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尚宪无奈点头,却正瞥见一旁由侍卫搀扶的李兴立,不由怒从心头起,上去就要打人。李兴立也不躲闪,脸色苍白地低头道:“金大人,是我错了……有天军如此,胡虏必灭!”
金尚宪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你说什么?”
李兴立简略说了方才交战经过,对明军战力赞叹不已。末了,他又焦急道:“金老弟,此事我来日再向你赔罪。
“崔南正已派人将你资助明军之事禀报了王上,须得速速将报信之人截下。若消息传回汉城,王上多会与金自点商议,往后想再给天军输送水粮将必遭其掣肘!”
金尚宪连连点头,又将此事说给郑成功,“大人,我带手下去追人,还请您自行搬粮上船。以后大军的用度定按先前约定送至,还望大人在辅政王殿下那边为我国美言……”
郑成功却将他拦住,“那送信之人已离去大半日,你又如何能追得上?”
“老朽尽力而为罢了……”
“你且稍等。”
郑成功又转令侍卫返回邵武号取来一只木匣交给金尚宪,“这本是辅政王殿下留给我在危急关头之用,眼下情势有异,便交给你吧。”
金尚宪疑道:“这是……”
“你将此物示于你们国王,他自然知晓。”
金尚宪忙恭敬接过,不敢再多耽搁,忙告辞郑成功带人赶往汉城而去。李兴立因心中有愧,竟也不顾重伤,坚持乘车同往。
他们一行星夜兼程,待到了景福宫门外,立刻让人询问守门侍卫,得知今晨仁川来的信使已得王上接见。
金尚宪已被罢官,只得让李兴立入宫面君,却不料身后有数只轿子落下,金自点等人正从中走出。
宫中立刻有人迎了出来,恭敬道:“领议政大人,王上正在等您那。”
金尚宪忙催促李兴立入宫,自己则迅速避在角落里。
后者又许了内侍府首领极多好处,得以直接面见李倧,立刻将郑成功给他的木匣呈上。
李倧得知这是大明辅政王送来的东西,忙拆开来看。那木匣里装的是一卷锦缎,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大明以汝为朝鲜王,建虏以光海君为朝鲜王,如何行止,汝当细思之。
落款是朱琳渼,还用了辅政王大印。
李倧的脸上顿时阴晴不定。这光海君便是上一任朝鲜国王李淏,曾与后金暗中书信来往,李倧正是以此为借口发动政变将其推翻,自己才坐上了王位。
丁卯胡乱时,建虏的借口之一便是要恢复光海君统治。虽然后来因李倧投降归顺而不了了之,但李淏虽然被废,人却还活着,但凡李倧所为令建虏稍有不满,便会提及此事。
李倧得位不正,这光海君始终是他心头一根刺,却碍于建虏威胁,想杀了李淏都不敢下手。
便是朝鲜内部,也多有李倧同情李淏的人,甚至多次因此闹出叛乱。
李倧立刻想起早上有人禀报金尚宪暗中通明之事,不禁眉头紧皱,如今大明虽实力大不如前,但万一他们能击败胡虏,那么光海君的“噩梦”便会彻底消失。就算打不赢,只要双方战事一直拖延下去,胡虏就难空出手来对付朝鲜。
退一步讲,这金尚宪现在只是平头百姓,便是日后走漏了风声,自己只推说不知情,将金尚宪交出去给胡虏,再奉上钱粮美女,他们定也不会为难自己。
后世多传朝鲜对大明如何忠诚,但朱琳渼从诸多史料中了解到,这个夹缝中的小国始终是实用主义为上。
就如这位李倧,他明面上反复说要忠明抗虏,究其原因,一是要借此贬低光海君,占据道德制高点,二是朝鲜有大批仰慕华夏文化的人,可以借此笼络他们。
然而再看李倧实际行动——大肆任用投降派,迫害主战派,甚至两次派兵帮助建虏征伐大明。
这也是朱琳渼选择与金尚贤合作,而不是直接去找朝鲜王的原因。不过熟悉历史的朱琳渼非常清楚李倧的痛脚,故而一早准备了这封密信,既是利诱也是威胁,若是朝鲜人对水师远征军出什么幺蛾子,郑成功便可以此解围。
李兴立见王上犹豫,便将前两日朝任岛之战向他详细描述了一遍。
李倧闻言也是大惊,明军何时变得这么强了?!他正要问他所言是否属实,便有京畿南道送来崔南正部被俘毙过半的消息。
这下他再不迟疑,先对李兴立摆手道:“你和金……和你同来那些人速回仁川,记住,你们从来没回过汉城,寡人也没见过你们。”
“陛下,那崔南正之事……”
“他的人遇海啸死了,就这样。”
“陛下英明。”
李兴立立刻出宫,寻到金尚宪边走。
另一边金自点得国王急招,却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这才得以面君。
待他行过礼,正色道:“不知陛下有何要事吩咐?”
“呃……”李倧搓了搓手,笑道,“秋菊快要开了,寡人准备让你筹备一场赏菊宴。”
待金自点悻悻离去,他又唤来内侍府首领吩咐道:“除掉早上仁川来的人。崔南正谋逆,所部全部流放荒岛。”
……
天津。
余平蹲在土垒上吧嗒抽着旱烟,这土垒的顶端便是大沽炮台,对面则是辽阔的海河出海口,直通一望无际的渤海。
本章完
{老铁请记住新八一中文网}
ps:书友们,我是天海山,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沽要塞()
大沽要塞始建于嘉靖年间,彼时倭寇常登岸劫掠,故在此修筑壁垒并安置了数门火炮。
不过由于倭寇战船性能太过一般,是以大沽要塞建得也并不算多么坚固。要等到二百年后,为对付西方军舰的威胁,这里才会成为东亚第一海防炮台。
“嘿!老余!”两名旗兵老远向余平喊了一嗓子,“就知道你在这儿吃烟。”
余平忙站起身来,点头哈腰道:“军爷有什么吩咐?”
“爷晚上要跟齐荣老弟喝两盅,你给做几个菜送来。”
“诶,是是。”
两个虏兵随即自顾说笑离去。老头儿抬头见天色已暗,轻叹了口气,心说今儿怕是又没戏了。
他正要起身去准备饭菜,却猛然看到地平线上晃过几个小黑点,那双木讷的双眼登时便现出了干练的神采。
是夜,余平似乎有什么心事,大老晚了仍在要塞下的土垒上抽烟,眼睛却紧盯着远处的海滩。
终于,海滩上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光亮,换做旁人定会以为是自己眼花而已。
但余平却立刻跳了起来,大力吸亮烟丝,用手遮住烟锅,而后放开,再遮住,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海滩上又一次出现那微弱的亮点。
“禀将军,已得内应传讯。”一名扮作渔夫的水手向郑成功敬礼道,“子时,要塞北侧半里处。”
“好!”郑成功闻言微笑点头,又吩咐施琅道:“传令,按甲字预案,子时动手。”
“是!”
及至亥时,有数十条小艇离开水师战船,紧贴着海岸线向大沽要塞缓缓划去。待到了距离要塞还有三四里处,船上的三百余人便弃船登岸。
刘国轩压低了声音,摆手道:“全体蹲伏,噤声。”而后便全神贯注地紧盯壁垒方向。
那些小艇则又悄然返回战船,接载下一批士兵。
“站住,干什么的?”
余平转过身来,赔笑道:“军爷,和岱大人要吃夜宵,令小的送些菜去。”
那巡逻虏兵想起刚从和岱那边过来,他确实在与人喝酒。
这姓余的老头是大半个月前来此的,据闻其原是广州府天福阁的大厨,因得罪了当地权贵才流落天津。他为人勤快又烧得一手好菜,每天除了干活睡觉,就是蹲在垒上吃烟,倒是颇得大沽上下信赖。
于是那巡哨摆手道:“别在这儿瞎逛游,回去睡觉!”
“是,是。”
余平等那几人走远了,却一改方才腿脚不利索的样子,闪身便朝垛口处的大炮跑去。
由于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倭寇已基本绝迹,大沽多年未有人来袭,以至这要塞武备废弛,守军随意喝酒赌钱,而到了夜里连守炮的都不知溜去了哪里。
余平从发髻中摸出一只铁钉,探手摸到大炮的火门,利索地将钉子塞进引火小孔之中,又以烟锅做锤用力敲在钉子上,几下之后钉尾便与火门平齐了。
他见四下无人注意,又取出火折在头顶挥舞几圈,直到远处有人喝道:“哪里来的火光?!”
老头儿咳了一声,“是、是小的在点烟”
“老不死的,怎在这里吃烟?不要命了?!”
“是,是。”
刘国轩望到远处有火光划了几个圈,立刻转身道:“各队清点人数,准备动手。”
“是!”
片刻后,八百名水师步军士兵皆脱去皮靴,快步随刘国轩朝要塞摸去。
要塞上几名清军士卒正倚在土垒上闲聊,其中一人便忽见月光下有大片人影冲到了要塞边上。他用了揉了揉眼睛,又拍一把身旁的虏兵,“诶,你看那是啥?”
“啥”那人探头向外望去,立刻失声道,“直娘的,敌袭?!”
他话音刚落,就见要塞下密集的火光闪过,一颗铅弹正中他眼窝。其余的铳弹打在胸墙上,发出一片噗噗声响。
没中弹的几人吓了一跳,忙蹲在垛口下猛敲示警的铜锣。
大沽守将闻讯急爬起身来,只穿了件小衣便爬上壁垒,拉住一名惊慌跑过的士卒,“可是倭寇袭扰?来了多少人?!”
“回、回大人,来者火铳极猛,应不是倭寇。人数当有千余。”
大沽要塞不过四百士卒,那军官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