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以缴粮数量为百姓定下税赋,但皆折为银钱抵收。是以粮价贵时官府便要多征税银,而粮价低时却不闻不问,仍以往年数额征收。
“自天启年起,粮价波动不定,百姓所纳税赋却因此只增不减。而奸商更是囤积居奇,借操控粮价从中渔利。
“百姓税赋本不算太重,但折为银钱之后却皆不堪所负,大量百姓因缴不起税赋而被迫背井离乡。当年闯寇便大肆招揽这些流离失所之人,使其人马数年间便增至数十万!”
杨廷麟低头不语,这些情况他大多都有了解,但积弊至此,总不能把一条鞭法废了吧?
朱琳渼继续道:“此次闽南奸商屯粮之事却也是个契机。杨阁部当从奸商手里赚到了不少银子吧?”
杨廷麟忙道:“下官共售出十一万石粮食,得银近七十万两。”
朱琳渼点头道:“便以这些钱,连带朝廷拨发的十七万两汇在一处,作为大明粮食价格调控基金。”
“殿下说调什么金?”
“便是留一笔钱在户部,却不得挪做他用。只待市场粮价有大的波动时,用此银平抑粮价。”朱琳渼解释道,“至于如何操作,杨阁部此次在南靖之举便可为例。
“只有粮价稳了,百姓生活才能稳,也可断绝奸商投机之念。
“对了,当在户部增设一‘平价司’,令专人负责控制全国粮价稳定。而各地在征税时,粮食折算银钱数额也必须由平价司来定。如此当可杜绝地方上不顾百姓生计,靠粮价波动变相增收税赋之弊。”
他让杨廷麟消化了一会儿,又接道:“待杨阁部返回闽南之后,可投数十万两银,以低价收入粮米囤于官仓。一方面用于赈济灾民,另一方面若奸商贼心不死,便复以这些粮食破之。”
“下官随后便着手去办。”
既说起了民生问题,朱琳渼又想起《发展纲要》里规划的农业单一税,此时闽南大灾,正可以此为借口,在闽南进行“试点”。
若是发现其中有什么问题,也可借“灾时临时举措”来进行调整。
他遂对杨廷麟道:“重灾甫至,闽南之地当以休养生息为主。我考虑减免当地农户税赋,三年内所有赋、捐、派等全部取消,仅收一项农业税,税率便定为四厘。”
其时大明税率为三十税一,也就是不到百分之三点四,但各种苛捐杂税、贪污腐败,加上粮价混乱,百姓甚至得将超过一半的收成上缴。
是以若强制规定税率仅百分之四,没有其他摊派,实乃将百姓压力十数倍减轻。
(本章完)
第279章 大明“中情局”()
这么大动作的税制调整,杨廷麟作为户部尚书本是有些担心的,但他转而想到闽南灾民的情况,最终只揖道:“殿下心系百姓疾苦,下官自当从命。”
“只减负还不够,还要增加粮食收成。”
朱琳渼非常清楚,大明眼下还是个地道的农业社会,只有粮食问题得到解决,整个国家才有稳定发展的可能。
他又吩咐杨廷麟道:“江西布政使张沧海和龙南知县王克谦两人对我的增产规划非常熟悉,且之前已有所成绩。
“杨阁部可在户部为他们安排合适的位置,令他二人专门负责扩田、增产一时。对此事当不吝银钱,三万两以下的款项不必请示,你便宜拨付他们便是。”
他所说的扩田、增产,主要便是土豆和番薯的推广。这两种作物可在稻米无法生长的坡地、沙土地上种植,故而可以开辟出大量只种土豆、番薯的耕地。
增产就更是显而易见了,这两样高产作物只需随便侍弄一下,就能秒杀米、麦的产量。
而此次闽南灾民尝试了一阵以土豆、番薯为生的日子,他们对这两样东西接受起来必将更为容易。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再加上宣教府的宣传,相信土豆和番薯定会很快在整个福京铺开。
“下官遵命。”
待杨廷麟带着农业改革的使命离去,石霖忙又向朱琳渼通禀,“大人,顾大人和已自衢州返回,在偏厅候了好一会子了。”
“快让他进来。”
朱琳渼已准备了极为重要的任务给顾炎武,早就盼着他交接了衢州防务来见自己了。
顾炎武还是一身戎装,可见进了天兴府城门便直奔王府而来了。
他敬了个军礼,对朱琳渼道:“属下回来晚了,请殿下恕罪。”
朱琳渼听他这么说便知定有下文,果然,顾炎武又道:“属下得甄将军换防之后,先去了趟绍兴、金华等地。
“隆武初年时属下在浙地联络的义军虽大多偃旗息鼓,但得闻有助朝廷破虏建功的机会,无不立即响应。
“待属下入闽之前,已在浙地设下七处暗府,共有属员九十一名,皆是精明有见识之辈。加上属下在破虏营中精选的可用之才,里外已有近二百人手。”
朱琳渼有些惊讶道:“顾大人做事果真显效!仅得我密信吩咐,不到一月便将这摊子撑了起来。”
顾炎武忙躬身微笑道:“殿下谬赞了。属下原本已在浙江、南直隶等地经营数年,也只有这点能耐罢了。倒是这么多年连一支像样的义军也未带出来,末了还是凭殿下振臂一呼,方得破虏营强军。”
“顾大人太过自谦了。”朱琳渼又道,“如今这摊子已有了雏形,对外还当有个正式名号才行。
“顾大人所掌之事须得隐秘,却要有足够权限好便宜行事,还得独立于兵部才行。我考虑再三,觉得还是将你的人编入锦衣卫为宜。
“当然,你与郑都督互无统属,也不干涉对方行事,权且编为同一名下而已。
“隆武朝时锦衣卫规模甚小,便仅有一部。如今正可依照旧例分为南、北两镇。顾大人便任北镇抚司指挥使,仍如之前所说,专负责对虏、寇等的情报收集、暗杀、破坏等任务。
“而南镇抚司由郑都督统领,集中精力处理大明内部事务。”
顾炎武这一下便由一个六品兵部主事升为了三品的北镇指挥使,忙郑重敬礼,“但凭殿下安排。属下必不负殿下重望!”
朱琳渼点了点头,“眼下便有几件要紧之事需尽快去办。”
“请殿下吩咐。”
“首先是要搞好你锦衣卫北镇的培训、管理。你这些人做的都是深入敌后之事,危险不言而喻。是以定要在家中将能练的都练好,方不至在执行任务时丢掉性命。
“哦,对了,等王征南师父回来,便先调去你那里任拳法总教习。”
“谢殿下。”
朱琳渼继续道:“其次便是广西丁魁楚那边的动静,我准备近日兵进广西,并取云南,那边的情况你要先为我打探清楚。”
“是!”
“另外陕西、山西等地的义军也要继续联络,特别是投降的前大明军将,争取机会说动他们反正,在建虏腹地造成混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建虏。最好能找机会渗透进北京甚至沈阳去,敌人核心地带的情报永远是最致命的。”
“是!属下谨记!”
“以后你这里的一应事务皆直接向我禀报。”朱琳渼道,“所需经费也直接报给我,情报工作意义重大,需要花钱的地方不用吝啬,我会亲自批复。”
“是!”
朱琳渼又与顾炎武详细谈论了新成立大明的“中央情报局”——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运作事宜,直到深夜,后者才起身告退。
事实也果如朱琳渼预料,这锦衣卫北镇刚成立不久,便做了数件对大明战局影响极大的事情。
次日,随顾炎武一起从衢州返回的另一个人来到辅政王府求见,乃是先前在广信及衢州立下大功的戴修远。
王府前厅之中,朱琳渼见他要上前跪礼,忙将他一把托住,微笑道:“亭轩昨日怎未与顾大人同来?”
戴修远揖手道:“殿下急调甄将军往衢州,换顾大人返天兴府,其中定有极为重要之事。末将若昨日同来,必扰了殿下与顾大人商议要务,故而迟了一日方来拜见殿下。”
果然是个思维敏捷之人。朱琳渼点了点头,又想起上个月方国安兵犯衢州,城中守军极少,这戴修远却意外率军急赴衢州协防之事。
后来张家玉去信询问戴修远是如何得知衢州有变。他竟回信说仅是有斥候探得衢州左近的粮草被征调一空便知。
他考虑到辅政王殿下所部皆是自携粮草,若有兵马大量征粮,或是建虏突至,或是浙军异动。为策周全,他才迅速赶往衢州,正在方国安部前锋抵达前两天入城。
“你在广信、衢州皆立大功。”朱琳渼示意他落座,又道,“我本考虑留你镇守衢州,但眼下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却是由你去办作为合适。”
(本章完)
第280章 鞑靼与东虏()
戴修远忙又站起身来,拱手道:“请辅政王示下。”
朱琳渼摆手让他不用这么拘谨,问他道,“你可知蒙古苏尼特部因不满建虏苛政,欲北投喀尔喀部之事?”
戴修远道:“回殿下,末将已略有耳闻。
“自崇祯十一年腾继思率苏尼特部附后金,满人对其甚为厚待。先是将郡主嫁给腾继思和亲,又接连封他为额驸、郡王。便是他的几个弟弟也都被封了贝勒、台吉等爵。
“然,待多尔衮掌建虏朝权之后,其自以为漠南诸部皆已不足为虑,便将归附的土默特、察哈尔人所征税、贡不断提高,引得蒙古各部大为不满。
“而其中腾继思因早年在多尔衮随军征伐漠北时与其结怨,故而苏尼特部的税、贡更是高过其他漠南部族。
“今年初,漠北喀尔喀车臣汗硕垒说动腾继思脱离建虏转而投靠于他。
“待东虏得讯之后,立刻封了多尔衮胞弟多铎为‘扬威大将军’,携满、蒙数万大军征讨苏尼特部。”
他想了想,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