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杰心见他竟如此说,立刻高声附和,“辅政王殿下明察,的确艰苦已极……”
朱琳渼打断他道:“故而朝廷决定特加恩赏予云南地方。不过为免分配不公,还需诸位拿出些东西来,户部皆以高价相购。多出多得,少出少得。”
众土司闻言皆是兴趣索然,心说什么恩赏,不过是我们卖东西朝廷付银子罢了,但辅政王接下来的话却令他们为之一震。
“就说回蹬关杨巡检。”朱琳渼指向一名黑瘦的土司,“你那里杉木遍山,却无法以之为食。往后朝廷以每根二到三十两的价钱买你杉木,每月至少百根以上。”
扬保直惊得双眼圆瞪,他辖地杉木多如牛毛,随便遣些土民去砍,每月百根不在话下,换成银子就有近千两之多!
但他立刻想到一个问题,向朱琳渼拱手道:“殿下,杉木取之不难,只是要运至何处?”
“你只运到回蹬关前便可,后面的自有户部处置。”
扬保大喜,这简直就和白送银子一样!他立刻跪谢道:“下官感激朝廷体恤!”
朱琳渼让他起来,又拿起一张纸念道:“楚雄李把事、新兴王州判、右甸蒋千户……等人,亦可伐杉、楠、榆木,由户部收购,每根价为……
“阿林寨莽巡检、班洪胡总管、澜沧李都司……等人,可掘煤、铁售予户部,百斤价为……
“亦佐县沙知县、平彝县海县丞、白水关李巡检……等人,可饲猪、羊售予户部,每只价为……
“澜沧县李守备……等人,可饲马……”
待他将冗长的清单念完,在场几乎所有土司的眼睛都亮了——毕竟富可敌国的大土司还是少数,大部分土司每月难有千两上下的收入。
而朝廷只要他们将辖内原本极不值钱的东西运到驿道附近,就能坐收银子,他们怎能不兴奋?
“此外,”朱琳渼还没打算放过这些土司的小心脏,又道,“往后滇地的粮食亦可从户部购买,由户部运至你们交货地点,价格皆比市价低三成,要多少有多少。”
土司们又是一阵骚动。如今还是农业社会,粮食就是一切,只要有粮,他们的子孙便能安稳世袭他们的官位不惧有变,而且这价格还如此便宜。
朱琳渼微笑看着土司们兴奋的模样,知道他们应当是准备“上贼船”了。这些土司们都看着眼前利益,却完全没发现其中的陷阱。
他们卖原料给户部而购买低价粮食,虽是赚取了利润,但长此以往,自己的粮食生产必将荒废。也就是说,将自己的粮食安全拱手交给了朝廷,最终沦为原料供应地。
(本章完)
第361章 木轨道技术()
待朱琳渼的云南政策实施下来,土司们不仅会严重依赖朝廷的粮食,同时他们出产的物品均被户部一家收购。一旦他们再有不轨之举,户部只用稍微调整收购价就能令他们痛不欲生,至于减少粮食供应,那就更是要了他们的命。
就在众土司兴奋议论大好“钱”程之时,却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一名瘦高的土司拱手道:“殿下,下官并非质疑朝廷,但依殿下方才所说,每月户部要收取木、铁、煤之类骑马几十万斤,这么多东西且如何运走?户部不会对付我等个把月就不了了之吧?”
其实这些土司有不少颇具商业头脑的,亦知家中那些“不值钱”的物产若运去两广,不,只需运到昆明就能换不少银子。
但以大明时下的交通运力,将这些东西运到昆明的人、马耗费就远超过物品本身价值了。是以他们只能世代看着东西烂在山里。
瘦高土司言罢,四周立刻便有不少人出声附和,“王巡检所虑不差。”
“是了,运这么多东西怕得数万精壮才行。”
“朝廷还要运粮来卖,所费车马更巨……”
朱琳渼闻言微微一笑,他对运输之事早已成竹在胸,否则他也不会提出这套“引导土司产业结构”的策略来。
他的解决方案便是木质轨道交通。
其实早在十七世纪,欧洲矿主为了增加运力便已开始尝试修建木轨,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一直到十八世纪末,这种交通方式才从英国开始,在欧洲各地大面积铺开。
最早的木轨车虽仍是用马或驴拖拽,但其运货量却比普通路面上行驶的马车要高出十多倍!速度也要快一倍左右。
而随着木轨技术的发展,加上蒸汽机的出现,最终又催生出了最早的蒸汽火车。
木轨交通技术在欧洲一直改进了百余年才告成熟,但对朱琳渼来说,这些技术改进不过是一些小技巧,只是数百年前的人们没想到而已。后世的火车铁轨可比这复杂得多。
木轨交通最重要的技术不过几点:枕木和轨道的结构设计。这个直接照抄铁轨,材质换成木头就行。后期还可以在木轨外面包铁皮增加耐用性。
边缘凸出的车轮。这个最为简单,只要画个草图,是个木匠都能制出来。
刹车系统。初期可以使用木轮和牛皮,等大明的橡胶生产出来,还可以换成橡胶刹车。
扳道系统。这个虽然麻烦了些,但在初期可以不涉及。运货马车在卸空了之后,可以直接用人力在轨道见搬运。等木轨道网络建设得四通八达之后,再慢慢完善也来得及。
至于车厢部分,则可以直接用现成的马车车厢,仍用骡、马拖拽。
木轨技术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由于极大减少了马车阻力,以及雨雪天也能照常通行等原因,其运力甩出传统的马车几条街去。
十八世纪末,正是由于木轨道的普及,英国矿区的运输成本骤降了几十倍,运力却提高了十几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原料。
其实朱琳渼早就想搞木轨交通了,若大明能普及木轨,各种物资的运输成本会大幅下降,对整个国家的商业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木料、矿石、煤炭之类的价格甚至会减少一半,也就是说,往后生产铳炮、造船之类的花费能降低三四成。
另外强大的交通能力在军事方面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兵力调动,数万人的军队使用轨道运送,甚至比骑兵的速度还要快,却只需要动用数千马匹。
其次便是会极大提高后勤补给能力。十七世纪的战争,粮草辎重的运输对战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虏虽有满汉合计数十万大军,却至多能做到每半年南下侵略一次,究其原因,正是被后勤补给能力拖累。想从北京、山东一带调粮至江南战场,筹集、运输过程至少要三四个月。
先前朱琳渼都是在大明控制的地方作战,后勤基本不算什么问题,但他知道,等明军过江北伐的时候,战场却在敌占区,后勤压力将会变得非常大。
综合各方面考量,木轨交通都应尽快启动为宜。此次有治理土司这个契机,便正好可以在云南先搞试点。
木轨道建设花费极高,朱琳渼大致算过,通常铺设一里需要投入近七百两白银。不过云南这地方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木材更是要多少有多少,是以造价能降低四成左右,非常适合作为木轨道试点。
不过即使如此,朱琳渼手里的银子也不够在云南建起密集的轨道网。他规划初期只铺设滇北、滇西到昆明,以及从昆明到田州三条线。
物资运至广西之后,可以改用河运加陆运送往澳门,再从这里走海路发往全国各地。即便如此,这条木轨交通线建成,大概也要投入近百万两之多。
他看了那名提出疑议的土司一眼,朗声道:“运输的问题你们不必担心,朝廷已谋划在云南修建木轨线路,几十万斤的货物不成问题。
“至于由户部高价购入诸位的物产,这乃是朝廷恩抚云南地方的国策,断不会朝令夕改。等日子久了大家自然便知。”
按照朱琳渼的海上贸易富国的规划,以后将会大量制造战船、商船和大炮,云南这点儿物资恐怕仅够四五家船厂耗用的,自是产出多少要多少。
至于输粮入滇就更不是问题了,江西的土豆、番薯已铺开种植,福京、广东也有不少人尝试,很快广西、云南也要开始推广。可以预见,今年秋粮的收成将至少比往常高出三四成。
富余出来的粮食养活这些土司绝对不成问题,更何况他们自己暂时也还产粮,等他们自己的地不再种粮,大明已遍地栽种土豆、番薯,粮食早就不成问题了。
得到辅政王殿下亲口保证,众土司这才安下心来。其实朱琳渼也没指望他们能立刻按自己的意思来,等日后他们见到白花花的银子,自然就会倾力出产朝廷所需之物,逐渐地便没人再有种田的心思了。
(本章完)
第362章 公敌沙定洲()
其实朱琳渼也没指望这些土司立刻便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初期定会有不少人犹豫观望的。
不过等日后他们见到别人拿到大把的银子,自然会将手中的劳动力向出产朝廷所需的物资上倾斜,逐渐地便没人把心思放在种田这种费力不赚钱的事情上了。
随即,在场的土司,尤其是小土司们纷纷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处议论,显然对“朝廷恩抚之举”极为心热。
旁人都以为做土司有权对辖内生杀予夺,如同土皇帝般威风。实则云南地处偏僻,绝大部分小土司的日子都过得相当拮据,比中原地区的地主家只穷不富,每月千余两的进帐对他们绝对是巨大的诱惑。
朱琳渼见不再有人提出异议,随即轻咳一声,话锋一转道:“只是,眼下云南乱军未靖,朝廷想要入滇修路却会遇到诸多麻烦,故而还得等佴革龙已定,这些事情方可施展。”
眼看每月便有上千两的进账,却因沙定洲这厮造反便要再拖不知多久!土司们闻言一个个眼睛都红了,阻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瞬间盘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