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玉成伸手抚平一下衣袍的褶皱,笑着开口道:“不知者不怪!本官其实如此不明事理之人!适才只是误会罢了!”

    “谢过大老爷宽宏大量!那草民这边告辞!”

    赵老三再次抱拳行礼道,一旁的许六子明显的也是松了一口大气,也跟着向冯玉成抱拳作揖,但却未敢出声。

    “且慢!”

    二人刚要转身离开,被冯玉成出声叫住。

    看着冯玉成脸上的笑容,赵老三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位颇为年轻的官老爷面相和善,虽然眼神凌厉,但并未带着恶意。

    “你叫赵老三,他叫许六子,是也不是?若是本官未曾猜错,你二人是漕丁,对也不对?赵老三,本官问你,你要据实回话,若是本官满意,就送一份前程给你二人!”

    冯玉成背负双手,看着赵老三开口道。

    “前程?啥子前程?大老爷有话尽管问,俺都照实讲!前程不前程倒是不打紧!”

    赵老三并未被冯玉成抛出的大饼所打动,仍是神色平静地施礼道。

    冯玉成哪能看不出赵老三的心思,于是他伸手入怀,掏出一块精致的紫檀木牌举在手中:“本官是钦命巡漕御史!不论是你漕运总督还是漕军军将,若有违朝廷法纪者,本官均可上奏朝廷弹劾与他!赵老三,本官问你,你身为漕丁,每月粮饷几何?”

    冯玉成将腰牌收入怀中的同时,赵老三面上也有了惧意,许六子则是直接跪倒在地。

    “回大老爷的话,俺每月可自运官处支取白米一石,可每次均是七斗上下!”

    赵老三仍未下跪,只是低垂眼睑不去与冯玉成对视。

    “若是本官与你二人以常随身份,月支银一两,之后每三载加一次,汝家中老小俱入本官府中为仆,月例比照其他仆从,你二人可还愿意?”

    冯玉成不紧不慢的接着问道。

    冯家也是荆襄一带的大族,冯玉成祖上也曾有不少人出仕为官,家财很是丰厚,其家族生意做得不小。

    既是知道了姓名,他本可以放走二人,然后找当地官府捉拿二人便可,但在酒馆中赵老三的行举让他颇为看重,觉得其人甚是忠义可靠。与其做恶人,不如行善事,况且他身边确实少了几个值得信任的仆从。

    赵老三和许六子跟在身边做个常随,其家人可以送到襄阳老家去,大家族安排几个人还是很简单的。若是两个人勤勉可靠,那以后跟在他的身边,若是不堪大用,那就照样打发到襄阳便可。

    冯玉成其实对漕军的状况也做过探查,知道大多数漕军及亲眷生活的几位困苦,在给皇帝的奏本中他也略略提过一笔。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全家进入官老爷家中做仆人,那可是既风光体面又很是实惠的大好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差事,冯玉成相信开出这个条件后,这两人绝对不会拒绝。

    “大老爷说的可是真话?”

    “绝无诓骗!待你二人送完漕粮回返后,自可去淮安府巡漕御史衙门找本官,之后签好文书即可,本官冯玉成是也!”

    “小人赵老三、许六子见过冯老爷!”

    “很好!起来回话吧!”

    “谢过老爷!”

    “赵老三,漕粮船队及时由宿迁码头北上?”

    “回老爷的话,小人听运官说,船队有数条船只漏水,需要数日时间修复,估摸着要五六日便可动身!”

    “你在酒馆中所言济宁州究竟为何事?”

    “回老爷的话,俺们起运的这批粮食,是运到济宁州的永济仓发放给灾民食用之粮!有人从中弄鬼!”

第316章 抢功() 
冯玉成在从赵老三口中得知确切情报后,趁着漕粮船队尚在宿迁的功夫,立刻连夜赶到了济宁州,打算找到可靠的力量破案拿人。缺乏处事经验的他虽然考虑的很细致,但却找错了衙门,在一种想当然的思维状态下找到了济宁州的锦衣卫百户所。

    他之所以没有找当地官府派遣衙役捕快准备拿人,是考虑到一旦事有不谐走漏了风声,这件能给自己的仕途打下坚实基础的大案就会胎死腹中,若是再想找寻线索就难上加难了,因为那伙人肯定会暂时收敛行举,就算以后再做也会谨慎许多。

    不管是从自家曾出仕的长辈口中,还是他在都察院所观所闻,冯玉成都对地方官府中那些底层胥吏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些人世代在衙门中效力,对地方势力的掌控和接触都超过了府衙中的老爷们,但凡任何的风吹草动,这些人总会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息。冯玉成相信,这次事发济宁州的案子肯定早已有之,衙门中的地头蛇很可能会参与进去。

    只有锦衣卫是最可靠的。他天真的认为,锦衣卫即为天子亲军,侦缉各种不法是亲军的首要之务,泄密是绝无可能之事,只要锦衣卫出马,人赃并获是十拿九稳,自己的首功肯定是没得跑了。

    他这想法确实没错。锦衣卫哪会将地方上这些鱼鳖虾蟹放在眼里,锦衣卫办差也从未有泄密之事,在办差之后前途赏赐一点都不少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将官校尉都不会去犯糊涂。

    可他错就错在,他高估了锦衣卫这个群体的操守。

    济宁锦衣卫百户高立志不冷不热的接待了他,对于都察院这个和锦衣卫抢饭吃的衙门,锦衣卫上下都非常的敌视。

    冯玉成并未理会高立志的态度,而是将漕粮船队数日之内便会抵达济宁州、到时将会有人将会内外勾连、将装着砂石的麻袋当做粮食运进永济仓、之后于夜间再从永济仓内将真正的漕粮倒出、再转卖给他人谋取私利的消息简略一说,并要求锦衣卫备好人手,于何时的时机抓捕人犯。

    高立志听到有如此重要的案子被这名御史探知,此案一旦侦结,冯玉成的名字直达圣听、立功受赏是一定的了,心下嫉妒的同时高立志动起了歪脑筋。他推说手下校尉都去了外地执行公务,现下卫所内人手不够,须得等人手到齐后方能动手,请冯玉成且去歇息等候,到拿人时再知会他一起前去。

    冯玉成也不是傻子,他敏锐地观察到对方起了别样的心思,在与高立志争执几句后干脆不走了,当日吃住都在百户所内,对高立志更是形影不离,此举让高立志哭笑不得。

    而接到高立志派人传信之后,兖州府千户李烈立刻带人飞马赶到济宁,在与冯玉成争吵半天无果后,只得派人去请李邦华来,看能不能和这位宪台分说一番,案子办成上报时,就说是锦衣卫和巡漕御史同时从不同之处发现了此案线索,最终联手破获了这个大案。

    在接到锦衣卫的通禀后,李邦华与当日下午申时末赶到了济宁州城。

    进城之后,在两名校尉的引领下,李邦华来到了位于州衙一侧不远处的百户所内。冯玉成和李烈仍旧在二堂内对坐。经过大半天的争吵,两人都已是身心俱疲,都想赶紧找个床榻堂下歇息一番,但是为了维持最后的尊严,只能在堂内僵持着。

    “见过宪台!”

    “李制宪,您老人家可算来了!您手下这位冯御史可真是个人才啊!”

    李邦华负手迈步走进堂内,冯玉成和李烈赶忙起身行礼。

    “唔。子厚,汝辛苦了!且安心,一切有本官为汝做主!”

    李邦华叫着冯玉成的表字温和地安慰道,眼神里满是掩饰不住地欣赏意味。

    在这名嫉恶如仇、行事果敢的年轻人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一路上在简单询问过冯玉成与锦衣卫之间争执的事因后,李邦华更愿意相信案子的线索是自己这位爱将首先发现的。

    李邦华的到来仿佛给冯玉成早就疲惫的身心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他逐渐萎靡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昂扬地斗志重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李邦华理都没理李烈,径直走到原先李烈占据的主位上,转身撩起衣袍坐了下来。李烈口中“嘿”了一声,心中虽然不忿之极,但李邦华的名声和地位摆在那里,最后他也只能郁闷地坐到了下手的位子,冯玉成仪态昂然地坐在了他的对面。

    “子厚,汝且将事情原委分说一遍,余事勿要涉及!”

    李邦华简单吩咐一句之后,冯玉成遂起身施礼,将在宿迁城内的遭遇详细的讲述了一遍。

    “很好!子厚见微知著、有胆有识,凡事亲力亲为,实乃柏台之表率!李千户,此事详情你既已知晓,相关要害之处可有遣人盯住?照子厚之言,漕粮船队最早可于明日抵达济宁州运河码头,如何人赃并获之后顺藤摸瓜,便是亲军之责了!,此案首功当为子厚所有,亲军次之!好了,本官有些乏累,子厚随本官且去客栈歇息,静待明日之后亲军之喜讯!”

    李邦华说完便站起身来,负手施施然地步出厅堂,冯玉成神色平静地跟随其后,眼神中却是抑制不住地喜悦之情。

    整个过程中,李烈连话都没插上一句,结果就以冯玉成大获全胜告终。李邦华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只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李烈待在当场。

    “千户,要不要先上密奏给指挥使,让指挥使给咱们争这个首功?”

    看到李邦华一行出了大门后,堂外等候的高立志赶紧进入堂中,冲着坐在椅子上生闷气的李烈请示道。

    “上个屁的密奏!你以为老李头不上本啊?这老头素以持身正而著名,资历比咱们指挥使他爹还老!你说皇上能不信他而信咱们!算了算了,不就是个首功吗?就让给那个愣头青好了!以后派人盯紧他,寻到错处就办了他!各处的人手都布置妥当了?”

    李烈虽是郁闷之极,但事已至此也就这样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布置拿人了。这件案子的结果肯定会震惊朝野,冯玉成首功等同于攻城先登,剩下的就是扫尾了,锦衣卫也就沾上点光而已。若是首功归己,自己肯定有机会向上挪一挪的,手下也能跟着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