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的重视程度却一点也不逊于京都。

    比如此时的洛阳就驻扎着十几万军队,除七万精锐禁军外,还有八万地方团练军、城卫军和官差衙役等等。

    洛阳城大,绝不逊于此时的长安城,甚至更兼有地利之险、人多之众、援军之广,非一时半刻可下。

    柴荣御驾亲征的消息传来,不仅符彦卿吓了一跳,连刚刚从晋州返回的杨延璋都感觉十分不解:虽然辽军势大,但也不至于让柴荣挪动圣体亲自来战吧?

    莫非是怕李重进借抗辽之机东山再起?想到押在牢中的李重进,符彦卿心头就颤抖起来:自己要不要替柴荣下个决心,将李重进暗中处理了?

    他不是没想过这点,但实在是下不去手!李重进在军武多年,与符彦卿交情还算不错!自己不在关键时刻帮助他就已经有些良心不安,再暗害于他,实在是猪狗不如!

    可是万一因此受到猜忌……他不敢赌下去,毕竟符家一门七兄弟都在朝堂为官,哪儿敢用自己家族的前途冒险啊!

    怎么办呢?没有在战场上打过怵的符老将军,居然在朝堂的尔虞我诈中迷失了方向!

    (本章完)

第563章 见柴荣爆炸声起() 
杨延璋是后周名将,一向在河东地区抗击契丹、党项,后来又对抗北汉国,战斗无数,几乎未尝败迹。这一年时间里,他先后被“散兵”兴唐军击败,又被辽军冲击得溃不成军,一万三千多精锐剩下不足半数,奇耻大辱啊!

    这一次,他在洛阳城招兵买马,广纳良将,准备攻陷晋州城,一报前耻。可是,在他即将到达晋州城下展开攻城之时,要求他退兵的军令传来,让他气愤不已却不敢不服从命令!

    做为一个职业军人,他深知军令如山的道理!最主要的,那个传令兵告诉他,辽军十五万人已经在耶律述律的带领下全军南下,正在太原府一带休整!

    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他当时就忘记了晋州之耻,直接把消息射到了晋州城中,然后果断撤向了洛阳城!

    他没有犹豫,更没有想过把这个消息瞒下去。他主动告诉晋州城内的苗天煜这个消息,其实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做为与契丹人激战十几年的老将军,他骨子里还是有民族气节的!

    当年石敬塘自称儿皇帝投靠契丹人时,他几乎拔刀相向,反出军中,要不是上下军将拼命保他,恐怕他早就被人以谋逆之名斩杀!

    因此,听说契丹皇帝耶律述律御驾亲征,北汉刘崇自称为“侄皇帝”时,他火冒三丈,几乎未加多想,立即通报给了晋州城。

    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符彦卿的认可:

    从感情说,符彦卿对李煜领导的兴唐军感觉还不错。这支军队军纪严明,深入百姓,在河东地区几乎是子弟兵的代名词。如果双方不是敌对关系,他一定会亲自拜访一下李煜,向这位年轻的南唐六殿下学习一下!

    从战略上讲,辽军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晋州一带,阴地关的刘滔、晋州的李守瞳、后周的杨延璋曾经联手灭了辽人七八千铁骑,这个仇辽人一定会报的!因此,和兴唐军李守瞳部搞好关系,将极大减轻洛阳后周军队应对辽人的压力。

    从谋略上讲,鼓动辽人与兴唐军血战一场,让二虎相争,也有利于后周一方坐山观虎斗!

    因此,符彦卿对于杨延璋的作法不但不反感,甚至大加赞扬,认为他有大局视野,能够审时度势,有大将之材。

    当着众人的面,被符彦卿狂夸一阵,杨延璋感觉十分自得:二人岁数差不多,都算是后周元老级的将军,除了白重赞、李继勋等少数人,和他们能在军略上比肩的武将确实少之又少!

    因此,杨延璋一面谦虚一面暗自得意,他拱手道:“大帅过奖,当下军务繁忙,如果有我老杨能做到的,就请大帅指派!”

    符彦卿脸色一喜:“还真有一件事情需要杨老将军多劳!”

    看杨延璋没有出言反对,也没有推脱之意,他立即笑道:“如果辽军近期要攻打洛阳,潞州(现在长治)是其必经之路。陛下近期就要启程,大军行动,粮草、人员等必然要临时征调,至少要有一两个月的缓冲期。辽人马快,如没有人阻挡这条官路,恐怕会……”

    杨延璋心里暗苦,却又不好推脱,他拱拱手:“大帅,上党地区一向山高路险,守住此地并不难,但辽人扑天盖地,万一绕路而过,我难以起到阻挡作用……”

    “一个月,只要杨将军坚守一个月,无论用什么办法,不让辽人过了此地,我定向陛下上奏,当为杨将军定首功!杨将军所需将官、士兵、粮草等可随意挑选!”

    杨延璋心里盘算着,脸色渐渐凝重。他从晋州返回的路上,其实已经在思考如何抵抗辽人的入侵了!在他看来,以洛阳之险,辽军铁骑根本就不可能攻陷。马上入冬,辽人久持必失,恐怕春草一绿就会北撤!

    因此他并没有太担心。可现在柴荣御驾亲征,反倒把事情弄麻烦了!

    双方王对王、皇对皇,不决出一个胜负谁也不会罢手!因此,在开战前占据有利态势就成了他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正如符彦卿判断的那样,潞州一带,地势高险,自古为战略要地,境内主要有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两块盆地,两盆地依丹朱岭、羊头山和发鸠山等山脉为界。如果守不住这处险隘,恐怕泽州也不保。

    失去了泽州之地,整个洛阳北面将无险可守,辽人长驱直下,战斗在中原腹地展开,百姓将流离失所、家园难保。

    相反,如果在潞州一带阻挡住辽军,将战斗结束在上党的群山之中,不仅洛阳一带保住了元气,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形成对辽军铁骑的地利优势。

    思考着问题,他久久无语。

    他站在帐下不说话,可急煞了旁边一年轻将领。只见此人头戴鱼尾卷云紫金冠,身穿石榴红锦绣罗袍,腰系荔枝七宝白银绦,足蹬枣绿弯钩画线靴,腰佩紫玉竹节亮银剑。

    由于是在帐内,并未披挂战甲,但那浓眉虎目之中仍然透着难以抑制的杀气和凛然,一看就是久经战阵、沉稳异常的将领。

    但是,他稀疏的胡须、稚嫩的眉眼和满头的秀发、银白的俊脸出卖了他的年轻。

    此人上前一步,微微抱拳:“杨老将军莫非怕了?辽军十五万扑天盖地,可不容易抵挡呢!”

    话中带着一丝嘲讽,更有几多轻蔑。这份轻视倒不全针对杨延璋,更多的则是对那十五万辽人的无视和蔑视!

    杨延璋狠狠瞪了他一眼,结束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尚未接战,哪儿来的退敌之策?自己分明是有些犹豫和迟疑,难怪被年轻人笑话!

    但是,他心里所想面上却不会表现出来,他怒瞪年轻将领,大声喝斥:“曹彬,你黄口幼子,乳臭未干,何德何能,敢笑话老夫?怕是你一见无边无际辽骑,吓得腿肚子都要发软吧!”

    曹彬一声冷哼,又上前一步,已经超过了杨延璋半个身位,他向符彦卿深躬一礼:“符元帅,末将曹彬请令北击辽军,但有一口气在,不让胡马渡虒亭!”

    (本章完)

第564章 符彦卿有口难辩() 
洛阳城内的厉马秣兵并没有影响东京汴梁城内的平静。

    对于刚刚经历过战火的汴梁百姓来说,一场离自己几百里远的战斗几乎算得上不相干!

    什么家国情怀,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国破家亡,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如饱食一顿,睡上个好觉!最好再无官吏威逼,无徭役赋税,无妻离子散就最好不过了!

    但是,在平静下面,一股股暗流在涌动:征召山林亡命之徒、江湖恶盗的“募勇令”张贴在了各处城门口;十户一兵的军役令发到了各里长的手中;每户加一成粮税的告示满街都是……

    百姓平静生活终于被打破了!他们再傻笨,再想把脑袋插入到泥土中装鸵鸟也不想了,如同风雨般的哀怨愁苦弥漫在东京城上空,渐渐向南、向东各个府镇、郡县延伸。

    一场覆盖全周国境内的暴风雨就要来了:如果抵挡不住辽军入侵,整个北方将重陷战火和纷乱,再不复从前的平静日子!

    站在宋州城外,一个青衫秀才正诵读着贴在墙头的“募勇令”:

    “江山多难,风云四起,北有强虏,南有宿敌,关中战乱,山东未平,乱世英豪,当属此时!莽莽绿林,龙潜于微末,凤栖于湘林,勇者或屠杀无辜而逞勇,士者或扼腕空谈而称士,但有一线报国之机,谁愿甘心卧于红尘?今大周皇帝陛下亲诏:但有一技之才报效国家,但有一腔热血愿洒北疆,但有一躯之勇奋起相击,均可名垂青史,永昭日月……”

    一个扛着柴捆的大汉头发垂在脸上,挡着半只眼睛,似乎被柴捆压得有些抬不起头来。他听那秀才滔滔不绝,忽然在人群外大喝一声:“别罗嗦,直接说皇帝老子要干什么?”

    那秀才被吓了一跳,看周围都是瞪着自己的眼睛,他咧着嘴苦笑几下,却不敢反驳这些草莽之人,连忙轻声解释起来。

    那个大汉听说柴荣要征召绿林人士组建一支亲卫军北征契丹时,他那只露出来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是真的?不会是皇帝耍戏咱们吧?万一去了被抓起来砍了头……”

    “这可是皇帝亲自拟定的,看这大印,可是御玺,岂能是玩笑?没听说过金口玉牙,说啥算啥吗?你们这些平头百姓真是没见识,这可是好机会,一但在皇帝身边露了脸,以后就是高官得作,骏马得骑,一步登天啊!”

    那大汉将柴捆一抛:“我血斧刘擎天就信这小皇帝一回儿!在哪儿报名?”

    …………

    同样的情形不断在各地上演,甚至不少人徒步向东京汴梁赶来,想亲自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成为他的亲卫军。

    看着各地陆续报上来的勇士名单,柴荣的脸色渐渐好转起来,他盯着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