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辽国的国力,怎么可能支撑得起五十万大军入侵中原?耶律述律疯了吗?

    但是,邵华把得到的情报通报给总堂在定州的御堂堂主陆谦时,他一下子就断定:耶律述律就是疯了,他在玩声西击东——他想入主中原,重现他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战绩,攻克汴梁城!

    得到消息的御堂少堂主陆少游想把情报通知给后周军,但此时后周军主力都去了上党地区的潞州,除了钳制五万辽军的山东横海节度副使宋源,整个河北再没有后周军主力!

    得到消息的宋源傻眼了:他的真实身份可是南唐李煜的侍卫王国庆,自然要优先把这个情报传递回南唐。可是,他身边的吴璋夫妻、马碧岑等都不在啊,用谁来传递消息呢?

    正在这时,北方的御堂陆谦送来一人,正是金鹏!自从她的丈夫青鱼战殁,金鹏从李丛嘉身边悄然消失,回到故土定州,追思二人曾经的记忆。

    金鹏虽然年纪不小,但这些年保养极好,岁月风霜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记,四十多岁的妇人仍然如三十出头般娇艳,在定州引起了御堂的注意。

    陆谦多方打听之下,知道了她的身份。正愁着如何与李煜搞好关系的陆谦,直接找到了金鹏,想让她帮忙送信。金鹏江湖之心已泯灭,自然不肯重出江湖。于是,陆谦告诉她,她和青鱼失散多年的儿子在襄阳,叫崔少安!

    半信半疑的金鹏被送到沧州,自然被王国庆迅速沿运河走水路送到扬州城,她在此遇到从闽地归来的老道王朴。

    王朴听闻如此重要消息,哪儿敢有一丝耽误,根本没让她进金陵城,直接就顺江而上赶往襄阳。

    ########

    听着王朴讲述消息来源和送信过程,柴让算计了一下时间,已经过去二十五天了!也就是说,如果北方情况有变的话,已经发生了!

    辽军声西击东,兵出析津府直捣后周的河北山东,意图破大名府、直击澶州再次攻入汴梁。如果耶律述律真这样做了,那就出现一个问题:谁在指挥东线战役?

    王朴摇摇头,对柴让的问题表示无解: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御堂陆谦、风堂邵华的难题。要知道,现在的耶律述律无儿无女,几个义子干殿下都是废物加笨蛋,没有一个可以独挡一面!

    他敢把十多万精锐大军交给别人统领吗?

    柴让分析不出东线辽军的将领,却不怀疑耶律述律这个疯子能干出这样的事!如果辽军真的在河北出奇兵,赵匡胤的五万燕梁强兵不能及时返回,整个后周国就危险了!

    在这种情况下,后周国还敢攻打太原吗?还敢分兵隰、晋等河东诸州进军关中吗?如果关中辽军知道这个消息,他们还会退出关中吗?

    一个个问题萦绕在心头,让他的思维乱成一团麻!

    “柴让,要抓紧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六殿下……”王朴提醒他,转身却不见了金鹏。待到王朴出了柴府,正看到金鹏拽着崔少安的袖子不让他走呢!

    冷眼看去,王朴一下子就认定,这崔少安真有可能是金鹏和青鱼的儿子,长相可不是一般的像啊!

    老道可没有心思管这种闲事,和金鹏打过招呼,立即起身骑马向商州急行,赶着把消息报给李从嘉!

    柴让在府中接见老道人王朴的消息很快传遍襄阳城,接连几天里,柴让都是春光满面,虽然他不说是什么好消息,但众人都在揣测:是不是大唐完全平灭了吴越国,或者攻占了蜀中?

    直到五天后出使洛阳的刘仁寿亲自赶回来,所有人才知道一个惊天的消息:辽军攻克定州、雄州,突破河间赢州,直捣冀州。同时,破乾宁军,沿运河南下,山东横海节度副使宋源亲镇的沧州城破,横海军退守德州。河北山东全面告急!

    这还是十五天前的消息!

    十五万辽军下河北直逼中原腹地,意图再次覆灭后周国的企图昭然若揭!洛阳城内的符彦卿亲自与刘仁寿谈判,要求南唐从扬州利用运河向北增援粮草,而洛阳则以相同数目粮草支援晋、隰等州!

    刘仁寿也不是傻子,马上答应下来:辽军一旦灭了后周国霸占中原,倒霉的可不仅仅是后周国,还有南唐国,最直接的麻烦就是关中的六七万契丹人,他们得到这个消息绝不会轻易后退!

    还有退到北汉国隆州一带的辽军中路五万精锐,肯定会借势继续进攻洛阳,当然也有可能再攻隰、晋等州,打通与关中辽军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后周军队,就是帮助自己!

    听着刘仁寿眉开眼笑、谈笑风声,柴让一句话就让他彻底闭了嘴:“笨蛋!这个结果朝堂会认可吗?别把我们兴唐军的军粮转送到寿州、楚州前线去!”

    (本章完)

第687章 金陵内讧北伐忙() 
实践证明,柴让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得到辽军三线出击后周国的消息,整个金陵城完全震动了!

    皇帝李璟在睡梦中被叫了起来,无论是新党的孙晟、韩熙载,还是旧党的查文微、冯延鲁,都一致认定,此时正是北伐中原的大好时机,当出兵攻宋州,率先拿下汴梁城!

    满朝北伐声,竟无异令同!

    尤其是大殿下李弘冀的血书送到金陵城,连普通士子、百姓都加入到了北伐中原、中兴大唐的讨论之中了!

    在这个时候,寿州城老将刘仁瞻、江州刺史刘仁寿、南唐六殿下李煜、伐蜀大元帅贾崇等人的反对声音也传到了金陵城。

    刘仁瞻是南唐有名的老将军,为人耿直,家属无一例外都留在金陵城,只身一人驻守边关多年,在朝堂内外威望极盛,却无人怀疑其一心谋国。

    他认为,此时伐周,有利有弊:同为中原正溯,百姓认同感远超过契丹人。但后周国精兵良将众多,先攻汴梁者,必然要承受重大损失,也容易引起周臣周民的反感,认为唐国与辽军勾结!

    伐周可以,但要在辽军兵临汴梁城下时,以救援为名北上伐辽!

    这是一心为国的老边将提出的对策!

    而远在襄阳城的江州刺史刘仁寿,却是以六殿下谈判使臣的名义上书。他的意见一说出来,几乎引得满朝怒骂,差一点直接将他定义为周奸。

    互换援助,从扬州运粮北上支援后周抗击辽人?这是摆明了卖国之举!至于河东五州百姓嗷嗷待哺一事,所有人都选择性失明,根本不提此事!

    李煜的奏章和刘仁寿的建议一同送到的,说法却迥然不同:六殿下站在全局角度,认为中原不可乱,乱必生灾民;大唐应该强壮自身,平吴越、定蜀中,抓紧时机发展军力!至于北方之乱,由自乱去!

    这个奏章没有人说好,却也没有人提出不对。大家都认为,这是李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而不是从国家角度思考问题。南方平定,再想北伐中原,必然要从关中出潼关击洛阳,沿黄河向东,这是历朝历代的作法!

    也就是说,李丛嘉反对借此良机北伐的目的是私心,他想突出自己关中的位置而已!

    可是,当即将到达渝州、正全力劝说成都投降的贾崇反对声音送到,所有人都闭嘴了:贾崇的意见竟然是出兵援助后周国,直接在山东一线抗辽。

    他的理由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后周与辽人死磕,两败俱伤对南唐最有力!

    二十多万辽军纵横山东、河南、河北,势必让百姓流离失所,盗贼蜂涌而起,后周国力大幅衰亏!同样,辽军久在中原,中京必然有乱。一旦乱起,耶律述律的中原梦就会破碎!

    如果唐军北伐,后周国两面临敌,必然不支,辽军很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中原,甚至唐军会与辽军争夺汴梁城;后周国为了不灭国,也有可能出卖河北各州利益给辽军,喂足这头饿狼。要是那样的话,耶律述律极可能实现愿望:成为辽太宗耶律德光一般的明君!

    真要是这样的话,南唐必然留下千古骂名,是典型的偷鸡不成弄了一嘴毛!

    贾崇知兵,刘仁瞻更是知兵!这二位的意见常人也可虑见,任谁也不敢冒然再提北伐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刘仁寿提出的换粮计划被韩熙载又翻了出来。

    既然不想北伐,就不如送柴荣一个顺水人情:比起三十万百姓饿死,国灭才是最可怕的下场!相信柴荣听说南唐仁义增援,一定会兴奋不已,也会在河北河南、山东百姓中得到认同!

    但是,事情却不像南唐众臣想像一般容易:驻守扬州城的李弘冀动员了十五万兵士,居然搞了一个誓师大会,要不日北伐中原!

    更离谱的事情在后面,柴荣居然从汴梁城组织了五万兵士,星夜兼程赶往宋州,开始撤离各县百姓,摆明了要和南唐死磕倒底!

    两个汉人国度之间摆明车马的不信任,让整个寿州前线一时间风雨飘零。

    做为皇帝的李璟,这时候显出了他的懦弱和不合格——既想保留大唐的美名,又不想失去北伐的良机。他居然听信枢密使查文微的建议,要求李弘冀绕道濠州、楚州北伐,避开柴荣的主力!

    一时间整个北方乱成一团,根本无人关注关中辽军和兴唐军之间的血战!

    ###########

    李从嘉接到王朴消息时,正在兵围辽军北大营的过程中。他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行走在四五米高的冰冻雪墙内,和几里外辽军游骑怒目而视,双方却没有一点主动出击的意思。

    耀州城离辽营不足一百二十里,离坊州一百里左右,处在高原与平原衔接之处。山高路险,素来是通向陕北的门户。耀州城被天义军攻破,城墙毁了大半。后来虽然不断加固,但因为缺少精工巧匠,城墙夯土并不结实,也没有添加糯米,高度和厚度也只达到五米厚九米高。

    辽军从天义军手中夺下来后,只在周围修了两个三丈高的小寨互为犄角。

    看着李丛嘉亲自带兵盯住辽军大营,从东大营匆匆赶来的肖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