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短短的十年之间,朝政就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看来我们的吏治还进行得不彻底,没有长期坚持下来,孤还是低估了人心的贪婪和自私!随着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官场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什么?油水足啊,以前老百姓手里没钱,那些贪官们都要从他们拔下一层皮来,现在百姓们富足了,贪官们哪能忍得住?”r
赵子良的让大唐的文武官员们一个个都心惊胆战,这是要干什么?难道又要反腐?新一轮的官场风暴又要来临了吗?r
赵子良紧绷着脸,这让他坐在王座上更显威严,大臣们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似乎从王座上那位身上传来无比气势压力。r
“诸卿啊,一个国家其实跟一个人是一样的,不管它有没有外敌,都必须要时刻不忘调理自身,有病治病、无病保养、强身健体、练就强健的体魄才有足够的力气和精神去干活,才能思维活跃!现在我们大唐周边并没有势力雄厚的敌人,当此之时,正是我们大唐治病、调理自身的最佳时机,倘若日后强敌出现了,我们才发现自身病得不轻,想要跟强敌打仗时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老祖宗一直告诫我们,要防范于未然,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啊!你们都是朝廷重臣,都是国之栋梁,不是市井之徒,你们的思维和想法不能总是市井之徒的想法,你们应该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要总想着自身、家族,要站在朝廷国家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孤在这里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诸卿家,自古来以来,但凡私心太重、家族观念太重的人是绝对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的,因为他们本身的想法和思想境界限制了他们日后的成就,始终胸怀天下和万民的人在成就功业的路上才能永无止境!”r
“历史可能会埋没一些真相,但是只要你做过对天下百姓有益和推动历史进程的事情,历史绝对会铭记,就算史书没有记载,民间也会传颂!商鞅因变法使得秦国强盛位列诸国之冠,始皇帝因结束七国数百年纷争一统天下而成为一代帝王,张良、萧何、曹参等人因辅佐刘邦开创四百年大汉基业而名留史册,卫青霍去病因扬威漠北而成就一代名将,汉武帝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征匈奴而成就千古一帝,张汤因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名载史册,不说太远的,只说本朝,有多少能臣良将的生平事迹被天下百姓传颂?这些人也许不能脱离私心和家族的藩篱桎梏,但是他们每一个人绝对是把天下放在首位的,否则绝不可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官位并不代表成就,就算你官位再高,却尸位素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干过,死后一样只能剩下一抔黄土,什么都不会留下,这不悲哀吗?相比其他人而言,诸位成就功业的机会可是要大多了,但是如果你们白白放弃了,不觉可惜?”r
即便是大臣中最油滑世故的老臣听了赵子良这番训诫都不由动容,很多人心里直感叹,这上半生简直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r
朝堂上安静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大臣站出来,众臣一看,却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关播。关播是汉寿亭侯关羽之后,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都官员外郎、兵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务。r
只听关播对赵子良拱手鞠躬道:“大王,臣以为既然出了问题,就要积极查找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现在朝廷各衙门和地方各级官府官吏人员臃肿、人浮于事,既占用了官吏的编制,又干不出事来,不如进行一次裁撤,只留下有政绩、有才能、肯干事、能干事的人,这是其一;其二,在各级行政级别当中新成立一个衙门,专门审计各级官府衙门的财政预算、支出、赋税收入、以及其他各项开支;其三,由朝廷下令,严禁朝廷各衙门和各级地方官府动用公款吃喝请客,严禁用公款为私人享受付账,查出一个办一个,绝不姑息,在这种涉及到官品和人品的大事上,必须时刻较真,负责督查的衙门和官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就追究督办官员的责任!”r
众臣极为吃惊的看着关播,心下都很纳闷,这关播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向温和敦厚,是儒家子出身,怎么今日突然变了性子?他也是卢杞推荐当任宰相的,现在朝中就两个宰相,一个是卢杞,另一个就是关播,卢杞这个人一向妒贤嫉能,自从当了宰相之后更加变本加厉,时常打压反对他意见的人,但一直在摄政王府主持事务的高尚等人都比较信任他,因此他才能在宰相的位置上坐稳,而关播做了宰相之后一向也对卢杞言听计从,可现在关播完全变了样子?210181
第1278章 线索()
关播的建议让朝堂上的场面有些诡异,文武大臣们脸色各不相同,有的人面带忧郁、有的人阴沉着脸、有的人对关播怒目而视、有的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还有的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还有的人表情惊愕、惊惧,每个人在这里都是表情帝!
赵子良冷眼查看着每一个大臣脸上的神色表情,心中无喜无悲,到了他这个位置上,长时间日积月累,在朝堂之上早已经不会被任何军政事务左右情绪,即便是有,那也是装出来的。
赵子良目光停留在卢杞脸上,问道:“卢相爷,刚才关相爷的提议,你认为如何?”
卢杞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他做宰相其实能力还差得远,当初赵子良之所以让他做宰相,主要是这家伙听话,不似有些大臣忠正耿直,不懂变通。以前朝中其实还有不少有才能的大臣,但都因为年龄到站而退居二线,例如颜真卿、李揆等人。接替这些人的大臣之中也有好些个有能力的人,但都没有做宰相,这是赵子良故意押下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赵子良需要听话的人。
现在朝中官场中开始出现的弊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与卢杞有关,自从卢杞当任宰相之后就有些得意忘形了,暗中收受贿赂、利用职权谋取暴利,变相的增加行政官吏,以获取更多的行政经费,但他也只能做最这些,不敢再做得更大,因为这些罪名就算被查实了也罪不至死,更不会连累家人,但如果培植党羽、铲除异己、谋朝篡位,这些都是杀头的罪名,而且有些还要诛灭九族,他就没这个胆了,因为他很清楚赵子良是绝对不会容忍这些的。
卢杞见赵子良点了他的名,他心中一阵乱跳,不敢随便作答,因为他还不清楚赵子良的意思,赵子良的心里到底是赞同关播的提议还是不赞同呢?不过他很快想起了先前赵子良的说的一番话,立马明白赵子良是对现在的官场风气不满了,否则也不会揪住财政开支过大、官府机构人员臃肿、拿俸禄的多、真正做事的人这些事情不放了,这些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赵子良显然对这种情况很是不满,这说明这种程度已经很严重。
另外,如果他表示反对,那么岂不是说明官场那些不良风气和现象与他有关,或者说是他这个宰相在做保护伞?
想到这里,卢杞站出来拱手道:“大王,臣赞同关相的提议,不过微臣认为这次不能再想以前一样快到斩乱麻,而是要缓缓图之!”
“哦?为何这么说?”赵子良问完拿起桌上茶杯喝起来。
卢杞说道:“大王当年进行改革是大乱之后,大乱平息之后要大治,反对大王的人虽然有,但已经不多,加上大王以平定战乱、光复河山的无与伦比的威望强行推行官制改革,没人敢于阻拦!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官制体系是大王亲手建立起来的,倘若急功近利,必然是自毁根基,会给反对大王执政的敌人可趁之机!任何王朝的任何执政阶段都会出现这些官场不正之风,但臣认为这股不正之风在我大唐王朝波及面还不广,绝大部分官员还是忠正廉明的,是忠于大王和拥戴大王的,现在大王若逐步查漏补缺,不需几年便可以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不过若是下的药太猛,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动荡,还有可能会波及其他人,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官场风气回归正轨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赵子良摸着短须思考着卢杞的话,很快做做出决定,说道:“既然如此,两位相爷就把各自的想法写成条陈给孤过目,其他卿家若是有想法,也可以写成条陈,若被孤采纳,必然可以记上一功!”
众臣齐声答应:“臣等遵旨!”
赵子良又翻看了一下朝议纪要,抬头说道:“还有一事,原河西道卫戍军大将军王驾鹤和监军贾荣联手囚禁副将,起兵发动叛乱,攻击孤的御驾,此案到现在还在侦破当中,王驾鹤在抵达长安被关进刑部大牢之后的当天就撞墙自尽,听说贾荣也疯了,他们要想自尽,在来长安的路上有的是机会,为何一到长安就出了这种怪事?负责查案的官员告诉孤,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王贾二人背后还有幕后主谋,而且这幕后主谋的势力极其庞大,否则他们不可能在屠灭王贾二家满门之后销声匿迹,王贾二人的家人也不知所踪,凶手把人两家几十口人弄哪儿去了?如果不是有庞大的保护伞保驾护航,他们怎么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这件案子性质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必须要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绝不姑息!诸卿当中若有人知道谋逆之事线索的,希望你们积极主动站出来为办案官员提供线索,倘若知情不报,日后一旦查实,一律以反贼同罪!”
赵子良的话让朝臣们都心中一惊,很多人的脑子里都开始想,难道大王已经怀疑某些人了?这是打草惊蛇还是在给他们留一线生机?这次的朝议不同寻常,似乎朝廷上下要挂起一阵腥风血雨了。
赵子良说完,看向御史中丞,“梅田黍,你们御史台负责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