郑家船队的水手,以及瘦小黧黑、像是苦力的一帮人,别说官员了,就连个管事模样的人也没看见。

    “别管这些了,先让士卒下船,给后面兵备船只腾挪地方,这里究竟是远离大明本土之地,赶紧把兵刃备好,以防不测!”

    吴群吩咐道。

    十余名吴群的亲兵已经向四周分散开来,几名手持燧发短铳的亲兵正在将苦力模样的那帮人驱离,士卒们陆陆续续的分别从几艘靠岸的船只上走了下来。

    等几艘先靠岸船只上的士卒全部离船,那几艘船只驶离码头航向一边,装载着火炮、火铳、兵刃、盔甲以及战马的船只靠了过来,郑家的水手已从码头的仓房中搬出了数个简易的轮滑吊装的支架,准备从船上将三十门佛郎机炮卸下。

    “不知大军今日到来,本官失迎,还请将军切莫怪罪!”

    正坐在马兀上看着水手和士卒们将大炮从船上吊下来的吴群猛一回头,数步外一名身着绿色官服、头戴东坡巾、面色黧黑、身材瘦削的一名四旬左右的中年人正在向他拱手施礼。

    “不敢当不敢当!在下山东援剿总兵麾下参将吴群,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吴群赶忙起身抱拳回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