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峻手里有一批贵重矿产的资料,大大节省了勘探的时间和资金,有些只需要机械进场就能开采,最大的成本反而消耗在矿石的运输上,不过对于拥有先进筑路技术的欧洲人来说,修一条公路或者铁路并不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需要耗费的无非是人力和金钱而已。

    欧洲战争让各大资本主义国家损伤了元气,野兽们全都已经饥肠辘辘,或许在文明世界他们还能装成一群绅士,但是到了莽荒的非洲,他们会肆无忌惮的暴露出本来面目,欧洲的繁荣市景背后,不知道埋葬着多少非洲人的尸骨。

    徐峻被称为上帝的使徒,不是什么圣母,他不会跳出来说什么自由和人权,作为一个法西斯独裁者,说那种话会让人觉得他在玩反讽。

    要是迈不过眼下这道关口,他自己的生存都难以保障,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非洲人民的权益,当然他会对掠夺过程中的某些行为进行限制,尽可能的投资一些当地的基础建设,也算是稍作一些回报吧。

    话题转回来,目前德国根本不缺原材料,钢铝油弹一应俱全,唯一缺少的就是把这些资源转化成实际战斗力的时间。

    4o毫米枪榴弹还在图纸上,克虏伯的技术人员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的试验,比如结构复杂的安全引信。其实历史上美国人采用的安全引信,这并不是什么新开出来科技,惯性保险技术早就已经运用在各种高炮的引信中,就连意大利设计的手榴弹,其中也采用了惯性保险。

    简单点说,弹头因为膛线的作用,离开炮口后就开始连续旋转,旋转时产生的惯性导致引信内部结构随之转动,直到弹头转足预定的圈数之后,击针和火帽间的导孔终于连成一线,击针的运动不再受到阻挡,这时引信才算进入了战斗状态。

    说起来整个过程的时间好像很长,其实只有几分之一秒的时间,这时候榴弹差不多飞出去三米左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撞到障碍物不会引爆榴弹,避免伤及自己人的事故生。

    徐峻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士兵武装到牙齿,无论是比喻还是字面上的意思,在他看来如果消耗一吨钢铁可以拯救一个士兵的生命,那么消耗就是了,到时候他就能获得一个具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在某些时候要比一百吨钢铁都要有价值。

    ps:谢谢大家的支持,继续求票。

第一百零三章 火力(一)() 
德国元对未来有

    统帅部在总体战略上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国防军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大过,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稳步增强之中,如果给予德国充分的准备时间,东方的红色巨熊将很快不再是一个威胁。

    但是苏联会给德国这些时间么,如果斯大林的脑子还没有被伏特加搞坏的话,他一定会感觉到德国对苏联造成的压力正在增强,他是个和希特勒一样的利己主义者,绝对不会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

    苏联红军一直崇尚主动进攻,红军的缔造者们坚信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有趣的是这种思想的根源却是来自于普鲁士6军。拿破仑的法军覆灭之后,欧洲再也没有比德军更具有主动攻击精神的军队了,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从德**校里训练出来的。

    元和统帅部的判断是一致的,那就是苏德之间必然会爆战争,这不是靠一两份协议或者和解备忘录就能解决的问题,双方不光是在国民的意识形态上存在激烈的冲突,同时在地缘政治方面,双方的矛盾也难以调和,斯大林想要扩大他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但是德国死死挡住了他的扩张之路,这是那位骄傲的格鲁吉亚人所无法容忍的。

    历史上斯大林对德国也存在着一丝戒心,但没有像如今这样严重,从目前获得的情报显示,苏联正在展开对德国的谍报战,而且从行动力度来看,很显然苏维埃已经开始把德国视为第一位的威胁。

    历史上一九四零年年底,德国依旧还在和西线的英国相峙,国防军正忙着在法国沿海建立潜艇洞窟和海岸炮台,海军则在大西洋上热火朝天的进行着破交战,怎么看都是一副准备和英国佬死磕到底的样子,所以苏联认为在解决西线问题之前,德国不会和苏联彻底撕破脸面,而且凭借德军在东部边境部署的兵力,也完全无法对强大的苏维埃造成威胁。

    但是现在的情况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已经征服了整个欧洲,并且正在以惊人的度整合起欧洲诸国的力量,将他们拉入自己的新政治体系,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军事同盟,可以想象一旦他们完成这项工程,苏联面对的就不光是德意志和他那些弱小的仆从国了,而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欧罗巴联盟。

    苏联如果不想在未来屈服于欧洲联盟的压力之下,那么就只能在对手积聚起足以摧毁苏维埃的力量之前,起一场迅猛的,具有毁灭性的,以粉碎敌对联盟为目标的,先制人的闪电战争。而粉碎这个联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击败乃至彻底摧毁这个联盟的建立基础和核心,强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国。

    苏联红军对德军的闪电战理论相当了解,别忘了苏联和德国有过长期的军事合作,德国的装甲兵和飞行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苏联国土上训练的。在两国合作的蜜月期内,双方的高级指挥人员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使用上也展开过不少实质上的交流,苏联红军对德国那套空地联合打击手段,真的是一点都不陌生。

    苏联也有自己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其实在战术层面上和德国的闪电战理论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从某种角度来讲,完全可以看做是德军闪电战的俄罗斯加强版。

    苏联本身就拥有当时的第三帝国完全无法企及的优良条件,她拥有广阔的国土,庞大的人口以及难以计数的能源和矿产。

    苏联红军从来不用担心自己会缺少兵力和装备,更不用为燃料和原材料而苦闷。苏联武器不会因为某个零件需要稀有金属而放弃量产,更不用绞尽脑汁寻找替换材料,导致武器的品质下降。

    庞大的人口基数带给苏联几乎无穷无尽的后备兵员,就像历史上德军所遭遇到的那样,你消灭对方一个步兵师,后面就会冒出两个出来,面对这种永无止境的拉锯战,即便是身经百战的德军老将都不得不感到悲观。

    苏联此时不但完成了工业化转型,而且还形成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她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和资源,可以在极短时间里就制造出一支钢铁大军。

    她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漫长的边境线也使其很难被彻底封锁,即便是欧洲方向遭到德国的封堵,她依然可以在远东地区找到突破口。

    苏联具有的这些先天条件,加上德美等国的技术与经济支持,使得她建立起了一支数量规模凌驾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之上的庞大红军,同时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层面,都已经具有了同时代中等偏上的水准。

    苏联武器在性能上已经接近甚至越了部分欧洲主流国家,这在西班牙内战中已经表现的很清楚,也就是苏联对西班牙内战的介入,以及延伸至巴尔干半岛的左翼浪潮,导致了整个欧洲都开始警惕起来自东方的威胁。

    苏联红军的庞大规模,是实现大纵深作战理论最重要的条件,说白了就是依靠几乎无穷无尽的兵员,起一场不断向敌军纵深推进的大规模闪电战。

    只不过德军因为步兵和装备部队的数量有限,只能集中装甲部队起一场点到为止的突袭,然后由步兵巩固占领区域,围歼和清扫被包围的残敌,虽然能够顺利突破敌军的防线,但是装甲部队受限于战斗时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很快就失去了继续向纵深推进的能力。

    相对于德军精致而又凶猛的闪电战,苏联的战术就显得相当简单粗暴,如果让苏联红军来攻击德军所面对的目标,会生什么事呢?

    苏军指挥官可以轻易集结起过德国四五倍的装甲力量,然后把这些装甲部队分成几个集群,每个都具有和德军主力集群相当的战斗力。

    当进攻开始时,红军会用第一个集群突破敌军防线,在敌军阵地上打开一个缺口,然后这个集群就不再向前推进,而是配合步兵部队就地巩固作战成果,防御敌军反扑重新堵住突破口。

    接下去红军会让后方养精蓄锐的第二装甲集群穿过突破口,向敌军纵深方向突击,一直抵达敌军第二道防线为止,然后第二集群起攻击打开突破口,随即毫无损士气高昂的第三装甲群通过突破口,继续向纵深方向突击,接着就是第四个、第五个、一直到战略预备队都投入作战为止。

    这种连续不断的装甲突击在理论上会彻底打乱甚至摧毁敌军的指挥和后勤系统,导致整个纵深区域内的敌军失去统一的指挥和补给,最终被占有绝对兵力优势的红军步兵部队分割包围歼灭殆尽。

    当然真实作战中没有作者说的那么简单,这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作战理论体系,需要步、坦、炮、空各兵种相互配合,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交代清的。

    实际上大部分苏军指挥官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真正领会到这套理论的精髓,因为东线的战场情况太复杂了,他们很少有机会能积聚起使用这种战术的力量,同时也缺乏使用这种战术的物资条件,所以大部分时间他们还是采用最常规的苏军战术作战。

    ps:第一章奉上,吃完饭码第二章,可能会晚一点,早睡的朋友不用等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百零四章 火力(二)() 
面对目前的局势,德国能够采取的战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复制当年希特勒的招数,起先制人的进攻,在苏军完成战争准备之前,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尽可能消灭苏联部署在边境一线的重兵集群,摧毁其技术装备,歼灭其有生力量。Ω

    第二种就是展开积极防御,在欧洲中东部建立起一道由雷区、筑垒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