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地府衙中之差役忽然上街捉拿闹事民众,此举定是此人所倡!哈哈哈哈!果是厉害!”

    李若链闻言大笑不止。

    正在城内各处将上街市民驱赶回家的的锦衣校尉们,忽然发现大批身穿公服的衙门差役也参与到行动中来,一问之下方才得知,他们是受上官指派前来缉拿闹事民众的,得悉此情的锦衣卫高官俱都惊诧不已,猜测半天也没想到是何原因,没想到真相竟是如此荒唐。

    当锦衣卫闯入府衙,将一干涉案人犯全部擒获之后,查点之下,唯独缺了同知任元山。校尉们将府衙里里外外重又搜寻一遍后,仍是不见其踪影,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任元山竟有如此急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如此举动。

    “方知府,你既已开口相询,其实心中便已有了计较!某只有一言:用生不如用熟!偌大把柄握与你之手,此等人物方能靠得住!你只需使他答应上本弹劾徐文渊便可,从此之后苏州府衙内便无人再掣肘与你!本官言尽于此!扬州、淮安、常州三府之乱俱已先后平息,本官要动身前往这几府巡视一番!看看接任之人能否担起此份之责!方知府,好生尽心做事,后会有期!”

    六天之后,李若链关于平息江南数府骚乱的加急奏报便摆在了朱由检的御案上。

    奏报对几名锦衣卫高官关于此事的前期谋划部署,以及各府城中平乱的细节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着重强调了锦衣卫在这次波击数府的骚乱平息当中,没有误杀一名平民,虽然在过程中导致了不少市民受伤,但那也纯属无奈之举。

    这次抄没的二十余名巨商以及刘祚等犯官的家产,由于涉及的财物种类繁多,所以具体的结果尚需一段时日才能统计好,而从各家中查抄的金银正在加紧打制木箱,完成后将会率先雇船运回。据李若链估算,仅这批金银就有八百万两左右,其他的田产、商铺、货物、宅院等等估值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发财了!哈哈!

    朱由检看到这里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虽然他现在不缺钱,甚至可以说非常有钱,但钱谁会嫌多呢?

    不过这笔巨款不能全部解到京师,其中山东、河南两地要各留下一百万两。安置灾民需要的各种物资数量巨大,锄头镰刀斧头铁锹等各种农具都需从京师起运送往各地,沿途的消耗也不是个小数目,不如留下银钱让当地官府自行采买打制,并且还能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小视的促进和推动,能让很多百姓从中持续受益。

    李若链在奏报中还简单的提了提苏州府之事,将知府方文与同知任元山的矛盾简略介绍一下,最后谈到了任元山的应对和输诚,并将任元山家族在苏州所涉及的生意列了出来。

    和李若链当初的反应差不多,在看到这个任元山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之后,朱由检也不由大笑出声。

    趋利避害是绝大多数人的本性和共性,从锦衣卫列举的数据来看,任家在苏州府也无太大的利益,这次任元山参与其中,最大可能就是因嫉生恨,虽然人品有些问题,但也不算不可饶恕之罪,留任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孙传庭举荐的这个方文,朱由检还是想用心培养一番的。不为别的,只为了给老孙在朝堂中将来能多一份力量。

    朱由检相信孙传庭的眼光。

    为了方文能有一番作为,那给他配备的副手必须听话配合才好,既然有如此大的把柄攥在方文手中,那这个任元山就留任好了。

    李若链在这件事情上做的非常好,值得提拔重用。

    至于其他几府的官员任免,朱由检打算暂时将现有未涉案官员留任,主官空缺的由佐贰暂署便可。

    经过锦衣卫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这几府的官员估计也被吓得够呛,至少短期之内会对朝廷唯命是从,至于主官人选,朱由检倾向于让李邦华举荐。

    李邦华赴山东处置灾民安插一事已有半年的时间,这段时日足够他对身边的官员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其中表现突出的能吏干员理应得到升赏,朱由检也相信老李的人品和眼光。

    这批涉案官员中,刘祚、黄静波、李启梅、孙运转、焦云峰主犯全部处斩,家产充公,家眷流放。

    徐启明、刘兴文、黄志、王作海等等商人也会与上述官员一样处置。

    而对于那些级别较低的涉案官吏,除了家产充公外,朱由检并未打算将这批人全部斩杀。

    这倒不是他太过仁慈,而是这批人还有他用,并且是很重要的用处,

第308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 
有感于大明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数据,朱由检决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大明境内开展扫盲运动。

    这批犯官以及以后的犯事官吏,只要是构不成死罪的,都将成为扫盲师资的重要来源。

    江南四府的犯官和家眷将会被充往陕西行省的西安府、平凉府、凤翔府,参与到当地官府组织的适龄儿童识字扫盲的过程中去。

    去年的时候,朱由检曾动过开办报纸的念头,但这一想法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破。

    在这个遍地都是睁眼瞎的时代,大部分民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你办了报纸给谁看?只有读书人才会看报纸,而读书识字正是士绅阶层的特权,对于将自身和家族利益放在国家民族前面的他们,你印出报纸,然后在上面大谈爱国主义、忠君爱民,你觉得他们会听吗?

    此举无疑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只有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逐步将百姓的识字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后,才会具备了办报纸的基础,才能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概念慢慢灌输到百姓的头脑中去。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想着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这批涉案的中下层官吏,基本都是中举无望的读书人,最后走通关系进入衙门中谋取实际利益,他们的学问虽然并不精深,但用于扫盲却是绰绰有余。

    这些人都具备很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杀了未免可惜,既然不管是其贪污还是受贿所得的财物都已充公,那与其砍头,还不如废物利用,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

    大明的读书人实在是太稀缺了。

    朱由检觉着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是在是妙的很。

    扫盲需要大量读书认字之人,但这些读书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抱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思想在科举事业上奋力拼搏,你若是要求他们放弃举业,长期去教百姓识字读书,就算给他们高额的薪酬,估计也很少有人会愿意。

    因为读书中试意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代表这个人身份和家族利益的巨大受益,这些岂能是些许薪酬能比拟的吗?

    这次抄家所获的田产商铺等有形资源,四海商行将择其优而占据一部分商铺,大部分商铺要发卖出去,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商品制造和流通中去,以点带面,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商业活动的稳定和繁荣。

    田地则要交给当地官府作为公田管理,以每亩十二的佃租租给家境贫困的失地农户,收入中除拿出一部分作为衙门的开支以外,其余的进入官仓,以应对不时之需。

    这项工作要进行严格监督,防止那些经手的吏员从中上下其手,最终导致善政变恶政,监督的重任自然是交到锦衣卫手中。向来骄傲的锦衣卫们根本不会将那些吏员放在眼中,就算有人想通过行贿谋求他们放过,对于那一星半点的银钱,校尉们根本不在乎,而逮获贪渎者却能成为晋升的资本,所以这一点朱由检还是很放心的。

    对于这次骚乱相关人员的处置以及命左都御史李邦华为钦差、全权处理相关事宜的圣旨由李二喜发到了内阁,之后很快便会被紧急送往在济宁府一带的李邦华手中。

    对于这次妥善处置了数府罢市行动的锦衣卫立功人员,升赏是题中应有之意。

    李若链擢为左都督衔,晋同知锦衣卫,仍兼北镇抚司镇抚使一职。

    经过这次拔擢之后,李若链成为锦衣卫内仅次于骆养性的第一人,甚至权势比骆养性还要大,北镇抚司镇抚使可是管着侦缉和诏狱的。

    其他立功人员的升赏交给李若链就好了。

    目前的锦衣卫内分为了三派:都指挥使骆养性和同知刘应袭是一派,同知齐昌国和指挥佥事、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涪是一派,李若链则是自成一派,也是卫中实力最小的一派。

    朱由检就是借机让李若链拉拢人心、扩充并壮大自身实力,以便更好的与其他两派相抗衡。

    三足鼎立的锦衣卫更便于掌控,不能让这柄利刃成为一言堂,三派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牵扯对朱由检是最为有利的。

    圣旨发出后的第三天,卸任凤阳巡抚、漕运总督一职的陈奇瑜抵达京师,随即递本入宫请求陛见。

    站在朱红色大门前的陈奇瑜负手而立,心中感慨万千。

    自从车厢峡之役功败垂成被逮治入狱后,心丧若死的他无数次在深夜里喟叹不已,他在恨那些贪图贼寇钱财、怂恿蛊惑自己纵敌返乡的小人的同时,也对自己志得意满之下的忘乎所以悔恨不已。

    身在诏狱的他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后果,或是被钦命斩首以戒后人,或者是被罢官免职白身归家。

    而相比起丢官去职成为平民来说,陈奇瑜宁愿被皇帝下令斩首示众。

    内心骄傲的他,根本接受不了惨然返乡时邻里乡亲那种幸灾乐祸的眼神和议论,一想到他后半生就要和这群土里刨食的粗汉成为同一阶层之人,那种羞愧难当的感觉让他无数次起了自尽的念头。

    天可怜见,没想到陛下竟然有如此大度的胸襟和魄力,不仅特旨将他赦免出狱,并且将二品大员的高位赐赠给他,并在口谕中嘱他吸取教训、再立新功,这种再造之德,他陈奇瑜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