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期只有一个首辅温体仁勉强够用,并不是温体仁才能够用,而是因为他听话。温体仁执政期间得罪太多朝臣,生怕如果有一天免职会遭到严厉报复,没办法只能紧紧抱着皇帝这根粗大腿。也学会了善于揣摩上意,从来不坚持自己的立场,一旦察觉皇帝的意见与自己相左,他会立马改变原有的打算。

    他虽然喜欢揣摩上意,但并不是一个会甜言蜜语欺骗皇帝的人,早年做会试主官,体仁曾经录取了前阁老王锡爵的儿子王衡,但王衡却评价他“严峭冷军,人不可得亲”,可见他的性格属于不合群那种。

    他的缺点就是对于军事,财政大事一窍不通,只擅长处理内政事物。表面上是孤臣,内里也拉拢朝臣,但因为性格的因素,没几个敢和他做盟友的。但温体仁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清廉谨慎,平日里下朝回家后便紧闭大门,不见外客,就是想贿赂的也进不了家门。这是因为他知道想抓他小辫子的政敌太多,所以根本不敢给政敌留下任何证据。

    来到殿内的御案后坐定,崇祯吩咐道:“传旨,准阁臣觐见”,李二喜领旨疾步而去。

    内阁办公地点离武英殿不远,崇祯一杯茶还没喝完,李二喜外面通禀道:“启禀圣上,阁臣温体仁等请见!”。

    话音一落,几个身穿绯色官袍年龄不一的大臣的迈步入殿,然后齐齐跪下高声参见:“臣温体仁,王应熊,张至发、郑以伟叩见陛下!”。

    “免礼,诸位阁老平身!”崇祯温声道,“卿等有事奏来!”。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皆把目光投向了站在前面的温体仁。这位内阁首辅出列奏道:“禀圣上,前番流贼犯凤阳,焚毁皇陵,天下震动!今之要务就是派人代替圣上前往凤阳,祭告皇陵,以安天下之心!”

    ”准奏,卿意属意何人?“崇祯问道。

    “可以驸马都尉王昺、太康伯张国纪为使!”温体仁躬身回道。

    “可,就以卿之奏为准,卿可待奏对完毕后回内阁拟旨,交于王承恩加盖御章施行!”,温体仁又是躬身领命。

    “卿等还有何事?”崇祯问道。

    还是温体仁出列回禀道:“今有吏部尚书王永光致仕,凤阳巡抚巡按出缺,请问陛下属意者何人?”

    崇祯沉思起来,吏部尚书位置极为重要,虽然不能入阁,但权柄并不下于阁老。

    以前的尚书王永光老迈昏聩,崇祯下令将其解职,尚未任命新的尚书,就被崇祯夺魄而入。

    至于凤阳巡抚及巡按,崇祯脑海中浮现出了人选。他开口道:“吏部天官一职事关重大,朕还要仔细考虑部事以左侍郎暂且负责。凤阳巡抚朕意陈奇瑜,巡按以御史陈良谟任之,卿意如何?”

    温体仁略微迟疑了一下回禀道:“臣不敢涉陛下之人事。但陈奇瑜前番因车厢峡纵贼之事已下诏狱数月,朝臣交相弹劾其罪不可恕,今陛下不知因何又要起复他?恐惹朝臣非议,望陛下三思!”

    “前次奇瑜虽有纵敌之大罪,但实因身边诸人受贼贿赂,替贼发声之故。其此前剿贼之方略还是有可称道之处,如今在诏狱数月,应能反思其过。只要自知其过,朕认为其人还堪用。这样吧,朕待会遣人去诏狱,令其自数前罪之因,如其幡然醒悟,朕可令其戴罪立功。如若不然,卿等有何可荐之人?”崇祯说完,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

    自温体仁一下诸人,听到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后,脑子迅速转动,皆在考虑自己夹袋中有无巡抚的人选。崇祯微微一笑,也不催促,自顾自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后放在御案上,王承恩赶忙端起茶壶续满。

    崇祯心里清楚,眼下的凤阳就是个火炉,以大明官员的尿性,就算巡抚位高权重,但谁也不敢去火炉上烤。这帮阁臣治政能力不行,可抡起争权夺利,趋利避害来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果不其然,不一会,众人皆躬身拱手,齐齐说道:“恭请圣裁,臣等别无异议!”

    “那温卿回去后拟旨吧!还有一事,前番陕西巡按李应期弹劾陕西巡抚甘学阔畏敌怯战,龟缩于西安不出之事,着免去甘学阔巡抚一职,贬为平民,陕西巡抚人选卿等可荐之。朕乏了,内政诸事,以温卿为主,你等退下吧!”崇祯挥手道,他实在不愿与这群废柴打交道。

    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如木像泥胎般的文臣,从未给崇祯皇帝出过一个有利军国大事的好主意,自己既然来到大明重生为帝,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目前这帮人根本指望不得。将来自己如果能力挽狂澜,平定内外,有些人的才能倒是可以一用。

    众人面面相觑。以前的皇帝可是非常勤勉,平台召对甚是频繁,虽然自己对政事并无多少建树,但经常面见圣驾,还是很让朝臣艳羡,毕竟如果不是重臣,很难得见天颜。只有在大朝之时,方才能远远看一眼皇帝。

    可自从凤阳皇陵被焚毁后,皇帝先是避而不见诸臣工。好容易见到,还未就国事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废话,好引起皇帝的好感,就被下逐客令了。虽然各人心存疑惑,但圣上既然已经赶人,诸人只得行礼后退出,回了内阁。

    陕西是贼寇的起家之地,虽然在洪承畴的大力剿杀下逃亡河南、湖广。但陕西境内还是小股流寇不断出没,攻击县城,侵犯城镇。这样情况下,当地官府根本无法组织正常的生产活动。

    陕西巡抚必须要有一位强势人物来镇住场面。不能使小寇变巨寇,只有局势稳定住后,百姓有了安全感,才会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才会不让流民扩大化。

    流民少了,贼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到这里,朱振卿觉得,该让历史上那位悲壮人才登场了。自己的到来肯定不会让其重蹈历史覆辙,朝臣对其进行的各种弹劾都会置之不理,更不会像历史上的崇祯皇帝那样不要命的催迫其克日剿寇,致使其直接仓促成兵,死于战场。

    “王承恩,派人去吏部,查阅孙传庭现居何职,然后召其觐见!”,崇祯吩咐道。

    王承恩遵旨后去殿外安排小黄门道吏部传旨,李二喜疾步入内,禀报骆养性求见,片刻后骆养性急急进殿,参拜后奏道:“陛下,现已查明,门头沟村霸占炭矿致死人命者,乃诚意伯府所为。并查得其侵占百姓良田,强抢妇女,非法夺取良民经营之店铺等不法之事若干,请陛下定夺!”

    “具体细节可有查探清楚?”崇祯问道。

    “具已查明,被致死者家属曾去顺天府告状,但顺天府被诚意伯动用关系逼迫,最后不了了之”骆养性禀道。

    “他府上这几年有几条人命?”崇祯继续问道。

    “人命三条,致残者两人!”

    “为何不见御史弹劾?”

    “诚意伯刘孔昭与左都御史闵洪学交好!”

    “朕知道了,你把收集的证据想办法让左佥都御史李邦华知悉,去安排吧!”崇祯挥手道,骆养性接旨匆匆离去。

    这时王承恩已回到皇帝身边,朱振卿问道:“勇卫营何人提督?”

    ”禀皇爷,曹化淳曹公公现提督勇卫营,刘元斌,卢九德为监事太监,勇卫营计有官兵六千余员,皆是京营里挑选出来的,用以拱卫皇宫!”,王承恩倒是知之甚详。

    “用过午膳后,朕要去勇卫营巡视。不要大张旗鼓,和去皇庄一样就好,你去通传一声”崇祯觉得应该去看一下直属于皇帝的军队是什么样的。

第11章 勇卫营() 
用罢午膳,崇祯乘上马车,在大批锦衣卫护卫下起驾勇卫营。

    勇卫营前身是腾骧四卫,是一只直属皇帝,有内廷负责的禁军。其官兵的选拔标准是“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装者及虏中走回男子”。最初人数在三千左右,战力强悍。后来嘉靖年间编为勇士营和四卫营,人数逐渐增多,但战斗力逐渐下降。

    崇祯登基后于崇祯二年命曹化淳兼御马监掌印太监,重整勇卫营。曹化淳本身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事务繁杂,也没多少精力掌管勇卫营。便选用嫡系太监卢九德,刘元斌为监事太监,专管这只军队的日常。其驻地在宫城以外皇城以内,出东华门沿宫墙一直往东北走半个时辰左右便能到达。

    御马监外有一大片军营,军营里有一个面积极大的校场。校场的辕门外,几个太监和几名顶盔掼甲的将校在门外站立。

    远远的看见崇祯的车驾还未到达,一群人急匆匆在领头的太监率领下迎上前来,崇祯乘坐的马车尚未停稳,众人跪倒在地。为首的太监尖着嗓子高声禀报:“奴婢司礼监兼御马监掌印曹化淳率勇卫营诸将官恭迎圣驾!”

    马车停稳,王承恩服侍着崇祯下了车,崇祯四下打量一眼,温声说道:“起来吧!朕即位以来,虽命你整顿营物,但一直被政务烦扰,未曾前来观瞧;今日得空,便来看看你曹化淳兵练得如何,是否有负朕之所托!”

    众人人磕头后起身,曹化淳举手过顶躬身回禀:“自皇爷委奴婢以重任以来,奴婢虽然身兼数职,俗物繁重,但生怕耽误皇爷的大事,所以特命刘元斌,卢九德常驻营地,专以监事官兵之日常。此二人倒是不负所托,夙兴夜寐,练得了一只精兵,还请皇爷检阅巡视!”

    刘,卢二人赶忙上前磕头请安,崇祯摆手让他们起身,说道:“你曹化淳语气倒是不小,敢说练得精兵!好,朕今天便要好好看看,你所谓的精兵到底如何!这几员武将各为何人?

    几名将官听到皇帝问话,疾步上前跪倒磕头。为首一人看上去文弱干瘦,,其余二将皆是虎背熊腰,高大健壮。

    为首文弱之人磕头后高声禀道:“末将勇卫营副将孙应元参见陛下!”“末将勇卫营参将黄得功参见陛下!”“末将勇卫营游击周遇吉参见陛下!”

    崇祯听罢几人的禀报,不由暗暗点头,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忠臣猛将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