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根据个体的状况加强一些食物上的配给,以求自身免疫力和自愈恢复,来扛过后续感染的概率;而遇到真正重势过重的人,也只能给点心理安慰剂什么,以较少的痛苦结束生命。

    或又是利用随身的图像标记和文字扫描识别录入,协助处理那些繁杂的战场资讯汇集,和人力、资源消耗上的速效计算,而达到某种意义上过目不忘和运算如飞的实质效果。

    而这次义军最直接伤亡了近五百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在敌骑冲阵的时候造成的;但因为安排在前排的不少人,都多少装备了纸甲和麻将甲的缘故,实际的阵亡数量比预估的还要少一些,只占了伤亡总数的四分之一;

    倒是那一小队临时训练出来的旗语手,因为目标比较显著的缘故,却是出现了好几个伤亡而令人比较可惜。王蟠对此也是颇为看重,而当场又给他补了好几个比较机灵的年轻人过。

    最后,由此落下了一大票形形色色的伤员,差不多大半数都是各种撞倒和踩踏造成的跌打损伤;直接死于阵战中的刀兵和箭矢的反而属于少数,而且很大一部分的轻伤势,还是在放羊一般的乱跑乱窜当中,所造成的间接伤害呢。(由此也可见冷兵器肉搏的杀伤效率之低,差不多是由接敌的面积多寡来决定的。)

    此外,大概还有同样数量的士卒(主要是新卒),在混乱和惊惶当中四下跑散了去;到现在为止还有一百多人在混乱当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需要在城外分派出人手慢慢的搜寻回来。

    由此也可见这些农民军的普遍素质和表现了,除了少量将领亲兵、头目为代表的老练人员之外,大多也就是比非洲部落的黑叔叔,进行冷兵器械斗时的表现,要好上一点而已。

    不过,将头王蟠等人对此却是习以为常的见惯样子,甚至还有点欣慰和感叹的对着周淮安道:

    “和尚啊,多亏了你的那些办法。。”

    “他们居然没有马上就跑散掉。。还抵挡了贼人片刻呢”

    “真是令人大为改观了。。”

    好吧,周淮安不由得有些彻底无语中,感情这种赶鸭子一般的闹哄哄乱战一场,就是这些农民军的常态啊。而且按照他们的言下之意,不管他们这些兵卒是什么来历,只要能够大致驱赶上战场而几次都能活下来之后,自然就是合格的义军将士了;

    当然了,如果没死还能够运气比较好的有所斩获,而不是跟着其他人一起逃散的话,那就有一定的机会和概率,替补战死者成为一个小头目。

    也可以说很多时候他们就是在,没有任何长远的训练计划和相对稳定的培养流程的情况下,直接拿自己和别人的性命当作炮灰,去赌一把胜利和幸存下来的概率,然后从性价比甚为低微的比例当中,收获相对堪用的兵员;这简直就是让人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了。

    偏偏按照王蟠的说法,他们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而将头王蟠本人,还是度过长江时遭到官军的半渡而击,所在当团溃灭大半而临危受命成为了继任校尉之后,才跟在前一代头领牛继盛都尉的身边,耳濡目染的自学到一些粗浅的行伍之道,和日常对阵的经验教训而已。

    (本章完)

第57章 插曲() 
打下长乐县城,并且进行休整和备战的第三天,敌人依旧没有出现,但是周淮安却陷入了某种困扰当中。

    王蟠的左膀右臂之一,中营五校尉的周庞和孙六麻,一个满脸恭敬,一个满脸感激的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身后。恨不得就在脸上写着“我要报恩”或是“尽管使唤我才对”的字眼。

    不就是一时技痒而收不住手,刚刚拿几个被认定了没救的重伤员练手,把已经有些生疏的急救缝合手段给重新捡起来了么,谁知道其中有个挺过大出血的概率活下来的,就是周庞相依为命的弟弟,;

    周淮安也很难忘却,因为严重失血的休克而断气形同死人的实验对象,在他的胸压敲击法下,吐出淤塞的血块而重新开始呼吸和呻吟的那一刻,周旁人等的眼神和表情了。那个也是绰号“麻溜”的孙六麻,一直当作亲儿子来看待的子侄。

    因此,他们是自告奋勇放下手上的事情,亲自来周怀安这边期望能够帮上一二,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还人情和攀轮结交的心情。毕竟常在战阵上行走的刀剑无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靠他在军中推广和传授的,这套应急伤创缝合止血和事后消毒防疫的手艺,来救上一命了。

    舍生忘死或是无畏死亡,就不代表他们就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对于能够增加活下去的概率无动于衷。

    因此,这一点所带来的变化,甚至还要超过周淮安日常里潜移默化的改良和补充,所积累下来的好感和影响力,而被当作了某种颇为神圣且仪式化的规程和手段,而冠以“续命术”和“杀瘟鬼”的称谓,不择不扣的自发执行了下来。

    于是,周淮安手下那批被塞过来听命和使唤的年轻人,总算有了所谓“学徒”和直接下属的身份和资格了。

    不过,由此也无疑触动了启发了他的一个念头,就是利用身上这个无名辅助系统的有限回溯和记录功能,将早年出于好奇而在老爷子藏书里,当作启蒙和解闷读物看过的好几遍的一代奇书,《赤脚医生手册》里的部分内容给还原出来。

    这样哪怕日后脱离了农民军的跑路当中,也可以凭借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生产力和科技水准都相当落后一大截的时代,装模作样得混出一个耗能过得去的身份掩护来;毕竟无论古今中外,良庶贵贱贤愚,在无法预知和了解、或者说解释的疾病面前,总是要相对平等的多得。

    “和尚这本事可是天赐的宝贝啊”

    而与此同时,王蟠在私下里的交代就更加直白的多。

    “接下来,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哪怕是要你的婆娘,也要笑着双手奉上,省的了么”

    “那军府哪儿怎么交代和回复呢”

    另一名部下,暂代了邓存位置的旅帅孙秀一询声道

    “要不要。。。想一些办法。。”

    “你这又是什么混账念头。。”

    王蟠不由的勃然喝斥道。

    “哪怕他因此有了更好的前程,那也是我们义军的一件大好事。。”

    “又怎么因为一己的私心有所妨碍呢”

    他私心里当然也想把这个号称什么都能略懂一二的虚和尚,给长久在留在身边那才叫省心和惬意呢,但是也知道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毕竟,这两天发生的事情亲眼见证的人实在太多了,根本不是他可以随性遮掩的住得。别说他的好几个部下都直接或事间接受了对方的恩情,军中更有许多人日后还指望着他传授的手段救急和救命呢;

    这时候,要是有人跳出来再空口白牙得拿,他的身份可疑和来历不明做文章,且不要说名面上有的是为之辩解和维护的人,而卖弄着点小聪明挑起是非的人,事后被敲闷棍或是找借口活活打死,也是没有商量的事情呢。

    撇弃这些心思和小插曲不谈,

    最终,从长乐县城中缴获的稻米麦豆等各色粮食有一千五百多石,搭配上其他的干脯盐菜和蓄栏的牲畜什么的,足以让怒风营上下吃上一个多月;还有那些官军就地征收和集中起来役使的两百多头大牲口,一百多辆大车和推车;以及约莫千人份的甲杖兵械旗帜,其中光是各色皮质的甲子就有一百三十七领,其中甚至还有十一副的镶铁甲。

    然后按照惯例又分出小部分粮食在街上放粥,作为招募新卒和夫役的手段,很快就在一片萧条的城区内,重新募集到了三四百名的穷汉,和两百多附近跑过来的流民,算是将之前战损给补上了大部分。只是具体的战斗力就不好说,而需要时间来慢慢炮制了。

    于是,以长乐县为驻地的粮台,很快就在当地设立了起来,而粮台负责人则当之无愧的落在,明显有些众望所归的周淮安头上,老关则顺理成章成为了他的副手之一。

    而战场上缴获和找回来的四十几匹马,也被分了一半给他所在的后队,再加上额外抽出来的骡子什么的;于是,周淮安麾下总算有了一只骑马代步的直属小队;在他的预期当中,这只骑乘代步的小队将用作巡逻和侦查的用途。

    同样在补充和整顿后的三个分营,多出来的一百多副各式弓箭,两百多把长短刀,五百只矛头和杆子,还有不便行动的车辆和走不快的牛驴大畜,也都被留给了后队支配。

    再加上三只不满员也基本没有怎么减员的护粮队,三百多名留下的轻伤员和八十多名重伤员,还有那些就地补充的杂役和夫子什么的;周淮安的麾下一下子就突破了千余人的规模了,甚至还要比王蟠直领的中分营更多一些,虽然其中有战斗力的不到三分之一。

    但也意味着在王蟠再度领兵进发之后,他获得了短暂自己全权做主的空窗期了。

    因此,周淮安也在临行前请得王蟠的同意,将自己的临时手下分作五大队和一个护兵队,一个巡哨小队。

    其中第一大队是各色随军匠人及学徒为主的生产队,负责就地生产一些简单的军需产品,并且提供一些工具、器械和装备上的维护修造什么的。军中的火厨,辎重的仓管什么的也暂时归在这里。

    第二大队是救生队,主要是就地筹集医药材料和管理、看护、照料伤员。

    第三大队就是骡马队,负责喂养肉畜和照看提供畜力的大牲口,同时配合第一大队对日常使用的运输工具,进行检查和修理。

    第四大队乃是营造队,主要就是负责挖沟修垒之类的野营建设,而在城区内住防的时候,则修补营防和建造一些简易设施,

    第五大队则是人数最多的通用队,做的主要是挖土伐木采石取水等应时需要的杂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