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琳渼沉下脸道:“绍兴府为何不接济安民?”
“大人有所不知,”李锦义两手一摊,“浙地遭兵灾多时,城中尚还好,城外多被虏贼劫掠,百姓流离失所,仅这绍兴附近就至少聚集了五六万的难民。府台大人多次使人赈济、安堵,但无奈人手钱粮有限,总难以周全”
五六万难民?朱琳渼心中一紧,这些人若是处理不好,分分钟就会变成李自成第二!
他也知道绍兴府定然拿不出多少银子安置这些人,轻叹了口气,抬手道:“带我去城南看看。”
“下官遵命。”
朱琳渼遇到抢劫的地方距城南不远,否则张二叔也不可能那么快招人过来。他还未到难民聚集之地,老远便闻到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待到了跟前,他更是被眼前景象所震惊——城中一块荒地上,横七竖八地用树枝架起茅草,下面或坐或躺着瘦骨嶙峋、目光呆滞的饥民,似乎整个世界都和他们无关似的。
“爹,我饿!我想吃糙米饭!”
不远处幼儿的哭声将朱琳渼唤醒,他转头望去,那孩子胳膊腿细如火柴棍,与他以前在电视里见过的非洲难民一般无二。
李锦义凑到近前,低声道:“大人,这城中仅有四五千人,情况还算好些。城外那些人就更”
身后沙沙脚步声,一人满头大汗地下了轿,举目向四周打量,正是绍兴知府范峻得知难民抢劫了龙卫军,连忙赶来过问情况。
他远远看到和李锦义说话的年轻人,当即便吓了一跳。他作为绍兴府一把手,见过辅政王数次,自是认得。
他一溜小跑而来,纳头拜伏,“下官见过”
朱琳渼伸手将他托住,又摇头示意,“范大人不必多礼。”
范峻扫了眼远附近的难民,心中一跳,别是辅政王殿下被难民冲撞了?!他惊慌之下又想要跪,“这,下官有罪,下官”
朱琳渼扶住他道:“范大人,我知道你力有不逮,这次我不怪你。此处可是有五六万难民?”
“是,是,当有五万以上。”
朱琳渼点了点头,“我拨给你五万两白银,你想办法妥善安置难民,万不可让绍兴生乱。”
“下官遵命。下官替百姓感谢大人。”
木芷晴又对朱琳渼耳语了几句,后者接道:“对了,安堵难民的用度每日都报去布政使司衙门,若有半两花在别处,定不轻饶。”
“是,下官遵命。”
经这么一出,朱琳渼已全无逛街的心情了。于是一行人在百余龙卫军亲兵和大量衙役簇拥下返回原鲁王府。
范峻安排的马车上,木芷晴见朱琳渼皱眉半晌都不出声,轻拍他的手背,叹道:“战乱之下,总是黎民百姓最苦。殿下已为国家社稷操尽了心,却不可太过忧虑。”
朱琳渼默然点头,“也不知这五万两能顶多久。”
“殿下,我此来还带了些银子,要不”
朱琳渼摇了摇头,“仅凭救济终不是长久之策。”他忽而目光坚毅起来,“我本打算等北伐之后再说,如今看来必须要提早推行‘皇庄承包制’才行了。”
“皇庄?承包?”木芷晴忽闪着大眼睛疑惑道。
“哦,这是我规划的‘土改’关键一步。”朱琳渼遂对她细说了大明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体便是这样。凡我大明子民,每户耕地不足二亩者,皆可提请‘承包’当地皇庄土地。除非他们自己买了地,或者因故放弃,否则便可一直耕种承包之地。”
“殿下方才说‘交足天子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哦,确是如此。”朱琳渼笑道,“往后缴粮不按收获抽成,每亩按肥沃程度,交糙米十到十五斤或土豆、番薯二十到三十斤。剩下的不论朝廷还是地方,皆不得再行征纳。这便是‘剩下都是自己的’。”
他又补充道:“当然,若遇天灾人祸,还会减免缴纳天子的部分。”
木芷晴沉思点头,“如此一来,任何饥民便都能领到一块地,生活既有着落,天下怎能不稳。”
本章完
记住网址:
第四百六十七章 工业化的蓝图()
木芷晴却又抬头道“殿下,但若仅征这么点儿粮,朝廷税赋岂不是要减去不少,官仓屯粮也会不足。”
朱琳渼摆手笑道“你放心,良田都在皇庄管辖之下,却不会像那些乡绅般挖空心思逃税,又没有士绅免于纳粮的缺口,这赋税和官粮只会多不会少。”
他掰着指头道“万历年间,大明造册登记的土地便有近千万倾,若每亩地都能按十到十五斤缴纳,随便算算也足够全国耗用。但到了崇祯中后期,哪年粮食够吃过这其中虽有天灾的原因,但偷税漏征也是重头。
“这还没算大量被隐瞒的田产,我估计真把大明上下田亩丈量清楚,一千五百万倾都不止。”
他说得兴起,接道“只要理清了田亩,粮米如实征收,大明的粮食绝对是够吃的。在此之上进而推广土豆番薯,辅以兴修水利,一户人家耕种所产的粮食即能养活两三户。届时便能空出大量人手,也就是有了推行工业化的基础。”
“工业化”木芷晴歪着头问道,“这又是什么”
朱琳渼思索了一下,却发现要讲清楚还真不容易,于是他只得举例道“以往全天下只要能管饱肚子,那就是完成了所有任务。大明上下皆以种田为要。
“但国家要想强盛,仅靠耕种怎么能够粮食,只要足够吃用即可,否则粮食堆得再多,也远抵不过旁人家中一件精致家具或一辆马车。
“你想啊,若一国的百姓家中仅有粮米,而另一国在粮食之外每人都有一辆马车,这两个国家谁更富强”
木芷晴点头道“自然是后者。”
“这便是了。”朱琳渼继续道,“不止是马车,还有舒适的衣服、明亮的灯、耐用的农具等等,若是普通黎民都拥有这些东西,大明自是强盛至极但,如何令每个人都拥有这些东西呢”
木芷晴摇了摇头,“我想,寻常人家便是攒一辈子也买不下这么多东西吧。”
“说难也不难,”朱琳渼爽朗笑道,“若是整个大明仅用一半人口种田便能满足天下吃用,而另一半人去做矿工、裁缝、工匠之类,很容易便能造出足够每家每户使用的器具。东西多了,价钱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贵。
“用不完的还能卖给夷人换取银子,再用这些银子买他们的粮食、矿产。”
木芷晴眼前一亮,“若能达成殿下所说这种状况,大明将会远比如今富强百倍”
朱琳渼点头道“的确如此。当手工业生产成为天下的主要任务时,便是开始了工业化。
“届时不但朝廷和百姓极为富足,而且在工匠们有了大量制作器物的经验,大明生产各式物品的技艺也会远比他人精良、有效。
“初时红夷的大炮为何那般犀利就是因为欧罗巴大量的小国相互倾轧百余年,他们只能不停制造大炮用来打仗,是以手熟,进而精良。
“若是大明能开始工业化,不论是衣物、家什、农具,还是铳、炮、车、船,我们的出产量都会大大高于夷族,精巧程度也会大为超出。”
“对了,”他又道,“待工业化发展之后,还能大量产出化肥、农药,反哺田亩耕种,粮食就更加不是问题了,从而空出更多人口进行工业生产,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化肥农药”木芷晴只觉得一扇通向新奇世界的大门被人推开了。
朱琳渼也不能表现得过于“未卜先知”,只得含糊道“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构想,源自之前看到的一些化学知识。”
他迅速岔开话题,“想要工业化能迅速发展,就要有各类人才去指导工匠,去探索新的工艺方法,设计更精巧的器物构造。
“而想要培养人才,则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一来推进普通百姓的教育,教大家识字,资质好的孩子由朝廷出钱,免费上三到五年的学,再挑出优异者进入格致学府深造。
“二来便是大力发展致学府和实验室,提高学格致的学子的地位,我打算择机开始格致科举,让这些人可以入朝为官。
“以格致之学推进器物精良,以专利司保证这些一意创新的人衣食无忧,则工业化必能快速推进。”
木芷晴虽然并未完全听懂朱琳渼所说的全部,但她明白,辅政王殿下胸中有一番宏图大志,决意变法图强,创大明万世不朽之伟业
她只觉得一阵激动,庆幸自己竟能参与到这场大业之中,只是不知自己有何能为殿下出力之处。
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对殿下的“变法”大业略做梳理,很快就意识到,这工业化的根基其实还在于能产出足够的粮食。
而增加粮食产量方面,除了推广高产的土豆、番薯,最重要的便是“皇庄承包制”。
她细思之下,却发现这皇庄承包要顺利推行下去并不简单,于是望向朱琳渼道“殿下,欲行变革,首要收拢土地归于皇庄。但这土地乃是天下利益之本,若皇庄收拢了土地,又引大量百姓去耕种,则势必会触碰士绅豪强之利,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予以掣肘。”
朱琳渼点头,“我也是考虑到此节,故而以天子名义行事,以图减少阻力。”
木芷晴颔首道“天子之名确实能镇住一些人,但宵小也有诸多背后阴招,却防不胜防。”
朱琳渼知她所言不虚,当年建虏是靠大量杀戮吓住了江南士绅,这才得以打破明末的土地兼并,使清初的经济恢复了一些活力。但自己却不能对士绅阶层动刀子。
他微笑望向木芷晴道“你既这么说,定是有了什么好办法”
“芷晴倒也没什么成策,只是想到曾在典籍中看到过,自古治国之道便是制衡之术。殿下要行百年之大变革,势必会受到旧有示例阻挠,而殿下则要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