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这个时候将领的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只是能够照顾到更多的受伤将士。
第113章:玄龄;你意如何?()
秦超的提议很让牛进达上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牛进达很清楚这个道理。
再跟秦超谈论了一些细节以及后续的计划方案之后,牛进达再也不管自家庄子打井的事情,牛见虎成牛家庄子的最高掌舵人,一边是率领着西灞村打井队,一边则是牛家庄子的佃户。
牛进达有信心说服皇帝同意这一计划,而他也想让自己的庄子成为第一个受益的。
于是乎,西灞村打井队的工人们倒是可以忙中偷闲,站在一旁指挥着那些牛家庄子的伤兵进行打井作业,不时的提出一些意见以及心得。
反正工钱他们照拿,牛家庄子的伤兵干了活也没钱拿,有这种偷懒的功夫,谁又会不乐意呢?
再说秦超也已经讲的很明白,伤兵并不影响西灞村打井队的日后工作,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三十一个打井组的人员是已经固定下来了。
安排好了事情,秦超则是飞速的逃回了西灞村,他可不想蹲在这里等着被程咬金堵门,对于秦超来说,还是西灞村比较安全一些。
再一个,秦超也并非无事可做。
眼下西灞村灌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口井负责八十亩地,只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将整片地灌溉一遍,若是种地之前打上田埂,灌溉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而压水又不费力,家中的男人们外出打井,孩童与妇人们则奔走于田间,即便是老人,也均是坐在井边看着孩子们压水灌溉。
解决了村民们最担心的的问题,那么剩下的自然是秦超认为最紧要的问题。
建房子。
目前的房子虽然能住,但秦超却对此颇为不满,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甚至没有水泥地面,一点也不豪华,秦超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贫苦百姓的阶级,所以也理所应当的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享受的事情来。
烧制水泥,红砖,如果有条件的话,秦超甚至还想试着烧制一些地板出来,反正现在他有的是钱,加上打井队又是个吸金大户自己建一座房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
东宫!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如愿以偿的成大唐的太子,并于两个月后顺利登基为帝。
太上皇李渊虽心中有着万般的不甘,可前隋的经验教训摆在眼前,也由不得李渊不退位。
历史上隋文帝杨坚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二皇子杨广夺得太子之位以后,隋文帝却并没有看清楚未来朝局大势,或者说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未来。
于是在不久的将来,便暴毙而亡,杨广顺利登基。
李渊正是避免让自己重走隋文帝的老路,所以在宣武门之变之后,才不得不将皇位传给李世民,以此来寻求自保。
而李世民虽然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但是在孝心方面还是比杨广强很多的。
李渊依旧居住于太极宫中,即便已经成为皇帝,李世民也没有提出入主太极宫的想法。
儿不让李渊太过无聊,更是将成群的送入太极宫,供李渊享乐。
然而结果就是,这才刚刚没多久,那些被送入太极宫的便有四个已有身孕。
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些都是小事,李渊给他造再多的弟弟妹妹,无非也就是给李世民添些堵而已,无关大局紧要。
而此时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问题,却比太上皇给他制造的问题更加严峻。
一个是突厥南下所带来的影响,第二个是突厥南下以后,对唐王朝统治所带来的影响。
两者虽然看似是同一个问题,但却实则不同,一个为军事影响,一个则是民间影响,但两者都对唐王朝的统治有着巨大的影响。
如今,李世民终于是听到了自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虽并不足以龙颜大喜,但也聊胜于无。
“好!赏!重重的赏!参与此战的将士,除战功以外,另赏田地十亩!”李世民欢快的决定着。
突厥人来势汹汹,李世民率领少量将领策马渭水南岸,遥指颉利、突利二位可汗不守盟义,后长安临时组织的军队抵达,终于是吓唬住了突厥人,双方于渭水斩白马为盟,在赔了一大批物资之后,这场差点危及到唐王朝根基的战争终于是结束了。
但李世民并不甘心,于是便下令位于北方的军队迅速集结,袭扰突厥分散兵力。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突厥人从唐朝这里得到的赔偿,差不多又全部被唐军追了回来,这次突厥人等于是白跑一趟。
虽然只是打了突厥人的后勤,但李世民也还是很开心,然而此时此刻,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经开始酝酿着北征突厥的大计,但是在此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玄龄,民间可有异动?”兴奋过后,李世民不由得开始担忧起了民间,这才是唐王朝统治的根基。
从登基开始,李世民就很在意民间对他的看法,也曾下了数道旨意来弥补自己在玄武门之变时损失的形象,然并卵,一场突厥南下李世民的挽救行动瞬间灰飞烟灭,甚至更加危及。
“在长安,民间百姓多为饭后闲谈,偶有埋怨,但却无关紧要。渭水以北,怨恨颇深,一时恐难挽救。”中书令房玄龄叹了口气,如实的汇报道。
中书令的职责便是帮助皇帝处理宫廷政务,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大,位列宰相之首。
地方官员的奏折,除非是拥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权力的官员,否则奏折都是先送到中书省,再由中书令上奏给皇帝。
所以,关于民间的情况,整个朝堂没有比房玄龄更清楚的。
听着回复,李世民紧紧的皱着眉头,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可如今还是难免有些失望。
而这件事要怪也就只能怪太上皇李渊始终不肯立他为太子,也不肯赐死他,倘若李渊能够心狠一些直接二选一,后面也就没那么多事了。
“以玄龄之意,朕当如何?”一时间,李世民也有些懵圈,不知该如何处置,只能询问其他人的意见。
第114章:文武峥嵘()
李渊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的。
如果李渊的两个儿子能够和睦相处,不争储而大打出手的话,那么李渊无疑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人生赢家。
李渊在隋末诸多反王之中起兵最晚,兵力也属于末流,但李渊却偏偏成功了,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渊的诸多儿女当中,长子李建成善文,在处理政务上颇有一手,深的诸多大臣的信赖。
次子李世民善武,从李渊起兵开始便南征北战,立下烁烁战功,最终到了连李渊都不知该如何封赏的地步。但是在处理政务上,李世民显然不如李建成,这是李世民最大的弊端。
四子李元吉,相比前两位而言,李元吉处理政务的能力不如李建成,论战功又不及李世民,加上年纪小,所以在建立唐朝的时候,李元吉并没有出上什么力,但是在唐王朝建立之后,与那些隋末反王征战中,李元吉却也跟随两位兄长南征北战,立下不小的战功。
但李元吉此人却是被惯坏的,反正秦超总感觉李元吉是被李建成给毁掉的。
不少史书都曾记载,李元吉性格凶狂,犯事之后总有太子李建成帮忙擦,每次犯事大哥都会帮忙处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李元吉的这种性格以及习惯。
表面上看这是李建成对李元吉的溺爱,但实际上却不以为然。
有野史曾记载,李元吉文不如李建成,武能压过李世民。
从这句记载中倒也不难看出,李元吉其实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子,但性格是他最大的缺点。
秦超总觉得李建成是故意惯坏李元吉的,这样一个有可能争夺皇位的潜力股便间接的被他废掉,而他的对手也只剩下李世民一个。
但李世民逆转登基,这是历史趋势,秦超来的有些晚,也赶不上这个时机,也不想去掺和皇家的事情。
而在登基之前,李世民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当太子,当皇帝,也只有自己才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格。
但是当了两个多月的皇帝之后,李世民却彻底的否定了之前自己的判断,李世民在处理政务上的短板,也彻底的显现了出来。
但是让大臣比较欣慰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一个多月,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也开始比较乐于接受群臣的纳谏。
“以臣之见,陛下应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以安天下之心。”魏徵站了出来,毫不客气的说道。
“哼,魏左丞居心何在?陛下何错之有?难道就因突厥南下,陛下就应该下罪己诏?简直滑天下之大稽。”长孙无忌气呼呼的直言反驳。
无数老的天策府将领谋士都曾建议李世民杀掉魏徵,这家伙简直太坏了,曾数次纳谏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也幸亏李建成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否则后果还真的很可怕。
但李世民却没有接受天策府老将的纳谏,原因是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之后曾召见魏徵,询问他为何要挑拨离间他们兄弟?
结果魏徵只回了一句话,若是太子接受他的建议,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闻言深感认同,当即免了魏徵的罪,并且任命其为詹士主薄,后于渭水之盟之后,任命其为正四品上尚书左丞。
李世民很欣赏魏徵,他觉得魏徵是个人才,想要把魏徵拉到自己的阵营,以前是不大容易,但现在就没有问题,而李世民又不是傻子,什么建议是好的,什么建议是坏的,他又不是听不出来。
而对于人才,李世民的胸襟还是很宽阔的。
只不过,再宽阔的胸襟,也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脾气。魏徵虽是就事论事,但这个建议的背后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