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塌和泛黄的丝棉垫子,让他不用再为每天起来的可能落枕和膈应继续烦扰了。

    此外,除了这片被打包带走的丝棉垫子,他还收获了一条明显带有外域风格和花色的毛编毯子,只是显然抄过这里的大多数义军将士都不识货,而任其扯成一团胡乱丢弃在地上而被踩的满是黑印。

    但是据周淮安私下的鉴别和辨认,这条毯子应该是利于保暖的驼毛和来自高寒山地的羊毛,经过十几道手工混纺编织而成的产物,天然具有一定防水和隔潮的效果;因此在抖掉上面的污泥和积尘之后,居然还有一定的质感和油亮。

    这可是好东西啊,加上之前的丝棉垫子,还有周淮安私下收集到的鸡鸭细绒,完全可以加工和缝制出一条粗陋的睡袋来,而让每天需要重新调整再调整才能入眠的睡觉大计,得到一定的改善。

    然后,在用当地的臭鱼酱和腌啧蛎子,配合着黄糊糊的栗米粥和略带酸味的蒸黄发糕,慢悠悠的吃完早食的他,又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他所要求的用布索和棕缆编制的便携吊床,经过某种潜在的压力之后已经连夜赶工出来了。

    这样这些镇民百姓,终于可以提前送走和摆脱,这些武装人员所带来的纷扰和压力了,只是这一切都被隐藏在了某种压抑的气氛和情绪之下。

    在分出了一部分约一个队的士卒,押着这些筹集到的军淄原路返回驻地,剩下的义军将士则继续向着西北走,而踏上了前往下一个哨粮地区和所在的道路。

    按照预期的目标和方向,这一趟的哨粮之行才刚刚开始而已;在走出了一段距离就找个村子驻留下来,然后第二天就见看到了风尘仆仆赶来汇合的另一队义军,以及相应接替和补充的劳役人手。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差不多都是如此往复的轮替着,相继经过了七八个集镇、乡里;而其中的具体情形和际遇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靠近小江支流而以鱼货为主要营生的瓶水乡,他们大多数人身上都带上了好几天咸鱼的腥臭味。

    在靠近山区的五元里,哨粮队带走的的行装当中,则是多了上百块的皮毛和十几担的生药,此外还有几十名在各种金属家什的诱惑下,愿意离开随义军闯一闯的山民、猎户。

    而在看起来乏善可陈而人穷地弊的沙山乡,则是因为有一个小小中转盐运的码头,而在当地船主的私舱里,起获出了上百石的混色粗盐来。

    至于在坡地和梯田居多的五甲寮,除了当地所产的甘薯和芋头之外,这些北地人居多的义军将士们,则在周淮安的教导和示范下,还饱食了一顿寒瓜(西瓜),又用上处地方征来的部分盐巴和咸鱼,换回了许多晒干的李子和桃脯、杨梅。

    而在以木工作坊和造(河)船出名的河城渡,则是就地征用和改装了而十几辆的大车,算是扩充了哨粮队的运力和携行机动范围。

    然后在相对贫瘠而地势背山居高的宝山乡,他们也遇到了第一次抵抗和公开的排拒。只是在排好阵势后的哨粮先头一队人马,付出十数人受伤的一次冲击和攻打之下就迅速崩溃了;以至于呆在后队里编排押运的周淮安,还没来得及见到具体战斗场面和做出相应的评估,一切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因此,当地也被被惩罚性的相当彻底的劫掠一番,除了一堆被打砸破破烂烂的房舍之外可以说所获寥寥,最后大概有上百名来不及逃走的年轻男女,哭哭啼啼的成为了这次哨粮之行的主要收获。但是周淮安还是以日后还有利用起来的机会,尽力劝阻了哨粮队当中,关于烧掉所有房子而以儆效尤的后续处理。

    而在相对富庶一些而建筑规模更大的兴头市,则是与捷足先登的另一部调防过境的义军撞车,而差点吃了个闭门羹;只是在在一番紧张的对峙和相互叫骂当中,经过带队的旅帅邓存出面一番交涉和力争之后,还是没能变成两只义军之间的火拼和攻击。

    最后,这一团哨粮队只得到了市镇中人家,临时额外拼凑出来一些财帛和十几匹驴骡,作为就此离开绕走他方的补偿和代价。不过,在周淮安的建议和要求之下,又额外索要了当地药铺所有的成药和丸散方剂,外带一名坐馆的跌打郎中,作为基本的添头。

    而作为同行的副营管兼后勤辅助人员的协调人,在为义军挑选和辨别各种可用之物的同时,他也可以公开为自己收罗一些私人的物件,作为此次行程光明正大的福利和收获。所以,各种被他挑选出来的物件,很快就装了小半的平板牛车。

    然而,相对于广州附近因为官军败坏崩溃的太快,而得以大致保全和维持下来的市镇乡里;沿着小江的系支越是往北向走,战乱所带来的痕迹和创意,就是越发的明显和深刻起来。时不时倒闭在道路上的新旧尸骸和盘旋聚集的鸦群,还有那些被烧毁的草市、驿站、野店的残断废墟。

    因此,这一团哨粮队也有几乎完全没有收获的时候,在江边上一个格局颇大的广头镇里,能够见到的就是一片空空如也不闻人迹的破败景象,最后除了十几条在人邑里徘徊不去的犬类被下锅之外,就只剩下一些带不走的破烂了。

    所以,在旅帅邓存提议的短暂合计之后,大家都一致决定可以就此踏上回程了;当然了,为了尽量创造效益和成果,以及减少回头的空耗,邓存却是打算让哨粮队回程另走一条路线,以便尽可能的继续从沿途筹集军淄,而不至于回程走空什么的。

    对于这一点,周淮安虽然觉得还是见好就收,带着愈发庞大臃肿的队伍就此原路返回更好一些;但在一片普遍还算乐观和振奋的情绪之下,也没有更多质疑的立场和理由而闭口不言了。

    毕竟,之前那些已经叨扰过的地方,已经榨不出更多的补给了;而这一团又一队的人马,外加上近千名杂属劳役和上百头牲畜的人吃马嚼,能够在陌生路线的回程上找回点补充来还是值得走一回的。

    当然了,在这一路过来相对的顺利当中,偶然也有不和谐的杂音和插曲;

    比如私下有人强买强卖,乃至公然抢劫民财的行为,虽然在军中物资相对充裕的情况下,被旅帅邓存与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但最后还是周淮安出面予以补偿和善后的。

    这也不禁让他感叹,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真是要求极低而实在太好糊弄了,只要少加点恩惠和礼遇,就会暂时性的完全忘却了生活的苦难和世事无常的艰厄,予以最朴素的感动和谅解。

    然后,又陆续有个别士兵在在路上走失,就再也没有能找回来了;这让邓存很是发了一通脾气,认为是在自己麾下出现了逃卒,而下令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和相互监督的手段,而让原发壮大的队伍行程越发的迟滞和缓慢起来。

    最后越走越慢而各种琐碎问题频生,不得不在四会县城附近的石香镇,暂时停驻下来而进行一番整顿和梳理。

    这里因为为海路舶来的各种香料提供再加工,而导致当地制香产业兴盛,而被称为连石头里都熏浸这香味的所在。不过同样因为战火波及的缘故,作为奢侈品市场的一部分,当地已经萧条下去了有些日子了;各种与香药有关的作坊和店铺,也是家家歇业户户闭门。

    不过,对于周淮安来说,自己却像是变相进入了一处宝山一般的。在这个世道上,可以征集到各种各样香料的地方可是不多啊。

    这既是一种很好的代货币和容易保值奢侈品,也是价值很高的药物成分之一,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被这些见识有限的义军给忽略了而已。虽然从名义上属于其他义军的范围内,但既然撞上了,就没有放过的理由。

    (本章完)

第28章 哨粮(下)() 
因为不远处的四会县城里就驻扎另一只义军所部,管军的将领在级别上还要比将头王蟠高两阶,而石香镇里同样驻留着一队义军负责日常的征收事务;因此,在旅帅邓存前往县城拜会之后,剩下的人因为是在友军的势力范围内,也明显要比在其他地方放松的多。

    这种情绪甚至也感染到了最为副管营的周淮安,而放下大多数的杂务而带着几名跟随继续在这处集镇里溜达和探访起来。

    因为是曾经繁华过的富邑所在,所以虽然看起来已经被义军征收和罗括过好几次,但是作为地方屈指可数大型集镇的底子还是有所存留的,各种设施还是相当齐全和完备的。

    不过,当地所加工最多的主要还是用来供奉和礼敬神佛的旃檀香,也就是熏染用的燃香为主;只是因为海路和陆路的商道皆已断绝,而本地的消费市场也因为义军打下广州之后的直接或是间接影响严重萎缩;

    所以不但是相应的作坊、商铺已经停工日久而匠人尽散,在当地官私的库房仓秉里也已经积压了不少制香原料,因为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变现城直接使用的物品,而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朽烂和霉变。

    所以对于周淮安来说,这些东西几乎就是白捡的结果,只要交涉和打点好那些看守市关和税所的邻部义军,就可以随便进去搬运和挑选;唯一需要担心的不过是哨粮队中能够额外提供的运力明显不够,而需要有所针对性的取舍而已。。

    因此,他甚至还在这里找到了一些雄黄、硫磺之类的辅料和樟脑、薄荷其他散材。

    至于进一步加工所需的人手,当地的制香业迅速衰败之后,有的是大群失业在家而缺少生计或是难以糊口的人;除了部分有家室或是故土难舍的之外,剩下被吃饱饭所吸引来的青年匠人之中,有的是大把可以挑选的对象。

    暂时得到当地的制香手艺、人工和原料之后,他所期待的土蚊香、艾膏和清凉油等制品和后续的相关外用药物,就开始有了着落了。

    不要小看这些在后世无关紧要的小东西,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