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威尔也没有把握,小胡子的想法天马行空,谁也摸不准,所以威尔只是答应帮李汉问一下,至于能不能成,那就要看天意了。
好在李汉现在也不急,长城抗战完了之后,日军马上就会入侵察哈尔,那时后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只有打完那一仗,他才能够真正的获得一些喘息的时间。
在这之前,李汉觉得自己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将丰宁和围场两县的百姓迁往察哈尔蒙古各旗的所在地。
热河不是久守之地,自己之所以能够打下热河两县之地,完全是趁着日本人的主力被拖在了长城的缘故。一旦察哈尔的战事爆发,他根本就顾不上丰宁和围场两县了。
不仅如此,李汉还在锡林郭勒盟内部建立一个据点,计划在部队实在守不住察哈尔的情况下,就退到草原上和鬼子打游击,总之不到抗战正式爆发,李汉是不打算退到关内去的。
因为这个时候退入关内,就意味着几年之类都没有鬼子可打了,这与李汉的初衷不符,他花了那么多的大洋,又买枪又买炮的,不就是为了打日本人嘛!
不然他有毛病啊!有这些买军火的钱,足够让他过上层人士的优越生活了。如果用来提高士兵的生活水平,收买人心之类,那也能够让全旅的士兵都对他感恩戴德的了。
李汉也没有强制两县的百姓必须转移,这种事情还是要讲究你情我愿的,总不能日本人都还没来得及对咱们的百姓们做坏事,李汉就自己先动了粗吧,那样不是在帮助日本人收服热河的人心吗。
对于能够在战前就避开战火,大多数的百姓肯定是愿意的听从李汉的命令,迁入察哈尔省内的。
战争就意味着有人要死,而最先遭受战争伤害的往往不是士兵,反而是平民百姓,因为面对侵略者,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
就在李汉紧锣密鼓的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长城之战落下了帷幕,没有任何的奇迹发生,最后依旧是以中国的军队失败而告终。
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包括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和鬼子激战两个多月。
尽管我军各部抵抗顽强,浴血奋战,但是怎奈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占尽了飞机大炮的优势,长城沿线接连失守,再打下去连京津地区也快保不住了。
于是在民国二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三三年五月末,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委任陆军中将熊斌在塘沽与冈村宁次坚定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
协约规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炉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不得前进,也不能够意思有一丝挑衅和扰乱皇军的举动。
不仅如此,还将绥东、察北、冀东几区华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
《塘沽协约》签订之后,实际上等于是民国和伪满洲国以长城为界,将中国分裂成两个国家。
华北也因此门户大开,日军可以随时随地入侵华北地区,深入中原腹地,为后来日军全面侵华打开方便之门。
而对于李汉来说,更加迫在眉睫的是,根据条约规定,日军可以光明正大的派遣军队进入察哈尔,而国民政府的军队不得阻拦,这可是直接危险到他和一四五旅的生死存亡。
李汉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啊,你说打败仗就打败仗吧,反正这一年多来,国军打的败仗也不少了,国人也都习以为常了。可是蒋委员长你这干的叫什么事,在长城打了败仗,干嘛把察哈尔给卖了。
好在还在条约签订期间,李汉就放弃热河的围场和丰宁两县,两县的百姓愿意迁走的已经全部转移了,留下的除了一些不想走的,就剩下老人。
目前一四五旅的部队都驻扎在沽源和多伦两县,于此同时,李汉为了能够安下心来和日本人打仗,开始大规模的清理察哈尔地区和日本人来往密切的蒙古各旗。
十四、十五两个团各负责一个县的防务,李汉已经对石世安和王大柱交了底,不管是德王还是日本人,只要他们敢带着武器进入察北地区,一律就地枪毙。(。)
第八十九章 鬼子来了()
为了加强两个团的火力,李汉还将炮营留在了多伦,他不在期间如果发生战事,部队由石世安副旅长统一指挥,高建和王大柱协助。
虽然国民政府和鬼子签订的《塘沽协定》规定了日军可以自由进入察东地区,但是李汉是坚决不打算遵守这一条,对于敢于进入察哈尔的日军,李汉的原则就是见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部署完之后,李汉带着旅部的直属部队杀向了蒙古各旗,旅部直属部队有两千余人。
其中以侦察营的准备最为豪华,全营八百多人,全部是都是乘坐汽车或者是摩托车,甚至连缴获鬼子的两辆装甲车也被李汉装备到了侦察营。
所以这次征讨蒙古各种不服的部落,侦察营一直都是作为全营的先锋。
正蓝旗,正镶白旗、太卜寺旗距离多伦最近,早就被李汉收服了。李汉也已经在三旗内组建了五百人的骑兵营,不过骑兵们用的枪全是三八大盖,没有专门的骑枪。
骑兵营的营长就是以前骑兵连的连长孙大彪,不过这支骑兵刚刚组建不久,战斗力还有待提高。
好在骑兵战士全是蒙古汉子,马术一个个那是没的说,可以说组建骑兵最大的障碍已经没有了,只要多进行几次战术训练,然后在拉出去打几仗就行了。
这次出征其他几个部落,李汉没有让这些骑兵随行,有旅部直属队就够了。骑兵是李汉用来准备对付鬼子的。
从多伦出发之后,部队一直往西北方向走,一路途径宝昌、康保县、化德县,直到镶黄旗。
镶黄旗也是满清三上旗之一,男女老少加起来有十多万,在蒙古部落中算是人数比较多的一旗了。
搞定了镶黄旗,那么整个察哈尔除了靠近锡林郭勒盟的几个旗之外,其他各旗应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而且因为是上三旗的原因,镶黄旗没有王爷,也就等于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对付起来也比较容易。
“族长!大事不好了,李汉又来了!”
这几天蒙古各旗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现在蒙古各旗的旗主、族长、王爷们一听到这句话,就头疼的不行。
话说自从察哈尔来了这个叫李汉的汉人之后,他们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各旗的首领也是纳闷了:他们的日本友军人即将大军压境,李汉不在多伦好好准备迎击日军,老是跑到草原上来找我们麻烦干嘛呢。
那些牧民和李汉也非亲非故的,为什么非得让自己把牧场分给那些低贱的牧民不可呢。
再说现在各旗牧民的待遇,已经已比几百年前的老祖宗时期要好太多了,没看到每个牧民都活的好好的,男的长的比牛还壮,女的长得比水还美。
而且这些牧场都是老祖宗留下俩的财产,算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了,几千年都这样传承下来了,连国民政府的头头蒋委员长都不管,李汉只不过是个旅长,用的着这样积极吗,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吗。
蒙古王公们本来还以为日本人现在腾出手来了,李汉就是只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自己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出头了。
没想到这个李汉简直就是一个疯子,自己不好过,还要拉别人垫背。
好在日军进驻察哈尔已经势不可挡,他们只需要暂时先向李汉示弱,等日军一到,就是李汉的死期。
所以当李汉带着大军来到了镶黄旗各部时,那些旗主和族长不是跑到了外蒙就是去了热河避难去了。
有些实在走不掉的,干脆痛快接受了李汉的所有条件,拿着李汉给他们的几千大洋损失费,在李汉的要求下,当着全部落族人的面,将牧场全部分给了牧民们。
看着一个个如丧考妣的旗主们,李汉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怜悯,他自认为自己对这些蒙古贵族们已经够客气的了。
不仅没有解散他们的私人卫队,没收他们的家产,还给了这些人几千块大洋的补贴。甚至还考虑到还有不少忠于他们的仆人,李汉留给他们的牧场也是所有牧民之中最大的。
当然这些大洋都是在李汉从蒙古各大特区缴获的,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然李汉可没有这么大方,每个旗主发起几千大洋,他又不是土财主呢。
正相反,为了搞到钱,李汉连抢日本人银行的事情都干得出来,怎么可能不计成本的给这些蒙古老爷们送钱呢。
镶白旗臣服之后,李汉又相继走访下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三旗的旗主们东表示非常欢迎李汉的来访,并且痛快的将牧场分给了部落的牧民,又摆了十几桌蒙汉全席来招待李汉。
李汉一看这些旗主如此上道,心里也非常的高兴,看来我李汉也不是那么的不受欢迎嘛,当然这些旗主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就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了。
而且此时日军已经开始向多伦进兵了,打鬼子才是李汉的头等正事,敲打这些蒙古王爷和旗主只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在后方安静一些,不要想着给自己找麻烦。
日军在签订了《塘沽协定》签订之前,就开始迫不及待准备向察哈尔进军,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拿下整个蒙古区域,然后效仿伪满洲国一样,利用蒙古德王建立伪蒙古傀儡政权。
本来多伦和沽源早就应该被日本人拿下的,但是因为李汉这块绊脚石,导致他们不但没能够成功占领沽源和多伦,反而损失了将近一个大队的兵力。
当时日军主力都在长城战场,暂时也顾不上李汉这个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