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底,云南土司沙定洲叛乱,黔国公沐天波率其他忠于朝廷的土司与之交战。不料沙定洲备战充分,连战连捷,夺占云南大片土地,将沐天波的人马压在楚雄动弹不得。
另一方面,沙定洲却贼喊捉贼,反诬黔国公造反,要朝廷授权他“平叛”。丽江木氏土司虽暗中支持沐王府,却碍于沙定洲军力,不得不佯装“中立”。
待沙定洲对木家戒心渐弱,丽江土司木懿便立刻派儿子以朝贺新君为名赶赴福京。
一来是向朝廷证实,造反的实为沙定洲,黔国公乃是忠良。
二来则希望能将去年增援江西抗击金声桓的赵印选部调回云南,助黔国公平叛。当然,朝廷若能多派些兵去征讨沙定洲更好,不过以大明官军的战斗力,便派个上万人马,也不一定比赵印选的四千滇军要强。
待苏聘所部大军过了汀州界,木靖便寻了个理由与粤军分道扬镳,仅带了六七十名侍卫,护着车马向天兴府赶去。
他们当初途遇粤军时,也是考虑福京建虏肆虐,为求稳妥,这才与之同行,甚至还给了苏聘不少好处。是以此时他们离队自去,苏聘倒也不觉奇怪。
木家一行距离天兴府尚有百里,便已听到延平大捷,陈王阵斩博洛,破敌万余的消息。
众侍卫闻讯都松了口气,照此看来,起码途中不会遇到建虏大队人马了,少爷和二小姐的安全总算有了保障。因此,都在心里期盼着事态平息,少爷搬得救兵回云南。
但与侍卫不同,木靖却更加紧张起来。按照木芷晴的分析,此时外敌退败,便是大明朝廷内部开始倾轧之始。
他们车马刚入了天兴府城中,身后便传来低沉号角之声。旋即,大队官兵开始在城头来回奔走,似在备战。五城兵马司也派出人手,严令城中戒严。
整个天兴府一副山雨欲来之势。
木芷晴让牙勒问了驿馆所在,得知尚有十多里路。她眉头微蹙,随即对木靖道:“大哥,城中形势不对,我们还是就近落脚为好。”
木靖点头,立刻吩咐侍卫找店住下,又令人骑了快马往礼部去送信。
因为在下新人一枚,跪求各位书友的收藏、点赞、评论、打赏、月票!
(本章完)
第234章 天兴府乱局()
天兴府的空气中都开始弥漫着令人焦躁的紧张和不安。
木芷晴将客栈的窗子推开条小缝,就见街上除了官兵来回奔走,已看不到一个路人。
忽闻一长两短的敲门声,木靖虽知是自己人的暗号,但仍示意屋中侍卫戒备,这才令人开了房门。
牙勒穿了普通百姓衣衫,返身关门,又向木靖拱手道:“大少爷,属下探得消息。有数万大军已至城外二十里处,据说竟是苏聘的粤军兵马。”
“粤军?”木靖一愣,“他们入闽御虏,怎会往天兴府而来?城中又为何要戒严……”他说到一半,猛然想起妹妹之前所言,立刻惊道,“难不成是要造……”
他硬生生地将最后一个“反”字吞回了肚里。
牙勒继续道:“另有传言,说刘若鳞率新威军进驻辅政王府,箭上弦刀出鞘,百丈之内不得靠近。
“而黄鸣俊黄阁部则令人将禁军换为自己麾下,又分两千人马以固天兴府城防。现城门紧闭,如临大敌,任何人不得出入。”
木靖望向木芷晴,苦笑道:“皆被妹妹言中,建虏刚败,辅政王和皇太后便已迫不及待了。”
木芷晴微微摇头,“此次我却说错了。这苏聘大军来得如此迅速,应是根本没往延平去,而是直奔天兴府。唐王怕是在建虏未退之时,便已谋划调大军逼宫了。”
是夜,天兴府中火把不断,人马奔走不断。
牙勒又冒险出去了几趟,自木家在天兴府中略有交情的官员处带回消息。原来今日朝堂之上,有十余名御史言官联名弹劾姜正希谎报军功、贻误战机,弹劾林欲楫愚钝轻敌、陷国险境。辅政王当场便在文武百官之前严令彻查。
而这些不过是开胃菜,随后才是重头戏——有一被曹守备所俘的建虏伪官,名为范绍祖之人,供称虏军在延平时若无曾太后同意调拨的粮草,怕根本撑不到五日。
礼部尚书王应华随即以皇太后偏信奸佞、干政误国之过,请其移出慈庆宫,日后深居简出不得过问朝政。
朝堂之上立刻炸了锅,辅政王系的朝臣纷纷附议,太后一派人数虽少,但也是毫不退让,双方几乎就在奉天殿前动手上演全武行。
木芷晴烟眉微蹙,问牙勒道:“可知朝中清流是何态度?”
“回二小姐,清流官员似乎皆未表态。”
木芷晴摇头道:“此种情形,不出声便是表态,皇太后恐临大险。难怪黄鸣俊会如此紧张。”
木靖接道:“城外有苏观生带来的两万大军,朝中风向又极为不利,皇太后的确已无退路。”
木芷晴轻叹一声,“这天兴府仍在黄鸣俊辖之下,苏聘若要强攻,城中怕是要大乱。”
她所担心的粤兵攻城的情况虽未出现,但次日黎明时分,天兴府南侧却传来密集的铳、炮巨响及喊杀之声。
很快,战局便蔓延到了整个天兴府。数不清的粤军自南门如潮水般涌入,黄鸣俊亲自率兵抵挡,奈何他所部均是新兵,加之人数又少,至来日午时,天兴府已皆为苏聘掌握。
木靖他们所住的客栈就在城西门附近,正是交兵的战场,牙勒携众侍卫拼命抵住大门,才未使乱兵惊扰了大公子和二小姐。
待黄鸣俊待残部退回大内,战事稍息,粤军开始在城中各处打扫战场,并于重要路口设防。
随后又有官兵开始在城中广张揭帖,并敲锣打鼓高声安民。
木靖打发侍卫去看了那揭帖,侍卫回禀说上面写了皇太后干政误国的八大罪状。大意便是她轻信奸佞,为建虏诡计摆布,险致大明社稷崩塌,现由朝中忠良公议,劾查乱臣,以安社稷之类。
一旁还附有辅政王安民告示,言在辅政王力擎之下,建虏大军已溃,天下大定,泰征朝行休养生息之策,中兴之势初显。
黄昏时分,木靖正为国都大乱发愁之际,礼部总算派了人来,接木家的人往礼部驿馆下榻。
木靖自是立刻吩咐动身,不管朝中哪方得势,驿馆总是安全得多,且也方便上表请兵之事。
途中他便有意与那礼部官员攀谈起来。
“张大人可知近来天兴府为何启战?”
“木公子竟然不知?此乃两广总督丁大人奉命清君侧,令麾下苏将军入城除贼。”这张大人是王应华的人,此时唐王得势,他自是甚为畅怀,不免话也多了起来,“木公子所幸落脚城西。据闻昨夜城南激战,大炮毁了不少房舍,死伤逾千。”
“哦?怎就城南损失如此之大?”
“那黄鸣俊冥顽不化,袒护奸佞,竟率军强阻苏大人入城。朝中忠良皆甚义愤,说服黄鸣俊手下军官,大开天兴府南门,放大军入城。”
“原来如此……”
“据说丁都堂此次立下大功,朝廷已颁旨加封梧州王,尊荣之至啊……”
两人正说着,便有一官员匆忙赶来,见木靖在场,拼命对那张大人使眼色。后者向木靖告了个罪,走开十数步附耳倾听,忽而双目圆瞪,失声惊道:“什么?!你说皇上被……”
他急忙掩嘴,吩咐手下将木靖一行送去驿馆,自己却急匆匆不知往何处去了。
又过得两天,天兴府城中逐渐有了些生气,胆大的店铺已开张做起了买卖。
木靖和木芷晴却在驿馆闷了两天。驿馆乃是一座三进大院,由于近来局势不靖,这里除了他们几乎再无旁人,颇显凄凉萧瑟。
至傍晚,木靖却听到院中有悉悉索索的声响不断,片刻,牙勒轻敲他的屋门,“大少爷小心,似有刺客。”
木靖翻身披了衣衫,一把抓起佩刀,手刚触到房门,就听屋外有人低声道:“莫要声张,我欲求见木家公子。”
听声音是个女人。
木靖心中念头飞转,未等牙勒回话,先冲门外低声道:“让她进来。”又整了整着装,将佩刀插在腰间。
“是!”
来人进了屋,示意她身后那两名护卫先出去,这才摘了面上黑纱,竟是名四十上下的雍容贵妇。
她对木靖盈盈一拜,肃然道:“妾身乃是陈王府,太王妃。此来欲求公子挽救大明苍生。”
(本章完)
第235章 就藩()
“原来是陈太王妃大驾!”
木靖闻言连忙附身要拜,却被太王妃探手虚拖,“木公子切勿多礼。”
木靖只得改揖礼道:“陈太王妃方才何言挽救苍生?”
太王妃郑重点头,“木公子可知近日朝堂之事?”
“耳闻过一些。”
陈太王妃见他不再说下去,便接道:“三天前唐王调丁魁楚乱军围了天兴府,黄阁部率御营坚守,不料有宵小偷开城门,引乱军入城。
“前日刘若鳞与苏聘又破午门入宫,黄阁部自刎殉国。”
她语速越来越快,变得激动起来,“随后唐王率王府护军赶至慈庆宫,逼皇太后交出天子,并移驾偏宫。
“彼时皇太后端坐主位,并无惧色,丝毫不为所动。
唐王喝令左右带走皇帝,皇太后自紧抱圣上,严辞痛斥乱臣贼子。唐王手下那些逆臣羞愧难当,一时竟无人敢动。
那唐王老羞成怒,便赤膊上阵,从太后手中争抢圣上。太后怎拗得过他一壮年男人,圣上脱手被他夺走。
“不料唐王遑急之下仅抓到襁褓,圣上自裹被中滑落,摔在地上……当时便晕死过去。”
她深吸了一口气,眉头紧锁,“皇帝终是被唐王抢去,现交予新的乳母照管。但昨日宫里太医漏出口风,圣上似仍未转醒。
“如今皇太后被逼入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