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勤司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明军后勤辎重的部门,暂时由龙卫军后勤司长官应天祥负责。日后明军所有粮草、辎重、军马、旌旗帐篷等都由这里统一采购、调配。后勤司还配有自己的专有运输力量。
军器司则负责武器的采购、研制、配发工作。大明各军器局的生产任务暂时都是这里分配的。不过等日后实行军器招标采购之后,军器司便成了与后勤司类似的部门,不过管理的方面不同而已。
至于水师,由于在十七世纪时,他们与陆军从管理到作战各方面都完全不同,故而被单独列出,另行管理。
本章完
第382章 全新的明军()
其实除了这几个核心部门之外,还有警务司也暂时归属兵部。不过警察系统相对比较独立,署衙也在它处另建。
说实话,兵部这新的组织、管理架构虽然先进,但实际上短时间内并不能使明军战斗力明显提高。
朱琳渼革新兵部结构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打造出一套规范的指挥作战体系,避免这个时代军队的通病——军队几乎都是军官个人的私产,离开了特定的军官,部队战斗力就会严重缩水。
通过现有的军官学堂和普通军校,首先在基层的训练和作战技能上保证了全军的统一。按照朱琳渼的规划,后期还会新建多所军校,即便是地方驻军也要尽可能进军校学习。
现在通过兵部改革,又保证了上层指挥模式的统一,明军上下已经都完成了协同一致。待整个新的机制运转熟练之后,便能如后世的军队那般,任何一支部队随时更换指挥官,几乎立刻就能投入作战。
而且只要国家财政能供应得上,这样的军队简直可以按照“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不断“制造”。
即使前方主力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后方的军校很快就可以拉出相同数量的兵员补充,由于大家训练模式相同,磨合时间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再也不会出现如历史上萨尔浒战役失败之后,整个大明再无可战之兵的惨痛经历。
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后世的参谋联合指挥作战模式,极大避免了因军官个人一时失误,造成整个战役失败的可能。
在今后的作战中,由兵部最高权力机构战略指挥部指定大的作战方略,例如是战略守势还是攻势,是主攻西部仰攻东部还是相反。
大战略确定之后,具体作战指挥便交由参谋司负责。这里集中了大明最顶尖的军事智囊,每一场战役具体要怎么打,用什么计策,如何破解敌军诡计之类,全都在这里解决。
而传统意义上的军官现在只是负责前线指挥冲锋,作战具体步骤必须服从参谋司的安排。其实龙卫军先前一直实行的战前全军作战会议就是这种参谋制度的雏形,只是现在更加规范了而已。
往后参谋司将是兵部最重要的部门,明军的作战、训练、情报等几乎都属这里负责。
朱琳渼花大力气改革兵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那便是要给大明留下一支永远充满战斗力的军队。即使他这个后来者有一天老逝,只要兵部还按照这个模式运转,便自有华夏后代撑起大明的江山。
“大人,请!”余新侧身拉开参谋司的大门,向朱琳渼展手示意道。
参谋司主堂极为宽敞,正中间是一副两丈见方标准极为精细的全国地图,东、北两面墙上则挂满了明军现有各部队的番号、带队军官,后面还注明了其目前的驻地和军事任务。
屋子南侧是上百张桌案,上面堆了各种情报、资料、塘报,这是下级军官和传令官的案牍。
而屋子正中的地图四周还摆有一圈椅子,应当是为商议作战方案的参谋们准备的。
朱琳渼便自在上首坐了,听余新继续汇报目前明军改革的情况。
“大人,依您的吩咐,龙卫军编制将扩至四个骑兵营、十个步兵营、一个猎兵营、一个半龙骑兵营、两个炮兵营加一个炮兵连。此外还有一个工兵营和三个医兵连。
“眼下还有三千士卒尚在两地的军事学堂操练,但属下已去验视过,便是现在调他们上战场亦可堪战。若龙卫军全部满编的话,将有兵将共一万零八百余。”
这便是军校标准化训练的优势!这些新兵虽入两所学堂不过五六个月,却已能随老兵一起上阵杀敌,而且战力绝对不弱。
朱琳渼正瞥见东侧的墙壁,上面“龙卫军”一栏下面挂了数十个木牌,分别标注着:重骑兵一营,骠骑兵二营、三营,枪骑兵四营。后面还有营总姓名。
他转问余新道:“焦琏的枪骑兵操练得如何了?”
“回大人,焦将军麾下五百余人枪、马娴熟,堪称精锐。只是骑枪难练,新募两营仅勉强可战,属下将其暂编入破虏营听用。”
“纵只有一个营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朱琳渼点了点头,枪骑兵训练极为繁琐,拿破仑时代枪骑兵便是薪水最高的兵种,比精锐炮兵拿的都不少,可见训练难度之大。
余新一旁继续道:“此外,军器局那边新制的猎兵铳已陆续送来,步兵营俱已开始持新铳操练。属下令人给两所学堂的新兵也各分了三百支,让他们尽早熟悉此铳。”
朱琳渼闻言不禁露出微笑,十个营的线膛枪齐射,那画面一定美不胜收,不知道届时洪承畴看到这一幕会是什么样的震惊表情。
这还没算上拨给破虏营的,到北伐时全军至少已能列装上万支猎兵铳了。只要敌我位置合适,一次齐射怕就能毙掉近两千人!
余新接道:“大人,还有一事颇为喜人。自宣布帮忙倡吁郎中从军之后,现龙卫军已招齐三个连的医兵,共三百余人。殿下曾教予夏郎中的伤口清洗、缝线之法亦已令所有医兵同习。”
朱琳渼将记忆中后世弯曲的缝合针以及伤口缝合方法对医兵说过,不过他也知道,在没有消炎药之前,这些小技巧还很难大幅度降低死亡率。
眼下仅是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每个医兵都只配发了一小瓶。至于消炎药,起码要等福京实验室运转起来,再研究个几年,或许才有希望。
“这炮营的情况,”余新望向身侧的赵之壁,毕竟他一人精力有限,对炮兵也不甚熟悉,“还是有光最为熟悉。”
赵之壁面带笑意,向朱琳渼敬礼道:“禀大人,先炮兵已新设一营。依照您先前吩咐,现两营皆换用新铸火炮,旧炮则交由破虏营续用。”
他说到此处,不禁赞叹一句,“这新炮用来实比原先的顺手太多!”
本章完
第383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琳渼会意颔首。他上次从和兰人手里买了不少铜矿,便令徐尔路重造了一批野战炮,全部使用青铜浇铸,还略为加长了炮管。
由于青铜延展性好,故而可以加大火药装药量,甚至可以双倍装药也不会炸膛。加上炮管也加长了一些,致使射程比以前提高了近三成。
赵之壁继续道:“现下炮兵两个营共有炮手九百余人。备有十二磅炮五尊、九磅炮十二尊,六磅炮二十二尊。另有三十二磅臼炮五尊。”
他说得神采飞扬,如数家珍。这也难怪,此次龙卫军炮兵不但在数量上翻了一倍,而且口径上提高的更多!
由于先前几仗缴获了大批军马,加上龙南铁场打造出了钢制车轮辐条,十二磅炮终于有机会装上野战炮炮架。在八匹马的拖拽下,这门近两千斤的大炮移动速度并不比九磅炮慢,是以成为了龙卫军的正式装备。
要知道,目前清军除了固定炮台之外,最重的也就是十二磅炮,但比起龙卫军的骑炮兵来,其简直如龟般笨拙。
另外龙卫军的九磅炮数量也从四门猛增至十二门。这主要也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发现九磅炮的重量和威力最为均衡,便决定以此作为龙卫军的主力火炮。
至于六磅炮,却仅仅增加了六门。不过由于其轻便灵活,也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还有那五门臼炮,则是因上次澳门攻城战后龙卫军炮兵对臼炮表现甚为满意,朱琳渼便索性让人铸了三十二磅的臼炮列装。
这“三十二磅”听起来吓人,但因为臼炮炮管极短,所以重量其实比六磅的野战炮还轻很多。这东西能将三十斤重的铁球越过城墙射到一里以外的城内,实为攻城利器。
待说完了炮营的基本情况,赵之壁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大人,却不知您要炮营另备那三十尊一号佛郎机作何之用?”
朱琳渼却卖了个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号佛郎机重约三百多斤,一匹马就能驮着到处跑,发射一斤一两的弹丸,威力虽比不过红夷炮,却比虎蹲炮之类强得太多。并且因其采用预装子铳的填装方式,射速极快,前六发甚至只用一分钟多点就能射完。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那便是因为子铳漏气,导致射程非常低,有效射程也就二百多步,通常放过一轮敌军就冲上来了。
朱琳渼之所以要装备这些佛郎机,乃是因为他上次向葡萄牙人订购橡胶时,想到了解决漏气的良方。
等橡胶运抵之后,再经过一些简单的技巧,他有信心令佛郎机的射程增加到接近一里!届时这种速射炮将会对战局产生极大的影响。
最后,余新又向朱琳渼大致说了破虏营的情况。
其实相比龙卫军,破虏营这边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兵力增加到了两万一千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军校出来的,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训练水平都比义军出身的破虏营老兵要高出不少。近期招募的指导使大部分也都分入了破虏营,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军纪和士气。
同时,为了提高军官的能力,朱琳渼趁破虏营近来负责守御衢州,没什么作战压力的机会,将其超过一半的军官调去皇家军官学堂“进修”。其所部人马暂时由军官学堂上一期的毕业生暂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