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琳渼这还是往少里算的,那些护航的战船其实也能带很多货物,这一趟甚至能赚八十万两以上。
他又道:“即便远洋商队误了行程,我也另有办法凑足这些银子。杨阁老无需担心。”为了扬州、陕南的数百万百姓,他已经做好将自己名下产业全部抵押借贷的准备。此外,他后宫那两位的娘家也都是有些财力的,加起来借个二三十万两应该问题不大。
杨廷麟遂点头不再出声,新晋户部尚书张沧海却迟疑地拱手道:“陛下,南直隶一带已久受兵灾,地方上满目疮痍,民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若如此大规模征发民壮,恐伤民甚矣”
朱琳渼暗自点头,这张沧海倒是体恤黎民,这次征发的二十万人可都得是精壮,多是一家的顶梁柱,故而生活受到影响的人口何止百万?
为救民,却要先伤民
他无奈叹了口气,“这样吧,所有民壮每月发银一两,给他们聊以添补生计。”
张沧海动容道:“陛下爱民如子,天下百姓之幸!这每月一两银,足够他们家用的。”
眼下的物价,一两银够三口人一个月的吃用。而且这些民壮在帮明军运粮期间可是包吃住的,也就是说,这一趟劳役下来,他们大多还能有些盈余。
只是如此一来,又要多出近四十万两的开销。
既然皇上已定下了基调,文华殿内的众人又一同商议了诸多实施细节,直到了酉时方罢。
“大致上便是如此了。”朱琳渼最后总结道:“二月十五,兵发江北,不给虏贼喘息之机,直捣淮河!”
“臣,遵旨!”
待众臣告退离去,杨廷麟却仍留在殿上,一脸的凝重之色。
朱琳渼望向他道:“杨阁老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陛下,”杨廷麟凑前了几步,揖道,“此番北伐,朝廷开销极大,府库为之一空。然,待大军克复淮河之后,还要赈济为虏贼所害的百万灾民,所需银两恐不在少数。
“臣虽以不署理户部,但对大明赋税还是略知一二的,届时,户部必拿不出足够的赈灾银。淮河北岸的灾民却仍生计无着”
朱琳渼也是心中一沉,是啊,仅打下淮河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说到底,要救下这数百万百姓,需要的还是大笔银子。
杨廷麟看了眼他的脸色,小心道:“陛下,依臣之见,眼下唯有加征‘济淮银’,方可解燃眉之急”
朱琳渼双眼一眯,“征税?”
“是,分至江南十省之地,每户却也交不了太多且只是临时加征一次而已。”
朱琳渼盯着他道:“加税,征谁的税?”
杨廷麟发觉气氛不对,支吾道:“这,自是征大明子民”
朱琳渼阴着脸转身而去,留下杨大学士独自立于殿内,心中颇为惴惴。
第七百一十三章 以利相诱,分而治之()
长春宫,西暖阁。
木芷晴见朱琳渼拿着筷子半天也没吃一口,不禁轻声关切道:“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哎,”朱琳渼叹了口气,“北伐耗费甚糜,府库难支,便是加上远洋商队的进项,不过堪堪够用罢了。
“其后,淮河以北、陕南还有数百万百姓等着钱粮救命,而朝廷早已捉襟见肘……”
他此时深切感受到,当家难啊,当大明这个天下最大的“家”,更是难上加难。
木芷晴午时已听说了建虏焚烧扬州、陕南,驱赶百姓之事,当下也是柳眉微蹙,点头道:“这数百万灾民必须得赈济,否则饥寒之下,最易生出民乱。”她又望向朱琳渼,“陛下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朱琳渼放下木箸,望向窗外道:“杨廷麟要我加征‘济淮’税。”
他又叹了口气,“只是,下面那些苦哈哈的老百姓哪儿有什么银子供给朝廷?强要征税,或许国家的问题没解决,民间却要有不少人无法度日,被迫卖儿卖女了……”
木芷晴看着他忧虑的神情,咬了咬嘴唇,柔声道:“陛下,臣妾今晚就给爹写封信。木家多的没有,二十万两也还拿得出来。”
朱琳渼怜爱地摸了摸她的头,“木家几十代人的积蓄,我怎好说拿就拿?”
“可陛下……”
他用手指挡在她的唇上,“即便岳丈帮得了我一时,却也帮不了我一世。
“不光得解决眼前之急,要想社稷稳固,大明这沉疴旧疾终是要彻底根除才行!”
木芷晴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让有钱的人交税,还要比穷苦百姓交得多,大明的国库才能充盈!”
木芷晴闻言微微吃惊,“陛下,这天下有钱之人多是官宦、士绅,便是没有出身的,也会将家产依附在这些人身上。
“他们不纳税久矣。您突然要分他们的利,恐怕……会惹得整个朝廷上下都与您为敌。”
朱琳渼点了点头,“这我自然知道。原本我打算等北伐结束,腾出兵力镇住各地,而后徐徐图之。但眼下来看,是等不到那时了。
“便是与所有官吏为敌,我也只能试上一试!”
“陛下打算何时推行此举?”
“明日朝会,我便要当众宣布,往后官职高低,是否有功名在身,一律同一税率。只有为国建功之人,可得少许减免,且不可传于后代子孙。旁者,皆不得例外!”
木芷晴忧心道:“若朝臣们一致反对又当如何?”
“说不得只能以兵镇之,并遣锦衣卫清点个人财产,而后强征入库。”他说着也是皱眉,“只是,朝堂之上必会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了。”
木芷晴道:“陛下,您要用兵淮河,哪里分得出人马震慑朝臣?若逼得紧了,有狗急跳墙之辈,或将引出大乱。
“便是退一步说,真没出什么乱子,却也必会令朝堂震动,使您声威受损,反令建虏得益。”
“这我怎能不知。但此时能收到税银的法子,也仅此一项了。”朱琳渼无奈道,“再说了,也不能一直放任这些人亏空朝廷,总得有人动手结束这局面才是。趁我现在还有些威望,当快刀斩乱麻。若留给后世子孙,恐怕更难解决。”
木芷晴见他如此坚持,不禁手抚玉盏沉默起来。
良久,朱琳渼疑惑问道:“怎么,你也不同意我复征士绅税银吗?”
木芷晴忽然抬头微微一笑,“陛下为国为民,臣妾自然鼎力支持!不过嘛,这手段却不宜太过激烈。”
“哦?”朱琳渼听她话里有话,忙先前凑了凑,“芷晴可有什么妙计?”
“倒也称不上什么妙计。”木芷晴狡黠地眨了眨眼,“以利相诱,分而治之。”
朱琳渼琢磨着这八个字,“快详细说说。”
木芷晴也不卖关子了,继续道:“士绅反对纳税,乃是得此利已久,骤然令其舍去,他们自然不愿。但若陛下能许之以更大的利,作为交换让他们缴税,他们必然不会反对。”
朱琳渼沉吟道:“许利?能让这些人动心的,便只有高位重权,出人头地了。”
“是了。”木芷晴点头道,“读书人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入朝为官。陛下将交税与他们仕途连在一起,何愁他们不从?”
她又道:“不过这对于那些已经身居高位者却难奏效。况且官位有限,也无法令所有人满足。”
朱琳渼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静待她的下文。
“所以,臣妾以为,还得分而治之。
“陛下可先选对交税不那么抗拒之人下手,而后将其高高捧起。他们自会去‘对付’冥顽不灵者。不用多少时日,无需陛下再亲为,交税之风便会尽刮朝堂。”
朱琳渼闻言忽然眼前一亮,“对!与其逼他们掏钱,不如让他们自己主动交税!”
他猛地擎起木芷晴的俏脸,狠狠亲了一口,赞道:“不愧是我的贤内助!我要给你好好记上一功!”
木芷晴顿时羞红了脸,转头见太监宫女们都转过了身——这些天他们都练出来了,稍有“异动”便转身扭头——这才心中稍安,却又想起什么,不解道:“陛下,您方才说让他们主动交税?这法子可不是臣妾跟您说的。”
“也是受你启发想到的。”朱琳渼倒是大方,“功劳同样记在你头上。来,咱们继续吃饭,可不能浪费了你的手艺!”
第七百一十四章 税改()
次日。
朝臣们还在午门外等着朝会开始,朱琳渼人已在文华殿外,翻看着一本厚厚的册子,正是前番搞皇庄征地时锦衣卫暗中清查的官员个人资产详情。
在那次事件之后,郑广英又专令一名南镇千户负责继续收集这方面的情报,眼下的资料已更为详实,甚至连很多未实授官职的新科进士都已查过。
朱琳渼昨晚便已大致翻阅过一遍,此时正手持竹钢笔,偶尔微笑点头。
“姚启圣,家中田地六十二亩,却在股票交易坊投了铁场、玻璃厂五千五百两银子。是个好‘苗子’。”
他遂在姚启圣名字前画了个钩。
“马麟,田地九十亩,投了船厂七千两银子李天淳,田地三十亩,家中有一座棉布坊,岁入两千两嗯,都还不错。”
朱琳渼给这几个人也都画了钩。
“诶,新科进士钱澄之?”他忽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人,就见锦衣卫的材料上赫然写着:变卖家中百亩田产和一幢老宅,所得银两全部入股木轨道和远洋商队。
“可塑之才!”朱琳渼当即决定,“就是他了!”
而后他又在那册子上勾出了黄宗羲、曾剑、徐尔路、宋应星、方以智、李光春还有多位龙卫军和破虏营的军官。
他们共同的特点便是家中田产较少,但在股票交易坊大手笔投资,或者自己名下就有作坊。可以算作是大明新兴资产阶级的“先驱者”了。
这些人对新观念接受能力较强,头脑灵活,而朱琳渼掌权之后推行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