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要有些敬畏,仙神之列,子美自家说说也罢,切莫传出去,以免受人诟病……”王羲之身后是妻子郗璿,以及包括何氏、谢道韫在内的子辈。
与其他人相比,王羲之的名声足以引人瞩目,旁边的人也有留意,虞甫却是笑笑,急忙应道:“世叔教训的是,我会记在心中,只是未曾料到世叔也会前来,可是对这《上清大洞真经》感兴趣?”
“近几日阅览《上清大洞真经》,有些疑惑,特地前来听法解惑罢了。”
虞甫招来小厮,示意小厮带着王羲之他们进去,嘴上却说着:“既然世叔来了,稍后可定要留下墨宝……暂且随他前去,请恕我不能亲自引领。”
“无妨无妨……”王羲之客套着,随着小厮走进去,这才使得这里堵成一堆的人分散开,可见书法大家的名声并非吹嘘得来。
谢道韫跟在身后,却特意在虞甫面前停了停,丹凤眼带着一丝压迫盯着虞甫,竟让其生出一丝冷汗,她淡淡说道:“子美兄,我郎君有些事,要稍晚些才到,要我传话说这边宾客差不多赶至后,便可不必等待,且先传法,反正……郎君也不会听罢!”
……
庭院虽广,却隐于桃树之间,诸多宾客赶至之后,一丛一簇地汇聚着,小厮护卫等等早已分开,侍奉他们的如今是虞氏提供的婢女,在传法之前还有歌姬、舞姬奏乐舞蹈,直到孙泰出现,又经过繁复的准备之后,开始了传法。
这时候的传法虽不多,却也大多有具体之步骤,如今暂且刚开始,由孙泰在前宣讲经义原句,逐句释义,在不知情者看来枯燥乏味的过程却在这些名士之间颇受推崇,显然底下之人听得很认真,有时还会私下笑声讨论着,将难以理解或有不同见解之处记下来,等着稍后的环节中互相答问、争论。
道法之争无非如此,同一道法虽偶然有异议,却仅仅针对某一处某一点,不像不同道法传承,是大方向的不同,例如上清派和进化派,上清派道人认为,道法应体现出上层人的利益,摒弃科仪教戒,对体现下层人利益的原教义不满;最新以王凝之理论为根据的进化派却要求做更多的对下层平民有利的实事,至于道法上,并不赞同阶级的固定化等等,这些东西说起来复杂,涉及到的细节太多,但从外看来,区别着实很大。
关于进化派的叫法,却也是最近才传开的,倒不是栖霞观道人自己夸耀,反而是上清派道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独特性,单独给其区分开的。
现在就是这样,谢道韫、何氏、王孟姜以及郗道茂坐在郗璿的周围,却是聚在一起,仔细听着,除了孙泰所讲之外,便是另一边人小声的言论却也能传入耳中,窸窸窣窣,若是不注意,倒也不会如何,何氏、郗璿和王孟姜就未曾听到,反倒是在谢道韫看过去之时,郗道茂瞥了她一眼,至少从神色上来看,应是听到了。
“……王叔平竟然没来,岂不是承认了与义兴许氏有关?”
“从其行事风格来看,倒不至于心虚,毕竟其父逸少也来了,难不成是不屑?”
“这也说得过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了傲气吧。”
“真才实学倒也不一定有,有被人夸大之嫌……”
“下定论还早,且看此次赈灾手段吧,若走前人之路,就不必放在心上。”
……
林林总总,却很快平息,大抵也察觉到被王氏这边注意到了,那边人住了口,本想与谢道韫反驳几句的郗道茂回头看向二嫂,却现这个二嫂皱着眉,好看的脸色有些冰冷,让她将到嘴的话又憋回去。
二嫂好可怕……小姑娘心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看我作甚()
《太平经》有言:“万神……皆随人盛衰”、“若以神同城而善御之,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是为存神,亦作思神,原意是将真神守住己身之内,因此又称:“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
《上清大洞真经》讲述的多数便是存神之法,即五斗米道的养神之法。
养神与长生以及神灵庇佑有关,所以晦涩难懂,倒也正常,至于说孙泰此次过来传法,实际上只是杜子恭想要借助天灾之后来进一步传播五斗米道,所以想要一口气将《大洞真经》讲完是不可能的,第一个环节只讲了两章,讲完之后第二个环节就是与在座之人的答辩……这才是所有人最期待的一点。
毕竟对于经典而言,每个人的解读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有统一标准,即便说杜子恭也没可能说自己理解的就是对的,正因如此,孙泰为第二个环节准备的很充分,不但他自己来了,杜子恭也来了,甚至连原作者杨羲也请了过来。
这下却是引起了轰动,讨论的声音多了起来,在座多是世家、寒门,生活自是不用担忧,物质生活的充裕是思考长生、神灵的根基,想来很多人对存神之法很是在意,至少他们没有王凝之的前瞻性。
即便是王氏这边,亦是如此,王羲之很感兴趣,却没有上去询问,反而颇有些兴致地给子辈们指点:“杨舍人身旁的那位,便是我时常提起的许迈许叔玄之弟,许谧许思玄……许叔玄和许思玄皆是上清派道人,说起来,却也算是创始之人,只是许叔玄早已仙逝,让人惋惜。”
“丹阳许氏……”面对自家人的谢道韫脸上恢复了淡然,随着王羲之的介绍看了一眼那个许思玄,心中想了想,最终还是压了下来,作为王凝之的枕边人,夫君做过什么事,她虽不过问,却也能从只言片语中猜出来,索性不是义兴许氏,她放下心来。
那边的询问还在继续,只是说着说着,便不觉又联系起其他的教派。
也可能是有意的,一人问道:“如今妖邪出世,导致天灾**,《大洞真经》所记之法,譬如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存五方气五神法,尽是请身神佑己身,对天下民众,却无大用,是否需要请天地尊神佑护?”
孙泰愣了一下,看了看问问题的人,略一沉思说道:“妖邪之说尚未证实,不可乱说,至于天地尊神佑护,自是需要,但具体事宜,还需要商量一二。”
“这是大事,若请得真神,便可驱散妖邪残余,还我太平盛世。”
……
讨论良久,突然,处于偏远位置的一人开口说道:“你们开口妖邪,闭嘴妖邪,莫不成上清派可以将任何事都与妖邪联系在一起?至于说天灾,飓风来袭,细数曾经亦是经常生,莫不成每次生尽是妖邪作乱?如此说来,天灾与妖邪有关,那么还请告诉我,每次生的妖邪又都是如何自生自灭,毕竟我只有在这一次听你们讲妖邪了!”
谢道韫转过身,看到熟悉的黑瘦少年,倒是有些怔,上清派传法,他们怎么混进来了?
说话的正是黑七儿,或许是为了壮大声势,他说完之后,旁边一直安安静静的大白鹅突然嘎嘎嘎叫了几声,倒是引起王羲之的注意。
在前面位置的孙泰、杜子恭等人面面相觑,孙泰瞥了一眼虞甫,却现后者耸耸肩小声说道:“他们昨日便到了,是姚季衡小友。”
这算是撇清干系了,孙泰也无可奈何,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之下,只能开口说道:“妖邪乱世之说仅是泄愤懑之说,并无特殊指代,我前面也有提及。”
“妖邪之说暂且不论,但请问诸多存神之法,可有人真正练成?若有人练成,那么请一尊真神便可护佑一方水土,那为何练成之人不请神呢?”黑七儿身后是一小群栖霞观道人,他讲话的时候旁边人都胸有成竹,显然是之前商讨出来的问题,也怪不得如此针对,这一点自然映入在场之人的眼中,虽然皱眉厌烦,却又不得回答。
孙泰还未答话,就有人说道:“得道之人便可白日飞升,又如何有时间请神,便是真有得道又不急着飞升的前辈,要施展存神之法恐怕比我等禁忌更多,稍有不慎便会道果消散,此中真意,不是你们能理解的,也难怪会问出这种话。”
“那你们所说的请天地尊神护佑,只是说说了?”黑七儿眉毛一挑。
“自是要合众人之力。”
“哦……听说请神护佑便可驱除妖邪,使天下安康,可是如此?”
“虽不仅如此,却也类似。”
这边的一问一答吸引着在场者的目光,黑七儿那边有些偏远,在一棵桃树之下,最前面坐着的是姚科之,虽然是世家子弟,却不善交游,只有少数人认识,但衣着华贵,让人疑惑怎么会和黑七儿他们混在一起。
全场的目光汇聚过去,即便是黑七儿,也有些憷,身体颤了颤,最终还是说出前面铺垫后的目的:“那你们请神显然是在王府君赈灾之时进行,那么赈灾之后,全郡恢复平安,难民回归正途,倒是不知这算是王府君的政绩,还是你们请神的成果……”
“这……”
……周围一片窃窃私语,名士之流鄙夷为官从政之人,王凝之不办实事还好,若他办实事,便会被排斥在圈子里。最重要的是,王凝之虽不承认自己的“进化论”与上清派相悖,但事实却成了进化派的理论,因此虽然明面上不说,但终究是遭到排挤。
孙泰静静地看着这里,没有急着回答,他是个投机者,这种明显带着“陷阱”意味的问题,他不想回答……好在,他不只有一个人,不远处,跟着他一起来的张禄突然开口说道:“是请神成果,至于王叔平的政令,恕我直言,且不说他新近为官,哪怕他的政令再好,没有赈灾款……一条都不可能进行下去!”
最后一句话张禄说的有些犹豫,他的目光从黑七儿身上撇开,看向另一边,一个身穿乌衣的清秀男子,缓缓地走来,穿过人群,最后坐在了才女谢道韫身边,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一般,落座之后,对着谢道韫微微一笑,这才抬起头来。
是王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