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造生计和福祉的手段。
他一时亦是深以为然,若不是朝廷层层加码的把持和垄断,再加上那些大户勾结商人囤积居奇的压榨,逼得百姓吃不起盐而全身浮肿脱力,他们又何以冒着杀头的风险而去偷偷畈运那种苦得舌头发麻的黑盐,进而又被逼得不得不起来造反才有活路呢。
突然哨子声吹响起来,却是城内的敌军又冲出来骚扰和袭击了,这种针对他们立营筑垒工程的袭扰,在今天已经是第三次了。
所以他也不慌不忙的舔干净手里残余的汁水,才端起放在边上的弩弓开始上弦校准作为苦惯了的庄稼汉出身而言,这种好东西是不能有丝毫浪费而会折福的。
然后,就见营地西面的河岸上,已经有从上游城区放流而下的许多板条一般河船靠着,而从中奔下许多散乱的敌兵来。
。。。。。。。
而在交州城外的另一处地方,周淮安也在正在阵前的堆土而成的高台上观察着军情。
按照之前打探和收集到的消息,自己所要面对的这座大罗城,而且相对于秦代开南海三郡时代所留下相对狭促的子城内城,十多年前由高骈任上所营造的大罗城外城规模远要大得多可谓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型城池。
而在亲眼所见之后,还是不免为之叹为观止了。因为这是一座位于红河及其支流朱鸾江分叉的天然环抱之中,三面凭水为险而只得东南一面可从陆地进攻的人造险峻之地,红色夯土城墙和灰白色垒石而成的基座,就像是簇立在地平线上的双色围带。
按照周淮安从地方官府残留图籍中找到的修缮记录,其周长最少有一万三千步,光是外围墙两丈六尺高,墙基亦有两丈六尺宽上面遍是用作挡箭兼防雨水冲刷的竹棚,而看起来乌泱泱的一条条。
而在外墙下又有大片延伸开来的坊区,四面尚有连贯的六尺高胸墙为屏护其中设有大小城门6道、门楼5座,更楼55座、楼梯34处,另有引水管道3条直通江中而不虞水源断绝
而在围墙外更筑有一道丈半5米高、底部三丈10米宽、周长一万多步7086米的河堤,以保护整座城池及数千计的新建民居免受洪灾之袭。同样也对来自河上的攻击构成了某种居高临下的阻却。
因此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后世大罗城的原址基础上被命名为“河内”,乃因其东瞰红河、北接西湖、西南临苏沥江得缘故。这也是古代越南猴子的一大特色,大量地名和区域称谓上都是努力山寨了中原王朝的地名,以示区别于周边的缅、泰、柬老之类蛮夷的小中华之风范
这处河内由来亦是如此亦是,最早源自于战国时的黄河流域,与河东、河西并称“三河”的河内之地黄河以北地区。
看到这座由高骈在十多年前收复交州之后,所建造起来充满大唐风格的大罗城,也是后世独立出去的安南地方政权用作定鼎的历代都城周淮安却又不有想起后世关于“铁血强宋”的而一些段子和公案。
要知道我大宋号称是经济人口文化都远胜前朝,但是在”与士大夫共天下“之后,能够动员和利用起来的国力,却是连几个独立出去的割据势力都打不赢,其中就有这个静海军节度使演变而来的安南地方割据势力。
就连南汉这种在五代十国里垫底的鱼腩兼地方小政权,都能够镇压和收复你的安南故地到了我大宋就成了屡屡入侵的边患,就算打赢了之后也要割地安抚的对方更别说是占据河西陇右和部分关内的党项西夏了,居然还要称兄弟之邦来交岁币保平安这简直就成了某种充满黑色幽默的滑稽剧。
这种大多数时候被人堵在家门口被动抵抗的行为,居然还有脸敢号称“我大宋对外战争胜率很高,远超过前代云云”,这简直就是被人往复打脸之后,还能所谓打肿脸充胖子式理直气壮的说,“我的脸皮又硬又厚,看吧,他的手都被打得痛了。。
相比之下唐朝却能够依靠有限的人口经济吊打四方,留下汉唐盛世并称一时的威名就算是有所污点和黑暗面拉低了整体下限,但是在无数能人志士前赴后继之下,总还能够屡起屡复的从低潮期里振作起来,一直坚挺到五代十国。
比如在初唐渭水之盟之后,就依靠励精图治的贞观盛世,而把东西突厥的可汗都捉回来,青衣小帽于庭上奉酒跳舞有太宗的劳师数征高丽无果,亦有高宗的摧灭高丽而擒末王献祭太庙的功绩
就算历经了安史之乱的盛极转衰,而有了吐蕃陷都、借兵回纥的一时耻辱但也能够依靠历代君臣不断努力创造出几度的中兴气象来。而吐蕃,回纥这些一时强邻,却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了。就算是在此期间有些战俘的地盘没有能够守住,但至少也给后世子孙留下的自古以来的法统。
只有我大宋有什么,只会在祖宗留下四分五裂版图当中玩内战的苟且时代。不要说是汉唐故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九州华夏之地也是根本维持不住。
幽州之败以后就再也不想收复燕云故土了这檀渊之盟的岁币一交就交到辽国灭亡,然后想去捡便宜还给人打脸扑街了回来,连带两代天子和全部宗室贵戚王公大臣的妻女,都被人打包出塞去替胡人充当公用便器了
然后有南宋政权杀了有望光复河山的功臣,继续给金人割地赔款交岁币交到蒙古崛起,再换个名目给元朝交。然后就不用交了,因为南宋也在崖山灭亡了。
然而还有人替这种割肉资敌的行为洗地,号称是我大宋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根本不在乎这点小钱只要量举国之物力结外虏之欢心,就可以通过送钱来加快对敌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云云。
这种从建国的根子上就是外忍內残到极点的畸形政权,也就是那些妄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小撮士大夫的,后优势别有用心的公知、买办之流,才会不余遗力的吹捧臭脚之,做出一副为什么就不能相互理解的姿态来。
第215章 宋平4()
一片肃杀而市面萧条、行人绝迹的交州大罗城中,街头巷尾已经是不可抑制的传言纷纷了。
“这是官军打回来么。。”
“这是来自广府的草贼旗号啊。。”
“这怎么可能,草贼的阵容会比官军还要雄壮?。。”
“迎战的兵马根本冲不动阵脚就败下来了。。”
“那个当初袭破城外大军的安大胆,脑袋都被人砍下了挂了杆子啊。。”
“随他出阵的那数百世家子弟,更是一个都没有回来了。。”
“难道这大唐的天数要变了,随便来一路草贼都这么难缠。。”
“那我等又该怎办啊,难道继续从贼么。。”
新任的静海军节度使兼安南留后的曾衮,也端在门楼里面无表情的听取着前方探马传回来的敌情。噩耗,噩耗,除了噩耗还是噩耗,就连他派出城去试探敌势的几只骚扰部队,都被人给损兵折将的打了回来。
而且那些草贼备弩极多而箭发如雨,且行伍阵列深得章法而次地分明;所覆之处死伤累累而几无谯类。幸存者皆称,怕不下东南之地大名鼎鼎的江淮弩手、宣润弩手、浙西弩手,或又是岭南白弩兵、西川弩士之流;如果不是还有河上水运的优势,只怕是连退回来报信的人都不落下了。
但是这种河面上往来的水运优势,也不见得能够持续多久了,因为随着那些草贼满载辎重的河船抵达,居然也像模像样的用附从的当地土团,给组建起一只临时的水军来。虽然成军仓促,还没有什么主动攻击的能力,但是用作拦截和警戒河面的存在却是绰绰有余了。
站在城头上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他们甚至收集河船,搭建了数道横跨朱鸾江的浮桥,来调动人马和征集物,还用变相的阻断了可能来自上游方向的船运和支援。这就让夺权后始终将重心放在整合交州城内势力的曾衮,不免有些一筹莫展而坐困城中了;
原本以为击败了城下那些土团联军之后,短时之内安南地方大乱之下,再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存在了;正好方便他逐一的梳理内部而整合军伍;在慢慢收复和平定安南全境,向朝廷报捷和讨取追认的名衔,就像是当年高令公所做过的平南方略一般。
但未曾想到夺权过程固然容易,但是要想收拢和归附这些交州城内外的豪强势力,将它们变作可以支使和运作的力量,却费了比他预期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其中既要有辣手处置异己的果决,也要善用武力威胁和震慑的手段,更要进行利益交换的妥协;更别说他那些盟友也不是完全一条心思,而需要进行权衡和安抚,乃至满足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
只是也未曾想到那些被他杀鸡儆猴式铲除的大姓豪族余孽们并不甘心就此认输,竟然会在走投无路之下向盘踞在广州的那些草贼求师借兵;更未曾想到居然还让他们真的借到了外援;在他原本预期当中,那些草贼已经大部北上而没剩下多少余力了;
因此,他还做过收复安南全境之后,沿着“天威遥”继续向北攻略,以光复扈管、桂管之地,乃至全取广州都督府境内,以获得更多兵员和财赋来源的远期规划呢。于是,这突然介入的意外因素,就让十拿九稳的局势就一下子子急转直下了。
他虽然号称名臣兼平卢节度使曾元裕的侄孙,但是其实在这位大名鼎鼎“平盗使相”的族人当中,只能算是名不见经传而泯然于众的一员;早年曾经随高骈从征安南而为一帐前小校,专门负责传信往来给朝廷递送捷报的奔走职责,也算是与交州当地早早就结下了渊源。
只是因为他舍得在战阵上拼命,累累身受十数创这才逐渐得以出头;在平定安南之后被高骈举荐到左威卫大将军、颖州刺使兼东面招讨副使张自勉麾下,以右锋将之身谋得了一席之地;
最终也得以参加了大破王仙芝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