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吾生于大明160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此事要快点,今年年内济州的必须拿下来。”

140章 产业的规模化() 
北港工业特区,乃是刘玉波为发展台湾工业而设立的。为了方便货物流通,北港工业特区被划在淡水河的下游,总占地7。91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大半。

    到了午饭时间,北港工业特区通往码头的上好直道上,一辆运载着东珠啤酒的货车路过纺织厂,东珠啤酒只是一个简称,全名叫东方明珠啤酒,是由史密斯开办的,现在主要的顾客是海军,得益于海军的庞大的人数和高工资,史密斯已经开始盈利了。

    坐在马车上的新员工张融抱怨道:“洪师傅,为什么到了饭店还要在出来送一趟货啊,吃完饭在去送货不行吗?”

    坐在车头的洪师傅教训道:“吃吃吃就知道吃,拿了东家的钱就必须要好好的干活,要是你这副样子去了内地,碰见那个东家都要把你这种懒人打死。也就是命好来了北港,过上了两年好日子就懒了。你父母把你从乡下送过来可不是让你吃白饭的,是想让你可以在城里找一份活计,不要向他们一样只知道在田里刨土讨生活,只能吃饱饭却活不好。”

    洪师傅见张融没回他的话,觉得有些不满转头看他,发现他原来在盯着纺织厂里的大姑娘小姑娘看,现在刚好是开饭时间,通过大门可以看到一大群活力四射的年轻纺织女工往食堂走去,张融这小子才十七八岁自然免不了多看几眼。

    洪师傅看着已经快要流口水的张融,暗道一声果然一副流氓样,怪不得书都读不下去,年纪轻轻就被父母送到城里谋生。觉得张融不争气的洪师傅狠狠踹了一脚,差点把张融踹下去。

    张融惊魂未定道:“洪师傅你干嘛啊,我差点摔下去。”

    洪师傅不屑道:“瞧你那副软骨头样,我要是在不踹你,你怕是魂都没有了。”

    张融知道自己刚才丢脸的事被洪师傅看见了,心中也是恼怒,更多的是不好意思,而且由于洪大宝是他的师父,所以一直低着头听着洪师傅的说教,直到到了码头,要把酒卸到海军后勤处派过来运酒的船上时,洪师傅才停止了说教,干起活来。

    北港工业特区囊括北港一大半的产业,不过可惜的是北港工业特区中大部分的产业都是由刘玉波一手主导的官府产业,虽然有一部分私人产业,例如史密斯的啤酒厂,但是那只是极少数的。中国商人自古以来就遭受到政府的压迫,大部分成功的商人都不得不依附于官员,而刘玉波这种开放的态度,获取利润的周期过长,以及北港工业园区中大多都是官府的办的企业,这让这些商人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以后被当成肥猪宰了,所以除了史密斯这种傻傻的外国人,以及某些想要和刘玉波打好关系的大商人投资设厂。

    这种事刘玉波也不想用强制的行政手段或者更加优惠的政策去改变,强制的行政命令天生就让人反感,而优惠政策上面刘玉波已经够优惠了,在说现在刘玉波也需要设立厂子来赚钱,也就不急于一时了。反正以后时间多得是,时间的变迁一定会让大伙慢慢消了戒心的。

    北港工业特区中最大的就是已经有3000多人规模的纺织厂,包括管理人员全由女工组成。刘玉波自知在现下自己无法通过技术革新形成的效率代差去和内地的货物竞争,便着手在产业规模化,效率化上发力,依靠成提高劳动效率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事实证明刘玉波的做法是相当明智的,此时北港的纺织品已经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再需要刘玉波的高额关税来庇护,也可以在市场击败同等价格的内地品牌。

    当然刘玉波集中力量的办大事,也必然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任何本国的工业化发展都是需要从国内某一阶级剪羊毛的,而刘玉波剪羊毛的对象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小农经济来说刘玉波的政策带来的破坏性简直就是巨大的。在北港特区在产业可以得带刘玉波在税收、土地和人力的支援,而这种优惠普通百姓的是享受不到的,这就注定了他们无法与规模化的产业竞争,自家织的土布没有市场,因而年收入大幅减少。

    因为台湾粮食产量年年丰收,刘玉波虽然收三成农税,但因为刘玉波在税收方面抓的紧,不让已经在不少地方形成势力宗族插手,减少了层层剥削,其实农民还是能吃的饱的,但只是限于吃的饱不会挨饿而已。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依附于土地生存的,刘玉波为了让这些对台湾已经有了一定归属感和关系网的农民跳出土地,也为了更快的从农业上抽血发展工业,在粮价控制方面下了大手脚。

    任何事情永远都是有两面的,刘玉波的规模化产业政策需要大批量劳动力,对于这些已经脱农的劳工来说,刘玉波必须压抑粮价,使他们的生活可以维持在普通农户之上,这样才可以吸引到劳动力到工厂,因而刘玉波不但限制了粮食的出口,还大量修建粮仓囤积粮食,所以即使台湾粮食年年丰收,但是台湾的粮食价格却是一路下跌,现在台湾粮食的价格几乎只有内地的粮食价格的一半多一点,而产业规模化的推动又让普通的农户家庭失去了一部分额外的收入,带来的收入不足以满足他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已经能吃饱饭的农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得不来到北港来务工,变相的让北港的发展日益繁荣。

    刘玉波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失,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例如现在最为明显的就是宗族势力的抬头,大量人口来城市务工家中的土地自己而然的被其他人兼并了,现在在北港三镇不少人依靠兼并土地已经在乡间形成了势力。

    现在刘玉波之所以还能压住局面维持全速发展的局面,一是得益于内地来的移民依旧络绎不绝,而且这些移民都会被刘玉波强制安排去开垦荒田,保障粮食的供应;二是台湾土地还有一大部分未开发,所能容纳的人口还是非常大的,远没有闹到人地矛盾异常激化的时候。唯一的坏处就是北港的工资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早前孙守福也提议过直接雇佣来台的移民入厂,这样的工资可以低一些,但是别刘玉波否决了,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是非常严重的,先让移民们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无疑会加深他们对台湾对刘玉波的认同感。

141章 海军的初日() 
运输啤酒的海军后勤处的船只驶到镇海军港将这批啤酒搬到即将远征的济州岛的军舰上,新任命为这只远征舰队的指挥官的韩飞上校毫不犹豫的利用职位便利,弄了一桶味道最好的啤酒到自己的指挥室。

    将啤酒搬到指挥室后,韩飞对着在甲板上在用毛刷洗刷甲板的三名军校实习生喊道:“刷好甲板后来指挥室一趟。”

    洗刷甲板的三人都是第一批从海军学校毕业的实习生,而且都是学校里成绩最为优秀的人。为了开阔这三名实习生的眼界,钱大海特意将他们调到韩飞的舰队上,想通过这次济州岛的战事让他们多长长见识。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在船上刷甲板,那当然是刘玉波规定的,所以军校毕业生都必须去基层实习,看他们的表现决定他们的岗位。

    刷完甲板后,这一批海军学校中最优异的三名毕业生,在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认真的非常干净之后,才敢去指挥室找韩飞。

    进了指挥室众人看到韩飞上校已经脱掉自己海军外服,一手端着啤酒一手抽着烟,真是好不快活。

    “你们先坐下休息一会。”

    三人乖乖的按照韩飞上校的命令坐在了椅子上,面色都颇为有些紧张,到海军的这一个月来他们学校里出来的那份傲气都已经被磨的差不多,手上的老茧和已经晒成黑色的脸庞,已经让他们显得不再稚嫩。

    韩飞将杯中最后一点啤酒喝完,看着端坐在椅子上的三人,默默的吞吐着烟雾,脑海中也浮现起三人的资料。

    左边的充满阳刚之气的俊美少年名为路丰羽,其父亲路阳是第一批海军人员,在与李一尚的战斗时牺牲了,现在与母亲和两个弟弟一直居住在北港那边的海军大院里,在都督在全台推行烈士宣传之前他就视自己的父亲为英雄,因而在北港大学堂毕业后不顾母亲的反对,直接就报了那时还在纸面上的海军学校,在学校时成绩一直位列前茅,其毕业论文《大炮巨舰时代的到来》,更是被都督指名赞扬。

    中间的有些老成的少年名为袁安,其父为澎湖舰队现任司令官袁进少将,长相有七八分像他的父亲。此时全台海军只有两个将军,一是钱大海中将,二就是袁进少将。虽然自李忠事件之后,刘玉波将钱大海提拔到海军最高统帅的地位,袁进的辉煌时代还未见到太阳就以落下,但这并不妨碍袁进在海军的威望,袁进作为台湾海军资格最老的人之一,手底下那批人那怕经过了这么多次海军的大扩编,依然在海军指挥层中占三分之一席位。

    袁安作为袁家三个孩子中的老幺,却是最被看好的人,袁安这人也是非常的厉害,受其父影响对于海战的指挥和判断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海军学校的沙盘模拟战中,连续霸占了半年以上的冠军。

    右边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少年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眼睛极为明亮,此人名为公孙普,这个人的背景比起前面二人普通了一些,乃是渔夫之子,来海军学校就读也不过是为了给家里补贴。不过既然可以和前面二人同坐在一个指挥室,那么自然是不能看表面的。公孙普此人乃是学校中有名的鬼才,其对于海军的运用非常的诡异,极其不按牌理出牌,对于偷袭和寻找弱点又着敏锐的直觉,袁安的连胜就败在他的手下,而且一直到毕业他都没有将冠军让给其他的人,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可怕的战绩,公孙普才可以从八十七名第一届海军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