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直是胡扯!如果命令士兵回国作战,部队内部就会打起来,结果肯定是一片混乱!”格勒纳反驳道。
这番争论打动了威廉二世,他的最大愿望是使国家避免内战。
“在停战协定签字之前,我将继续留在斯帕。” 威廉二世道:“在那以后我将率领我的军队回德国。”
格勒纳决定直言相告:“陛下,你已经没有军队了。军队将在其领导人和指挥将领的统率下和平地、有秩序地回国,但已经不再听从陛下的指挥了,因为他们已不再支持陛下了。”
一直镇定自若的威廉这时失去了控制。两眼射出怒火。他说,“阁下。我要你拿出用白纸黑字写的声明来。而且要由我的所有将领在上面签字,表明军队已不再支持他们的总司令了。难道他们没有对着我宣读过军人誓词吗?”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陛下。誓词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格勒纳阴郁地回答说。
一阵沉默,兴登堡感到有必要支持格勒纳:“陛下,我同格勒纳一样,也无法担保军队的忠诚!”。
听了兴登堡的话。威廉二世感到震惊了,拿不定到底如何是好。
过了好一会,威廉二世对兴登堡和格勒纳道:“你们应该逐个向司令官们了解军队的士气,如果你们向我报告,说军队已不再忠于我,我就准备退位。在此之前,我不想离开。”
森仍试图说服皇帝陛下不要让步。建议威廉二世到前线去,然后率领集团军群打回来,但这个幻想很快就破灭了。格勒纳带来了三十九名主要军官的消息。他向这些军官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皇帝能够率领他的军队用武力重新征服德国吗?只有一名军官的回答是肯定的,二十三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他人则含糊其辞。第二个问题是,军队愿意在国内战线同布尔什维克打仗吗?八人回答愿意,十九人回答不愿意,十二人不明确表态。
格勒纳最后总结道,“军队仍然忠于陛下,不过他们已经精疲力尽,没有斗志了,只想休息,过安宁的日子。眼下他们不会向国内进军,就是陛下亲自率领也无济于事。他们也不会向布尔什维主义开战;他们唯一的愿望是停战,越早越好;因此,每个钟点都是重要的。”
“那么,如果我退位,军队是否就愿意打回国内去呢?”皇帝问道。
普森发誓道:“他们不会违背自己的神圣誓言,而在困难的时刻背弃他们的君主和最高统帅的。”
格勒纳听了这话,耸耸肩膀,不客气地说:“军人誓词?统帅?这些不过是说说而已,说是说了,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如今,柏林的局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只有皇帝陛下立即退位,才能拯救君主制。”
听了这番话,皇帝不作声了,以恳求的目光看着兴登堡。陆军元帅发呆似地站着,一言不发,露出绝望的神情。
最后皇帝开口了,他的嗓子发哑,指示海军少将打电话告诉麦克斯亲王:“如果只有他退位才能使德国避免陷入全面内战的话,他就准备放弃帝位,但他仍然是普鲁士的国王,而且不打算放弃军队。”
吃过中饭,皇帝及其随行人员来到客厅,商议如何起草公告。冯?欣策海军少将在隔壁屋子里打电话,这时对方通知他,威廉完全辞去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职位的消息业已由沃尔夫通讯社公之于众了。
欣策十分震惊,他大声说。皇帝并没有授权这样做。这时,前首相麦克斯亲王夺过话筒,承认是他决定宣布皇帝退位和皇储放弃继承权的消息的。
欣策一面继续抓着话筒不放,一面请皇帝过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他惊呆了,茫然若失地回到客厅,简直不敢相信他刚才听到的消息会是真的。大家沉默了几分钟,谁也说不出话来。
“这是政变,”舒伦堡说,“是一次暴力行为,陛下不应当屈服。普鲁士的王位属于陛下。作为军队统帅,陛下应当继续同军队在一起,这是绝对必要的。我保证军队将会继续忠于陛下。”
“我是普鲁士国王,”皇帝慢条斯理地说,“我将继续担任国王。我还将以这种身份继续同我的军队在一起。”
兴登堡看了一眼一旁的徐彦卓,对威廉二世道:“陛下,您应该到某个中立国家去暂避一时,若是您被叛军裹胁到柏林,象俘虏那样向革命政府投降,我可担当不起。”
“现在还有国家肯接纳我吗?”威廉二世沮丧道。(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78章 战争结束()
“皇帝陛下,我知道一个不好的消息,我认为有必要告诉你!”一直没有说话的徐彦卓出声了。
“东方精灵,你说,是什么事?”
徐彦卓将英**情五处的阴谋讲给了威廉二世。
“不行,陛下,您要尽快退位,到中立国去!”兴登堡一听就急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威廉二世被带到英国去审判。
“要不去瑞士避难?”欣策在一旁建议道。
“东方精灵,你的意见呢?”威廉二世期盼地望着徐彦卓。
徐彦卓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荷兰最合适,因为那里也是君主政体,而且离这里只有六十英里。如果陛下放心我,那让我来为你安排一切吧!”
“徐彦卓阁下,你一定要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兴登堡郑重其事地望着徐彦卓,尼古拉二世的例子就在那里,威廉二世绝不能步入他的后尘。
“我保证!”徐彦卓同样郑重其事的回答。
然后,舍尔海军上将及其部下进来向皇帝道别,徐彦卓同舍尔将军和威廉二世谈了很久。
谈完之后,威廉二世悲伤道:“我再也没有海军了!”
兴登堡悲伤地回到布里坦尼克饭店,他没有想到,他再也见不着他的君主了。
威廉二世发表了退位诏书:“我借此永久放弃一切作为普鲁士王国国王以及兼有的德意志皇帝所拥有的权力!同时我解除一切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的公务员,所有军官,军士,海军部队,普鲁士陆军以及曾向我作为帝国皇帝宣誓效忠的一切军事部队的职务。我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在德国掌握实权的人。对抗逐渐逼近的无政府状态危险、 饥饿和外国统治以保护德国人民,直到德意志帝国的新秩序建立为止。”
皇帝退位的消息让希特勒这样的爱国者大为震惊。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开始低声抽泣起来,每个人的心头都感到无比深重的压抑。战争看来是要结束了,一切都完了。德国只好听凭得胜的协约国的宰割了。在希特勒看来。这样的结局是无法忍受的。这种大失所望的心情促使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今后我要进入政界,帝国的命运要操纵在我的手中。
第二天黄昏时分,徐彦卓开门见山地告诉威廉二世:一切均已安排就绪。可以启程了。
凌晨二时,皇帝的司机瓦尔纳被叫醒了,他接到命令,要他带领一个由大约十辆小汽车组成的车队到斯帕附近的车站去。瓦尔纳必须把车上平时挂的旗帜和表明这是御用车的其他任何标志统统取掉。车队在黑沉沉、雾漫漫的夜色中缓缓行驶着。
两个小时后,皇帝的随从们聚集在餐车上。陛下进来了。他竭力控制自己,显得镇定自若,照例同每个人友好地握握手。半个小时后,他们正在用早膳,火车提前开动了,没有发出任何讯号。坐在车上的还有皇帝的部分保镖。火车开到指定的车站停了下来,皇帝和三名军官下车上了瓦尔纳的汽车。小汽车立即出发。前面有一辆车开道,后面跟着两辆车。刚过七点钟,他们来到埃斯顿村附近的荷兰边境……
……
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亦称《协约国对德停战协定》。协定签订当日即生效。
该协定包括对德停战条款及两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德军在15天内撤出所侵占的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及阿尔萨斯——洛林;德军在31天内撤出莱茵河左岸地区连同右岸的桥头堡,由协约**占领;凡仍驻留在战争前属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土耳其领土上及在东非作战的全部德军应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国疆界以内;驻在战前俄国领土上的全部德军,在协约国认为时机适当时也应返回德国境内;协约**队战俘应立即遣返,德军战俘由协约国以其认为适宜的办法进行安置;废除《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和约》;德军应完整地交出其陆海空军主要装备和运输工具。
该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
徐彦卓端着一杯咖啡,手中拿着一张纸,只见报纸头条上写着: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个小火车站上,协约国代表、法国元帅福煦在自己的火车上接受了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徐彦卓突然转过头来眯着眼问道:“卢维艰,你说德国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当然是因为基尔军港水军的起义对德国的致命一击,如果没有这次起义,最终结果还是很难说的!”
徐彦卓摇摇头:“德国最终肯定会失败,这是必然的!基尔军港水军的起义并没有你说的那么重要,让德国下决心投降的最直接原因恐怕你这辈子都想不到!”
“是什么原因?”
“是流感的肆虐!”徐彦卓终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啊?”卢维艰很难把流感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美国参战,加大了德国的压力。俄国退出了战争,可以抵消很大一部份压力。美国的实力超过俄国是事实,但远距离作战和非全力以赴的投入,事实上并未从整体上将德国推入败局。比如,鲁登道夫集中所有兵力发起的米夏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