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这就交给我们吧,大岛君,我们会让那些家伙知道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帝**人的。”

    =============================================================

    就在大岛浩与两只木乃伊依依惜别之际,元首办公室的小会议室里正在进行着关于一场庞大战役的激烈讨论。

    “登陆点选择哪里都没有关系,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海军身上,如果他们无法完全控制住海峡,那么任何的登陆企图都是让我们的士兵去送死。”凯特尔用手指用力地戳着摊在桌面上的军用地图。

    “我和凯特尔将军持有一样的观点,统帅部应该再进行一次海陆军联合推演。虽然海军在近期的实力得到了加强,但英国皇家海军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实力,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将会对登陆行动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一条海峡,不是一条小水沟。另外,天气情况也很令人担心,如果在冬季到来之前无法登陆英伦本岛,那么我们只能把计划延后到明年夏季,到那个时候,英国人也缓过气来了,我怕更难完成这项计划。”曼施泰茵用手拧着眉头说道。

    “我理解两位阁下的担心,大本营现在想知道的是,国防军究竟准备得怎么样了,器材与物资的储备以及人员的训练状况是否达到了战役的要求。”魏尔勒在一旁轻轻地敲着桌面问道。

    “这方面曼施泰茵将军最有发言权,他刚从海峡防线视察回来。”凯特尔望向曼施泰茵。

    “一切都按照元首的指示进行,情况很令人满意。我们已经储备了进行一次集团军级战役的弹药与装备,士兵也都进行了全面的渡海作战训练。可以这样说,他们现在随时都能投入战斗,士兵们的求战***极端的旺盛。只是,现在渡海船舶的数量还未达到要求,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曼施泰茵说完拿起了一份文件递给了魏尔勒。

    “元首阁下设计的简易登陆艇通过了实弹射击检验,性能能够达到作战要求,而且制造方便,正好弥补了我们登陆船舶的缺口,实在令下官非常的钦佩。”

    德国为了登陆英国,几乎把莱茵河上的内河趸船与法国沿海近岸货船搜刮一空,就算这样,数量还是远远不够。

    登陆是一项很注重运力的行动,除了第一波冲击海滩的船只,还必须准备后续的三到四波部队的跟进,登陆舰船的数量不但决定了登陆强度的强弱,同样也保证了登陆部队战斗力的延续。一旦发生后续无力的问题,那登陆部队将会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关键问题。

    欧洲的内河趸船并不适合担任登陆舰艇,这是由它的船型所决定的。欧洲内河趸船的长宽比实在太离谱了,与我们目前见到的中国内河趸船相比,宽度相同但长度却足足长了一倍。这种转向困难的浅底船在笔直的运河中行驶那是毫无问题,但是一旦放到海面上,就根本是个迟钝的靶子。

    要想拉这种船来使用,那就必须得进行全面的改造,而对上千条内河趸船进行结构性改造可不是几个月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徐峻也曾经对此头疼不已,他虽然可以画出英美制式登陆舰艇的图纸,但是远水救不了近渴,现造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他又不是魔法师,可变不出那许多铁船出来。

    就在对着那堆欧洲趸船照片愁眉不展之际,突然灵光一现。为什么非要造钢制登陆艇,换一种材料不行吗?徐峻想起了从小就在黄埔江边看惯了的水泥趸船。水泥造船在欧洲并不是新发明,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钢铁价格一度极端昂贵,于是有人就想起用钢筋混凝土制造趸船,不过当时还属于新事物,所以非常少见。

    不过,徐峻清楚的是,混凝土船除了重量大了一点之外,与钢制船舶在性能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作为一种代用应急产品是绝对够用了。徐峻立即召见海军船舶设计人员,聚在一起花了两天时间搞出了大中两种规格的水泥登陆舰。

    整体设计基本按照钢制登陆舰形制,材料全部选用制造碉堡用的高标号快干水泥,而且不使用早期水泥船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而是使用更先进的钢网设计,使得船体结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重量却减轻了不少。

    小型登陆艇一型满载排水量30吨,可以装载三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装一台戴姆勒40马力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达到了十一节,中型登陆艇排水量120吨,装一台戴姆勒7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航速也达到了十节,可以装载两辆二号坦克或者一辆四号坦克,也可搭载七十名士兵以及两门野战炮。

    唯一欠缺的就是航程太短,抗沉性也不怎么样,不过徐峻的标准也不高,只要能够在海峡最宽处开个来回就够了,反正也只是应急产品,并不准备让它进入德军装备序列。

    而且为了增强防护性,这两款船舶的关键部位还可以铆接钢制装甲板,不过徐峻觉得这只能起一些心理安慰作用,因为高标号水泥的坚硬程度本身就足以抵御机枪与弹片的伤害,而如果被大口径火炮正面射中,那无论是水泥还是钢制的登陆舰下场都一样。

    这两款水泥登陆舰制造技术非常简便,只要搭好架构浇铸水泥就行了,而且使用了速干水泥,半天时间就能凝固,加上浇铸模板可以反复使用,加工速度与标准化程度远远超过钢制船舶。当时水泥船无法普及的唯一障碍就是制造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昂贵的人力,而徐峻现在最不缺的恰恰就是人力。德军一线工兵部队现在几乎都成了造船工人,在几万名德国水泥匠的努力下,德国的登陆艇集群正在以每天七十艘的规模迅速增长着。

第二十三章 抵抗者() 
“他们正在后撤,我看到卡车从后面那条横街左转了,什么?我不知道那条路的名字,就是我们靠北面第一个路口。”鲍尔下士跪在华懋饭店顶楼的露台上,一手端着望远镜一手拿着磁石野战电话,大声的向班长报告着他观察到的战况。

    “他们或许想要迂回,好的没问题,我会继续盯着的。增援什么时候赶到?好吧,没关系,我们完全能够守住这里,是吧长官?当然,我明白。”鲍尔挂上了电话,转过头对着依靠着转角塔楼墙壁的狙击手喊道:“耶格尔,租界的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他们现在很担心日本人从其他方向突破边境。”。

    “这和我们无关第十二个。”狙击手扣下了毛瑟猎枪的扳机。

    “已经十二个了么?在哪个位置。”鲍尔小心的探出头去。

    “第三辆卡车底下。”狙击手蹲下身拉开枪栓,从腰间的牛皮弹药包里掏出了一个五发桥夹。

    “真搞不明白,他们似乎想要从北面迂回,我总有一种感觉,他们的攻击似乎并不坚决。”鲍尔端着望远镜观察着。

    “找到了,又是一个军官。”日本军官和士兵的穿戴区别很明显,只要看他腰间有没有带着指挥刀就行了。

    “第四辆车后面,见鬼,他缩回去了。”鲍尔有些遗憾的说到。

    “下面的情况怎么样?”狙击手换了个射击位置,举起枪搜索着目标。

    “我没去问,应该还行吧。”鲍尔掏出一块绒布,擦了擦望远镜的镜头。

    “去两个人,把伤员抬到后面去!你去代替阿道夫的位置。注意隐蔽,这群杂种的枪法很准!”韦伯中士大声用英语发出了指令,两名包着头巾的印度裔侍应抬着一块桌板跑向了伤员。

    现在韦伯班里大部分人都在南楼作战,北楼只留下了两名步兵,防守使团成员所在的楼面。包括狙击手在内,这个党卫队加强班只有十二个人,但是拥有的自动武器数量,却能抵得上日军的一个步兵排。

    &nbg34机枪火力惊人,而且路德维希中校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子弹,正副班长和机枪副射手都配备了冲锋枪,每名士兵还额外携带了四枚手榴弹。

    就在战斗开始不久,他们还意外获得了一队正在南楼大堂里休息的印度巡捕的支援。这些锡克族巡捕全都配备了李恩菲尔德步枪,同时携带了一个基数的子弹。

    韦伯发现这些巡捕相当的勇猛好战,缺少的仅仅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韦伯中士不敢说自己如何善于指挥作战,但他确实接受过初级指挥官的课程训练,也曾经参加了入侵波兰的战役,虽然在波兰战役里武装党卫队的表现挺烂,但怎么说也算是拥有过实战经验。

    在歼灭森本大队的战斗中,韦伯的表现很突出,他的步枪班虽然有两人阵亡,但是在他们手中伤亡的日军是这个数字的十倍以上。

    战后韦伯得到了火线提升,不但晋升为了下士,还因为作战勇猛指挥得当,还得到了一枚令同僚羡慕的二级铁十字勋章。

    别看武警大队一副党卫队精锐的样子,其实很多官兵在来到亚洲前胸前都是白板一张。此时德军的勋章审定程序相当严格,即便是二级铁十字依然有着相当的含金量,而且历史历史已经被改变,相信德军的勋章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和战斗口粮一起大量发放。

    因为常年训练,印度巡捕的枪法出人意料的不错,只是不太懂得在战场上隐蔽自己,毕竟这些人只是警察,不是专业训练的野战步兵。

    日本人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在人数上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上风,如果不是厚东急着要赶去占领工部局大楼,要是全军压上的话,凭韦伯现在手上的这点兵力,很难抵御住日本人的全面突击。不过韦伯有这个信心,即便最终战败,他的步兵班也会战斗到最后一人,并且敌军也必将损失掺重。

    开战短短十五分钟时间里,日军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五十人,在这个路口差不多损失了一个小队,前几辆车上的军官和士官更是遭到了狙击手的重点打击,109联队第二大队已经损失了三名曹长和七个军曹和两名少尉。

    德国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