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豪格白眼一翻,“不论谁主事儿,也不能是他多尔衮,我第一个不服!”
“哼,不是我,难道是你这个连四川都守不住的家伙?”
“哈哈,也不知偌大的浙江、南直隶是谁丢的?”
“你!”
孝庄忙制止二人,“在自己家里威风算什么?能为我大清开疆拓土的,那才是真的建州勇士!”
豪格立刻赞同道:“圣母皇太后说得对!若由我来掌管大局,几个月就能平定江南!”
孝庄摆手道:“肃亲王的人马驻于汉中,调回来攻取江南却不合适。而豫亲王大军已在扬州摆开阵势,对四川战局也是鞭长莫及。而这两面却皆是我大清鼎定天下的要冲,哪个都不能有失。”
第665章 日本刀()
豪格皱了皱眉,不耐烦道:“你且说要怎么办吧。”
孝庄也不以为忤,继续道:“我且有个提议。既然东、西战局都时分要紧,不如便以此为约。
“肃亲王自四川南下攻明,豫亲王渡长江取南直隶。待到南明覆灭,看你们谁夺取的土地多,谁便是大清头号功臣,朝廷自然由他主政!”
豪格闻言转头对代善低声道:“礼亲王觉得如何?”
代善略做思忖,点头道:“我觉得可以接受。南明主力俱在南直,博洛、勒克德浑先后被其所败,虽有侥幸,但可见这队人马不弱。多铎便是聚两白旗加晋、鲁、北直等地绿营,须臾间怕也难取胜。
“何况南京乃是南人国都,若其战局不利,必会调各地明军赶赴南直勤王。
“而四川那边,仅有秦氏所部近万明军有些战力,余者皆为乌合之众。肃亲王可先调空陕、豫两地绿营,我再派两红旗人马襄助,必能一举破敌!
“其后四川仅重庆可守,只要攻下此地,广西、贵州、广东皆无强敌。若按夺取的土地多寡判输赢,这几省都面积甚大,反倒是江浙、福建那边,人多地少,多铎沿途阻碍极多。相较之下,肃亲王乃是优势。”
豪格思索一番,也觉代善所言有理,当即起身嚷道:“好!那便看看谁是真的勇士!”他又望向多尔衮,冷冷一笑,“你不是怕了吧?”
“怕你?”多尔衮等的就是这一刻,傲然环视在场之人,“我多尔衮应下这赌约了!大家可都听好了,到时候谁若敢不认账,诸位皆可杀之!”
实则孝庄方才也藏了私货。她所说的乃是“待到南明覆灭”再定由谁主持朝政,如果战事拖得久一点,顺治可能便已成年,到时候有豪格和多尔衮两边制衡,他亲政所遇到的阻力必然会小很多。
几人各怀鬼胎地散了会,多尔衮立刻便将谭拜、范文程、马光远等人招至武英殿,开始商讨攻伐南直隶的战事,显然对此役极为重视。
“摄政王殿下,”范文程见人还没到齐,先凑到了多尔衮身侧,颇为忧虑道,“据逃回来的正红旗残部所述,南人火器极为精良,其中最良者可于百多步外洞穿普通棉甲,且准头极高。便是稍差些的,至少也不比正红旗新编火器营所配的火铳差。
“若我军没有可与之匹敌的利器,临战必吃大亏。下官以为,若要使豫亲王南征,必要对此早作准备才是。”
多尔衮却是微微一笑,“范大人所言极是。我此番也细问过蛮子火器之事,实则正红旗火器营所配燧发铳并不逊于南人。只是铳机所用钢片乃是购自南蛮,多半被其动了手脚,临阵之时大量铳机断裂,这才导致大溃。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燧发铳不出问题,南人的火器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范文程却仍是皱眉道:“殿下,下官听闻若用寻常钢材,那燧发铳发火率不足四成,怕不堪用……”
“范大人有心了。”多尔衮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已寻到了合适的精钢,一个多月前便使匠人用此制铳,效果甚佳。”
他在勒克德浑战败后便严令汤若望设法改良清军燧发铳,恰有自日本贩货的海商进献了数柄钢刀,他将其中一把赏给了汤若望。
后者发现倭刀刀刃所用钢材极为优良,便试着用其制作燧发铳的弹簧。但刀刃所用的皆是高碳钢,极易折断。
汤若望经过反复试验,毁了多尔衮所有的日本刀,最终发现经过合适的煅烧之后能增加刀刃钢的韧性,并再次试制弹簧,竟达到了七成以上的发火率。
其实这就是加热钢材,令其中部分炭氧化掉,从而少量降低含碳量。也恰好刀刃极薄,使得内部可以受到部分氧化,倒也是汤若望运气不错。
多尔衮闻讯立即花大价钱从日本买了近千斤精钢,捎带着还买了极多铜锭。还好日本此时已施行了刀狩令,否则经过多尔衮这么一番“搜刮”,德川武士们想要买把好刀怕得跑遍小半个日本。
范文程这才展颜,揖道:“原来摄政王殿下已然谋定,倒是下官多虑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 调兵遣将()
待朱玛喇最后一个赶到武英殿,多尔衮没等他们跪拜,便先一甩手道:“都免礼吧。”目光又在几人身上扫了一圈,“朝廷要发兵南征的事儿都听说了吗?”
屋里这些人都是满清重臣,无不消息灵通。午时乾清宫的会议刚结束,他们便已得到了信儿,是以纷纷点头。
不过以往说要南下攻掠大明土地,他们脑中立刻便会冒出“军功”、“钱财”、“女人”之类,而此时却都兴奋不起来,想的只是这仗要如何打。
这也难怪,先前博洛、勒克德浑先后大败,当年努尔哈赤、皇太极在中原攻城略地几无败绩所凝聚的自信,现在已开始出现了大片裂隙。
多尔衮接道:“此战极为重要,若不尽快攻灭南人朝廷,待他们筑城、屯粮已毕,我们想要夺取江南之地必得付出数倍代价。”
这一年来大清连吃败仗,令举国上下士气大挫,人心浮动,甚至令他的权势地位都不再稳固。他太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此外还有和豪格的赌约,故而他必须倾尽所有力量,只能胜不能败!
“我准备调山西、山东、京畿乃至辽东十余万大军赴扬州,与豫亲王所部合兵,一举荡平南明……”
大学士刚林却轻咳了一声,揖手道:“禀九王殿下,我大军雷霆南进,南人必不是对手。但是眼下正值寒冬,若兴十数万大军,恐影响春播大计。或等开春之后再发兵攻明,更为妥当。”
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春天播种乃是得以生存的基础。若此时调动十几万大军作战,肯定还要辅以三四倍的民壮搞后勤,这势必会使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来年大清上下都得喝西北风去。
这也是为何清军一直以来,都是秋季收兵修养,次年春天才大举南犯的原因。所谓“修养”,其实就是让这些兵员回去种地。
多尔衮怎能不知春播的重要,他皱眉叹口气,道:“等不及了。不瞒你们说,眼下南明出现内斗,南直隶空虚,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容错失!”
豪格已经答应和他打赌,他此时也不用再掖着藏着了,何况这么大的事情,消息要不了几天肯定会传入北京的。
刚林和身旁几人对视一眼,仍要劝阻,却被多尔衮抬手阻止了,“至于春播的劳力,”他一指范文程,“范大人即日去趟朝鲜,令他们送十万民壮来,聊做补充。”
范文程一愣,忙道:“殿下,朝鲜小国,前番三四十万人入辽已是伤筋动骨,要他们再出十万人,恐怕……”
多尔衮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告诉李倧,这是最后一次。这十万人我只用一年,一年后还还给他便是。”他只觉得自己作为征服者,这态度简直是太和善了。
范文程见他甚是果决,只得硬着头皮应道:“下官遵命。”
多尔衮又问刚林道:“月初时让你运盛京屯粮入通州,办得怎么样了?”
“回九王爷,共运粮十五万石,五日前已过锦州。”他犹豫了一下,小心接道,“只是,盛京库中余粮仅够驻军三月之用。”
“三个月足够了。粮草也不用在通州停留,直接运去扬州。”多尔衮转望向朗求,“对了,漠北那边有消息了吗?”
后者忙揖道:“下官今早本就要向殿下禀奏此事,但殿下一直在忙,还未得传见。
“昨晚李若琳送回消息,说素巴第已将人收下了,也同意出兵,只是……他们还想要些钱粮、牛羊。”
多尔衮无奈叹了口气。他为了应对腾继思的叛军,送多罗格格毓蕙给喀尔喀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和亲,请喀尔喀出兵拖住察哈尔部,没想到这家伙竟还狮子大开口……
“十万两银,加三万头羊。告诉他,等我江南大捷,再分些战利品给他。”多尔衮咬牙吩咐朗求,又对谭拜道,“还有,传令科尔沁各部,让他们配合喀尔喀人一起夹击腾继思。”
“可,科尔沁眼下……”
“我知道他们难,但朝廷更难!让他们想想办法!”
“这……嗻。”
多尔衮又望向马光远,“新的火铳、大炮眼下打制出多少了?”
“回殿下,近几个月共新制燧发铳一万七千支,另有库中的四千支旧燧发铳已都新换了铳机。千斤以上大炮八十七尊,其中三千斤以上的有十尊。”马光远道,“眼下蔡士英正令匠人日夜赶工,待到豫亲王南征时,还能造出近两千支铳及十来尊炮。”
上次勒克德浑被六角旋膛炮坑了一次,多尔衮便知道这东西不堪用,于是下令仍全力铸造红夷炮。正好从日本购买的六万斤黄铜到了,他立刻全都送去铸炮场。
为了这批铳炮,他前后投入七八十万两不止,十一月刚收上来的“南捐”银还没焐热,就被军器局吃掉了近一半。
他又问道:“那加固甲胄之事呢?”
“回殿下,共一万五千套棉甲,所坠铁片加厚一倍有余,已装车待发。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