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十三郎弹指间就灭杀了前面的两个兄弟,这两人惊惧交加,自知出去也是送死,便悄然逃离现场。
而后,两人更不敢回荣王府复命,生怕荣王李琬会杀人灭口,便立即收拾细软离开长安逃之夭夭了。
李琬从始至终都没有想到,四名久经沙场的彪悍军汉,竟然杀不了一个文弱书生。后面那两人虽未复命,但李琬也没太放在心上——不过是两只小蚂蚁而已,逃就逃了吧,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御史大夫石清匆忙赴任京兆府,表面是升了官,其实心里很郁闷。
张瑄案已经成为最近京城这谭权力争斗浑水中的一根“导火索”,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谁接过来就烫着谁。
不过,既然领命赴任,皇帝言辞凿凿,石清也不敢怠慢。到任当天,便召集衙门属员官吏一干人等,严命继续严查此案。同时,命人将当日勘查现场的衙役、捕快等挨个找来质询,看看能否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在石清看来,张瑄是必死无疑了。他的任务,无非是尽快找到张瑄的尸体,确定张瑄的死亡。
第二日,京兆府衙役在当日事发现场巷道深处的一个废弃宅院中发现了有焚烧尸体的痕迹,而在一旁的杂物从中则捡拾到了张瑄的一件独一无二的随身物品:御赐金牌。
石清大喜,虽也猜出事情太过蹊跷,但也故作不知,将御赐金牌和一干物证线索上报皇帝。
李隆基嗟叹良久,还是下诏宣布了张瑄的死讯,同时命人将张瑄持有的御赐金牌送还张府,并赐一干金银布帛玉器瓷器等随葬物品,言下之意便是张府可以为张瑄举行丧礼了。
张瑄突兀遇刺失踪,张家人这两天本就凄惶不可终日。而这个噩耗传来,柳氏更是当场晕厥了过去,张府上下哀声一片。。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97章 阴差阳错(下)第四爆求月票!()
只求20张月票便爆第五更,这个请求大家能不能帮老鱼实现?坐在电脑跟前整整一天了,大家赏几张月票吧
————————————————————————
第097章阴差阳错(下)
张瑄少年崛起,才名远播长安。下半年以来,犹如彗星一般划过大唐王朝帝都的天际苍穹。但这春风得意的少年郎,出仕为官不久,就惨遭不测横死。皇帝代表官方宣布张瑄的死讯后,朝野中不乏嗟叹惋惜之声。
张家奉皇命操办张瑄的丧礼,搭起灵棚设立灵位,张府下人婢女披麻戴孝哀声不绝,开始接受外界的吊唁。皇帝派高力士率先往来吊唁致哀,并赐下一宗随葬器皿。
虢国夫人府上。
张瑄正在书房闭目养神,梳理着自己目下复杂的心绪,案头上摆着一卷古籍。而檀木案几的一角,一爵檀香冉冉升起。
突然,裴徽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虢国夫人紧随而入。
母子两人脸上浮动着非常异样的表情,望着张瑄张了张嘴,却是出口无声。张瑄一怔,旋即笑道,“三姐,裴徽,有事?这是为何?”
杨三姐轻轻一叹,眸光复杂流转。
裴徽苦笑着轻轻道,“先生,京兆府方面称,发现先生那个被焚烧的痕迹,而现场亦同时发现先生的御赐金牌。京兆府据此断定先生已经遇害,而陛下刚刚下旨,赐张家厚葬礼器,并命高大将军前去张府吊唁。”
在杨三姐母子看来,这说不准又是行事越来越神秘叵测的张瑄的故布迷局,有意造成自己死亡的假象,从而好暗中取事。
但这并非张瑄所愿,更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
“什么?”张瑄的脸色陡然一变,立即起身下意识地探向了自己的腰间,触手处一片虚无,这才猛然醒悟当日在现场自己狼狈倒地躲避刺客袭击,所穿衣衫早已肮脏破烂弃之,而悬挂在腰间的御赐金牌,怕就是在那时遗失的。
可叹自己连日来谋划营运,竟然忘记了这一茬——
他站在那里沉吟良久,思前想后,猜出了几分。这一定是皇帝追得紧,下面的京兆府衙门无奈之下,就暗布了这么一个假局,试图终结了结此案——至于张瑄的金牌,遗失在现场,很有可能被京兆府的衙役诸人捡拾而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瑄的猜测出入不大。张瑄无意中遗失在现场的金牌被京兆府衙门的一个衙役头目捡拾,贪财心切便暗暗藏匿了起来,本想等风声过后便将金牌锤扁毁坏找个匠人融化了。不料皇帝震怒之下,京兆府尹董智合被罢官免职,而新任府尹石清又态度严厉,采用雷霆手段推进案件查办。此人心里惊惶,生怕败露,便利用身份职权之便,暗中布置了这么一个假相现场,将张瑄的御赐金牌故意丢弃了去。
想通了这一层,张瑄便又缓缓坐了下去。
虢国夫人皱眉轻轻道,“子瞻,这若不是汝暗布机关,奴家觉得你该立即站出来了,要不然,就有欺瞒皇帝的重罪。此外,也避免汝的家人伤悲。”
张瑄默默摇了摇头,“不然。此刻如果某出去,前面所做的一切就都化为泡影,虽不至于影响大局,但也有可能暴露某些蛛丝马迹,引起荣王李琬乃至陛下的猜疑。大局为重,某还需沉默几日。”
“可是”
张瑄叹了口气,自我解嘲地笑着,“欺君之罪断不至于。某家被侠客所救,负伤昏迷不醒,一直在某处养伤,不知外界情况将来可这般应对陛下!”
“只是我在府上的事情,事关大局,还望三姐嘱咐府上下人,最近几日莫要出门,严守口风,不要将消息泄露出去。”
“这个汝可以放心,奴家再去严令重申一遍,谁若是泄露消息,必严惩杖毙。”杨三姐眉目间浮起一抹冷酷,事关张瑄的安危,她当然不会手软。
而旋即,她又苦笑着望着张瑄道,“奴家母子与汝关系好,汝又是徽儿的先生。这是长安城里人尽皆知的事情奴家要不要与徽儿一起去张家一趟表示一二,要不然”
“万万不可,三姐。”张瑄摆摆手,“不必如此,保持沉默即可。”
“还有,张府那里,要不要让奴家派人过去暗暗报个信儿,免得汝家人徒加伤悲。”
“算了,张家人多嘴杂,怕坏了事。先这样吧——”张瑄叹息着,“通传消息过去反倒会害了张家,我个人藏匿事小,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搪塞,但如果家人与我一起造假,一旦泄露,那就真成了欺君之罪。”
玉真观。
玉真公主李持盈叹息着探手过去握住木然趺坐在自己身侧脸色煞白、嘴角还在抽搐、两行清泪津然而下的崔颖的冰凉的小手,本想安慰两声却又不知如何说起,只柔声道了一句“颖儿”,便无语凝噎。
张瑄横遭不测,一开始玉真公主并不相信,但如今事实凿凿摆在眼前,张家的丧礼都已经起了,皇帝的诏书也下了,焉能还存什么侥幸心理?
崔颖大脑中一片空白,心里满是绝望。她与张瑄相处机会虽然并不多,但一瞥一顾、诗文酬和之间,那已经是心有归属情浓蜜意,对未来充满着无尽的美丽憧憬。像崔颖这种心气高的绝世才女,眼高于顶,轻易看不上世间男子,而一旦情投意合动了情,那便是全身心投入、进去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而这个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就生生摧毁了崔颖心底的防线。张瑄走了她的世界一片绝望和灰暗,再无任何一丝生机。
前来报信的崔焕坐在下面,担心地望着自己妹子,欲言又止。
“颖儿,想哭就哭出来吧,娘亲知道你心里不好受。”玉真公主柔声劝道,将崔颖拥在了怀里,能清晰得感觉到崔颖那纤细柔弱的身子正在瑟瑟发抖。
“崔焕,汝父怎么说?”玉真向崔焕投过一瞥。
崔焕恭谨起身回道,“殿下,家父正准备与崔焕一起去张家吊唁致哀,张崔两家毕竟是姻亲之家”
听到崔焕的话,崔颖突然奋力从玉真公主怀里挣脱出来,声音抖颤低沉而坚定,“烦请兄长转告父亲、母亲大人,吊唁之事不必了。奴与子瞻心心相印,虽无海誓山盟,但终此一生,颖儿生是张瑄的人死亦是张瑄的妻绝无贰心!”
“请兄长替颖儿向父亲母亲大人告罪,颖儿不孝,此生不能再侍候在双亲膝下了——”崔颖伏在地上,向崔焕行了一个大礼,又缓缓起身跪伏在玉真公主面前,泪花闪烁着哽咽道,“娘亲,颖儿不孝,不能朝夕承欢在娘亲身前了——颖儿决定自嫁入张家,为子瞻守灵,还请娘亲成全!”
崔焕脸色大变,而玉真公主也是震惊不已。
唐时的社会风气还不若后世的宋明,民风开放,礼教浅淡,成婚男女离异尚不足为奇,何况是崔颖与张瑄这种未婚夫妻在崔焕或者玉真公主看来,崔颖哀伤上一段时间,也就淡了这颗心,然后另觅姻缘了。
自嫁张家,为一个死人守灵。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其实颇有些惊世骇俗了。
“颖儿,万万不可!”崔焕惊呼道。
“颖儿,你又何苦如此?娘亲知道你心中悲戚,思念过度,但你年纪尚幼,将来”玉真开口劝道。
“娘亲,不必说了,颖儿决心已定。还望娘亲成全!”
崔颖跪伏在地不起。噩耗传来,她生机断绝,早已萌了死志。如今决定自嫁张家为张瑄守灵一年,然后便追随张瑄于九泉之下。但她明白,她这样的行动必然会引发家族的强烈反弹和阻挠,如果没有玉真公主支持,是行不通的。
玉真公主伤感地叹息着,俯身去扶起崔颖,从崔颖泪光闪烁的双眸中读到了一丝丝的绝望和坚定,她犹豫良久才低低道,“罢了,颖儿,你只要答应娘亲保重身体,娘亲就替你做主。”
得到玉真公主的应承,崔颖心神一松,再也承受不住内心深处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