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石块自毁肢体而死。若家人将其缚住,病人则会大吼大叫咬舌自尽。每年因这种病而死的人有数百之多!”说罢老道又叹了口气。
赵匡胤听罢大惊道;“这种病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救治吗?老道道:”公子,这就是我请你到这里说话的原因,这种病其实是一种火疢,必须要用天下至阴至寒之物方能克制。据葛洪抱朴子载:此山有洞,中有冥龟,藏于深穴,其体巨寒,龟壳上生有一株茶树,只有采下茶树上的茶叶再割下一小块龟壳才行。”
赵匡胤问道:“那这么多年,你们就不曾派人找寻过吗?”老道又叹了口气道:“只有身怀纯阳之气的人,才能采得此物。“
”那怎样的人身上携有纯阳之气呢?”赵匡胤问道。
“能用手指拈起宋签的人身上便带有纯阳之气!”
赵匡胤听到这里腾地站了起来。”道长不必再说了,救百姓于水火本是男儿本色,你现在就带我去那个洞口,待赵某采得药来再和道长一叙!
道长一听此话笑逐颜开:“公子果然宅心仁厚,真是天下苍生之幸。”转头吩咐青衣道士:“快去准备下洞采药所须物品。”
青衣道士转身匆匆而去。老道开口道:“公子切记,如果在洞中不能抵御寒气切莫勉强,能支撑多久就支撑多久,不要枉自送了性命。”赵匡胤道:“道长放心,我自会斟酌,请道长带路!”道长于是领着赵匡胤穿过几道庭院来到一座库房门前。
那青衣道士搬出一箱物品,赵匡胤见是一捆绳索,一柄短刀,几个火折子还有几个驱赶毒虫的药囊。
老道领着赵匡胤来到后山一座断崖处用手一指:“公子请看那里!”赵匡胤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在断崖三十米处有一棵盘根错结的古松,古松旁有一洞口,洞口雾气氲氤若隐若现。
赵匡胤把绳索往旁边大树上一系打了个死结,然后把另一头绾在腰上绰绳而下,不一会便到了洞口,赵匡胤解下绳索迈进洞去。
赵匡胤举着火折子缓缓前行,洞里蛇蝎一类的毒虫纷纷往两边避了开去,赵匡胤知道是怀里的药囊起了作用。赵匡胤越往里走,寒气越来越重。
也不知走了多久,赵匡胤突然感觉脚下一滑整个人沉了下去,待他停下来时感觉自己落在一个土包上,土包上有一股侵入五脏六腑的刺骨寒气向他袭来。他打了个寒颤,又从怀里搜出一根火折子点燃,火光乍现,一棵绿中透红的茶树赫然就在眼前,再看脚下的土包斑斑裂痕正是那冥龟的背壳。
赵匡胤大喜过望,原来自己所处的位置正是冥龟背壳,他赶紧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步袋来到茶树前,将那刚吐芽的新茶一叶一叶的摘了下来,摘着摘着他发现自己的手脚渐渐不听使唤,那刺骨的寒气正一丝一缕的从他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里渗入,他感觉自己全身的血脉已经被龟壳散发的寒气凝固住了。赵匡胤心想还有一点体力赶紧出去吧,不然自己非死在这里不可。
赵匡胤正准备出去,突然想到道长吩咐还要割一块龟壳,于是他把茶叶绑在腰间,蹲下身子从鞋里拔出刀子,顺着龟壳的裂缝插了进去,甫一插入一股凛冽的寒气瞬间便从短刀上蔓延上来,恍惚间他感到手上的寒毒已侵入了他的五脏六腑,赵匡胤再也无力支撑砰然倒地。
就在他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赵匡胤忽然感到丹田一热,一股暖流瞬间便延伸到了他的四肢百骸身上,寒气骤减,他腾地站了起来,感觉身上又有了力道,他想这大概便是他体内的纯阳之气在极寒之下开始的反弹吧,他抓住短刀连撬带割割下一块龟壳,然后顺着来路攀援而上。
赵匡胤上得崖顶,解下腰间的茶叶和龟壳递给老道说:“道长,赵某不辱使命,茶叶和龟壳在此,赶快煎药救人。”老道接过茶叶和龟壳说:“赵公子你且去厢房休息,先恢复些元气再说。我这就去熬药救人。”
赵匡胤在厢房里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再醒来时只见牙床边燃着两炉通红的炭火,一群长者围在他的床前,老道向赵匡胤一一介绍:“他们是山下各个村落的族老,已经在这里等了你三天了。公子体内寒气甚劲,我们为公子灌了许多驱寒的药汤收效甚微,还是公子自己体内的纯阳之气把寒毒驱了出来。”说完老道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说:“我和各位族老一致商定,公子乃当今俊杰,我们决定把这本祖师爷流传下来的兵鉴送与公子。”
赵闻听连忙摇首道:“千万使不得,祖师爷流传下来的宝物怎么能送给我呢?”老道说:“公子万勿推辞,方今天下战乱频繁,这本“葛洪兵鉴”也只有公子这样的英雄豪杰方能居之。”赵匡胤不再推辞,怕拂了众位长者的一片心意。
众人告辞后,赵匡胤拿起那本“葛洪兵鉴”细细看了起来,顿觉此书变幻无穷包罗万象。对杀伐战功为将之道治国之策的叙述颇为详尽,一连几天赵匡胤足不出户挑灯夜读,渐渐领悟了一些治国安邦之道。
十来天后,赵匡胤自觉元神恢复灵清气爽,于是打点行装向老道告辞。老道说:“公子要走我也就不挽留了,但我想问问公子要往何处去。赵匡胤道:”不瞒道长,我还真的不知往何处去,且走一步算一步吧!老道手捻长髯道:“公子,贫道夜观天象,澶洲上空有紫气盘旋。公子若是无处可去,且往澶洲投军去吧!”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张精致的纸笺:“公子,这是祖师爷留下的谶语,你自己收着。”
赵匡胤接过一看,上面写着四句谶语:
方今国祚雨中摇,
罔极前程马上捞。
此去常怜民疾苦,
他年龙兴在陈桥。
赵匡胤不解问道:“道长,赵某才识浅拙不解其中深奥,可否示之一二。”老道士呵呵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公子日后自会明白。”闻听此言赵匡胤拱手抱拳深施一礼:“那好,道长你我就此别过,他日若有机缘,你我再当聚首。”说毕转身大踏步下得山去。
赵匡胤跑了一段路程,只觉得又饥又渴,肚里咕咕直叫。想弄点什么吃的,又偏偏前不邻村,后不靠店。没办法,只好拖着青龙宝棍,无精打采地往前走。他走啊,走啊,走了好远,仍不见一个人影儿。赵匡胤心想:好家伙,难道今天要饿死不成?就在他眼睛发花、恍恍惚惚将要栽倒,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点,定睛一看,像是一个棚子。于是他打起精神,赶上前去。
黑点越来越近,果然不错,是一个看瓜的棚子,棚子前边是一片青绿青绿的西瓜地。满地的大西瓜,使他顿时流出了口水。他拖着那条青龙宝棍,来到瓜棚旁边,正要开口买瓜时,一摸口袋,竟连一文钱也没有了。怎么办呢?继续赶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说明没钱吧,又觉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边转过来,走过去,也没有想出啥好办法来。停了一会儿,他想了一个混账的办法:到瓜棚只管让称瓜吃。吃罢,如果卖瓜人要的价钱贵,就吓唬一顿,马上便走。主意拿定,他就三步并作两步进了瓜棚。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胡须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赵匡胤粗声粗气地说:“老头子,拿瓜来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来笑着说:“壮士请坐,我去给您挑瓜。”老人说着进地挑了一个大西瓜,抱到赵匡胤面前,说:“壮士,请吃吧!”
赵匡胤虽说饥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卖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强鼓起肚皮子说:“我又不白吃你的,怎么不称一称?”老人听他这样说,就过了秤。称罢用刀切开,拱手递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人坐在旁边也不答话,一边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一边瞧着赵匡胤吃瓜。
不一会儿,赵匡胤把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个净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对着老人瓮声瓮气地说:“这瓜多少钱一斤?”边说边在心里合算:他就是说个公道价钱,也要说他瓜贵,有意诈人,吓唬吓唬,然后扬长而去。
卖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着说:“自己的瓜,过路人口渴了吃个瓜,从来是不要钱的。”
“胡说!你是有意小看人,难道说我给不起你的瓜钱吗?”赵匡胤说着还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如果壮士真的过意不去,那就一文钱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说了一句。
这一下可把赵匡胤给难住了。人家不要钱,自己硬要给;价钱又极便宜,可该怎么办呢?他不自觉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没有分文。此时,赵匡胤脸红了,汗珠也从鬓角上渗了出来。卖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在等着接钱。赵匡胤服软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带钱,你有什么活让我干干,顶瓜钱好吗?”
卖瓜老人轻蔑地瞟他一眼,说:“年轻人,你一来我就看出你饥渴难忍而又空无一文。可你又装腔作势,出言不逊。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请你在地下打个滚儿顶瓜钱吧。”
赵匡胤无奈,只好在地下打了个滚儿,满脸通红地上了路,他不住地长叹:“哎,真是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哪!”
一日傍晚,赵匡胤又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个卖莜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起来。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美,他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吃了十八大碗莜面,外加三大碗金针菜、木耳、蘑菇做的三仙汤,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活了二十多岁,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啊!”转脸问卖莜面的多少钱。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文钱,十八大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汤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卖莜面的回答。
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才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钱。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