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关中秋收即将到来。这场争夺粮食的大战,其实更大程度是在争取民心。老百姓愿意接受谁的庇佑,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谁的战争储备。

    内外矛盾交织,各种风险并存,李丛嘉决定,召开一次军、政、民各方代表参加的会议,确定一下秋冬和明年作战的主要想法。

    李丛嘉仔细回忆前世的历史知识。他能记起来的南唐记忆越来越淡,对于现在形势没有一点用处。相反,近现代农民起义失败教训、革命成功范例却不断在脑海中涌现。

    这些知识,在他反复沉淀、反复揣摩后,终于确定几点:

    自己要将兴唐社做为一个组织,用它为骨,架构起自己复兴大唐的基础。

    情报部门以存亡会、兴唐会和大唐隐院判势力为主进行整合,由周娥皇负责。

    以武林中人为主,成立护卫和暗杀组织,对抗辽、后周、仙门、魔宗、太平道等各方势力,相当于后世的安全保卫部门。

    以周仑、周宗、贾崇、林仁肇、呼延朔、柳一凡、庞龙、李守瞳等人为主体,构建军队架构,真正将最强悍的力量完全整合,成为自己手中的长枪,为征战四方做准备。

    以赵普、柴让、柴克宏、杨薇之、查元天、南怀蕙等为谋臣,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官体系,从民、政、工等多方面为自己兴唐做好准备。

    同样,以兴唐学院为蓝本,以朗、岳、荆州三地的兴唐分院为基础,建立大唐教育体系。同时,以此为依托,成立工器、兵器、农具研究和制造中心,重工强农,科技引领,富民强国。

    最后,就是对战局的判断:

    从各方传来的情报,李丛嘉面临的四大难题已经渐渐显现,到了不得不面对的地步:

    一是没有稳固的后方。虽然荆襄之地还算稳定,但它处在四股势力交界之地,随时都会有人惦记,算不上稳固。因此,蜀中这个天府之国,就必须握在手中——向北可入关中,向东可援荆襄,甚至顺流直下到达金陵。

    二是力量分散,没有强大的民众支持。兴唐是一种理念,但真正要落到实处还需各种条件。对于百姓来说,没有战争的平静日子才能创造财富。这一点,后周有洛阳,南唐有金陵、洪都,辽国更是有北方之地、幽云十六州。吐蕃人除了高原之外还阻断着西域古道,抢夺着财富。至于南汉,不提也罢,它已经在自己二哥李弘宣的攻击之下摇摇欲坠!

    因此,夺取蜀中,就成为必行之步骤!

    三是南唐内乱状态已经显现。作为皇帝继承人的李景遂,在金陵势力最大,但大皇子李弘冀已经成功掌握边军,六大主力禁军手握其三,不断威逼金陵,事实上已经在长江以北自称为皇太子!而李丛嘉另一个兄长李弘宣,也是天纵之材。以弱兵西进灭楚,南下平定南汉,现在雄踞三十六州之地,势力还在扩大。

    至于李丛嘉,就更不用提了,自从离开金陵,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战胜各路强敌,在西北搅得天翻地覆,与辽军铁骑数番交手而未落败迹,成为天下美谈,引得许多少年英豪投奔!

    南唐内乱,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李丛嘉这种在朝堂内根基极浅的人——如果有人进谏,要求李丛嘉回朝听封,他将极为被动。

    他年龄小,加上没有在朝中当过官,除了贾崇、周宗等少数文臣武将支持,其他人根本就不熟悉他,很多都是道听途说。至于南唐地方官员,更是与他接触极少。万一奸人用计,他将背负恶名!

    李丛嘉想避开这场内乱,就要有稳固的地盘,有地方官员支持,在朝中有相当势力才行!

    从这个角度看,李丛嘉挺进蜀中也是一招妙棋!

    四是后周内乱结束,辽人增兵关中,都将对李丛嘉产生最直接最严重影响。做为取了长安城的势力,他不再是以前那样默默无闻的小势力,一定会引起别人的警惕、窥视、进攻,甚至合击!

    在这种情况下想以关中的财力、军力和战力应对险恶战局几乎不可能!如果有了蜀中地区支援,他才有机会平定关中,东出潼关!

    一切的矛头都直指蜀中!

    (本章完)

第557章 符彦卿深夜忧思() 
李丛嘉在武关召开军政会议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和辽军营寨的时间几乎是同时,但作出的反应却截然相反。

    辽军立即派出三万人攻打蓝关,试图趁李丛嘉不在,重夺蓝关、破青泥关,堵住李丛嘉进入关中的东南通道。而长安城,则缓慢地传播着这个消息,甚至连一个参加会议的人都没有商量出来。

    这就是“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李丛嘉听到蓝关吃紧,辽人不分昼夜攻打时,他的脸色不由得变得奇怪起来!

    刚刚赶到的柴让一脸淡然,直到看到李丛嘉奇怪的脸色,他才发觉不对劲!

    虽然蓝关重要,但毕竟有三千兴唐军把守,没有内应的情况下想攻破此城,绝非易事!更何况辽人派出的是附丛军(也就是潼关、河中府叛变的李守乡部),本身战斗力和战斗欲望就极弱!

    但是,李丛嘉的郑重,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几种可能:蓝关城有弱点、蓝关城太重要不可丢失、辽军的附丛军中有名将、李丛嘉要亲自到蓝关城……

    最终,他也没有从这几个选项中找到真正困扰李丛嘉的难题来!

    “六殿下,你想到了什么?”柴让毕竟年轻,没有他老子那样的城府,直接问了出来!

    “攻打蓝关的是附丛军,那些辽军在干什么?”

    是啊!在消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谁知道对方的意图谁就有了决胜千里的时机!如果猜不出对方的想法,被动应对的话,十有八九输死无疑!

    柴让犹豫半天:“攻打长安城?长安太重要了,辽人不克此城,蓝武通道又被咱们占了,他们的粮食问题……”

    李丛嘉没有说话,好半天才道:“看来咱们小瞧辽军中的主帅了!他终于意识到了一个根本问题!”

    柴让笑笑:“他认识到有些晚了!如果他一早就认识到关中不止长安一个重要地方,他早就会攻打延州,威逼定难军了!现在都秋天了,他才想起来攻打,是不是来不及了……”

    说到这儿,他猛然跳了起来:“不对,会不会是辽军在府州一带发动了进攻?他们要互相配合?”

    李丛嘉点了下头又摇头:“不好判断啊!现在北方的消息很难送到咱们这儿,光从战略意图判断,有时候是不准的!比如那个辽帝耶律述律万一抽疯了,或者他手下某个重臣突发奇想呢?战争有时候不是以利益多少来计算的!”

    说到这儿,李丛嘉摆手示意外面的传令兵进来,从他手上接过一封信:“这是长安方向的消息,估计呼延将军撑不住了!这么大的城市,各种衙门齐全,没有点身份的人坐镇还真不行!我一直没想好,由谁来坐镇长安城呢?”

    “殿下,你最适合!只有你才代表着兴唐军的真正核心。你在此地,遥控四方,河东、蜀中、陇西、荆襄这些地方的中心地带其实正是长安啊!”

    “不,大家都能想到的,却不是我想要的!长安重要,但已经是末落古都。以此为基业,一切都会按照保卫长安做准备,视野必然要被局限。我们的眼光要看到西域、辽北、东海、南洋、吐蕃。以此为蓝图,我们看到的中心,其实呼之欲出!”

    “六殿下,你是说东京汴梁?不说那里是后周京城,就算以后我们攻占此地,也不建议做为都城!此地平坦无险,盛世之时舟商来往方便,但有事之时,却连缓冲的机会都没有!我以为,不以长安为都,也可以定金陵为都!”

    “不讨论了!我的意思不是选都城的问题,而是看待整个战局。东南吴国苟延残喘,僵而不死,是心腹之患。一旦南唐生事,此为大害。周国内乱将息,如果柴荣明智,三五年内必可富民强兵,河洛之地人杰地灵,久必成气候。相反关中之地,虽然地势居高临下,却难有强兵之源。加上陇西、朔方、定难军等节度使牵制,短时间内很难出关!”

    “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了,咱们占领蜀中,先定南方,然后再……”

    “不,不是这个意思!南方基本被二哥平定了,咱们去他盘子里抢肉,让人笑话!再说外患未平,兄弟岂能内斗?我的意思是说,想在贫瘠的关中、狭窄的蜀地有所作为,荆襄就是伸出的拳头,绝不可退缩一点,不容有失。”

    柴让的脸色一下子胀红起来:他想到了荆襄之地的重要性,却没有想到竟然如此重要,比他想像中重要几倍。

    “此外,想借助这两地征伐天下,恐怕要从农业、工业和军事上认真研究,择时而动,否则天下必然三分,甚至四分,黎民百姓更苦矣!这非我所愿啊!”

    二人正在闲谈着,又一封急信送到,上面清楚地可以看到暗记:这是李丛嘉在长安城留下的人员。

    拆开后,李丛嘉将上面的数字重新排列组合,好半天才看明白:这只是一首诗。

    诗的内容很简单:镐京未变君心乱,人心惑惑思安全。征尘北去狼烟起,愿君早定天下先。

    柴让看不明白,但李丛嘉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李守贞不安份,但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因为长安城中各方势力都想安安稳稳,平安度日。辽军北上,传递情报的水丘竽涛希望自己早做打算。

    从传递情报的隐晦程度看,水丘竽涛已经处于不太安全状态。也就是说,整个长安城中知道她身份的人,有可能有人不可靠了!

    长安城的安全李丛嘉很重视,水丘竽涛的安全他更重视!

    怎么办?自己回长安城?不行,武关会议很重要,没召开之前自己就回去,对于即将到来的天下纷争形势就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就不能将兴唐社上升到核心团体地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就会虚无缥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