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会收到,各家弹劾大唐银行的折子,要求朝廷取缔大唐银行的纸币发行权。从新成立一家朝廷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纸币,回收民间的金银铜钱。
李世民看了这些各大世家门阀,在朝中的代表所上的折子,心里不由的高兴了起来。
李世民知道,这些各大门阀,之所以想让朝廷,收回大唐银行的纸币发行权,并不是他们对朝廷,有多么的忠心,而是纯淬的利益之争。
但这无疑给了李世民,一个很好的借口,因为他也正在思考,怎么收回大唐银行的纸币发行权,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李世民当然也看出来了。
只要朝廷牢牢的攥紧了,纸币的发行权,将金银收归国库保存,便可以最大的掌握住天下财富。
等空了天下财富,也就消弱了各大世家门阀的影响力,财富都集中在了朝廷的手中,以后各大世家,想要对朝廷不利,也就变得千难万难了。
只要朝廷愿意,便可以废掉之前发行的纸币,重新再发行一种新的版本。让各大世家门阀手中所掌握的财富,化为一堆没有价值的废纸。
李世民大笔一挥,下达了圣旨。限令大唐银行,回收由大唐银行,发行出去的纸币。
同时又下令组建大唐中央银行,发行正式的大唐国币。
政令一出,大唐银行在长安的各大营业网点,便挤满了前来兑换金银的长安市民。
好在大唐银行早有准备,周星星知道,这一天终究是会到来的,除非他现在就选择反叛大唐。
事实上,即便他现在就反叛大唐,他也不会吞掉百姓储户们的财富。因为一旦那样做了,便等于是在自掘坟墓。
第一百三十八章:民心难违()
让朝廷百官们,和李世民都没有想到的是,大唐国币推出之后,长安百姓们的反应,却是一点都不给朝廷面子。
大唐中央银行在各坊内的营业点,几乎没有几个人,拿着金银来换纸币的,偶尔有几个来换钱的,也只是用铜钱来换纸币,而且换的也不多。
大唐银行也实行了,储户存入大唐国币,日后也只能取出大唐国币的规定,百姓拿着大唐国币,到大唐银行只能存取,不能兑换成金银。
各家商铺在收到了,朝廷发行的大唐国币后,在大唐中央银行兑换成金银时,因为遭到了大唐中央银行的拒绝,随后便拒绝再收大唐中央银行发行的大唐国币。
反倒是对市面上,还没有兑换完的,大唐银行发行的大唐纸币,并不拒绝,因为大唐银行的信誉,是十分靠谱的。
朝堂上乱成了一窝粥,民部尚书唐俭,力主强制推行大唐官币,要求各大商家不得拒收,否则将施以重罚。
礼部尚书王珪则坚持,民意不可为,对于大唐中央银行,拒绝民间百姓,用大唐官币兑换金银遭拒,是变相的在掠夺民财。
朝廷如果只能单方面的,让百姓们用金银兑换大唐国币,却拒绝百姓用大唐国币兑换回金银,会制造出官逼民反的后果,失信于民的后果,朝廷担负不起。
各大世家门阀,当然也不愿意看到,朝廷对于金银,采取只进不出的做法了。
大唐中央银行,因为一开始,便让百姓和商家,产生了不信任感,尽管大唐中央银行,马上进行了改进,并张贴了告示,声名了大唐国币与金银,可以互相自由兑换,但依然收效甚微。
尽管大唐银行发行的纸币,在长安受措,但大唐纸币此时,己经进入了吐蕃和西域,大受行商者的喜欢。
一些西域小国,包括吐蕃的逻些城,大唐银行发行的纸币,在当地大行其道,就连当地官方征税,都愿意收纸币,因为纸币并不影响,他们购买大唐商人的高价商品。
松州城的日渐繁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损失巨大的松州义勇军,也再次的招收了一批新兵,壮大后的义勇军,超过了十万兵马。
周星星让苏定方带领这些人,进入吐蕃的领地上,训练他们适应高原上的气候。
吐蕃原本就是地广人稀,又经历了两次松州之战的大败,仅兵马的损失,就超过了三十多万。
其实大唐也是地广人稀,相比于后世,此时虽然己经到了贞观十四年,但整个大唐的人口,也不会超过后世北上广的任何一个城市。
与松州交界的吐蕃领地上,深入数百里,都看不到什么人烟,所以苏定方带领十万兵了,在吐蕃领地上训练,并没有惊动到逻些城的吐蕃贵族权贵们。
至于前来松州互市的吐蕃商人,他们或许看到了苏定方的十万兵马,但恐怕也没几个人,分的清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实际分界线吧。
事实上,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分明,所以在两国的边界上,一直都存在着一个缓冲区域,基本上对方没有进攻对方百姓聚居之地,就谈不上什么入侵。
松州的快速发展,经济和人口,都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反超益州了,这让身为益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李恪,非常的郁闷。
很多益州境内的百姓,都跑到松州府管辖的境内去了,这对于李恪来说,是很受影响的事情,不仅食邑的户数少了,帮朝廷收的税,也大受影响。
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各地方的人口增长情况,也是纳入了朝廷考核的内容,一旦辖地的人口户籍不减反增的话,作为皇帝的儿子,换成别的皇子,或许没有人敢说什么。
可李恪却是一个另外,因为他的母妃是杨妃,而他的外祖父,可是前隋的暴君,隋炀帝杨广,不仅朝臣们对他不喜,就是父皇李世民,也没有给过他什么好脸色。
周星星的身份和事迹,蜀王李恪当然也打听的很清楚,虽然只是一个驸马,但要论及在父皇面前的地位,恐怕他这个皇帝的亲儿子,也占不到什么优势。
如果正面和周星星斗,显然吃亏的人,绝对会是自己。李恪想到这些,也是非常的无奈。
可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却又难以承受父皇的怒火。
李恪便决定,暂时先修书一封给周星星,让他将跑到松州都督府境内的益州百姓,赶回益州境内。
李恪信中还告诫周星星,随便接收别的州府百姓,是朝廷所不允许的,如果周星星不将益州百姓驱逐出松州府境内,他便要向京城递折子了,希望好自为之。
周星星收到了蜀王李恪,送给他的信之后,不由的气乐了。
为了方便管理,朝廷的确是禁止中原各地的百姓,不可以随便的迁徙居住地,但对于松州这种复杂的地方,其实是没有多大的约束力了。
整个松州境内,汉人的比例,更远远的低于各少数民族,而迁徙活动,又恰恰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习惯,所以中原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是不适用于松州都督府的。
不过蜀王李恪,毕竟是皇子的身份,虽然并不受宠,但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把人赶走,周星星是不会下这个命令的,但给蜀王李恪写一封信,说明一下情况还是可以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与松州相邻的几个,属于益州府管辖之地,也多是姜人部族,朝廷也委任了当地姜人部族中,有影响力的姜人,封为刺史,代为管理各姜人部族的民情。
同为姜人部族,松州境内的姜人部族,在松州都督周星星的帮助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而益州境内的姜人部族,生活却过得没有一点起色。
益州姜人部族为了享受到,和松州府境内的姜人部族,一样的美好生活,联合起来上书朝廷,要求将他们的部族领地,划归松州府管辖。
第一百三十九章:白袍将军()
大唐国币的发行,在朝廷一纸自由兑换的告示下,丝豪不见起色,朝廷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
垂垂老矣的魏国公魏征,上书朝廷,认为应该从官员抓起,李世民深以为然,但也不好强制命令官员,从家里拿出金银来,兑换成大唐国币。
眼看着到了月底,官员们该领俸禄了,朝廷到也没有拖欠,只是这次大家领到的俸禄,不再是真金白银,而是大唐国币了。
官员们还是要些脸面的,虽然不怎么喜欢大唐国币,但也不敢马上就拿去,大唐中央银行兑换。
朝廷的对外采办用度,一律推行使用大唐国币,包括正在夏州平叛的朝廷军队,也大量使用大唐国币,充当军费。
商家虽然可以自由的,向大唐中央银行兑换,但却只能兑换到铜钱,至于民间百姓,朝廷也不在强行要求使用大唐国币。
不过朝廷却发布了最新的大唐律令,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大唐国币,也就是说,作为商家,不能拒绝顾客,使用大唐国币购物,作为劳动者,也不得拒绝雇主用大唐国币,支付劳动报酬。
经过半年多的半强制推行,大唐国币的推行,在长安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基本上已经退出了流通。
但大唐银行发行的纸币,却仍然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在各家银行公有了兑换时效时,大唐银行却承诺了,由大唐银行发行出去的大唐纸币,永久有效,永久可以自由兑换金银。
周家和杨家名下的店铺产业,仍然接受大唐纸币,并且使用大唐纸币购物,独享九折优惠的价格。
当然,作为一家合法企业,两家名下的产业,当然也不会拒收大唐国币,犯法的事,还是不能做的。
大量的盈利所得金银,从长安调运到了松州,而从吐蕃和西域各国,也同样有大量的金银,在运往松州。
周星星找到了杨红兵,命他亲自跑了一趟河东道,去绛州龙门县一个叫修村的地方,找一个叫薛礼薛仁贵的人,将他和他的妻子礼貌的请到松州来。
就说松州都督周星星,十分仰慕他的勇武和才华,请他到松州来,教导松州的军队,操练武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