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玉波将三人聚到自己四周,从怀中掏出他精心准备的军改计划书,让三人传阅,三人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在刘玉波啃完半个瓜的时候,赵长栓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大人。”
赵长栓话还没说完,一边的孙守福就不满的捅了他一下,赵长栓急忙改口道:“大都督,属下认为,这份军制的改动是不是太急功急利了,这一下把早前军制废除采用全新的军制,我手下那群大老粗怕是适应不过来。”
刘玉波的这份计划中将北港现行的军制彻底废除,改为了现代军制,即部队的单位名称改为现代的班、排、连、营、旅、师、军,至于这么做的理由非常的简单,既然军制大改是必须的,那还不如趁现在军队小的时候推到从来,反正后世军制能保留下来已经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听了赵长栓的不同意的理由,刘玉波笑道:“长栓,我记得早前你不是一直以自己的手下都有小学的文化程度为荣的吗?还特意向我邀功,怎么现在都变成大老粗了。”
赵长栓尴尬的笑了笑,刘玉波继续问道:“你手下到底行不行的,不行的话这次军改就不在你们陆军中推行了。”
赵长栓那里舍得好不容易得来的军改,要知道这份军改计划中除了军制名称的改变,其他都非常对他的胃口,例如里面的军衔制,虽然这个军衔制在一旁经常与英国人打交道的钱大海眼里,有很浓重的抄袭成分,但在赵长栓眼里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好事,可以说那怕他知道这是抄袭的,他也会用全力支持。
听到刘玉波的“狠”话,赵长栓立马保证道:“大,大都督你放心,我一定会坚决的落实的。”
刘玉波看到赵长栓的表现非常满意,又对另外二人问道:“守福,大海,你们觉得这份军改计划如何。”
此时孙守福还在拿着军改计划仔细的研究,钱大海不得不站出来说道:“都督,属下觉得这次军改中所提及海陆军参谋总部的计划有些不妥,现在海军中军官的缺口还是蛮大的,现在要挑出一部分优秀的军官充实到参谋总部实在是有些困难。还有”
刘玉波看着钱大海欲言又止的样,知道他肯定还有些话要说,因而笑道:“有什么问题就直接提出来,不要拖拖吐吐的,现在就我们几个什么都可以畅所欲言。”
钱大海得到了刘玉波的鼓励,终于开口了,“属下认为还有一点不妥,大人既然将海军和陆军单独划分开来,那么两边的参谋总部也应该单独划分开来。”
钱大海话刚说完,一边的赵长栓也站起来表态,“大都督,属下也觉得钱都尉说的有理。”
刘玉波诧异了一会,看着海陆两军的头头都不赞成,他有些意识到海陆军之间的分歧怕是很大了,但是此刻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以刘玉波现在基于未来考虑和手中所握有的资源,只能偏向海军,陆军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不满海军也是正常的,他可不是后世的太祖,用党指挥枪的方式和开国领袖的巨大威望,将两方关系压下。
他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理念实践到底,没有好的办法后,刘玉波同意了钱大海的意见将参谋总部分别划为海军参谋总部和陆军参谋总部,同时采纳了大海的意见,将海军参谋总部的设立往后推了一年。
场面刚平静下来,孙守福站来说道:“都督,属下也有一点意见要提。”
刘玉波摆手道:“什么意见,说来听听。”
孙守福说道:“属下认为兵役制度中的民兵制度应该暂缓实现,现下全台的人力本就不足,在购买移民后财政也非常困难,若是按都督的计划中要求,免除百姓徭役改为冬季一个月的军事训练,财政压力怕是会更加巨大。望都督三思而后行。”
刘玉波问道:“除了这条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除了这条属下认为必须暂缓,还有这一条。。。。。。。。,其余的对财政的压力不大,属下并无意见。”
刘玉波想了一会,暗叹道:“自己真是五行缺金的命啊。”
考虑到现实中财政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刘玉波说道:“那行这几条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不要删掉这几条,在后面写上实行时间待定。”
敲定了大体的细节后,刘玉波让孙守福修改起来,打算在明日通告全军。
123章 诡异的土著()
高雄镇大道上,北港派来补充高雄营的李达李副营长,率领着他的手下的两个连,志得意满向高雄进发。
李达作为一个老兵,在这次在军制改革大潮中可谓是受益匪浅,切切实实的成为了既得利益者。因为刘玉波考虑到老兵不满的情绪,刘玉波这次的改革让每个编制下都配备正副手,赵长栓便借着这次机会,提拔了一部分优秀的老兵,李达就从一个百夫长直接跃升成为高雄营的副营长。
说起来也人真是非常奇怪的动物,这次改革没有其实陆军的规模有任何变化,但因为等级制度的确立,让陆军的不满情绪消失了大半,再次充满了活力。例如现在的李达李副营长,更是意得志满。
在这次的军改中变化最为巨大的是陆军,海军方面除了职位的改变,其他的变化不大,对于陆军刘玉波将台湾所有的陆军实力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将北港陆军三千五百人,划分为了三个师和一个满编营。
第一师是由原本就驻扎在北港护卫军事力量整合而成的,出于维护北港治安的需要,刘玉波将抽调了一部分人过来,凑满一千人组成一支架子师,作为他的禁卫师使用,而第二师,第三师直接掌握在赵长栓手中,不过由于被刘玉波抽走了很大一部分骨干,现下两个师更本就组成不了架子师,手下只能保持两个满编营配置,而唯一一个独立出去的满编营,就是李达所在的高雄营,专门作为守备高雄用。
现下除了那些因为条件不足而暂缓的兵役制度、参谋制度、预备役制。。。。。。。,还有几条比较重要的法案得以实施,这几条法案里面有两条法案非常的相识,但是这两条法案在后世的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这两条法案中一条是享誉后世的《外籍军团法案》,这条法案规定了外国人只要在军中效力三年,便可自动获得本国户籍,唯一让人诟病就是法案中规定外籍军团的雇佣费以当地物价为准;而另一条法案就是后世臭名昭著的《仆从军法案》,这条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允许了在殖民地的军队,可以在当地以任何形式招收本地土著,从字里行间隐晦的表达出可以将土著作为消耗品使用,而且仆从军无法获得户籍,后世的人们无一不以抨击这条法案为荣,也成为刘玉波人生中一个巨大污点。
在镇外等候的张澜张镇长,远远望见李达就迎了上来,激动的说道:“李营长,我这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啊。”
李达对张澜的出乎意料热情感到非常的不解,虽然他作为一个副营长也算是全台数的上号的人物了,但是和张澜比起来他还是要差上一大截的。
李达可不傻,高雄作为全台唯一一个用一整个满编营来守备的镇子,自然就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而且近来来台的移民除了各工厂必要的劳动力,和台北三镇的需要的人口外,其余移民都被送到高雄开荒,从这些情况李达自然是看的出,高雄在都督心中的地位。
李达小心翼翼的问道:“张大人,高雄发生什么事了吗?”
张澜长叹一口气,黯然道:“一眼难尽啊,昨日不知为何高雄出现了许多拿枪的土著,到处杀人放火,搅的我们好不安生,搞得现在高雄人人自危,没有人敢去外面开垦。这可怎么使得,我今年的计划可是交上去了,要是没达到计划中进度,我怕也是完了。”
李达疑惑道:“马营长人呢?还有这些土著这么会有枪的?”马营长姓马名一泽,早前被派驻到高雄,他手下有三个连三百人,加上李达带来的二百人刚好组成一个满编营。
军改后北港陆军编制如下:班:7人左右、排:20人左右、连:100人左右、营:500人左右、团:2000左右、旅:4000人左右、师:10000人左右、军:30000人左右。
张澜心痛道:“马营长带人去搜查去了,至于土著的枪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不过侥幸逃回来的百姓说,他们手中的枪很像我们捕猎队的那批火绳枪,而且土著手中也出现了不少倭刀,马营长怀疑是倭寇给他们的。”
李达疑惑道:“这倭寇与我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怎么会支援起土著来,在说这些倭寇也都是穷凶极恶的之徒,大部分还穷的要死,像样的武器都没几件,这么会花大钱去买武器去资助土著。”
张澜懊恼道:“这我也不清楚,我已经派人将这里的情况向都督说明了。李大人既然你来了,你现在就去和马营长汇合吧,这批土著人人还不少,又熟悉这一带的地形,我怕马营长一时粗心大意中了埋伏。”
李达问道:“张大人,这高雄的守备力量够吗?”
“好的,张大人请告诉我马大人往哪个方向去了。”
“往南边去了。”
李达确定了方向后,带着士兵就往南边去找马营长汇合去了。
过了三日,澎湖驶来一艘小船。
在盖到一半的澎湖新城的阴处大帐内,李忠看着手下送过来的调动文书和新的委任状,对一旁还在仔细看信的袁进笑道:“袁大哥,没想到在澎湖待了这么一会,我就要调回去了。”
笑完,李忠皱起眉头抱怨道:“也不知道都督怎么想的,竟然要求我把全部的兵都带回去。”
袁进收起信,回道:“都督大概是有自己的安排吧,我们还是不要胡乱猜测了。”
李忠不爽道:“我们走了,这澎湖新城的守备怎么办。靠那些本地兵,怕是不靠谱啊。”
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