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的祖鲁族士兵纷纷跪倒在地嘴里大声地喊着:“先知!”
徐彦卓向韩恢回了一个军礼:“韩恢,你们辛苦了!我对你们很满意!”
徐彦卓的确很满意。他想试试先知部落的防卫能力如何,带着影卫偷偷潜入部落。没想到,连第一道防线都没有突破,就被包围了。若不是谢俊及时出现。恐怕还会引起误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先知!是你吗?”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传来。
“小莎芭。你还好吗?”徐彦卓脸上露出了微笑。
“先知,能见到你真是太好了!”莎芭匍匐在徐彦卓面前满脸流泪。
“小莎芭,可不能这样。快起来!你可是先知部落的酋长,大伙可都看着你呢!”
“我知道!我知道!我这是高兴的!”莎芭站起身来,抹了一把眼泪,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韩恢,你不会让我在这里站一夜吧?这好歹也是我的部落。先给我找个睡觉的地方!累死我了!”徐彦卓嚷嚷起来了。
……
9月16日,徐彦卓和杨度检阅了先知部落的仆人军和各个祖鲁部落的“后备团”。
9月19日,徐彦卓召开了祖鲁三十七人部族的联盟会议。
徐彦卓首先肯定了先知部落这两年的成绩:“我们现在至少有了五万祖鲁大军,可以保证我们不再被人欺负!这够了吗?”
“不够,远远不够!”徐彦卓给祖鲁人画了一张大大的饼:“作为先知,我有让祖鲁人富裕起来的责任!至少达到每名祖鲁人有十头牛的程杨度才行!”
先知的话,让酋长们疯狂了:每人十头牛。几十万祖鲁人这需要多少头牛?祖鲁人会富士成什么样子?
“怎么?你们不信吗?”徐彦卓威严地问道。
有谁敢怀疑先知的决定,大家怎么会不信呢?
于是,徐彦卓在大会上确定了以发展蔗糖、牛肉牛奶制品、绵羊毛、咖啡制品和养蜂业五大产业为主的发展计划。当然,徐彦卓并不是信口开河。这两年,他虽然没有亲自来南非。但他并没有忘记这片土地。他先后派出数批专业人才来这里实地考察,最终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发展规划。甚至他连加工设备和技术指导人员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三年内让祖鲁族富裕起来,五年内建立祖鲁先知王国!”徐彦卓的目标让祖鲁人对先知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没想到徐公子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到,祖鲁人一定会对你感激不尽的!”杨度不由感慨道。
徐彦卓脸上露出了诡异地微笑:“皙子先生,我还有一层更深的想法,这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看得透,现在我告诉你,对你今后把握大局会有好处?”
“还有更深的想法?”杨度还真没看出来 。
“你觉得我给祖鲁人设定的五大产业都有何特点?”
“主要是农牧业,都需要大量的土地!”
“这就对了,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土地肯定不够用了!一方面有对土地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强大的军队,你猜他们会做什么?”
杨度恍然大悟:“他们必然会同英国人和布尔人发生战争!”
“若是在我们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人和布尔人,他们会不会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杨度不住于点头。
“所以,战争的时间和节点以及准备你都得心中有数!”
“我们只要牢牢地把握住祖鲁人的精神信仰和军队,这支力量就是我们在非洲最强大的力量!”
……
就在杨度见识了徐彦卓在非洲最强大力量没多久,他以见识了最有战斗力的力量。
9月23日,徐彦卓在坦噶秘密接见了徐广文。
徐广文离开之后,徐彦卓对杨度叮咛道:“德属东非这三万土著都是经过实战考验过的,最多再有两年德国肯定战败,到时候这三万人一定要掌握有我们的手中!”
“徐公子,你这么自信德国肯定会战败?”杨度有些难以置信。
“没错,所以你的准备时间不多了。等战争结束了,非洲这块土地上将会成为各国再次较量的场所,可马虎不得呀!”
9月27日,徐彦卓和杨度来到了索马里,二人和徐三谈了一夜。
9月30日,徐彦卓和杨度到达了非洲的最后一站—摩洛哥。
“皙子先生,这第五支力量我没时间带你细看了!让李虎带你去吧!非洲这块土地上的博弈就看皙子先生你的了!”
“徐公子,我还没答应你呢!”
“其实你早就答应了!”徐彦卓笑道。
杨度无奈地摇了摇扔头,看来自己被徐彦卓算计的死死的。
“李虎!”徐彦卓突然大喊一声。
“头!”李虎一个激灵。
“先生的安全问题就交给你了,如果先生少了一根头发,你就提头来见!”
“是,头!,如果先生少了一根头发,我提头来见!”
……(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23章 损兵折将()
1916年9月下旬,一列满载伤兵、车身两边贴满了革命口号的火车,缓缓驶过德国,朝帝国东部边界安全地带驶去。在车内的数百名伤兵中,不少是在比利时的一次毒气战中刚被毒瞎了双眼的伤员。
13日晚,英军以毁灭性的炮火猛轰德军前沿,然后便施放毒气。这次炮击,系三个月前战局急转直下以来德军所承受的一系列无情打击中最猛烈的一次。
德军虽在后撤,战线也在收缩,但未崩溃。在这次战役中,首当其冲的是巴伐利亚第十六后备步兵兵团,他们蜷缩在山间和田野间的战壕里,抬不起头来。战场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到处是弹坑,简直成了沼泽地。士兵们个个筋疲力尽;英军的炮弹在他们四周一颗颗爆炸,将地面撕裂。德军阵线上,谣言四起,说不少德军业已哗变,这又使他们没精打采,士气低落。老兵们全身麻木,新兵则吓得魂不附体。
猛然间,一阵被炮弹掀起的尘土,带着刺鼻的气味,涌进战壕。
不知谁高喊了一声:“毒气!”
这是他们首次碰到芥子气。
有人闻着,它是香气;有人闻着,它却辛辣刺鼻,但人人的感觉均相同:它不利于人。
士兵们慌忙戴上防毒面具,弯腰曲背,一动不动地靠着战壕的土墙。
几小时过去了。防毒面具内的空气已变得浑浊不堪。
有个新兵,因憋不过气来,将面具取下,以图吸取新鲜空气,但吸进的却是致命的毒气。毒气一进他的喉咙。他便仰身倒地,窒息得口吐白沫,咕噜作响,接着便慢慢死去。
到了拂晓,毒气才慢慢消散。可炮击又重新开始。士兵们扯下面具。大口大口地吸着清晨的空气。这阵间歇却是短暂的。喘息未了,空气中又充满了毒气和硝烟。来不及戴面具的,像新兵们那样。便立即翻身倒毙在地上。那些幸免一死的士兵,个个成了瞎子。
只有一人除外,他仍有一点模糊的视力。他向众人建议,大家彼此抓住衣尾,由他领路逃生。这样。士兵们排成单行,跌跌撞撞地前行,半瞎的领着全瞎的,一直来到第一个急救站。在从窒息的死亡中被营救出来的士兵里,有一名年仅29岁的下士,名叫阿道夫?希特勒。
列车带着希特勒东行时,他仍是个瞎子。且身心处在全部崩溃的边缘。与其他受害者一样,他双眼红肿,脸鼓鼓的,像个皮球。这些士兵说话的声音像鬼似的,有气无力。非常可怕。若有护士前来照料,他们往往大发雷霆,予以拒绝。他们不吃不喝,不准人们去治疗发炎的双眼。不管医生怎样说他们的视力很快可得到恢复,都无济于事……他们受欺骗的时间太长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动不动的躺着呻吟,将痛苦解除,即使靠死亡来解除也好。
两年前,当德军首次发动强大攻势,使比利时军、法军和英军无法招架时,希特勒所在的兵团,曾在同一地区首次血战,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德军竟不可想像地损兵折将达80。对血气方刚的希特勒来说,这些损失并不令人沮丧,相反,这正是德军之战斗精神的明证。
在给慕尼黑房东的一封信中,希特勒写道:“……我可以骄傲地说,从第一天起,我兵团就英勇无比……军官几乎全部战死,我们连仅存两名中士。战斗至第六天,我兵团 3600名官兵仅存611人。”
在那些日子里,许多德国人都兴高采烈地认为,这是德国式的英雄气概。然而,时间一月月地过去,战争成了僵持不下的阵地战。两军对峙,中间是无人地带的焦土,只在一方企图突破对方防线时发生冲突,前进数英里甚至数码,都要付出伤亡百万的代价。
当火车拉着希特勒前往设在波默拉尼亚省之小城巴斯瓦尔克的医院时,自身的痛苦与失望使他的崇高愿望全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
“头,给我一条纵帆船出海一战吧,让我把英国佬打得灵魂出窍。”这是刘破虏见到徐彦卓的第一句话。
假如这是在中世纪,这样敢于挑战英国海军的人固然有些鲁莽,至少会获得勇敢刚毅的美名。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刚被英国人打得缩回基尔港口不敢出门,刘破虏提出要用来和英国人交战的居然是要一艘帆船!
刘破虏之所以会提出这么个荒唐的请求,源自之前发生的一场海战。
一战爆发后,英国立即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使德国陷入困境。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德国新任公海舰队司令谢尔到职后,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的作战方针。他计划逐步歼灭英国海军,夺取北海的制海权,并得到德皇威廉二世和海军部的批准。英国大舰队司令杰利科从无线电报中侦悉德国舰队准备出海作战的情报后,决心率舰队前往日德兰半岛海区,预期截击德国公海舰队,一举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