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中作为河东大地西南门户的河中府(山西临汾)及河中节度使留后王重荣,已然杀了监军院使公开投降了贼军,而转过头来逐步侵占和吞并,汾水上游依旧忠于朝廷旗号的州县。

    东南上党盆地的昭义军平而复叛;还需要重新征讨和平定;他实际上所能凭仗的不过剩下位于河东腹地的北都太原及其河东镇,以及雁门以北的故代北行营所属各州了。

    然而代北各州虽然民风彪悍而城傍藩落众多,但是同样山多地狭土地贫瘠而物产不丰;与朔方等沿边军镇一样,长期需要朝廷输供来维持。

    因此他只有太原各州所在的“晋中盆地”,来维持和供养河东镇所属的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等各路人马。

    因此,如果不能尽快平定泽潞各州,取得当地的财赋和库存为补充的话,别说是南下讨贼收复失地,就算是维持麾下这数万大军都要成为问题了。

    再想到正在凤翔镇的奉天城,苦苦维持和支撑西北局面的宰相郑畋,崔安潜一时之间竟然有些逆时背运的无尽怅然和暗自伤怀起来。

    只是他这种情绪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就很快的振作起来;正因为事实如此的艰难,才是他们这些名门显望之家,应时而起而力挽狂然的大有可为之处。

    最起码,就算日后朝廷是在难以振作再起,他在这里的作为也足以给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乌水房,留下足以凭据数代的人望和基业了。

    毕竟,虽然他一刻忠于朝廷报效家国的心思矢志不改,但是随着年事渐高而门下依附的族人子弟愈众,也要有所为身后的长久计和家族的未来盘算了。

    这时候,一份从长安辗转自关东送来的消息,再度让他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下来。因为那个窃据两京的贼首黄逆,不知道发了什么失心疯而同时在长安和洛阳开科举士。

    虽然因为彼辈出身鄙陋而愚盲,在相应的“科举”过程中因为缺少章法和经验,闹出过不少笑话和是非来;但是在不拘出身的号召下,最后居然在两地还有分别上千人参加了这场“贼试”。

    而其中甚至还不乏有读书人和下层官吏。这摆明是进一步要与朝廷争夺大统和人心了;而留在当地的崔氏支族亦是不免派出了相应人选参加,以为内应和暗子。

    其中有两位崔氏子弟,竟然也通过了初试和再试,进入到了只剩百余人的上殿复试;同时也将贼试的文卷给加急送到了崔安潜这里来。

    其中并没有什么经义大道,也没有判词和诗赋;而是些七拼八凑起来缺少关联和次序,具体实务和事例对策的问答。可以说与朝廷传统的科举试目相去甚远,更类似旁枝末节的胥吏之学了。

    但是越是如此,却让崔安潜越发不安起来;因为他可以想象到这些题目的趋向,对于那些一直苦于不入流的吏目和生员们的吸引力了。随后,他在就在回复去信当中的额外交代:

    “一定要想方设法破坏和扰乱此事,可鼓动人上书攻吁和辩驳之,以折辱读书人体面为由,先把水给搅混了再说……”

    然而,就像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般的道理。当崔安潜从天井关班师再度兵临潞州,接受监军院使吴全勖的投降,又准备再进泽州之际,从淮南境内又辗转送来另一个让他有些不免当场有些失态的消息。

    “太平四愿?真是该死,岭贼竟敢微言大义,岂不是要动乱本朝的文法,篡夺国家的义理人心么么……”

    这一刻,崔安潜也不免有些悲观失望起来了;前有窃据中原的伪朝以科举笼络吏目之选,后有荆湖、两岭的太平贼,假称大义而与朝廷争夺文法和大义所在。

    而天下忠于朝廷的力量,却被分割做难以呼应的三处地域各行其是,而对此几乎无能为。然而他也因此再次下定了决心:随即派使前往雁门以北许以一切的权宜和便利,以再现咸通年间的接力助剿之故事。

    我是分割线

    而在漫天风雪交夹之中,刚刚艰难跋涉的穿过了一片残破汴州境内,又渡过了济水和白沟的一支人马,也不得不在比邻滑州的原武军城中停驻下来而且作稍息。

    虽然他们人人都身披厚实的大氅和棉袍,连带坐骑都盖上了保暖的毡毯;但是这场断断续续的冬日进军,还是让这只专门挑选出来的队伍,陆陆续续出现了频繁的掉队和减员。

    因此当他们进入空荡荡的原武军城中时,许多人已然是被冻的浑身僵硬而连坐骑都没法自行下来了。用迅速升起的篝火和围炉,烤化敲落那些顶级而在鞍具和车毂上的冰雪,又将士卒们紧靠着坐骑的身体暖和过来之后,

    胡子眉毛上都是白绒绒的朱老三,才端起一碗加糖和姜末的茶汤慢慢的啜饮起来。

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中() 
“今日这一路过来,又走散。走丢了十七个,冻伤、冻倒了怕也有几十个呢。。可都是咱们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士卒啊。”同样满脸冰粒子的朱珍,努力缩着脖子大声抱怨道。

    “俺真是犯了失心疯,才会冒着这大雪天随你来打这啥老子的滑州(今河南滑县)。。满打满算出来三千人马,在路上就先折了一成多了。”

    “这还算好的了,俺们随补天王(仙芝)打宋州那会,一个晚上就能躺倒成百上千号人呢。。那叫不起来的真就起不来了。。”已经在炉火前喝完了一碗热汤,容颜苍黄而干瘦的老将张存敬叹道:

    “好歹咱们这回还是干粮罐头炭火冬衣准备周全才过来。走到哪儿都有热汤水和炉火烤着。。你没看路上那些城邑、市镇里的义军和百姓是个什么情形,再多抱怨就是不知福了。。”

    “毕竟那长安派来的严(实)监军已经到了河阳南城了;再不动起来的话,咱们的一番策划就要落的空了。如今也只能委屈一下兄弟们了。”

    看上去依旧是浓眉大眼憨厚朴实的朱老三,亦是宽释道:

    “那诸葛(爽)使君可是好不容易才弄到这个消息和内情的,人家在卫州那儿可是直当魏博军的兵马颇为艰难了。。咱们也就在这路上额外辛苦一点,到了地方上边会好些了。”

    这时候随着扑卷而来的呜呜风雪大作,吹动着厚实的布帐哗哗作响声中;一名全身都被染成素白色的军士,步履蹒跚的迈了进来,用一种僵硬颤颤的声音道。

    “俺。。回来了”

    “真是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先喝口热的缓过身子再说吧。。”

    朱老三连忙上前拍打对方身上的雪花,又解下镶皮毛的大氅披在对方身上道。

    “不辛苦,就是道路有些难走。。暨此差点儿就掉到雪窝子里去了,两匹坐骑也折了一匹,只能半道丢下了。不过总算是把路子给探出来了。。”

    这位河南濮阳本地出身,不过十七八岁年级的捉生小校贺瑰,却是有些感激接过去好好大半碗,才喘着气呵着烟继续道。“我这回可是一直摸到了那匡县城外,又沿着城下转了一圈都没人发觉;反而撞见了许多冻死送出来的弃尸。又往北边十多里外的蒲城镇去了一趟,虽然墙头插旗更多一些却也是同理。如今四野里已然没有任何的巡哨,就连几个隧台、卡子和戍寨也是空置。”

    “另外,周旁那几条大小河汊子都已然十分硬实的冻上了,用镐头敲下去也就一个白点儿,走马过车是不成问题的,其中好些路程,我便是用滑子(爬犁)给拖过来的。。”

    “这便好了。。传我令下,让头批造饭取食过的将士,就地寻找物料制作更多的滑子。待到第二批取食完毕之后,取出多于的帐毯衣被来,做好牲口和坐骑的保暖手段。该喂足的草饼、豆料都不要可惜了,怕就要有用大用场了”

    朱老三闻言挑动粗大眉头欣然道。

    “得令。。”

    “晓得了。”

    “这便就去。。”

    众人连忙相继应声道。

    而贺瑰自行也从筒子炉边上靠贴烘热的饼子中取下两块来,又从陶制罐头里挖出一大块凝固着白花花油脂的菜炖腌肉来,用两片饼子夹起来就着加了杂面糊、茶梗、肉干、盐菜和醋纸,而滋味十足的热汤水大口吞吃了起来。

    数个时辰之后,这支人马就继续顶风冒雪的重新踏上了行路;而在迷迷蒙蒙的视野当中,他们只能靠前方被大雪覆盖的道路上,所隔三差五立下的杆子来引导和辨识方位了。

    只是天越来越黑了,风也越刮越大,几乎把斜举的战旗都要刮破了,而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天上的云层也越压越低,仿佛是破了个窟窿而将所有的雪花给倾倒下来一般。

    那些行军的将士们哪怕裹着冬衣又用各种织物卷缠在身上,还是感觉像是在冰窖里一般,冷得浑身筛糠一般地打颤。身上的铠甲和兵器也像是灌了铅一般的变得越来越重。

    有些身体稍微弱一点的将士简直快要受不了了,好些人只觉的腿都要冻僵了,仿若是抬一下都非常困难。他们真想停下来不走了,但是一想也许只要一停下脚就有可能被冻死,与其在这半道上被冻死,还不如咬咬牙坚持到滑州地界。

    说不定还能立点功受点赏,然后有个避风保暖的场所好好休息,吃上热气腾腾的汤食。就在这种勉强坚持下去的精神期许当中,他们亦步亦趋走了不知道多久,又累倒下来和摔滚受伤了数十人之后,终于再度接到停了下来的号令。

    而满是冻结冰凌的青灰色匡城城墙,赫然就矗立在了因为风雪稍微停歇下来,而变得清明的大多数人视野当中。而满是厚厚积雪的城头上,这时候依旧是一片的死寂,只有城堞垛口之间隐约点点的笼火,还在昭示着可能守军的存在。

    随后几具滑子被推过冻结起来的窄窄城壕,又抵靠着满是霜雪的墙根,连接组成了数根长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