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隐院判,自己的父辈们一直战斗在北疆之时,他就毅然绝然地投笔从戎,追随父亲关仝去了辽国。

    在辽国汉人中的才子比比皆是,他根本没有引起怀疑,竟然顺利地混到了军中,渐渐得到了耶律家族的信任。

    此次耶律述律御驾南征,征调了大部分的亲信。地位不高的华胥意外地混进了耶律述律的侍从文臣之列,每天负责来往命令、旨意、军情的统计上报。

    这是一个核心的位置,要不是因为关仝在辽国打下的良好基础,华胥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位置。

    但是,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在此处接触到辽军的机密,同样就承担着相同的风险。契丹人对汉人的信任远远比不上戒备之心。在耶律述律身边,有着数百名暗探,专门监视心腹汉臣的动向。

    华胥没有接到李丛嘉指令,也没有送出任何情报,因此一直平安无事。但此次辽军到了太原,是否南侵成为难解之迷,涉及到北方兴唐军的安危。

    于是,李丛嘉通知华胥对辽军动向一定要弄清楚并及时送出。由于华胥一直没有行动,这是第一次独立执行任务,由于紧张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

    他将耶律述律转向辽国上京的圣旨给拆开看了!看就看了吧,他还抄了一份!

    结果圣旨密封是有特殊办法的,在转到送圣旨的军将手中之时发现了破绽。如果华胥不誊抄一份,就算耶律述律追查,中间有几十人经手,问题也应该不大!

    但是,从他住处搜查出的抄写件,彻底暴露了他的奸细身份。

    本来必死无疑的华胥,却意外得到生机逃出了太原!

    当然,他的幸运其实是用别人的性命换来的——化名钟山南的关仝为了自己这个儿子,毅然点燃了耶律述律的帐篷,下达了全体撤退的命令!

    (本章完)

第571章 守城器械惊吓人() 
以自己亲生父亲在辽国数十家人的性命为代价,华胥成功逃脱虎口,一路向南急窜。

    暴怒的耶律述律派出数千铁骑,沿着太原——洛阳一线,疯狂追击,日夜不停。

    如果仅是华胥一个文弱书生,根本不可能越过层层阻拦,早早就被辽军击杀或生俘。幸好他在半路上遇到了一名游侠,自称草上飞,来自峨嵋山。

    看到华胥被追击,草上飞救下了他,并询问情况。华胥恳求他将辽军即将南下攻打洛阳的消息迅速传回去,自己九死而无憾。

    草上飞被他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毅然决定保护他向南而行。二人刚过隆州,又被辽军追上。

    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周军的几十探骑。这些人阻挡辽军,掩护二人向南逃亡。三十六骑辽军与二十骑周军几乎同归于尽。

    周军剩下之人都带着轻伤,立即被华胥分成三路,一路直奔洛阳,一路直奔辽州,另一路则改道逆行,快马赶往阴地关。

    曹彬脸色中透着异样,有惊喜也有无奈,他一推屋门,将伏在外面的数十将校叫了起来:“一起听听吧,别都躲在外面像做贼一样!”

    众将校嘻嘻哈哈冲进屋来,听华胥讲辽人攻伐后周的详细计划。

    本次辽、北汉南征,共分成三路:左侧由刘崇亲自带领,以北汉军为主,共约五万步军,五千骑军,辽军五千人,主攻晋州、隰州,消灭兴唐军,夺取进军潼关的道路。

    中路军则以辽帝耶律述律为主,共辽军十三万人,均为铁骑;北汉军三万人,由北汉将领王韶带领。

    右路军则主攻辽州,试图再开辟一条直达东京汴梁的战线。这一路北汉军只有一万人,而辽军也不到两万铁骑。这是一路纯粹骑兵,如果没有华胥带回来的消息,万一他们真的绕过后周北方防线,真有可能出现在汴梁附近。

    曹彬的脸色越来越铁青:他不关心左、右两路,只关心中间这路十六万大军的主力。他们即将到达隆州,离他驻守的虒亭,不过一天的路程。

    如果骑军全力突进的话,用不上半天,就能抵达虒亭城下。

    “迅速向沁州的杨将军请求增援!”曹彬第一个命令不出所料,让所有将校紧张的心情有所放松。

    整个上党地区山高路险,而虒亭所在位置,正是卡住北汉南下洛阳的咽喉要道。远的不说,几十年前的儿皇帝石敬塘就曾经勾结契丹人通过这条路攻陷了洛阳,灭亡了后唐国。四年前,后周老将王彦升、陈思让破北汉兵于虒亭,斩其帅王璋。

    可以说,虒亭重镇之所以陈列守军并筑城,与后周国和北汉国近些年紧张的局势不无关系。要不然,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谁会呆在这儿?

    可以说,此地已经是后周国的边塞之城,是抵御北汉国的第一道防线。而虒亭寨的身后就是沁州,再往后就是潞州(现在的长治市附近)。

    现在,杨延璋刚刚带着三万兵马到达沁州,根本来不及布置城防,更无法将山路小道和险隘之处驻扎军队,万一虒亭失守,将直接影响沁州的布防。

    曹彬自告奋勇北上抗辽,自然被杨延璋“重用”,扔在了抗辽第一线。不过杨延璋是何许人也,根本不会因为要报复曹彬在洛阳军事会议上的“挤兑”,而是看中了他的领军才能。

    曹彬,现在仍然身有任命。他是潼关监军使,是李继勋的得力爱将,老皇帝郭威活着时候对他也十分信任。此番曹彬回洛阳请求援军增援潼关,却不想遇到了新皇帝柴荣要与辽帝耶律述律决战。他一时气盛,在言语上开罪了杨延璋。

    结果杨延璋顺水推舟,直接将这个李继勋手下的爱将弄到了自己手下,直接给个都虞候军职扔到了虒亭。

    曹彬以前领过军队,最多不过二千五百人(五个营的兵额),此次直接晋升到都虞候,独立领兵五千人,算得上提拔和重用。

    少年多壮志,为功不惜身!刚刚二十多岁的曹彬,还没有太多的城府和心机,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李丛嘉一再算计,差一点直接投了南唐。

    虽然他现在心中仍然没有确定自己认定的明主,但是,对于家国情怀却是十分肯定的:辽人是外敌,无论后周与南唐如何敌对,都不允许契丹人占领中原!

    在这种朴素的民族感情驱使下,他毅然带人冲到了与辽军对抗的第一线。

    回想着事情的前因后果,他示意手下的将校安静下来,随后吩咐道:“诸位,现在咱们前有重兵,后无退路,唯有依山死战,完成杨大帅的军令!咱们只要守住十天就行!十天后,洛阳二十万精兵过泽州,将在潞州与辽人决战!现在,咱们就是要给后军争取时间!我命令……”

    所有人都盯着曹彬。曹彬重重地哼了一声,然后一指北方:“拆掉所有房屋,疏散所有老弱妇孺,让他们遁迹山林。同时将后方的树林全部砍掉,巨石上墙,火油准备!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所有周军森然而立,整个虒亭充满了战前的决然和肃穆!

    天渐渐黑了,城外的巨木不断被百姓运进城内,所有屋子都被拆毁,能用的木料、石头,甚至地基都被挖出。一台台临时制成的投石车、拒排、木矛排满了城头下的藏兵洞。

    远远的,南城门外,一架架八牛弩被运了进来。一名都头背插令旗,快步走到了全城仅存的一个石屋前,大声道:“曹将军,前锋官杨将军有令!”

    曹彬一愣:先锋官?杨延璋被任命为前锋官,那自己……

    接过那都头手中密信,他看了几眼,脸色就变了!

    他一声不吭,好半天才抬起头,盯着那都头的眼睛:“杨将军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那都头左右看了看。其他将校都识趣地找个理由,转身离去。

    “曹将军,杨将军的意思,虽然陛下定的是一个月时间,但如果实在顶不住,就直接撤回到沁州!但是,至少要坚持半个月,给杨将军留出加固城防的时间!”

    战争的机器隆隆作响,一场血雨腥风在虒亭的上空越来越浓郁。

    (本章完)

第572章 李涛洋斥醒曹彬() 
曹彬接到传讯的第三天夜晚。

    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整个上党地区。雨越下越大,没有屋顶遮挡的后周军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夜色正浓,大雨正酣,一场莫名的刀戈在北方大地悄然席卷,如秋风的萧索,更如寒夜的黎明。

    没有一点征兆,战斗在突然间就爆发了!

    一个后周军士卒感觉眼前亮光一闪,随后胸口刺痛,他未等惨叫出声,面前已经有无数的亮光在夜色中绽放。

    好美丽的烟花啊!黑漆漆的雨幕中,这一片片亮色如耀眼的白菊,以天幕为背景,衬托得萧杀悲凉!

    那从天而降的焰火,没有一点温热,只有入骨的冰冷和夺取生命的阴寒!足足有三十五个年轻的生命,在这一场如瀑布横流的乱箭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们的死,意味着北疆战场上最惨烈的一场血战拉开了大幕。

    “投石!”一声沉闷的大叫在“扑哧扑哧”的吭哧声中显得异常洪亮,随后数十个飞扬起的长长木板,将一块块人头大小的石头砸向了城外的黑暗之中。

    终于传来了战马的惨叫嘶嚎,随后就是辽军千人长大声吆喝的契丹语,再往后就是满地血浆与水滴溅起的哗哗声。

    巨石翻滚的撞击声直到此时才压制住了那满天的冷箭和孤风,直到此时才有人将点燃的火把扔下城头。

    借着微弱的火光,城头上的周军将士眼前显现出如同地狱一般的情景:数百匹战马横七竖八,无数的辽军在血肉横流中正举着一个个高梯向城头涌来!

    是的,这一瞬间,逃离的战马不足一半,剩下的都被迅速猛烈的还击留在了城下。但是,几百辽人的死亡,让三千多辽军成功逼近了城墙之下,立起了一架架攻城梯!

    云梯的竖起,让城头上还在抛射箭雨的周军迅速清醒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