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所言差矣。首先福京乃大明朝廷所在,此地一失,朝局即乱,东军定然势如破竹,一举夺下赣、粤之地,天下大定。
“即使退一步说,大明真守住了江西,但那湖广姓何,两广姓丁。仅一个未满周岁的小皇帝,加上刚及弱冠的陈王,在江西一隅之地能有何作为?不过是晚几年覆灭罢了。”
“将军您想,便在姜正希手下再混几年,至多不过一参将职。”马忠望向府衙方向,“而将大明太子奉于清廷,纵不封侯,至少一个伯爵是跑不掉的。”
“你怎能确定底下士卒都无二心?”常永年又问道。
“此事根本无需告予普通士卒。”马忠得意一笑,“将军只需派心腹之人与清军联系上,约定时间,打开城门放其进来。届时大势已成,将军只需登高一呼,谁敢不从?”
常永年闻言眼前一亮,“依你所言,那便降了?”
马忠见他已然动心,又趁热打铁道:“眼下正是天赐良机,若非那陈王离城,凭其麾下强战,即便想举事怕也难逾登天。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将军。”
常永年终于点头,用力一拍桌子,“好!那我便收了这天赐!”又对马忠道,“去唤李袭、郭鹏毅、连鸣他们几个来。记得行事要小心隐秘!”
“是!”
待得一个时辰之后,几人自常永年房中出来,换作马夫装扮,悄悄将城门开了条缝,纵马四散离去。
常永年等一众心腹离开,遂又回府衙,打算将守衙侍卫先换做自己的人。他刚过了仪门,便见郑成功与黄道周正在檐下议事。
郑成功转头间见他前来,立刻抱拳道:“常将军来得正好,末将有一计,可除长汀城外虏贼之患,正与黄阁老商议。”
常永年皱了皱眉,迈步走了过去,“国姓将军有何计策?”
郑成功道:“陈王之前断言虏贼必扮作明军诈城,若我仅逐其离去,贼必会寻机又来,城始终不得安。
“末将所思,不若将计就计,先于城中设下埋伏,而后佯装未识得虏贼,放其进来。而后紧闭城门,伏兵四出,必能将贼一举剪灭!将军以为如何?”
(本章完)
第143章 贼喊捉贼()
常永年做贼心虚,他刚和心腹商议决定给投降,要将清军放入城中,此时听郑成功说了“放其进来”四个字,顿时眼皮一跳,颈后已渗出冷汗。只觉得郑成功就是在暗指自己刚才密议之事。
他下意识地退了一步,用力摇头,“不、不行!这怎么可能?”
黄道周虽觉常永年神态异样,却只当是圣上突崩而众人皆惊,却并未多想,又点头道:“陈王此去快则四五日,慢则七八日即返。眼下巨变突生,我等当以稳妥为上,只需坚守长汀不被虏袭了城去,便是大功。待陈王归来,再做他议。”
常永年立刻接道:“对对,黄阁老所言极是,坚守便好。”说完,迅速抹了把汗,匆匆低头离去。
郑成功见长汀城中两位主事之人皆不赞同自己之计,只得长叹一声。
此番皇帝在往上杭的途中遇害,他总觉得是因为自己误传消息,使陈王直奔长汀所致。是以他心中极为愧疚,只当是两人对自己还有怀疑,于是便也不再坚持,又默默带人于各城门检查防务去了。
“难道事有败露,那郑森是在暗示于我?”常永年焦急道。
马忠沉吟片刻,却摇了摇头,“将军莫慌,我们行事谨慎,当不会为他所悉。若真的走漏了风声,你我怎能还安坐于此?”
他双眼微眯,继续道:“这郑森恐怕不简单啊。”
“此话怎讲?”
“依属下判断,这郑森是想和咱们争功。”
常永年疑惑道:“争功?”
“咱们只是想偷偷摸摸将清军放进城来,取献城献太子之功。而人家可是要光明正大地行事,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把城献了。将军方才未依其计实乃高明。”
常永年大吃一惊,“难不成他也想投清?!”
马忠点头,“将军思之,这郑森是谁?他是郑芝龙之子,郑芝龙既降,他怎会与其父相悖?要说此人真是有能耐,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迷惑住陈王,得其如此信任。
“对了,将军曾跟我说过,陈王临出城之前反复叮嘱敌将扮作明军骗城。他为何会有此一说?以属下之见,当是那郑森拿假消息予陈王,借陈王之口说出清军要来之事,他再佯装要设伏兵行献城之实,必无人生疑!”
“好一个连环计!”常永年不禁挑指赞叹,“现在想来,陈王正是随那郑森来长汀的。定是他与满洲人早有勾连,引开陈王所部,好方便清军行事!”
“正是如此。”
常永年又道:“既然我们所图相同,何不与他合作,则大事必成!”
马忠立刻摇头道:“万万不可!”
“这又为何?”
“乃父郑芝龙早已输诚,且有献闽关、束闽兵之大功,在清廷已有不小根基。
“我们若同其子合作,纵不说计谋是他所设,便是我们出力更大,届时只消郑芝龙一句话,那功劳便都是他郑森的了。”
常永年目露阴冷,“如此说来当趁乱将这郑森……”他说着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马忠却仍是摇头,“亦不可。待将军投诚之后,那郑芝龙必是您的上级,届时若让他查到蛛丝马迹,将军会有性命之忧。”
“那怎么办?”常永年皱眉道,“难道就看着他将献城之功抢去?”
马忠微微一笑,“将军莫急,属下有一借力打力之计,可保大事定矣。”
曾皇后先是生产之后便劳顿奔逃,后又有隆武驾崩这样天塌般的沉重打击,至使她现下身体极为虚弱,只是躺在榻边暗自垂泪,整个人浑浑噩噩。
若非太监说常永年有事关太子殿下安危的要事相禀,她根本不会见他。
“你说郑森意图降虏?!”曾皇后神色凝重道。
常永年隔着幔布急道:“臣亦不敢断言。但眼下多事之秋,凡事不可不慎。
“那郑氏举族已降,此时陈王刚率主力离开长汀,郑森便突然冒出要引敌入城之计。说是伏兵以击之,若是他事先告知虏贼,或又在伏兵中做些手脚,届时这长汀城事小,我大明若再失太子……”
曾皇后听到“太子”二字,立刻变得警觉起来,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竟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你所言当真?”
“黄阁老当时也在场,臣句句属实。”常永年这是玩了个文字游戏,他说的是郑成功计划伏兵一事属实,有人作证,但曾皇后听来却成了他刚才关于郑成功会通贼的分析属实。
常永年又按照刚才马忠所教他的继续道:“臣刚才细思,陈王本欲南下救驾,却阴差阳错地来了长汀,以至……据臣所知,正是郑森告诉陈王,圣驾就在长汀。”
其实周之藩建议皇帝走长汀之事曾皇后是亲耳听到的,当然也知道后来黄道周建议隆武和太子分开走的时候郑成功已被赶走。
但她自从失去了隆武,神经变得极为敏感,立刻又想起隆武将郑成功支走之事,定是因为郑氏有问题。
她变得焦躁起来,如今她所有的精神寄托便全在太子身上,绝不能容许他有任何差池。她圆瞪双目望向常永年,“常将军,那你说眼下要如何应对?”
常永年就在等她这句话,当即揖道:“臣建议,宜先将郑森拘禁,待陈王归来之后再细细分辨。若其有诡,自由陈王处置。若无,再行宽慰便是。”
曾皇后立刻点头,抬手道:“快,传我懿旨,将郑森圈于府衙吏舍,没我允许不得擅离。”
常永年又提醒道:“还有他那些亲随……”
“对,还有他手下,一并圈禁!”
……
努山近来颇为心烦,他令英亲王之命入汀州与杜尔德等人抢功,但一路跑至汀水边上,也没见什么可抢之功。
倒是随身携带的干粮已消耗过半。他正筹划着是否要先在附近村舍抢些粮食,便有士卒来报,说在附近抓了个鬼鬼祟祟之人,怀疑是明军探子。
努山不耐烦地白了那士卒一眼,“这种破事还用跟我禀报?宰了便是。”
“嗻!”
那士卒刚要转身,努山便听到远处有人嘶喊,“我家将军欲献南明太子予天军!”
因为在下纯新人一名,跪求各种订阅、推荐、月票、收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非常感谢大家!
(本章完)
第144章 献城()
“将军,”府衙吏舍的窗外,一名微胖无须的中年人对屋内唤道,“国姓将军。”
郑成功忙凑至窗前,借着月光看清那人的样貌,又朝远处的侍卫望了一眼,惊讶道:“白公公,你怎么来了?”正是此次服侍曾皇后左右的太监白大戚。
“俺许了那些侍卫好处,言明只说几句话,不难进来。”白公公又道,“将军端的糊涂,怎落人此等口实?”
“口实?什么口实?”
白大戚谨慎地四下看看,压低了声音,“今日午后,常永年对皇后说您要假意伏击袭城的贼虏,实则会助虏入城。皇后为保稳妥,这才将您圈禁起来。”
“一派胡……”郑成功刚要发怒,转而想到近来怀疑他的人不在少数,这常永年对自己疑心也属正常,遂叹了口气又冷静下来。
“俺看皇后殿下也并未全信了他,否则怎会仅圈于府衙?”那太监安慰他道,“待过两日皇后情绪稳定些了,俺与将军说些好话,或便放您出来了。”
郑成功感激道:“有劳公公费心。”
“将军说的哪里话,去年若非将军带人找到那玉璧,俺已被当做偷儿打断手了。”白公公摆手,又道,“明儿俺再带着吃的给将军送来。”
“公公莫要麻烦,这里吃的倒还管饱。”郑成功想了想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