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白眼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文办事很是利索,他直接道:“现在,我决定在考察团的名单上把你也加上,你随志清一同去苏联吧!”

    徐彦卓呵呵笑道:“这敢情好,那我就搭二哥的顺风车了,正好可以一路长聊,公私兼顾了!”

    ……

    蒋志清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于9月16日从上海启程,9月25日经满洲里入苏境。10月2日到达莫斯科。

    就在徐彦卓与蒋志清赶赴苏联的时候,在北京的徐树铮心血来潮,忽然决定离京南返。

    徐树铮回到北京后,一直住在京西宾馆内,段祺瑞对他的安全也是煞费苦心。里里外外的保密措施非常严密。但越是这样。他的心里就越不舒服。

    其实,早在徐树铮进京之前,有很多友人就劝他切勿进京或暂缓进京。就连段祺瑞也几次电止缓行,而且还专门派员阻止他到北京来,说北京的形势可能对他不利,说穿了就是暗指有人想杀死他。徐树铮全然不以为意,一心想尽快回京。而最关键的是他本人打算在政府中任职,以推行他的经国大计,所以才匆匆赴京。结果进京之后,却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形势与当初想象的截然不同。

    段祺瑞虽然名义上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现在的民国政府与当年段祺瑞当总理之时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尽管段祺瑞也利用军阀之间形成的暂时均势,竭力从内部对北洋体系作一番整合。然而,由于段祺瑞政府缺乏军政实力。没能形成为南北新旧各方认同并拥戴的权势中心,其整合北洋的努力未著成效。

    从政多年的徐树铮看的很明白,段祺瑞只不过是傀儡,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这些手中掌握兵权的军阀。这种情况让徐树铮有些灰心丧气,自然也就盟生了退意。

    让徐树铮哭笑不得的。当初自己要来,段祺瑞竭力阻止,如今自己要走,段祺瑞依然不遗余力地阻止,而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

    当然,段祺瑞的担心并非多余。前不久,就发现徐树铮所住的酒店外有刺客要暗杀徐树铮,只是刺客刚混入酒店,就莫名其妙被人杀死了,并且还留下了字条示警。昨天下午,段祺瑞突然在住所的书架上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又铮不可行,行必死。”

    段祺瑞顾不得追究是谁放的字条,赶紧命人将纸条送给徐树铮。徐树铮看了字条,当然知道这并非空穴来风,但这更加激起了徐树铮的傲气,他倒要看看这些人如何杀自己。专列已经备好,有人劝徐树铮借乘英国使馆的汽车先到天津再转往上海,但他坚持要乘火车走,颇有些明行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

    徐树铮可以不管不顾,可这却让戴春风很是为难。戴春风见过徐彦卓之后,便火速从上海赶到了北京。前些日子,他得知有刺客要行刺徐树铮,便毫不犹豫派人先下手为强除去了刺客,目的就是为了给徐树铮示警。段祺瑞家中出现的纸条,也是戴春风安排人送去的,就是不让徐树铮离开北京。在戴春风看来,徐树铮就算要离开,也不能坐火车。火车要经过冯玉祥军队的驻地,想不出问题都难。戴春风能做的都做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徐树铮却丝毫不理会,执意要坐专列离开北京,这让他的计划落空了。戴春风很清楚,徐树铮若离开北京那肯定是必死无疑。事实上,一个月之前,冯玉祥方面就已布置好了暗杀徐树铮的详细计划。而这一切,都被自己的情报组织所获知。

    徐树铮到达北京之前,冯玉祥命令自己的得力手下鹿钟麟拘禁了曾毓隽、姚震等人,这些人都是徐树铮的老朋友,并在执政府任要职。逮捕这些人,等于先断了徐树铮的手足耳目。与此同时,冯玉祥派朴化人在上海搜集情报,派副官长张允荣负责布置计划,派其督办公署外交处长唐悦良驻京负责避免引起外交方面的纠纷,令鹿钟麟在北京坐镇,主持执行计划。

    冯玉祥还从自己的手枪队中挑选了20人,由发誓要报杀父之仇的陆承武带领,化装入京,伺机行刺。但在徐树铮来京后,陆承武等人一直没能得手,这其中就包括被戴春风派人除去的那名酒店刺客。于是,暗杀计划又变为在徐树铮赴天津途中进行。

    此时,戴春风不由想起了大老板徐彦卓,徐彦卓专门在上海召见了自己,并再三叮咛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如今的情形对自己非常不利,他想来想去,要想保住徐树铮的命,只能执行第二方案了。尽管他万分不情愿,可为了保证任务的成功,也只有如此了。(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4章 枪口夺人() 
徐树铮的专车如期北京开出了,徐树铮坐在专列上心潮澎湃。他二十五岁被保送上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十四岁时便成为了陆军部次长,这风风雨雨也经历了不少,可心中的抱负却始终没有实现。说实话,别看现在这些军阀掌握着军权呼风唤雨,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能让徐树铮瞧得上眼,他的高傲在北洋军中是出了名的。国内这些人若说真有让他服气的,恐怕只有徐彦卓一人了,可惜的是徐彦卓此人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自从数年前剿匪的那次配合之后,就很少再有音讯了。

    一直辅佐的段祺瑞是没什么希望了,自己只有四十五岁,就这么退出政坛,徐树铮心中实在是不甘,可他又看不清自己的前途。想到这里,徐树铮忍不住叹了口气……

    徐树铮肯定想不到,近在咫尺的廊坊此时也有个人忍不住叹了口气,此人正是冯玉祥手下第一大将张之江。

    张之江和冯玉祥是老相识,光绪末年,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1911年,两人都因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辛亥革命后,由于姑父陆建章的提携,冯玉祥在短短两年内就从营长升为旅长。张之江没靠山,升不上去,投奔老上级绥远将军张绍曾,混了几年仍然只是个上尉。于是1914年转而投靠冯玉祥,进入16混成旅,从此一路顺风,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不过,冯玉祥对这个老哥哥并不客气,和其他部属一样,一旦犯错误。照样令其下跪。当然。动辄下跪的不止张之江一个,宋哲元鹿钟麟也不乏其例,这是因为他们都把与冯的关系视为君臣关系。

    张之江的第七混成旅就驻扎在廓坊。就在刚才,冯玉祥打电话告诉张之江,徐树铮的专车已开过丰台,估计很快到达廊坊。命令他派工兵队埋地雷炸车,无论如何也要把徐树铮截下来。

    接到冯玉祥的电话。张之江颇为踌躇地说:“此事重大,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冯玉祥冷冷道:“这是命令!”

    说完,冯玉祥便将电话挂了。

    和冯玉祥利用基督教不同,张之江是真的信基督的,他每日都要祈祷上帝。如今让他做这样的事情,他心中的确有些抵触。可冯玉祥的命令是不能违反的,张之江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便赶紧找参谋长黄忠汉商量,决定不采用埋地雷的方法,而是用“先礼后兵、截车抓人”的办法来对付徐树铮,遂命副官长宋邦英把彭仲森叫到指挥部来。

    彭仲森是张之江部第七混成旅的参谋长,与宋邦英是保定军校同学。此时负责廊坊车站及附近一带的警戒工作。

    彭仲森接到命令,当即亲自到车站,命令站长给万庄车站打电话,让徐的专车通行到廊坊来,并截留在廊坊车站。

    徐树铮的专列晚上7点由北京开出,到半夜12点15分始抵廊坊。

    列车刚一停下,黄忠汉即持张之江的名片上车,对徐树铮说:“张旅长特开欢迎会,请专使下车。”

    徐树铮感到有些不妙,想使个金蝉脱壳之计,对黄忠汉说:“极感盛意,只是我此时有些头晕,不能下车,请张旅长谅解。”

    徐树铮话音刚落,外面的士兵已将专车包围起来。手枪营官兵蜂拥登车,立刻将徐树铮和随员、跟差等,尽数架下列车。

    徐树铮临危不乱,冷冷地对众士兵说:“我徐某不劳诸位费心!”说罢,大踏步下车。

    徐树铮下车后,随即被拥到离车站不远的地方 ……

    ……

    “什么?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冯玉祥听了张之江的报告大吃了一惊。

    张之江之前听手下报告的时候,与冯玉祥现在的表现可谓如出一辙,他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在徐树铮即将被枪毙的时候,突然有一些蒙面人出手了,仅仅两分钟时间,三十多名手枪营官兵,除了一个人生还外,其余人全部被击毙。等到张之江的部队赶到的时候,除了一地的尸体,对方早已没有了踪影,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干的。徐树铮被人救走,冯玉祥交待的任务失败,这让张之江很是惶恐,思前想后张之江决定连夜去向冯玉祥汇报这间离奇的事情。

    冯玉祥狐疑地盯着张之江:“莫不是你不想做这事,故意编了这么个故事吧?”

    张之江见冯玉祥的眼神不善,赶忙解释道:“我跟随大帅这么多年,何时违抗过您的命令?再说了,第七混成旅是大帅您的老部队了,手枪营的战斗力您是知道的,那些尸首还摆在呢,个个都是被一枪毙命,这不是我想编就能编出来的。”

    冯玉祥陷入了沉思,他实在想不明白,最后怎么成了这样的结果。

    “对了,大帅,手枪营唯一幸存的那人带回来了一封信!”张之江突然道。

    “什么信?是谁给他的?”冯玉祥回过神来问道。

    “他也不知道,他被人打晕了,醒过来的时候,那封信便在他的手中了。”张之江苦笑道:“估计他被留了活口,就是为了送这封信。”

    冯玉祥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