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中有人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拦驾百姓也都纷纷跟着山呼万岁。
这些“百姓”“难民”正是洪旭利用自己在当地宗族中的关系所聚集起来的。
他的数十名心腹则身着破衣,面涂锅底混在人群中发号施令。
“万岁爷,您不能走啊!”
“您要是走了我们可就没盼头了。”
“望圣上留在福京,有您在我们这些小民才有希望!”
“您爱民如子,我们舍不得您走……”
郑成功被眼前这一幕搞得甚为无奈,这些人只是跪在地上,啥好听说啥,赶也赶不得,更不好用强。他只能不断督促禁军稳住阵脚,莫要让人靠近。
片刻,隆武从御辇上下来,见到眼前乌压压跪了上万人,高呼要挽留自己,只以为是百姓们感于皇恩浩荡,自发为他送行,心中不免还有些小激动。
但到了下午时分,这些人却依旧没有要离开的迹象。
朱聿键见他们大多衣衫破旧,面黄肌瘦,甚是可怜,还吩咐庞天寿准备粥米分给他们。
至天色渐暗,他才终于感觉到这里面有些不对。
郑成功担心天黑之后这些人中藏匿不轨之徒,建议御驾仍是返回南平县为宜。朱聿键别无他法,只得应允。
自此之后,只要皇帝出了南平县城,这上万“百姓”便会集于县郊“挽留”皇帝。
纵然不久后黄鸣骏带兵前来护驾,但对这些手无寸铁之人却也毫无办法。就这样,隆武被拖在南平,直到一个月后依旧动弹不得。
……
南昌城外。
明军中军大帐之中。
苏承羽、杨廷麟、万元吉、赵印选、朱由伭齐聚一堂,旁边张家玉以及万元吉和赵印选的副将也都在场。
此外还有几个陌生的面孔。
杨廷麟先指向一名微胖的长脸中年人道:“这位是吏部右侍郎郭维经,此次率新募的五千吉安士卒来协助攻打南昌。”
苏承羽却在郭维经身后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大学士苏观生,估计是随郭侍郎来参与南昌战事的。
万元吉望向苏观生的眼神却最为特别,心中盘算着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将他留在营中。
杨廷麟又继续介绍,“这是兵部职方司主事黎遂球,他前不久于广东招抚水寇罗明受部。此番新任罗守备携战舟五百余来南昌助战,赣江之上建虏已无任何还手之力!”
之后他又介绍了两广总督丁魁楚派来的参将童以振,此次携四千人马驰援南昌。
还有湖广总督何腾蛟手下总兵曹志建率军两千余前来助战。
“另有广西狼兵八千,今日亦将到达南昌。”杨廷麟踌躇满志道,“此番各路大军齐聚南昌,我军人马四万有余,南昌城内金声桓仅有万余败兵。我等当同心戮力,一举进复南昌,迎驾西来!”
众人皆是齐声应和,一副众志成城之势。
只有苏承羽在心中摇头,以前江西战局紧张之时,杨廷麟四处求援调兵,除了云南赵印选,没见一家派军前来。
如今兵围南昌,眼看江西便要光复,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
就说丁魁楚和何腾蛟的部队,早在去年八九月份就出发了,在路上磨蹭了五个月,等金声桓皂口兵败,他们立刻奇迹般地十余天就到达南昌。
足可见大明并非没有实力,主要问题还是一盘散沙,各自打着小算盘。
就在此时,却听杨廷麟话锋一转道:“然而南昌城经营甚久,极为坚固,各种守城器具俱全,急切难以攻克。吉人前日率兵攻了几回,死伤数百,却毫无建树。”这吉人便是万元吉的表字。
“是以,下官思忖,我当环城凿沟,更筑土垒以围之,大军严阵以待,教贼兵不得外蹿。待城中粮尽,自破矣!”
感谢:骨炎同学和林志姗幻想同学给我的慷慨打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非常感谢你们!
(本章完)
第107章 争分夺秒()
帐中众将闻言深以为然。他们来南昌俱是想分一份战功,可又不想让自己的人损失在攻城上,坐等个半年一年,能拖垮了南昌城那是最好。
“杨部堂此计甚好!”曹志建最先挑指称赞。
“不战而屈人之兵,杨部堂高明。”
“就围而不攻,且看他金声桓有多少粮食!”
“对!”
苏承羽却在一旁皱眉不语。在场的只有他知道,大明现在根本拖不起,有一场巨大的浩劫马上就要降临,哪里有时间在这儿干等南昌城里粮尽投降。
据他的记忆,清军前锋主力此时应该已经南下,还带了大量降清的“清协军”,总数恐怕会有七八万之多!而且其目标直指隆武朝的首都福建。
历史上隆武二年六月清军便攻破了浙江,八月攻入福建,隆武被杀。
必须尽快解决南昌,然后便可以将隆武接到江西以防不测。此外现在需要尽早整军备战,不能让大量兵力被南昌这边拖住。
苏承羽扫了一眼在座的诸将,南昌城下的明军看起来人数不少,但有过半都是来凑热闹的,一旦局势出现异常,他们根本靠不住。
历史上赣州防御战,杨廷麟也是纠集了四万大军,但是等清军攻城的时候,仅有他手里的六千人马在城中坚守,其他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远远观望。
当赣州城陷落,各路援军立刻一哄而散,尤以何腾蛟和丁魁楚的人跑得最快。可以想见,等清军主力攻打福建时,如果南昌城还未拿下,眼下这四万大军恐怕剩不下多少。
想到这里,苏承羽脱口而出道:“只剩四个多月时间,南昌之战不能久拖,当速战速决!”
帐中众人皆是一愣。
万元吉疑惑道:“殿下,什么只剩四个多月?”
苏承羽有些尴尬,总不能说我掐指一算,四个月之后建虏要攻入福京了吧?别人不信这还是轻的,扣他个诅咒国运的帽子那可受不了。
“咳,这个,建虏主力部队最近已经离开北京。”苏承羽努力用正常的逻辑圆道,“按照清军行军速度,他们至多四个月便能到达徽州一带。届时若兵犯广信,江西东北部必将有一场大战。
“况且鲁王那边能否顶得住还是问题。万一其钱塘防线被攻破,虏军更可一路南下,福京形势危矣。”
杨廷麟闻言立刻点头道:“今晨确实有紧急邸报,说建虏博洛部正在南下。陈州王殿下所虑确实不可不防。”
苏承羽只记得历史上杀害隆武的人是叛将李成栋,倒忘了清军进攻福建的统帅是谁,此时才知原来是博洛。
他对此人还是有些印象的,建虏入关之前决定大明生死的两场战斗——宁远和锦州之战,博洛都参与其中。两役中,他分别击退了祖大寿及洪承畴率领的明军主力,是建虏侵占大明关外数百里领土的主要元凶之一。
清军入关之后,博洛又随多铎攻陷河南、陕西等地,是清军击败李自成的重要战将。应该承认,这的确是个极为不好对付的家伙。
苏承羽随即道:“最好能在一个月之内攻下南昌。这样各路人马便可以修整一段时间,然后汇集广信从容布置防线,以逸待劳。”
话音刚落,便听到苏观生道:“陈州王殿下此言差矣。”
他上次在抚州丢了天大的人,一直急于找机会显示一下自己其实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他摇头晃脑道,“又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我军现在仅有敌四倍兵力,围城尚显不足,怎可盲目攻城?”
万元吉虽然对苏大学士的统军水平极为鄙视,但此时却点头道:“殿下,下官曾尝试强攻,但南昌城确实极为坚固,贼虏大队人马于城头日夜巡逻。以我们的兵力,一个月恐怕很难攻得下来。”
苏承羽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冷兵器时代强行攻城代价有多大,但眼下可是热兵器开始兴盛的时代,攻城自然要用大炮。
他对杨廷麟道:“杨部堂,可将你手中重炮全部调集于此,轰开南昌城垣,应该不至耗时太久。”
杨廷麟愣了愣,忙道:“金声桓这老贼,逃跑时将他手里的炮都沉入了赣江,下官正让人打捞。眼下我军仅有的两门重炮现在还在路上,而且即使运来了恐怕也难有大用。
“南昌城前后增修数十次,实乃坚城一座。用两门炮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破城。”
苏承羽疑惑道:“赣州军器局已有现成的铸炮用具,徐尔路对铸造过程也为精熟。现在立刻开始铸炮,不用半月便可得炮十余门。用这些大炮集中轰击,相信金声桓定撑不了多久。”
“十余门重炮……”杨廷麟闻言苦笑道,“殿下有所不知,纵不说下官手里没有铸炮的银两,便是有,这赣南的铜也不够啊。”
“铜不够?”苏承羽细问之下才知,杨廷麟在守皂口的时候便想再铸些大炮用来防御,但苦于中国是个极缺铜矿的国家,上次铸造那八门重炮便已将赣南诸州府能收到的铜耗用一空。要不是因为穷,杨廷麟差点要融铜钱来铸炮了。
“这倒无妨,没有铜的话,用铁铸炮就成。”
“铁炮?”没等杨廷麟说什么,一旁赵印选忙阻止道,“殿下,若是数百斤的小炮,将炮身铸得粗些或许还能用。而这两千斤的重炮若用铁来铸造,十有八九是会炸膛的。”
苏承羽笑着摇头,他知道,眼下这个时代,全世界铸造火炮的主流都是用铜。
因为铜的延展性好,不易碎裂。而受限于炼铁工艺,铸炮的铁中往往含有大量硫、磷等杂质,导致造出来的炮身发脆,极易炸裂,所以很少有人愿意用铁来铸造大口径火炮。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英国。英国有质量上乘的铁矿石,加上他们拥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反射炉精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